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學歷史讀什麼

學歷史讀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9 03:36:34

❶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❷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話,我想初高中歷史課本就夠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這雖然是兒童讀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點,那就讀一讀通史吧。不需要大部頭的,想範文瀾或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無疑是部頭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難下決心通覽一遍。在這個層次上,我推薦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可惜只寫到東漢建立就太監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張傳璽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或者哪個大學本科的中國古代史的課本。

當然,如果想繼續深入,那就得讀斷代史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朝代,可以找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淺顯的比如《明朝那些事》、《華麗血時代》等一類的通俗讀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歷史讀物,對於詳細了解某一朝代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如果還不滿足於此,想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讀研究專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戰國,那楊寬的《戰國史》、童書業的《春秋史》這樣的經典那是必須要讀的。說到斷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國斷代史系列》是很不錯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薦閱讀。

如果題主有興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閱讀,《二十四史》太過龐大,一般人恐怕沒有辦法通讀(傳說只有呂思勉曾經讀過7遍半),但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是應該讀一讀的,尤其是《史記》。《資治通鑒》有興趣就讀吧,或者說是去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要通讀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❸ 學歷史的 讀什麼書

一、《上下五千年》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二、《史記》《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三、《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四、《中國通史》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讀一些通史類通俗讀物,再讀一下黃仁宇、錢穆等等史學大家的書籍開闊一下思路,然後找自己喜歡的朝代和領域研究。
不建議看太戲說的一些讀物,作者個人的猜測會占太大比例,不利於建立一個正確的歷史觀。應是在基本了解史實和建立恰當歷史觀後,作為興趣閱讀。
同時還要有地理、氣候、人文、科技等等的基礎知識

❹ 歷史系的本科生讀什麼書

歷史學學生大學要讀很多書,根據專業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
中國史除課本以外,要讀:司馬遷《史記》、司馬光《資治通鑒》(以上為中國傳統史學代表作),錢穆《國史大綱》及《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張蔭麟《中國史綱》、呂思勉《中國通史》(以上為民國史家代表作),看西方漢學當讀《劍橋中國史》。唯物史觀的要讀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和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如果專攻中國古代史,要讀相關朝代的正史(即「二十四史」),明清時期還要讀實錄。專業是中國近現代史要讀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等。
世界史要讀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提圖·李維《羅馬史》(以上為古希臘、古羅馬代表作),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麥考來《英國史》、摩爾根《古代社會》、基佐《歐洲文明史》等(以上為西方近代代表作),湯因比《歷史研究》、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傑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帕爾默《世界現代史》(一定要讀)。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值得一看。
大學歷史學除了讀以上書籍外,還要拓寬知識面,學好英語和古漢語,這樣才能真正讀懂。同時,要堅持不懈,在寂寞中才能出學問。

❺ 歷史學的必看書籍有哪些

中國史部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前四史必讀)
其他:錢穆《國史大綱》、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近代名家名著,其他人的也可以選)
世界史:希羅多德《歷史》、……(世界史的名著)
至於教科書,課堂只能作為歷史學習的引子,上學習下就算了,不能當作正經的書來讀(考試就另當別論).初讀書當讀名著,這是最基本的;讀書多了,則眼界應放寬,寬到什麼程度,讀什麼書,書讀多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❻ 當我們讀歷史的時候到底在讀什麼

歷史是前人的事件記錄的累積,我們從中可以讀出什麼?關鍵看從哪一個角度去讀,不同的角度讀出的自然並不相同,正好比橫看成峰側成嶺。

看歷史可以消譴打發時間

歷史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故事中有很多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宋仁宗被他的皇後誤擊傷了脖子,為了罷免這個皇後,當時的大臣在朝議的時候還建議宋仁宗露出自己的疤痕向大臣證明皇後的罪行。

再比如董卓被呂布殺了,當時長安百姓那個開心啊!開心就要喝酒,一喝酒就要吃肉,幾十萬戶的百姓都想去買肉,當天肉價就暴漲了數倍。估計董卓生前絕對沒有想到自己有這樣的效果。

時間太多?看一看這些歷史時間會過得飛快。

❼ 學歷史需要讀哪些相關書籍

歷史一般都是有聯系的,一環扣一環。我們不但要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也要清楚整個世界的歷史,我建議可以讀讀《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國上下五千年》當你的歷史知識達到一定程度時,你就能在腦子中形成一個歷史網路。從古代文明發祥地兩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到希臘的愛琴文明、、、、、到中世紀發生的改革;人類的進步,國家的建立等。近代科學的確立,一戰二戰等。著
歷史人物的傳記也不錯。歷史是靠積累的,「撿」的「磚頭」多了,你心中的歷史之城自然就會建立起來。

❽ 學歷史應該讀哪些書

《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

❾ 打算學歷史,應該讀點什麼書

我現在也是學歷史的,首先看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對中國歷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吧,上下五千年寫得很幼稚,不建議看。要真正學中國歷史還是要看文言文的,像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看正史之前最好是看白話版的史記,資治通鑒,看多幾遍,然後看文言文,我有txt,想要就留下郵箱, 我補充一句,想培養興趣最好看明朝那些事兒

❿ 學好歷史要閱讀哪些書籍,從哪些方面入手哪些方面是重點應該了解的

是自己業余學習?還是還是學校的學習?
如果是業余的話,且對歷史一無所知的話,建議可以讀《上下五千年》,先讀中國的。隨後一定要讀《史記》,樓上的資治通鑒與三國志等,我個人是十分無聊的,不好看,也沒啥必要看,看了反而影響你學歷史的心情。
如果你特別想了解那個朝代、時期,可以看看那個時代人物的傳記,及專講那個時代的歷史書籍。
我個人認為,讀個《上下五千年》+《史記》絕對可以算上是個歷史高手了。如果想培養自己讀歷史的興趣,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兒》
如果想成為歷史專家的話,得看完《二十四史》這得耐得住寂寞,很是枯燥。
要了解,每個朝代的政治制度、文化、經濟,及當時整個世界歷史環境的聯系,時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
我個人認為,中國史好看,外國的不怎麼滴,沒深度,如果看的話,建議重點看資產階級革命後的歷史。
其實除了書籍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會自己思考,吸取失敗教訓,比較歷史,這才是學歷史的關鍵,而不是你可以多順暢的背出大事年表。

閱讀全文

與學歷史讀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