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左是什麼歷史

左是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09 09:52:46

㈠ 歷史中:"左"的路線,"右"的路線分別是指什麼樣

1、左傾是指政治上追求進步、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而帶引號的「左」傾,則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

「左」傾思想表現為急於求成,主觀地誇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在革命和建設中採取盲目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採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一切。

2、右傾是指政治思想上,認識落後於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變化、前進,甚至違背客觀發展規律的傾向。右傾思想如果形成為系統完整的路線,並在實踐中貫徹便成為右傾機會主義。右傾機會主義在政治斗爭中往往放棄原則,犧牲無產階級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協,又叫右傾投降主義。

(1)左是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定義

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或無產階級的立場,所謂左派就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的人群,而馬克思主義指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群。有一個經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問題就是左傾和右傾的區分。

同樣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因為對現實的認識不一致,因此就產生了對採取何種措施的分歧,認識落後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右傾,認識超前於實際情況的,我們叫做左傾。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屬於左派,屬於認識上產生了偏差;

另一方面,無論左傾右傾,都會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帶來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對認識上有偏差的左傾或右傾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思想上給以幫助,促使他們轉變。所謂防,只是說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現左或右傾,不是說像防賊一樣的防人,甚至是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對象。

㈡ 歷史資料中的「左」「右」如何劃分

黨內「左」傾與右傾的本質區別並不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超越或者是落後於客觀發展階段,而是如何對待舊形式。但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內,「左」傾與右傾的表現形式並不同。這種表現形式的差異源於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要立足於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來研究反對黨內錯誤傾向的新特點。
「左」傾、右傾,是在黨的歷史上和現時黨內生活中都頻繁出現的概念,似乎屬於不需要辨析的常識。然而,何為「左」傾?何為右傾?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內,「左」傾右傾的表現形式有何不同?對於這些問題,如果按照熟知的常識去解釋,還不能給人以心悅誠服的回答。
「左」傾與右傾,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頑疾。
1、在法國國會開會的時候,坐左邊的都是創新派、坐右邊的都是保守派。創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壞人、歷史的罪人。後來我們黨借用了這2個字,[右]就是守舊,[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揚的,例如[左翼]就是積極進去的意思,是褒揚的;但是,在我們黨里,存在過分激進了的人,他們脫離現實的講求激進,例如大躍進運動,這種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給[左]加一個引號寫成[「左」],就是表示「過分激進」的意思,是跟[右傾]同等對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進,一般的激進是褒揚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壞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壞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顯的貶義的
2、大綱解析:「人們的認識超越於或落後於客觀實踐的發展階段,都是離開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錯誤的認識論根源」
3、網友「左右對稱 (不足為外人道) 」的說法 「左」和右是中國政治生活中常用的兩個概念。但是什麼是「左」,什麼是右?
人們一直以為,教條主義,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膽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實錯了。不管是從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還是從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的思想斗爭歷史看,「左」都不等於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險激進,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膽子再大些,這個才是真正的「左」。從國際上看,左與右的區別一般定義為左要求變革,比較激進,右一般不贊成變革,比較保守。最早區分左和右記得是在歐洲的歷史上,主張激進改革的議員坐左邊,主張維持現狀保守的議員坐右邊;這樣開始區分左與右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看,「左」的定義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義為超越目前的現實與可能,去勉強地做現在的條件還不具備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稱為「左傾」冒險主義。右,是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也不敢做已經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稱右傾保守主義。共產黨的歷史上,吃右的虧時候少,吃「左」的虧的時候多,換句話說,就是吃心急的虧的時候多。例如,歷史上黨內幾次犯「左」的錯誤都是如此。人們會說,在黨的歷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條主義為標志嗎?「左」的實質就是心急,冒險。至於教條主義還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說,如果教條主義有利於他們冒險主義的觀點,他們就用教條,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也不一定利用教條。也可能表現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對在工人階級力量還很弱小的時候與反動階級進行決戰,稱這是極愚蠢的想法。這個在經典著作中是寫明了的。王明、博古他們可曾聽進去了?他們思想並不保守,都夠「解放」的,膽子也夠大的。他們在紅軍力量還很弱小的時候就異想天開地要求紅軍去打省城,舉行中心城市起義,要求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決戰,能說是「保守」、「僵化」嗎?其實這兩頂帽子倒是他們常常用來戴在毛澤東等人頭上,作為「右傾」的標志的。所以後來就把「左」字打上引號了,因為這並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會給革命帶來損失。在革命勝利以後,也有過犯「左」的錯誤的時候,就是說也有心急的時候。大躍進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說那些做法絕對不行。而是條件不具備。把當時條件還不具備,只能在將來做的事,提前來做了,這就是「左」。改革開放以後有沒有「左」?也有。從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點、膽子再大點,步子再快點。例如大搞開發區,建設國際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市場換技術,犧牲一代XX以發展經濟,等等,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當年批評的,只想在大城市裡過舒適生活,不願意在山溝里打游擊的思想在現代的表現。不願意做艱苦細致的工作,總覺得樣樣東西都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太難了。總想一個早上就建成發達國家,總是提出一些達不到的,或者即使是達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價的目標。其結果自然也是欲速則不達。鄧小平講,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這是總結中國歷史的經驗,很精闢。

㈢ 關於左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左姓 -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左姓淵源》
源於嬴姓,出自上古時期的左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考》及《呂覽》記載:「古有左國(今山西呂梁方山),以國為氏,黃帝臣左徹為其後。」 史傳,黃帝時期有一大臣名叫左徹,為當時著名的冶煉鑄造專家。左徹曾幫助黃帝鑄造了三口巨鼎於荊山之陽,然而,黃帝在鼎成之日與世長辭。左徹當時悲痛難當,淚如雨下,於是他拿來黃帝的衣冠、王杖進行祭祀,以慰黃帝在天之靈。左徹之舉,無疑為性情中人所為,因此獲得了世人的普遍敬重。

據說,左徹為遠古時期左國之嫡裔,由於左國其他立國之人無傳,其後裔子孫遂承襲以先祖之國名為姓氏,世代稱左氏至今,故左氏族人多奉左徹為其得姓始祖,正確讀音作zǔ(ㄗㄨˇ),今讀作zuǒ(ㄗㄨㄛˇ)亦可。

第二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左史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後便以左為氏。例如,在周穆王姬滿執政時期(公元前1022~前975年),設有左史戎夫、左史老;在楚威王熊商執政時期(公元前339~前329年),設有左史官倚相,均為左史官。

在左史戎夫、左史老、左史官倚相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左史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左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公族之後,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據史籍《廣韻》記載,春秋時齊國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其中左公子的後代便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左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四個淵源《左傳》原稿
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諸侯國復姓,屬於復姓省文簡化為氏。

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引官職稱謂而為姓氏者,如左師氏、左行氏、左軍氏、左宮氏、左侍氏、左衛氏等等,皆為軍制統領的官職稱謂,其子孫後裔引為姓氏,成為復姓。在左師氏、左行氏、左軍氏、左宮氏、左侍氏、左衛氏等的後裔子孫中,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左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五個淵源
源於猶太族,出自宋朝時期入遷中原的猶太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北宋王朝時期,有大量猶太民族留居於中原地區(今河南開封),他們的後裔子孫中有按漢俗取漢字單姓「左」為姓氏,稱左氏,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六個源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清朝通志》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綽羅斯氏,源出厄魯特蒙古喀爾喀中路二旗,即外扎薩克都爾伯特部、賽音諾顏部,其在明朝時期是蒙古民族最強大的部落之一,經常侵擾明朝境地,後世居厄魯特地區(今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青海、寧夏一帶)。後有滿族、裕固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olos Hala。

蒙古族綽羅斯氏在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左氏,滿族、裕固族綽羅斯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左氏。

第七個源源
源於回族,出自明朝時期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左氏,源於回族海氏大族,出自海南回族海氏家族。海南回族海氏,其先祖為海答兒,於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從軍征至海南,後渡海落籍於瓊山左所(今海南海口),後裔子孫多為海氏,如著名清官海瑞,就是海答兒的五世孫。

海南回族海氏家族中,有一分支族人後以居地名稱為漢姓,稱左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八個源源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明、清兩朝時期,雲南永昌府騰越亭(今雲南騰沖)、蒙化府(今雲南巍山)等地的土司中有左氏,系彝族姓氏,源出中央政府進行的改土歸流運動,在其過程中引用漢姓為氏,多為當地最高行政長官賜予的漢姓。今雲南省巍山少數民族彝族中多有左氏,即其沿襲而來,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九個源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哈思呼氏,亦稱哈斯虎氏,滿語為Hasihu Hala,漢義「左」,世居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清朝中葉以後即冠漢姓為左氏,正確讀音作zuǒ(ㄗㄨㄛˇ)。

左姓 - 宗族始祖
始祖:左徹

上古時期黃帝時的官吏。據說曾幫助黃帝鑄造三鼎於荊山之陽,令人惋惜的是黃帝在鼎成之日與世長辭。左徹悲痛難當,淚如雨下,於是他拿來黃帝的衣冠,幾杖進行祭祀,以慰黃帝在天之靈。左徹之舉,無疑為性情中人所為,乃獲得世人之敬重。據說左徹為古時左國之嫡裔,由於左國立國之人無傳,故左姓人奉左徹為其得姓始祖。

左姓 - 姓氏字輩百家姓
某支左氏字輩:作述原從心德傳,文明繼起克紹先,忠良顯志開紅化,光耀朝廷建立全。

四川武勝左氏字輩:方應文定昌,紹開祿錫培。

湖南湘鄉左氏八修字輩:第澤傳輝茂,龍光重國都,天人宗孔孟,詩禮步韓蘇,裕後春秋訓,紹前詞賦謨,文明榮祚錫,千古繼鴻儒。

湖南巴石左氏字輩:廷朝守先大,光天星自明,德澤傳輝懋,詞仁華富家,鴻獻定開濟,仁憲利群生,海岳聲遠振,彪本勛業昭,金玉聯孝友,貞元美乾坤,賢哲詩書訓,紹緒忠義先,文章春秋秀,迪導漢晉昌,丹陽承啟後,綿延萬世長。

湖南洞口左氏字輩:從宣啟宗祖,順受才志勇,遠興訓壽財,至文得隆芳,應澤傳輝懋,詞仁華富家。

湖南武岡左氏字輩:仕商暮微承,茂良國朝清,德澤傳輝懋,詞仁華富家。

江蘇濱海左氏字輩:士長應之,其元克強。

江蘇淮安左氏字輩:鑒銘伍儂凱鑰相七公派:象賢開泰,啟運遐昌,同興盛舉,寧耀照彰,欣遇惠政,代有聖王,前哲是楷,既景乃崗。鏜富洋潮淮樣銀錢八公派:朝尚秉正,時允平康,文達道貫,崇義知方,柔嘉其則,孔孟子亮,善行尤先,樂居遵廉。臣公派:學希攀法,永世言揚,美名德錫,慶復佳祥,臣棟澤潤,萬民敬仰,崇商維岳,駿極於乾。

湖南湘潭左氏字輩:仁良武玉正,國單應顯鍾,江鳴定世茂,倫綱重本宗,文才觀震萃,禮義益恆豐,家聲貴友恭,經書傳代久,敬守力行中。

湖南衡陽左氏字輩:新紹先修德,洪昌肇福全,才華光上國,英俊超名賢,為善崇家范,寸心守祖傳,詩書隆奕代,忠孝嗣長年。

湖南麻陽左氏字輩:以道秉公正,文成志學良,洪希先德茂,繼子大名揚。

廣西某支左氏字輩:梁漢金丹仲,興明國朝昌,祖德流芳遠,宗功世澤長。

安徽合肥左氏老字輩:紹修前業,振啟家聲,敦崇孝友,錫敘彝倫。新字輩:立本恆志,建勛中華,世代永繼,文明發祥。

安徽阜陽左氏老字輩:家孝竹先德廷忠兆思強

河南桐柏左氏字輩:良志金建朝,國正大光明,宏宇春永遠,貴府呈祥盛。

河南信陽左氏字輩:大庭敬振,恩嘉培傳,錫汝世澤,克乃長澤。

重慶左氏字輩:正大光明,傳金華祖,能有利方,本以忠壽,支啟克昌。

江西九江左氏字輩:呈良運世,緒啟家邦,爵列朝顯。

貴州六盤水左氏字輩:仁義禮智,本性咸有,德全五常,芳聲垂久。

左姓 - 遷徙分布《廣韻》
左姓在西周時,有左儒、左鄢父仕周為大夫,春秋時魯有左人郢、左丘明、左師展,晉有左史,戰國時燕有左伯桃。可見在先秦時期,左姓已活動於西周之國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及魯(今山東省西南)、晉(今山西省一帶)、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

西漢時,左姓僅名左咸者就有四位(《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將四者合一,謬也),其一為任郡守九卿的琅琊(今山東省臨沂一帶)人左咸,另一左咸後賜爵關內侯,子孫襲爵留居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剩下兩位因只有隻言片語,不論。

另外,由於淮南王外家姓左,故有左吳、左修事淮南王,此際其外戚見諸史冊者還有一位女性——寡婦左阿君。表明左姓在此際已定居於今安徽南部一帶。東漢時見諸史冊之左姓愈多,左聖、左雄叔侄為南郡涅陽(今河南省鎮平)人,左原為陳留(今河南省開封)人,左伯為東萊(今山東省掖縣)人,左慈為廬江(今屬安徽省)人,左恢為吳郡曲阿(今江蘇省丹陽)人。另有兩支左姓家族值得關注,一為清河國(今屬河北省)王妃,後貴為漢安帝母後的犍為(今屬四川省)人左小娥家族(其同父異母弟左次、左達生在清河國任郎中)。

另一為河南平陰(今河南省孟津)人左忄官家族(其兄左稱、左勝均封南鄉侯,弟左敏,左覺亦在朝中任職),這兩支家族風光顯赫,使得左姓成為當時的北方著姓之一。此外也表明,此際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蘇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魏晉時期,左姓在今山東、河南間地繁衍迅速,後昌盛為左姓濟陽郡望。

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於避亂、仕宦、謀生等原因,逐漸播遷於江東各地。宋元以後,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廣,兩湖、兩廣等地均有左姓人入遷。明初,山西左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北、河南、東北三省等地。此後,雲貴、台島均有左姓人入居。

清初,兩湖之左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如今,左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山東、江蘇、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約佔全國漢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八六。

左姓 - 家族名人
左慶延:宋代永新人,年十七登第,秦檜欲以女妻之,慶延固辭,於是十年不給升遷。終官太學博士。

左慈
左雄:南郡涅陽(今河南省鎮平)人,東漢學者、大臣。舉孝廉,遷冀州刺史。對豪族「貪猾」者敢於揭發檢舉。後歷議郎、尚書,累遷至尚書令(位同宰相)。他崇經術,修太學,使太學極盛一時。

左悺:河南省平陰人,東漢顯宦。初為小黃門史,後因與單超等五人合謀誅滅外戚,以功遷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勢後,日益驕橫,其兄弟親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壓民產。被人告發後自殺。

左慈:廬江人,東漢末方士。據傳有神道,並在曹操面前表演過。葛洪稱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師。

左思:字太沖,臨淄(今山東省淄博東北)人,西晉文學家。其懷才不遇,僅官至秘書郎。所作詩文借古抒情,多憤世不平之作。十年構思方寫成《三都賦》,士人竟相傳寫,一時竟弄得洛陽紙貴。輯有《左太沖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進士出身。授御史,巡撫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聲譽。以善寫奏章著稱,有左鼎手之譽。官至廣東右參政、左僉都御史。

左權: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級將領。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留蘇學習軍事。回國後,歷任中央紅軍軍校教官,一方面軍總部作戰參謀,第一軍團參謀長等職。長徵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陣亡,年僅36歲。

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後人因其目盲,稱之為盲左。相傳他曾任魯太史,為《春秋》作傳,成《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又作《國語》。先儒以為左丘明好惡同於聖人,故孔子作春秋為素王,丘明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傳,是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橫。時諸侯爭霸,魚肉百姓,願救水火之中。聞楚莊王賢君,相約共赴。路暴風雪,飢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樹下,伯桃勸棄,角哀不忍。倆死不如一活,終明事理,受糧上路,一步三回,淚流成河。至楚莊王,急回尋之,伯桃凍儡樹中,角哀痛不欲生。後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禱也。

左君弼: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曾盤據廬州十餘年,為天完政權汴梁行省首領。曾降元,後又降明。

左光斗:安慶府桐城(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直臣。萬曆進士。任御史時排斥宦官,後又彈劾魏忠賢,被魏殺害。

左良玉:山東省臨清人,明末大將。早年在遼東與清軍作戰,後入中原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軍。與李自成、張獻忠作戰多年,因功昇平賊將軍,後加封寧南伯。順治二年病死,終年四十六歲。

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省湘陰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鎮壓太平軍功勛卓著。後任陝甘總督鎮壓了西部捻軍和陝甘回民起義。1876年擊敗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軍,因功升軍機大臣(位同宰相),調兩江總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寶貴:山東省費縣人,回族,清末將領。甲午戰爭時,以總兵之職率軍赴朝鮮平壤拒日。督軍浴血奮戰,親手燃放大炮。後中炮陣亡。

左光華 男,1938年生,山西省翼城縣人。書法家,中師畢業,曾任教。平生淡泊名利,喜好文藝,酷愛書法。系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中外書畫交流協會、《農民日報》文化藝術聯誼會、中國振鳴書畫院、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原書畫研究院、山西省臨汾地區、翼城縣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書法作品曾多次入選國際國內書展,並厚載報刊、雜志。

左姓 - 郡望堂號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置濟陽郡,南渡後廢,其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山東省東明縣南一帶。

堂號
傳經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為了傳《春秋》作了《左傳》,詳細解釋了《春秋》的內容。

高義堂:春秋時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國去謀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絕。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糧食都給了羊角哀,讓他一人到楚國去,免得二人都凍餓而死。伯桃自己則鑽到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凍餓而死。羊角哀在楚國得官後,回到那棵柳樹下劈開樹干,重新禮葬了左伯桃。

此外,左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三都堂」、「敦厚堂」等。

㈣ 歷史「左」的思想是什麼意思

在國際上,一切進步的、革命的、代表了社會廣大中下層群眾利益的個人、組織、團體、思想等,被稱為左;一切保守的、孤立的、代表了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或者不惜損害其他民族利益以求本民族發展的個人、組織、團體、思想等,被稱為右。

在當前的國際上,基本是這樣的。比如說,各國社會黨、共產黨,或者工會的,報道上稱他們為左翼人士;而日本國內的極端軍國分子,報道上一般稱他們為日本國內極右勢力;還有西方那些大金融家開會,報道上會叫他們右翼政客。

極「左」派」就是形「左」而實右,是革命隊伍里最有害的敵人,其本質是極右。這一類人通常容易與「左傾機會主義」相混,但也可區別:「左傾」者幼稚,而極「左」者老道,主要特徵是言行嚴重分離,人格極端低下自私,往往唱著「革命」的高調,卻干著卑鄙齷齪的騙子勾當。如林彪的「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就是典型。極「左」傾向是右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右傾、保守反動的,這類人為數不多,但能量卻較大。

右派就是反動派即反革命分子。

左是進步的,「左」傾和右傾則都是進步人士內部的一種錯誤思潮,而極「左」的本質是極右。有些人有右傾思想,但並不是右派,我們不能學林彪一類亂扣帽子,犯「左」傾錯誤。當然,極個別受雇於人的「網特」,不在此列。

而有右傾思想的人,也不要胡亂以「右」為榮,這是很無知、可笑的。

㈤ 在歷史角度上,什麼是「左」什麼是「右」

左:代表了革命、批判、激進、變化、偏激等
右:代表了保守、穩健、守成、客觀、理性等

現在人們習慣用「左」或「右」來區分政治上派別或者政黨。這種習慣來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

當時在法國,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是特權等級,包括教士和貴族,他們不納稅,享有高官厚祿。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和城市平民,他們創造財富,但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經濟上受盤剝,要納稅。1789年5月,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區的凡爾賽宮召開了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會議。國王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第三等級則希望限制王權,實行改革。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絕大多數支持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右邊;第三等級的代表反對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左邊。從那以後,國民會議召開時,主張民主、自由的激進派坐在左邊,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邊,無形中形成左右兩派。

19世紀,歐洲國家的議會也以議長坐椅為界,分左右兩派就坐。這樣,政治上激進或革命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動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右派」或「右翼」。

現代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政黨或團體,由於歷史原因,有自稱或被稱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紀法國政治舞台上還出現一些沒有固定政治見解,隨機應變的政黨或政客,被稱為「機會主義」。

後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了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思潮、路線。其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稱「左」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採取盲動主義以及關門主義等;另一種稱右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為了眼前暫時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企圖引導無產階級去適應資產階級政黨的私利。這兩種表現形式,都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為特徵,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左」傾機會主義(有時也簡稱「左」的),從實質上說,是形「左」而實右的。

實事求是地說右傾是保守、滯後、貽誤時機、造成危害!陳獨秀就是右傾投降主義,左傾是不顧或超越客觀事實(規律),過激或超前!
左右劃分是相對的。在不同的語境下,含義不同,甚至有所交叉。在優劣判斷上也有不同。

左:代表了革命、批判、激進、變化、偏激等
右:代表了保守、穩健、守成、客觀、理性等

以中共為例:當中共把自己和國民黨相比時,中共是左派。國民黨是右派。這時左派是褒義,右派是貶義。
當中共的路線出了問題,革命有偏差時,左派右派都成了貶義。
在西方社會,右派代表了穩健,老成是褒義。左派代表了偏激,變化是貶義

再比如西方的社會民主黨,蘇聯、中共都稱之為右派或修正主義。
但在西方,社會民主黨則是徹頭徹尾的左翼(注重勞工福利,貧民問題)

以上可看出這兩個劃分的含糊。你如果要使用的話建議你多看書,慢慢體會這個詞。

㈥ 左的歷史名人

左雄:南郡涅陽(今河南省鎮平)人,東漢學者、大臣。舉孝廉,遷冀州刺史。對豪族「貪猾」者敢於揭發檢舉。後歷議郎、尚書,累遷至尚書令(位同宰相)。他崇經術,修太學,使太學極盛一時。
左悺:河南省平陰人,東漢顯宦。初為小黃門史,後因與單超等五人合謀誅滅外戚,以功遷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勢後,日益驕橫,其兄弟親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壓民產。被人告發後自殺。
左慈:廬江人,東漢末方士。據傳有神道,並在曹操面前表演過。葛洪稱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師。
左思:字太沖,臨淄(今山東省淄博東北)人,西晉文學家。其懷才不遇,僅官至秘書郎。所作詩文借古抒情,多憤世不平之作。十年構思方寫成《三都賦》,士人竟相傳寫,一時竟弄得洛陽紙貴。輯有《左太沖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進士出身。授御史,巡撫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聲譽。以善寫奏章著稱,有左鼎手之譽。官至廣東右參政、左僉都御史。
左權: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級將領。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留蘇學習軍事。回國後,歷任中央紅軍軍校教官,一方面軍總部作戰參謀,第一軍團參謀長等職。長徵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陣亡,年僅36歲。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後人因其目盲,稱之為盲左。相傳他曾任魯太史,為《春秋》作傳,成《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又作《國語》。先儒以為左丘明好惡同於聖人,故孔子作春秋為素王,丘明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傳,是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橫。時諸侯爭霸,魚肉百姓,願救水火之中。聞楚莊王賢君,相約共赴。路暴風雪,飢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樹下,伯桃勸棄,角哀不忍。倆死不如一活,終明事理,受糧上路,一步三回,淚流成河。至楚莊王,急回尋之,伯桃凍儡樹中,角哀痛不欲生。後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禱也。
左小娥:東漢犍為人,清河王劉慶姬。有才色,喜辭賦。和帝賜給清河王,生子劉祜,後祜繼承帝位為安帝,尊其為孝德後。
左君弼: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曾盤據廬州十餘年,為天完政權汴梁行省首領。曾降元,後又降明。
左光斗:安慶府桐城(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直臣。萬曆進士。任御史時排斥宦官,後又彈劾*臣魏忠賢,被魏殺害。
左良玉:山東省臨清人,明末大將。早年在遼東與清軍作戰,後入中原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軍。與李自成、張獻忠作戰多年,因功昇平賊將軍,後加封寧南伯。順治二年病死,終年四十六歲。
左懋第:山東省萊陽人,字仲及,號蘿石,南明官吏。崇禎進士,南明弘光年間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徽州。後入北京與清廷議和,遭軟禁,拒降被害。被稱為「明末文天祥」。
左宗棠:湖南省湘陰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鎮壓太平軍功勛卓著。後任陝甘總督鎮壓了西部捻軍和陝甘回民起義。1876年擊敗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軍,因功升軍機大臣(位同宰相),調兩江總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寶貴:山東省費縣人,回族,清末將領。甲午戰爭時,以總兵之職率軍赴朝鮮平壤拒日。督軍浴血奮戰,親手燃放大炮。後中炮陣亡。
現、當代人物有:
左軍生 左偉偉左長樂左光華 左開和 左可友 左愛 左蓮之 左旭東 左一序 左以彥 左中英 左迅生 左河水
左都建 左美雲 左宗申 左小蕾 左小青 左溢 左立 左才睿

㈦ 歷史上的「左」和「右」是什麼意識

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提高左派、右派、「左」傾、「右」傾等幾個政治名詞。這幾個政治名詞富有極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對於當代中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詞,而且課文並未從理論上給予詳盡的論述。 一般來說,右是指思想落後於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情況前進,企圖開歷史倒車的思想和行為。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或是反動的、投降的或是悲觀的、保守的。這種思想就是右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右派。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我黨公開反對的是國民黨右派分子。後來又出現了對反革命勢力妥協退讓而葬送革命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與右相對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進步的,如德國十一月革命的領導者斯巴達克團,就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左派,是德國共產黨的前身。又如國民黨內部積極支持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何香凝、廖仲愷等都是國民黨左派。在文化戰線上,積極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聯盟」。 但是,「左」不同於左。20世紀初,列寧和斯大林開始用「左」傾和右傾的概念來分別指無產階級內部的盲動激進派和保守派。當時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還比較薄弱,盲動激進派常給剛剛萌芽的無產階級革命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說盲動激進派對革命是有害的、錯誤的。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以區別於真正的左傾。當時的右傾即保守派延緩革命進程,同社會上的反動右派勢力一樣會給革命帶來明顯的損失,因此右字不加引號。到20世紀20年代末,隨著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強大,無論是盲動激進派還是頑固保守派,都會給革命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於是使用「左」傾機會主義與右傾機會主義來劃分無產階級內部的政治路線錯誤。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墜入空想和盲動。可以說「左」是對左的形而上學的極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實際上拋棄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現實性,片面強化了革命的冒進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現為擴大打擊面搞過火的斗爭,實行冒進主義,這種思想就是「左」傾機會主義,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被稱為「左」派。如中國歷史上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給中國革命和黨造成嚴重損失。 大革命時期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這里的右傾機會主義指保守、妥協,不帶有敵我矛盾性質的反動之意。而1957年反右運動中的「右派」則有反動之意。後來很多右派平反以後右派兩字加引號是指所謂的右派,並非反動,1959年的反「右傾」斗爭也有此意。只不過反右派斗爭主要在黨外進行,而反「右傾」斗爭主要是在黨內。

㈧ 關於 歷史上 什麼左啊 右啊 到底是怎麼分的 還有幾屆幾中的那個中 又是怎麼分的

現在人們習慣用「左」或「右」來區分政治上派別或者政黨。這種習慣來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當時在法國,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是特權等級,包括教士和貴族,他們不納稅,享有高官厚祿。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和城市平民,他們創造財富,但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經濟上受盤剝,要納稅。1789年5月,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區的凡爾賽宮召開了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會議。國王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第三等級則希望限制王權,實行改革。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絕大多數支持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右邊;第三等級的代表反對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左邊。從那以後,國民會議召開時,主張民主、自由的激進派坐在左邊,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邊,無形中形成左右兩派。19世紀,歐洲國家的議會也以議長坐椅為界,分左右兩派就坐。這樣,政治上激進或革命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動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右派」或「右翼」。現代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政黨或團體,由於歷史原因,有自稱或被稱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紀法國政治舞台上還出現一些沒有固定政治見解,隨機應變的政黨或政客,被稱為「機會主義」。後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了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思潮、路線。其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稱「左」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採取盲動主義以及關門主義等;另一種稱右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為了眼前暫時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企圖引導無產階級去適應資產階級政黨的私利。這兩種表現形式,都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為特徵,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左」傾機會主義(有時也簡稱「左」的),從實質上說,是形「左」而實右的。實事求是地說歷史上「左派」曾經是起過進步作用的,而「左」傾機會主義卻一點進步作用也沒有。所以,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寫「左」傾機會主義,都在「左」字上加引號,就是告訴人們,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進、冒進、盲動的意義。至於「右」,不會引發歧義,所以沒有必要加「引號」。

什麼是左?什麼是右?在國際上,一切進步的、革命的、代表了社會廣大中下層群眾利益的個人、組織、團體、思想等,被稱為左;一切保守的、孤立的、代表了大資產階級和大金融家利益的,或者不惜損害其他民族利益以求本民族發展的個人、組織、團體、思想等,被稱為右。
在當前的國際上,基本是這樣的。比如說,各國社會黨、共產黨,或者工會的,報道上稱他們為左翼人士;而日本國內的的極端軍國分子,報道上一般稱他們為日本國內極右勢力;還有西方那些大金融家開會,報道上會叫他們右翼政客。
左翼。
左翼是對國際上一切泛進步的組織、團體、人士的稱呼,它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改良主義、工聯主義、工會組織等。比如我們常會在報道上看到某國社會黨或者工會的被稱為左翼人士。
左派。
歷史上最早使用左派這個詞語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代表了社會中下層群眾利益的雅各賓派,被稱為「左派」,而代表了大金融家利益的吉倫特派,則被稱為「右派」。十月革命以後,人們用它來稱呼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從這以後到現在,「左派」和「共產黨」幾乎成了等義詞,國際上一般使用左派的時候,往往指的是共產黨人。另外,共產黨本身也使用這個詞語表示自己,比如列寧批評共產主義運動某些黨員犯的幼稚病的時候,就叫《論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而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里,也有「我們左派」這個詞語。
另外,在其他政黨里,我們往往把一個政黨內部先進的、革命的人士稱為左派,不過前面要加定語,比如國民黨左派,就是指國民黨內部革命的一部分,以區別於反革命的(右派)。
「左傾」和「右傾」
「左傾」的全稱是「左傾機會主義」,它是指黨內的一種錯誤思想,表現為急躁、冒進,不顧客觀事實;或者照搬馬列原著,咬文嚼字,不能靈活運用。
「右傾」的全稱是「右傾機會主義」,它是指黨內的一種錯誤思想,表現為對敵人軟弱、妥協、害怕、投降,政策和路線上保守,走在群眾的後面。
中共「左」傾表現在兩大方面:階級斗爭和經濟建設。從時間上分為解放前和解放後。在階級斗爭上的表現有:解放前的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解放後的反右派擴大化、「反右傾」和文化大革命;經濟建設上的表現有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30年代的中共及其革命力量明顯處於劣勢,與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力量相比懸殊很大,硬碰硬不是等於雞蛋和石頭碰嗎?可當時執行王明路線的博古、李德,不顧這種實際,面對國民黨百萬軍隊的圍剿,硬要人數、裝備等明顯不如對方的紅軍「御底於國門之外」、全面出擊,硬打硬拼,紅軍付出沉重的代價後,不得不放千辛萬苦建立的根據地,走上了萬里長征之路。所以,王明的「左」傾路線是不顧實際情況,不研究斗爭策略和技巧,盲目照抄照搬蘇聯的一套,逞一時之勇,實是「不可為而為之」。其特點是冒險、激進、不能審時度事,靈活機動,巧遇應變。

解放後的反右派擴大化和「反右傾」及文革都是階級斗爭擴大化的表現。1958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已消滅了剝削階級,階級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怎麼會一下子冒出那多的資產階級呢?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錯誤地估計了國際國內形勢,因此在全國如此大規模的「整人」實是「不該為而為之」。此錯誤的特點是嚴重違背客觀現實,行為過火過激,造成危害。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在生產建設方面過激過火、違反客觀規律的行為,也是屬於「不可為而為之」的「左」傾錯誤。

在我黨歷史上,左派曾一度以革命的姿態出現,給人以右是落後,左是進步的錯覺,但實際上中共的左傾危害最大、時間也最長,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左」傾加一個雙引號,以此說明「左」並不是真正的革命,我們更應提防「左」傾錯誤。中共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中發展、成熟的。

㈨ 歷史題:左和「左」的區別

打引號的左,即「左」,是激進、冒險,脫離了實際情況的行為,稱之為「左」;沒有打引號的左,即左,是正確、進取、符合實際情況的行為,稱之為左。馬克思主義(共產黨)是勇於進取、開拓的黨派,它敢於砸爛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是左,是正確的行為。

㈩ 請教歷史上「左」和「右」的含義

現在人們習慣用「左」或「右」來區分政治上派別或者政黨。這種習慣來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三級會議。當時在法國,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是特權等級,包括教士和貴族,他們不納稅,享有高官厚祿。第三等級包括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和城市平民,他們創造財富,但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經濟上受盤剝,要納稅。1789年5月,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區的凡爾賽宮召開了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會議。國王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第三等級則希望限制王權,實行改革。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絕大多數支持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右邊;第三等級的代表反對國王的意見,坐在國王的左邊。從那以後,國民會議召開時,主張民主、自由的激進派坐在左邊,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邊,無形中形成左右兩派。19世紀,歐洲國家的議會也以議長坐椅為界,分左右兩派就坐。這樣,政治上激進或革命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動的派別或政黨就被稱為「右派」或「右翼」。現代有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政黨或團體,由於歷史原因,有自稱或被稱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紀法國政治舞台上還出現一些沒有固定政治見解,隨機應變的政黨或政客,被稱為「機會主義」。後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了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思潮、路線。其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稱「左」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採取盲動主義以及關門主義等;另一種稱右傾機會主義,其特點是為了眼前暫時利益而忘記根本大計,企圖引導無產階級去適應資產階級政黨的私利。這兩種表現形式,都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為特徵,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左」傾機會主義(有時也簡稱「左」的),從實質上說,是形「左」而實右的。實事求是地說歷史上「左派」曾經是起過進步作用的,而「左」傾機會主義卻一點進步作用也沒有。所以,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寫「左」傾機會主義,都在「左」字上加引號,就是告訴人們,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進、冒進、盲動的意義。至於「右」,不會引發歧義,所以沒有必要加「引號」。

閱讀全文

與左是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