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什麼

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9 02:51:49

1. 為什麼有人說學歷史基本沒什麼用呢

看到這個問題想要說說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觀點,有一句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可見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當然很多技能型的知識能夠讓大家很快掌握某些技能,比如以前的木匠、手藝人等,或者現在的編程、繪圖等等,這些能夠立刻能夠轉換成金錢的技能知識,往往才是人們認為的有用的知識了。

來到現在社會,學習歷史都是在看別人的故事,能夠讓人們從歷史的角度去總結前人的一些經驗和教訓,這些東西不一定能夠有用,或者說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用得上,甚至一輩子都沒有使用它的機會,可是等到一個人上升到一個地位或者境界的時候,歷史可能就有重大的作用了,因為學習歷史能夠讓人們開拓視野、開拓心胸和豐富學問,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一些動盪的年代,學習理工科的人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承受不住壓力,這與他們的研究要變出真偽有著關系,而學習歷史的人,能夠從歷史上這些文人們的遭遇中領域到生活的真諦,往往能夠讓他們看淡生活的磨難。

2. 歷史是什麼來的。或者什麼是歷史,對人類來說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歷史: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3. 歷史到底有什麼用如果沒有用,為什麼我們從小就要學歷史呢

了解歷史文化知識,銘記歷史。學習一些歷史文化知識,能夠提升我們自身的文化素養,其次我們都要銘記歷史。

4. 過去和歷史的區別,什麼叫有過去沒歷史

過去和歷史的區別:

一、時間上的區別

1、過去是指的是一個時間段。

2、歷史是指一個發展的過程。

二、內容區別:

1、過去是片面短暫的,只是一段時間的記錄。

2、歷史是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

有過去沒歷史是說一個人沒有內涵只傾向於表面,暗指此人膚淺。

(4)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的含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過去的含義:

是指現在我們所處時刻前的任意一個時刻或者時間段,可以是一個時刻,但大多指的是一個時間段。 我們日常所說的那些代表過去時間的名詞,如:昨天、前天、以前等,都是過去的一個分支。

5. 黑格爾為什麼說「中國歷史的本質就是沒有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這片土地上發生過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也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並最終將歷史延續到了現代,這才有了我們如今的生活。

6. 從小就被要求學歷史,但歷史是什麼我們可以相信多少

所謂歷史,就是記錄過去發生過的事。
自從有了文字,便有了歷史,歷史與傳說,在遠古時代並沒有顯著的區別。
而隨著時間流逝,人們處於種種目的開始修一部「正統的歷史」,也就是官方口徑,史官這個職業也就誕生了,史官這個職業一般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寫自己想寫的話,但還是要受到官方的限制,於是有的史官屈服了,為統治者歌功頌德,但有的則不,司馬遷就是一個,他留下了一本流傳千古的《史記》。
歷史與真正的事實並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良心的史官(這個在歷史上很常見),即使無法直接說出實話,也往往有所暗示,所以讀歷史時,要深深挖掘出其內部的東西,要有自己所想,不要浮於紙面。
雖說如此,但歷史也是不可以被隨便玩弄的,歷史不是戲說,不是玩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代代相傳的一種精神,帶著一顆探索的心,去批判的看歷史,比看那些所謂名家戲說歷史要有意義的多,水煮過的歷史,看起來好看,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精華,一如脫水的蔬菜。
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這大概就是歷史的意義吧。至於真假,信則真,不信則假,又有誰說的清楚呢?

7. 什麼是歷史,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眾說紛紜
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毛主席說:「讀史可以明智,這是先人早就說過的。」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大英網路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

《蘇聯大網路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1)歷史學
廣義: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即以歷史為認識對象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也可以用「歷史」一詞代表。
(2)歷史學家
歷史學家:研究和記錄歷史的人。
(3)正史
即經過官方編修的歷史,一般較為權威可信。
(4)野史
正史之外帶有傳說性質的歷史。
(5)史書
史書共分為四種:
(1)編年體:以時間為順序編撰和記述歷史 ;
(2)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的方式記敘歷史 ;
(3)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中心,每事各詳記起止,自為標題,每篇各編年月,自為首尾,前後連貫,又不重復。把人物在歷史上活動的年代和所起的具體作用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件加以敘述,使讀者既詳其事件的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4)政書體: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體例,起源於「三禮」。按時間分為貫通歷代和斷代的;按體例分為典志體和會要體。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也有人認為「歷」乃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輔助義,其意味著人類所經歷過的事情,在意義上其概括范圍遠較「史」字為之大。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范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盡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以歷史為認識對象所形成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

歷史學的本質其實是把實際發生的事件轉換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歷史的過程和方法。關於歷史學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討,在西方屬於歷史哲學的范疇,歷史哲學的出現和發展,意味著歷史學從單純的歷史紀錄發展成為對歷史的解釋和對歷史規律的探求階段。

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研究的方法,但認為被研究和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在新康德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自身的認識過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學家開始重新定義歷史學。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命題,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否則是「死的歷史」,即編年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被不斷的改寫。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又進一步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思想的反映,不僅因時代而異,也因人而異。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則是歷史學家主觀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由於人主觀的局限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這種歷史學稱為「歷史科學」。

8. 什麼是歷史,歷史的意義,歷史的悲劇

一談到歷史,似乎中國天然就是一個歷史大國。因為中國的歷史最連續(變化最小),從不曾中斷,因此文獻也極多,其字數之多,恐怕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相比,中國不僅有官方堂堂正正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乃至《二十六史》,僅此就已經字數過「億」,還有更數不清的編年史、通鑒史,紀傳史,以及歷朝歷代的野史,更有儒家的「六經皆史」,加上兩千多年來儒家文人的注經文字,其中的涉史文字,簡直是堆山塞海。所有這一切涉及「歷史」的文字,何止上數十億,甚至可能上數百億,真可以說是令人恐懼的天文數字。
一談到歷史,中國人很快就全都興奮起來了。最近中央電視台開展的「百家講壇」,除了於丹講的非常糟糕的《論語》、《莊子》的「心得」和劉心武講的《紅樓夢》的探奇之外,其餘講的也全都是「歷史」。而且當下的影視,也大半都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們的「歷史」。
看來,中國還真是一個歷史的大國,而中國人也真是一個最關心歷史的民族了。可是,這些「歷史」真是有人性意義的「歷史」么?中國真是一個歷史的大國么?中國人真是一個最懂得創造歷史的民族么?我的回答肯定會讓網友們深深地失望。
關於上述的問題,我的回答全都只能是非常令人痛苦的否定。按照我的反思的認識,中國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大國,而中國人也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懂得創造真正有高度人性意義的歷史的民族,盡管中國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可是中國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幾乎已經終結了,而近兩千多年的歷史,卻全都只不過是過去歷史的重重復復的拷貝而已。一直到今天,中國人的歷史還依然沒有完全走出這個傳統的拷貝歷史的時代。在這兩千多年之中,幾乎所有出現的歷史人物,即使如最著名的唐宗、宋祖、朱元璋、康熙、乾隆,近代的慈禧、袁世凱,乃至現代的蔣介石、毛澤東,他們全都只不過是中國傳統「拷貝」歷史舞台中的「提偶」,全都沒有資格成為創造中國真正新的擁有高度人性歷史的人物。什麼是「提偶」?「提偶」就是木偶劇中的被後面的「誰」提著長線來表演的「木偶」。這個「誰」是誰?後面會講到,事實上即孔夫子及其儒家傳統「五毒」的「幽靈」。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有兩句名言(出自〈夜宴桃李園序〉):「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用現代漢語來說,即:天地之間者,是有生有死的萬物的旅館;光陰之度者,是百代(實指無數代)連續或斷續之中暫時的旅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全都只能是這樣在「天地」間的旅館之中「暫時」棲息度過的「旅客」。
人類的歷史至少還必須分有如下的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人類的生物史,或生命史;
第二個部分是人類的社會史;
第三個部分是人類的精神史。
人類的生物史或生命史,是目前人類已獲得初步認識的人類的全部生命基因密碼子。按照人類的共同屬性而言,這樣的密碼子總共有十萬組,而超出這十萬之數的其他的密碼子只能被稱作「亂碼」。換言之,這十萬之數的生命基因密碼即決定了人類全部生命的歷史特徵。再換言之,這十萬之數的生命基因密碼子中所蘊含的信息,即人類到今天為止的基本上已經終結的生命的全部記錄——人類的生物史,或生命史。盡管人類還將繼續生存下去不知多少萬年,甚至上億年,但作為人類生命歷史的生命基因密碼子的信息數量的記錄卻基本上已趨於飽和,或者說即使有新的增加,數量上也極其微略。即是說,人類生命基因密碼子所含信息量的歷史記錄不必隨著時間的累積而無限地增加。說到底,人類的生物史或生命史,幾乎已經終結了。
人類的社會史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創造出來的所有文化基因所含信息量的記錄。人類中的民族或國家不同,他們所擁有的文化基因的信息的數量級也將不同。如果說上述的人類生物史或生命史是由人類的生命基因的信息量來決定的話,那麼人類不同民族或國家的社會史,則將由他們各自所擁有的文化基因的信息量來決定。
很顯然,在接觸到西方文化之前,中國的文化基因的信息量早就已經停止了有效的增長。從秦漢到明清,中國的歷史幾乎全都只在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重重復復的拷貝運動。按照日裔美國人富蘭克林.福山的說法,到20世紀末,西方的歷史也同樣進入了終結的階段;現在還有歷史(文化基因信息增量)變化的民族或國家,基本上已不再在西歐和北美,而更多集中在亞、非、拉美等洲的民族或國家,它們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吸取西歐、北美人類的信息(作為他們固有歷史的新的信息增量),並迅速向已經終結的西歐、北美人類社會的歷史模型靠攏,實質上是被西歐、北美的「歷史模型」飛快地同化,一旦完全被同化,他們也將立即進入歷史的「終結」。這就不能不講到人類歷史的最重要的第三部分了。
第三部分是人類的精神史。如果說西方人的歷史「終結」了,那是因為西方人類的精神史,也即他們的哲學史在20世紀中期就已經處於停頓狀態了。什麼是人類的精神史?人類的精神史其實就是人類文化基因的「自由」創新史,增量史,或人類文化發展和創新的「自由」的運動史。在我看來,因為《西方哲學死了》,所以西方人類的精神史也已到頂了,再也難以前進了。而在過去,西方人的文化基因的信息量之所以能夠遠遠高於其他人類,特別是高於中國人,那是因為他們的哲學具有著強大的創造新文化基因的「自由」的動力(能量),而中國人的精神,卻幾乎早在兩千多年前開始確立「獨尊儒術」的漢代以來,就已經變得完全僵死了,文化基因「自由」創新的動力源泉事實上早就枯竭了;然而到了現在,西方哲學的「自由」動力也同樣進入了強弩之末,所以,西方人的總的歷史,也正如福山所言:「終結了」。雖然亞、非、拉美等洲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暫時還沒有「終結」,但它們也只不過是在加速被「同化」地走向歐、美式的「終結」而已,它們自己內部甚至更缺乏創造新文化基因的「自由」能量,或者如同中國,他們固有的歷史在若干個世紀之前早就已經「終結」了。
我基本上贊同福山的觀點,但我卻並不認為整個人類的歷史也全都已終結。福山所言的西方歷史的「終結」,其實是在對西方歷史模型的已達人類歷史的「最高點」進行贊美。對於如此歷史的「最高點」,我並不表完全地認同。它充其量是人類歷史某階段(我稱之「哲學歷史階段」)的「最高點」,而並不必是真正的全人類歷史的最高點。真正「終結」的只是西歐和北美的歷史,而不必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因為《西方哲學死了》,他們的創造新的人類文化基因的自由的動力源已經枯竭了,而在東亞,一個全新的人類文化動力源正在東方人類的「母腹」中躁動。尤其在印度和中國,例如中國,那裡的人們正在踏過孔夫子及其儒家兩千多年來腐朽至極的僵屍,迎接西方自由女神的降臨,他們正懷著沖破千年壓迫的高昂的激情,光耀自身偉大的「易大象」精神的雄心壯志,躍躍欲試與西方自由女神的交媾,從而一個嶄新的全人類的「人學」的精神,將很有可能會在東方孕育,一個嶄新的全人類精神史的「自由」的動力源將在這里形成和誕生。一個擁有嶄新的「全邏輯」——「易大象」的全真、全息邏輯的全人類的「人學」,如果能順利地超越並取代所有西方的哲學,它就將很有可能給整個人類帶來新的福祉。關於這一點,我在後面的文章中還將更詳細地加以論述。
讓我們再次回到中國的歷史。
迄今中國的歷史還一直都處於兩千多年來始終被「終結」的停頓的狀態之中。現代正加速進入中國的西方文化的基因,與中國古老的真正合乎真理的文化基因的強烈撞擊和合作的嫁接正在發生。
中國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歷史,之所以被「終結」地停頓,其最重大的根源即在兩千多年前確立的「獨尊儒術」,以及孔夫子及其儒家長期以來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幾乎絕對的壟斷。在這種絕對的精神壟斷之中,中國人之中根本就產生不了哲學和哲學家,中國人的有價值的文化基因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進入了無力增進的「飽和」狀態。正是因此,近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幾乎只有對過去歷史的拷貝,而毫無「自由」創新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歷史人物,其實全都只不過是傳統歷史拷貝之下的「提偶」,說白了,那些所謂著名的歷史人物,幾乎全都只不過是一些缺乏真正「人」的自覺靈魂的人形的傀儡,他們全都只能在後面無形而強勢的文化基因之主(孔夫子及其儒家傳統的幽靈)的控制之下進行毫無自覺的「表演」。即令現代最著名的人物,例如蔣介石,毛澤東,別看到他們在歷史之中的「表演」曾有多麼不可一世的「神氣」,然而實際上,他們自身根本就沒有能力逃脫毫無自覺力量的「人形傀儡」的無奈的命運。這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實際上全都在傳統歷史的無形主人——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幽靈的完全地掌控之中。蔣和毛全都是曾國藩的欽慕者,而曾國藩何許人也?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孝子賢孫也。他本人也照樣是一個歷史的「提偶」,而根本就不是一個具有真正高度「人」的覺悟的自覺精神的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有能力創造新的人類文化基因的人,實際上也就是根本沒有能力創造新的歷史的人。正是因此,無論曾國藩,蔣介石,毛澤東,他們全都只能無可奈何地被動地充當中國歷史中的「提偶」,根本就沒有資格被稱為真正中國新的歷史的創造者。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全都嚴重地缺乏高度「人」的自覺精神,他們全都在不自覺地遵行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傳統幽靈的意志,繼續「拷貝」中國陳舊的歷史,他們把這種歷史又苟延殘喘到了20世紀,而今天,仍舊有人(例如高唱「國學」和「儒學」的人們)甚至還更想要把它延續到21世紀。
我提醒現在一切方面擁有良好自我感覺的人們,包括當今各方面的領袖人物,請以自己最大的努力,盡量站在人類文明最高的基點上,再一次清醒地認識您自己吧。否則,你們也依然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傳統中國歷史舞台上的「提偶」。要想不做「提偶」,就請立即奮起文化批判的精神,徹底清算兩千多年來孔夫子及其儒家的幽靈在中國的一切方面所製造的罪孽,尤其是在政治、文化、教育中的罪孽,並在自己的身上自覺地清除「五毒」(復古、唯上、獨斷、人治、專制)的殘留。
歷史的意義,即在歷史中,人類的文化基因能夠不斷地獲得創新,從而在歷史中,文化基因的信息量能夠獲得不斷地增進。很顯然,在近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嚴重地缺乏新的文化基因信息量的增進,所以中國長時期以來嚴重地陷入了文化發展停滯的狀態。正是因此,這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的文字記錄,盡管龐大到了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天文數字,然而實際上其中的絕大多數,卻都只不過是屬於毫無文化基因價值的「亂碼」,是純粹歷史中的文字「垃圾」,而歷代的儒家文人,則基本上是製造歷史(文字)垃圾的自覺和不自覺的「白痴」或「騙子」。或者說,簡直就是一群自願吸毒、中毒的文化「廢物」。
歷史的悲劇,即人類的精神史基本上已經變成了一片空白,或者說已完全喪失了創造新的人類文化基因的「自由」的動力源泉。如果一個民族或國家發生了這樣的歷史狀況,即可以認為,該民族或國家事實上已處於嚴重的歷史悲劇之中。處於歷史悲劇中的民族或國家,除了不斷地「拷貝」舊歷史和不斷地製造新的歷史(文字)「垃圾」之外,根本就沒有能力創造新的人類文化基因,創造新的人類歷史。中國自從確立「獨尊儒術」以來的兩千多年之中,迄今這一大段的歷史,我基本上認定,即是一個中國人的漫長的歷史悲劇,或中國人的中世紀的悲劇,這個「悲劇」的最關鍵的製造者即孔夫子及其儒家文人(他們基本上是一群愈來愈成為文化「廢物」的人們),以及歷代蓄意根絕一切新的文化基因信息的「自由」創造的動力源的人治專制的統治者們——帝王將相們。
但是今天,我卻堅信,從21世紀開始,中國人將永遠地走出這個漫長中世紀的歷史悲劇。同胞們,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努力吧!

9. 黑格爾說中國歷史的本質就是沒有歷史,這是為何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著5000年的華夏文明,在世界歷史上,都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我國更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在世界上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面對我國的強大,有一些國家卻是不認同的。黑格爾就曾經提出,我國歷史的本質就是沒有歷史。無論是從國土面積還是從國際影響力上來看,我國都是不容忽略的,可是,為何我國卻不被西方認可呢?

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的歷史是不能忽略的,古代的歷史無論是對於現在,還是對於過去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國的文明早就已經走遍了全世界,甚至影響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只是有些學者依然不願意承認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之處而已,其實這樣的看法倒也是挺可笑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