『壹』 自由貿易的歷史
自由貿易政策是西方國家自由競爭時期的產物。英國實行此項政策達60年之久,對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二戰以後,盡管聯合國憲章規定了自由貿易的原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也明文規定降低關稅和消除非關稅壁壘,但世界大部分國家一直盛行貿易保護主義。
所有發達國家都曾經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以保護本國的製造業,服務業及農業,當它們累積足夠財富以確保可從自由貿易得益,便開始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英國在18世紀至19世紀中期便曾推行保護性的工業政策,當英國在經濟上擁有領先地位,便開始支持自由貿易。
16世紀,跟自由貿易對立的重商主義在歐洲大陸開始發展,而它今天仍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最早反對重商主義的自由貿易論者是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他們認為自由貿易,是各個文明都能夠經濟發達的原因。亞當·斯密認為增加貿易除了是埃及﹑希臘﹑羅馬等地中海文化體蓬勃的原因,也是中國繁榮的原因。
自由貿易跟共產主義﹑重商主義﹑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都是對立的。而很多戰爭都緣於貿易,例如1840年的鴉片戰爭。
美國憲法規定,不可以對商業活動設下任何阻礙,這通行於美國所有的州。所以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實體。
『貳』 什麼是自由歷史老師提問,用一定的歷史來解釋!HELP
按我的解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自由,無論道德上,法律上對與錯!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轉變,奴隸以為他們獲得的自由,但是今天我們知道,他們並沒有!所以,真正的自由在人類社會,暫時還不存在!
『叄』 自由、平等、博愛的歷史
縱然「自由、平等、博愛」是法國革命的原則,但它並沒有成為革命時期的口號。革命爆發時,巴黎鎮長讓-尼古拉·巴什(Jean-Nicolas Pache)在巴黎的牆上塗上「自由、平等、博愛,或死亡」(法語: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ou la mort)。首次使用它的政治人物是羅伯斯庇爾,他在1790年的國會會議中的演說中,改編了巴什的標語。在第二共和時期,這口號才確定為「自由、平等、博愛」,直至第三共和時期,它才被定立為官方格言 。
波旁復辟期間,這口號被摒棄,直至1848年才被後來成為國會中的人民代表,勒魯重新提出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維琪法國總統貝當把國家口號改寫成「勞動、家庭、祖國」(法語:Travail, famille, patrie) 。
二戰之後,較溫和的「自由、平等、博愛」版本被寫進1946年和1958年的法國憲法中,現在已成為法國的國家格言 。
『肆』 什麼是自由自由代表什麼
自由指的是: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約束,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行事,不受外力的約束和限制。
自由代表的是人性文化意識形態最高理想和境界。
然而,人類生活在【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之中,從而決定了人類自身生理本能無法超越【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極限的必然性,從而使人性文化意識形態最高理想和境界始終受到【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的限制和約束,並決定了人性自由的二重性范疇:
其一、【自然世界】之中的人性自由:指的是以「自然科學」和「物質第一性」為最高原理為基礎和前提所反映的【自然世界】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中的自由。它和動物沒有本質區別,不受諸如政治、文化、道德、法律、上帝、靈魂、國家、階級、情感、人性等文化意識形態的約束和限制,屬於人類原始社會盲目、無知、野蠻的自由意識形態,除自然世界限制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因素的約束和限制。並由此反映出人性在自然世界之中自由的純真。但是,這種純真是盲目、無知、野蠻的,和動物一樣約束和限制著人性的發展和進步。
其二、【文化世界】之中的人性自由:指的是以「人文科學」和「文化第一性」為最高原理為基礎和前提所反映的人文、社會、科學天人合一三元統一自然法則所反映的以文化現象產生為開端,人類進入歷史後,並出現諸如文化、歷史、階級、政治、國家、法律、道德、上層建築、上帝、靈魂、宗教、科學、哲學、金錢、貨幣、三觀、藝術、文學等文化現象,如同「時間」和「空間」一樣,除了看不見、摸不著、感覺不到之外,它無處不在,且和人們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形影不離,並決定著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方向和命運,同時限制和約束人性的自由必須按照【文化世界】人文、社會、科學天人合一的三元統一自然法則自由地發展、豐富和完善,直至達到十全十美完全令人滿意的人性社會。從而決定了【文化世界】自身固有的文化性、科學性、可知性、可行性、方向性、目的性、計劃性和保障不走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以及普遍的必然性,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經得起歷史和社會實踐雙重標準的考驗。從而使人性自由意識從【自然世界】的自然科學范疇,而上升到【文化世界】的人文科學范疇,使人性自由意識超越了【自然世界】范疇。並由此反映出人性自由和動物自由的本質區別。
總之:自由反映的是人性文化意識形態的最高境界,它以其始可納宇宙,以其終不自為大,可與日月同輝,與宇宙同壽!離開文化,自由就無從談起。並由此決定了只有文化自由才是人性的真正自由。並決定了人性自由代表的是【文化世界】之中的自由。而不是【自然世界】之中的自由。
以上是我自學哲學的心得,僅供參考
李勝中2015
發布地點:北京市海淀區上庄鎮皂甲屯230號
『伍』 標題 人類歷史就是追求自由的歷史。那麼自由是如何獲得的
不同時期不同的自由,這個其實是一種懶和自私的表現,懶人總會想出各種法子來解決生活中繁瑣的事情,一旦有人嘗到甜頭,就會跟風成為一種潮流,也就演化為歷史,有點人是懶於繪畫,比如抽象畫,他會安上一個有意義的名號。又比如淘寶,為了節省中間差價。還比如政務上的紛爭,因為不想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打著生存的旗號。等等
『陸』 關於人類追求自由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用階級分析的觀點來看,在農業社會,不同的階級在自由的獲得方面是不同的,統治階級可能會在社會統治活動中展現其擁有的自由,而被統治階級是沒有自由可言的。但是,總的說來,在農業社會低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下,人類的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自然環境,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對自身命運是難以主宰的。因此,在人們心中,相對於社會,自然是具有某種必然性的東西。這種必然性經過人的想像與思維的加工就變成了神的觀念,神的意志被認定為某種「絕對命令」,是人所無法抗拒的。神創造了一切,也預定了一切,人類的一切活動在其終局上都是由神預先安排好了的,這種安排就是宿命。即使人們的活動在進程上可能與神的規定存在某些細微的出入,但在結果上卻是一致的。人生來就被註定了受到某種命運的驅使,除非神改變了想法,否則就只能接受這一命運。也許,必然性的觀念可能來自於自然,即人無法改變而不得不接受支配的自然力量,但是,這種觀念被推廣到對人的社會關系的理解方面來了,並與社會的等級結構結合了起來,或者說,被凝結到等級結構之中和被等級結構所強化,位於等級序列頂端的「王」被賦予了「人間的神」的內涵,成為等級社會這個必然王國的絕對主宰。王是神所選定的,是神在世間的監護人,監管神為每個人劃定的命運軌跡,懲處任何越軌的行為。因而,農業社會是一個必然世界,王的絕對權威就是其必然性的象徵。
『柒』 從歷史角度 寫什麼是自由
歷史角度的自由是在一定製度的規范下的行為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