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中有哪些故事曾讓我們動容落淚
崖山之後亡國、亡天下
崖山之戰作為宋元最後一場大決戰,這場戰爭直接關繫到宋朝的存亡,乃至中華的存亡。另人扼腕的是,實力上的巨大懸殊,最終的結果,就是亡了天下。據《宋史》記載,崖山之戰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十萬軍民隨君跳海殉國,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春秋大義,鼓舞後人。
民族之魂――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兵荒馬亂之際,國邦危難之時,他做到了儒家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民族精神。
寧作南鬼,不為北王
從史可法到張蒼水,這些南明英烈們告訴我們,華夏民族不只有貪慕富貴、屈膝投降的六大漢奸,更有高風亮節、氣壯山河的民族英雄。
駐守江陰的南明守將閻應元對招降的將領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江陰士民,三百年來食毛踐土,深戴國恩,不忍望風降附。應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義所在,絕不服事二君。將軍位為侯伯,掌握重兵,進不能恢復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見我江東忠義士民乎?」
當清軍將領多鐸勸降史可法的時候,史可法大呼:「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於是,壯烈殉國。這也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屠殺案「揚州十日」
南明最後的支柱李定國,在臨死之前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寧可死於荒野,也絕不可投降」,最終一代名將客死他鄉。
年僅17歲少年夏完淳,在清軍大牢裡面寫過這樣一首詩:「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當後世人們看到這首詩時,誰能品味出昔日少年英雄的悲壯與豪邁?誰能體會出一個十七歲的短暫生命的真正含義呢?
自古英雄多遺恨,然而正因為這無窮的遺恨,才令人肅然起敬,才令人感動不已。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令人肅然起敬的人物形象,有許多令人感動不已的悲壯瞬間。雖然只是歷史江河中的一束浪花,但畢竟是被波瀾壯闊的浪潮湧起的最為耀眼的浪花。
『貳』 中國歷史中有哪些有名的小故事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小故事太多了,像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三顧茅廬的故事,草船借箭的故事,程門立雪的故事
『叄』 歷史中有哪些世紀
太古代,
元古代,(震旦紀),
古生代,(二疊紀,石炭紀,泥盆紀,志留紀,奧陶紀,寒武紀,)
中生代,(白堊紀,侏羅紀,三疊紀,)
新生代,(第四紀,第三紀,)
人類是從第三紀出現的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數百年後,在世界范圍內,封建制度占統治地位的時期,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http://ke..com/view/65782.htm
『肆』 中國古代歷史中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九頭鳥可以說是楚文化的象徵標志。九頭鳥出自《山海經》中的「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極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鳥身,名曰九鳳。」九鳳也就是九頭鳥了,楚人有崇鳳的傳統,楚人也愛將傑出人物比做鳳,如楚狂對孔子作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楚人不但崇鳳,也很崇「九」,如屈原的「九歌」「九章」,宋玉的「九辯」等。值得一提的是,九鳳是吉祥神鳥,可後來它卻為妖氣十足代表災難的「九頭鳥」代替,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得從西周第4任天子周昭王南征說起,周昭王伐楚,中楚人之計,死於漢水。周人自然對楚人非常痛恨,就開始詆毀楚人,楚人的圖騰九鳳自然不能逃脫被污衊的命運,結果也就由神鳥淪落為妖鳥了。
之後秦滅六國,楚文化受到極其嚴重的打擊,九鳳的形象徹底消失,九頭鳥的形象開始在全國傳播開來,但在很長時期內,九頭鳥都沒能與湖北人聯系起來,它與湖北人的聯系得到明清時期,而且又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明朝萬曆年間,湖北人張居正為相,在任期間,他有一次一下子就保薦了九名湖北人為御史,他們彈劾貪官污吏,使得時局為之一新,那些被免官罷職的貪官對這些湖北人恨之入骨,因此咒罵道:「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第二種說法:滿人入關,在湖北一帶遭到激烈抵抗,湖北的一些地區給予滿人以重大打擊,之後即使滿人坐穩江山,大局已定,不少湖北人仍然拒絕與清廷合作,他們同時還對受清廷籠絡的湖北同鄉非常鄙視。面對這種情況,滿人在湖北為官者在當地當真是舉步維艱,對湖北人極為惱火的滿人們就編出了這句話,以他們心目中的「妖鳥」九頭鳥來咒罵湖北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後武昌首義,湖北打響了反清第一槍,統治中國近300年之久的滿清王朝一夕瓦解,消息傳來,舉國歡騰,有人當即作詩道:「武昌一夕鳥飛鳴,滿族政權難自保。九頭徽號稱鄂鳥,鄂人聽了不煩惱。」
湖北這個地方,地處天下之中,是四方要道。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民智則相對比其他地區高些,幾千年的興亡盛衰,又使處於兵家爭奪之地的湖北歷經戰火,湖北人自然也必須使自己變得更具有心計,更精明,這樣才能使他們生存下去。
湖北人和他們的鄰居湖南人一樣,喜歡吃辣椒,他們也都具有拼搏進取的精神,但與性格倔強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的湖南人比起來,湖北人又多了些曬脫,他們的心眼比湖南人多些,遇事也相對較靈活些,但這樣有時候也容易導致他們做事會半途而廢。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話也是有褒有貶,褒義是說他們聰明能幹,貶義則說他們狡黯多心。不過和湖北人打交道,也不需要像一般人說的那樣提防「九頭鳥」的心機,湖北人聰明多心機只是他們性格的一方面,他們同時還具有豪爽大方,性直心善的特點,如果能使他們覺得和你投緣,他們同樣會對你表現出豪爽仗義的性格特點。
參考資料:http://www.xueshiboke.com/post/465.html
『伍』 歷史故事中有哪些四大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到底有哪些四大
有四大民間傳說,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才女。四大名著,四大悲劇。四大奇案,四大農業指南書。四大名園,四大名樓。四大發明,四大古都。四大古鎮,四大佛教名山,有太多太多四大了,那我接下來就給大家一一的介紹這些四大呢!民間的四大美女有,西施,楊玉環,王昭君,貂蟬。大家都知道,楊玉環是一個非常胖的女人,
但是他出奇的美,而王昭君,那又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人。西施是出了名的美,貂蟬是那種撫媚的美。那四大民間傳說又是哪四大呢,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相信大家都對這些很熟悉吧,牛郎織女,因為是一個天上一個人間,所以最後沒有結果,但是每年在鵲橋相聚。白蛇傳里的白蛇是經過上千年的修煉,在人間遇到了真愛。祝英台那時候喜歡女扮男裝,去外面上大學,在學校里認識了梁山伯,他來相處沒多久之後,
梁山伯就認出了他,所以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產生了愛情,但是祝英台的爸爸媽媽不同意,卻為祝英台牽了一份姻緣。在祝英台新婚的那一天,梁山伯自殺了,兩個人最後也沒有結果。孟女哭長城。孟姜女和他的,丈夫結婚沒多長時間,她的丈夫就被抓去蓋長城了。但是因為長時間的勞累讓她的丈夫死亡了。孟姜女去長城那裡去找她的丈夫,卻聽到她丈夫的工友說,她因為勞累而死亡了,屍體就被壓在長城下面,孟姜女在那裡哭了七天七夜。老天有眼,把長城給哭倒了,見到了她丈夫的屍體。中國的四大才子有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四位吧,
這四位個個長得帥氣逼人,而且他們都非常有才,什麼都會。四大才女有蔡文姬、班昭、卓文君、李清照;這四個美女也是,一個個都長得美若天仙,而且什麼都會,簡直是十全十美。中國的四大名著有《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相信大家對這四部電視劇都非常熟悉吧,就不用我我一一介紹了吧。中國的四大農業指南有《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農書》、《農政全書》;這些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種出農田,有更好的收獲,所以才有的四大農業指南,中國的四大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多得簡直說不完,那我今天就先給大家說這一些。
『陸』 古代中國歷史有哪些偉大事跡
最佳答案
孔 子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秦 始 皇
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
成吉思汗(鐵木真)
鐵木真九歲時,他父親被一個敵對部落的成員殺害。歲歲月月,家中的倖存者一直在危難和貧困的邊緣上掙扎。這是一個不幸的開端,但是後來鐵木真的境況還更為惡劣得多。年青時,他在一次敵對部落的突然襲擊中被俘。由於怕他逃跑,他們給他脖子上套了一個木枷。但是鐵木真卻在一片原始荒涼的國土上,由一個完全無依無靠、目不識丁的囚犯崛身而起,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物。
孟 子
中國哲學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繼承人。他的學說如在《孟子》中所闡述的,許多世紀在中國頗受崇拜。他常被稱為「亞聖」,即在智慧上僅次於孔子。他大約是孔子後200年間的人。
隋文帝(楊堅)
中國皇帝隋文帝(原名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自從那時起,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里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強大的國家之一。政治統一帶來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中國人——大體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比歐洲、中東和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地區的居民都少受戰爭恐怖的折磨之苦。
老 子
在卷帙浩繁的中國書海當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國外擁有最多的譯者和讀者,這本書名叫《老子》或《道德經》。《道德經》是解釋道教哲學的主要經文。雖然今天沒有幾個人自稱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沒有哪一位中國哲學家對人類思想的影響象老子那樣廣泛和持久。
岳 飛
岳飛,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曾率岳家軍英勇抗金,後被投降派秦檜等人誣陷,被殺害。
祖沖之
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導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歷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歷。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蔡 倫
他總結了西漢以來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術,製成優質紙張「蔡侯紙」。造紙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文明的傳播有過重要貢獻。
『柒』 歷史里有哪些寬容的故事
一、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二、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裡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三、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 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
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四、郭子儀寬宏大義
唐代的郭子儀,戎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統帥全軍,郭子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率軍收復了洛陽、長安兩京,唐肅宗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後來,唐朝將領仆固懷恩反叛朝廷,率領朔方軍,並招引回紇、吐蕃等共十萬兵馬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際,朝廷恢復和加封郭子儀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陞官發財的途徑,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
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因郭子儀曾帶過朔方兵,朔方兵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仆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回紇、吐蕃見此不戰而退,仆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避難。郭子儀得勝而歸,他對於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朝廷不允,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
唐代宗時,仆固懷恩再次招引回紇、吐蕃、黨項等三十萬兵馬,直取長安而來,京師震驚恐慌。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禦叛軍。郭子儀率領一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
在此關鍵時刻,仆固懷恩暴病而死。郭子儀見此情景,就單人匹馬去見回紇主將,曉之以理,說服了其與唐軍聯合,在靈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當時人都非常敬佩郭子儀,就連回紇、吐蕃也稱他為神人,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
郭子儀以身作則,愛護百姓。當時連年戰亂,經濟凋敝,百姓生活困難,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親自帶兵屯田,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
戰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做為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後來都因功位至將相。郭子儀福澤綿長,集富貴壽考於一身,子孫顯貴安泰,人們都說是其寬仁得到的福報。史書對其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歡汾陽,功扶昊蒼。秉仁蹈義,鐵石心腸。四海靜亂,五福其昌。為臣之節,敢告忠良。」(《資治通鑒》)
五、楚王的寬容
一次,楚莊王由於打了大勝仗,十分歡快,便在宮中設昌大晚宴,接待群臣,宮中一片如火如荼。楚王也興趣昂揚,叫出本身最溺愛的妃子許姬,輪番著替群臣斟酒助興。
突然一陣大風吹進宮中,燭炬被風吹滅,宮中立即黝黑一片。暗中中,有人扯住許姬的衣袖想要親近她。許姬便隨手拔下那人的帽纓並從速擺脫分開,然後許姬來到庄王身旁告知庄王說:「有人想趁暗中調戲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纓,請大王快叮嚀點燈,看誰沒有帽纓就把他抓起來措置。」
庄王說:「且慢!今天我請大師來飲酒,酒後掉禮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說,眾位將士為國效率,我怎樣能為了顯示你的純潔而屈辱我的將士呢?」說完,庄王若無其事地對世人喊道:「列位,今天寡人請大師飲酒,大師必然要盡興,請大師都把帽纓拔失落,不拔失落帽纓不足以盡歡!」
因而群臣都拔失落本身的帽纓,庄王再命人重又點亮燭炬,宮中一片歡笑,世人盡歡而散。3年後,晉國加害楚國,楚莊王親身帶兵迎戰。交兵中,庄王發現本身軍中有一員將官,老是不屈不撓,沖殺在前,所向披靡。眾將士也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奮勇殺敵,鬥志昂揚。此次交兵,晉軍大敗,楚軍大勝回朝。
戰後,楚莊王把那位將官找來,問他:「寡人見你此次戰役奮勇異常,寡人常日彷彿並未對你有過甚麼特別益處,你是為何如斯拚命奮戰呢?」
那將官跪在庄王階前,低著頭回覆說:「3年前,臣在大王宮中酒後掉禮,本該正法,可是大王不但沒有究查、問罪,反而還想法保全我的體面,臣深深打動,對大王的恩義服膺在心。從那時起,我就時刻籌辦用本身的生命來酬報大王的恩義。
此次上疆場,恰是我建功報恩的機遇,所以我才不吝生命,奮勇殺敵,就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辭。大王,臣就是3年前阿誰被王妃拔失落帽纓的罪人啊!」一番話使楚莊王和在場將士大受打動。楚莊王走下台階將那位將官扶起,那位將官已經是泣不成聲。
『捌』 歷史中有些什麼樣的名人趣事
鄭板橋智助窮秀才
有一次,鄭板橋路過一畫店,見一幅墨竹圖題著自己的落款。他甚納悶,進去一打聽,店主竟拿出了七八張。這時,他也沒說什麼,只是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店主一見,嚇得立刻跪地求饒。原來,這是一個貧窮的老秀才,因災荒落難此地,為糊口只得冒板橋大名售畫。鄭板橋見其人畫得不錯,生活也確實窘迫,便決計幫助他。三天後,他邀來當地名流,告訴大家找到了自己童年學畫的「蒙師」,將店主作了介紹,並請他當面畫了一幅墨竹,眾皆交口稱贊。此後,鄭板橋這位「蒙師」的畫店,自是顧客盈門,老秀才的生活也因此大為好轉。
蘇格拉底與傾盆大雨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性情溫順,可他的妻子卻十分暴躁,動不動就發火。有一次,他的妻子要他去做一件事,蘇格拉底卻忘記了,徑直去給學生上課。正當他講到高興處時,他的妻子怒氣沖沖闖進教室,大發雷霆,並順勢將一盆洗臉水潑了過去,將蘇格拉底澆成「落湯雞」。蘇格拉底抖了抖身上的水,慢條斯理地說:「我剛才還給你們講過,電閃雷鳴之後,必然有一場傾盆大雨。」蘇格拉底的自我解嘲,惹得吃驚的學生忍俊不禁。
拿破崙治軍
1796年,拿破崙由於表現出一個非凡軍官所具有的優秀品質,被任命為義大利方面軍的總司令。在整治這支從裝備到紀律都一塌糊塗的部隊時,身材矮小的拿破崙仰頭看著個子很高的奧熱羅將軍說:「將軍,你的個子正高出我一頭,但假如你不聽指揮的話,我就會馬上消除這個差別。」這句話平息了鬧哄哄的議論,4萬多官兵對這位小個子總司令立即肅然起敬。
酒桶中的哲學家
古希臘哲學家戴俄澤尼曾是個奴隸,當拍賣他時,他對買主說:「如你不是想買一個奴隸,而是想買一個主人,就買我吧!」他平日住在一個破酒桶中,自稱是「宇宙的公民」。因認為找不到所看得起的人,白日里常點燈而行。國王亞歷山大去訪問他,並表示可以滿足他的任何要求。正在曬太陽的戴俄澤尼卻說:「我的要求是請你走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亞歷山大是個開明的國王,他不僅沒惱怒,反而說:「如果我不是國王,我就想做戴俄澤尼。」
羅慕洛反擊維辛斯基
有一次,在巴黎舉行聯合國會議,前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與菲律賓外長羅慕洛辯論。維辛斯基輕蔑地對身材矮小的羅慕洛說:「你不過是個小國家的小人罷了。」羅慕洛為此在這次大會上即興發表了一篇《願生生世世為矮人》的演講。他說道:「一個人有沒有用,與個子大小無關。不過,身材矮小可能真有好處,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矮子,貝多芬和納爾遜都只有1.63米那麼高,但是,他們和只有1.52米高的英國詩人濟慈及哲學大師康德相比,已經算高大的了。當然,還有一位最著名的矮子是拿破崙,歷史上所以有拿破崙的時代,大概完全是拿破崙的身材作祟……」接著,他跳起身來,笑著對代表們說,「此時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的眉心擲去——使他們的行為有些檢點,是矮子的責任!」
這下中國的外國的都有了。
『玖』 歷史故事都有哪些
歷史故事有桃園三結義、烽火戲諸侯、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嘗膽、負荊請罪、完璧歸趙、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顧茅廬、梅妻鶴子、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等。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還有溫酒斬華雄、遠交近攻、高山流水、蕭何月下追韓信、退避三舍、指鹿為馬、霸王別姬、圖窮匕見。
秦王滅六國、屈原沉江、李斯諫逐客 、信陵君救趙、背水一戰、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大義滅親、破天荒、王侯將相。
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於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於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斗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於,把郅支單於殺了。
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征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於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
『拾』 中國歷史上有什麼人盡皆知的大事件在正史上沒有記載
10
據《南征錄匯》,第一批被擄的北宋婦女,剛被押解到金營,就被金軍將領像瓜分牲口那樣瓜分了。
元帥粘沒喝和皇子斡離不最貪心,一下子自取了幾十個,其餘將領,謀克(相當於元、明的百戶一職)以上的每人得到數人,謀克以下的,有的得到一個有的得到兩個。
第一批被瓜分後輪到第二批,接著陸陸續續到來的宮女、宗室女和貢女,僅被“分配”給粘沒喝和斡離不的,每人就各一百人,被犒賞給其他將領的,達1400多人。
到那時,加上以前的,粘沒喝和斡離不霸佔的北宋女子,已分別達到數百人之多。
盡管第二批又來了三四千,但仍不夠瓜分,沒有分到的金軍將領不幹了,萬戶賽里叫、千戶國祿都寫信給元帥府,說什麼他弟弟野利和多富公主有了感情,請元帥把公主還給他。
膽子不小啊,竟然敲詐到元帥頭上來了,元帥大怒,一刀把野利砍了。
這里所說的元帥,指的可能是粘沒喝。
守城千戶陸篤詵之兄尚富皂,侵了弟弟搶來的宗室女後,也被弟弟一刀砍了。
分贓不均引發的狗咬狗,是金人自己也沒想到的。
11
也有個別被擄王妃不甘受辱,敢於抗爭,質問金國皇子斡離不,為何要讓她們遭受非人對待,斡離不的回答是:汝是千錠金買來,敢不從!
沒有留下姓名的那位王妃反問:“誰所賣?誰得金?”
斡離不說,你家太上皇有手敕,皇帝有手約,“准犒軍金”。
“誰須犒軍?誰令抵准?我身豈能受辱?”
該王妃還以為身在北宋,那些畜生會看在她是堂堂王妃份上,不讓她受辱。
斡離不冷笑一聲,別啰嗦,啰嗦也沒用,如今你的國家既然亡了,你就是平民百姓,循例入貢,是你的本分,咱們好歹是把你們算了錢的,這已經給了你們天大的面子了,老子們若是白拿,你們又有啥辦法!
該王妃啞口無言,捍衛貞節的目的沒有達到,只能任由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