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歷史上中國都有過哪些別稱,其歷史由來是什麼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 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貳』 歷史又可以稱為什麼
史事、往事、故事(以前的事)。
『叄』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又被稱為什麼和華夏中國人常稱自己為什麼和什麼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又被稱為神州、華夏、震旦、禹州,又歷秦、漢、隋、唐、宋等統一王朝等。華夏國人及周邊國家曾稱中國人為夏人、秦人、漢人、隋人、唐人、宋人等。中國人也自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肆』 關於歷史的別稱都有哪些···
歲月 年華 曾經、以往、往日、過去、往昔、從前、以前、
『伍』 什麼是歷史史前又是什麼意思
史前史是指有在文字記載之前,人類所經歷與演變的過程。 史前時代(約170萬-4000年前) 按照歷史年代,中國遠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時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時期人類的社會生活。史前文化是指沒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文化。 考古學上的中國史前社會從發現古人類開始,下限為發現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盤庚遷殷之前的歷史時期;歷史學所指的中國史前社會是有了文獻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紀年之前的階段。 中國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古生物遺存來研究,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刻、古建築等方面考察古人類的歷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青銅時代,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時期,一直沒有確實的考古和文獻證據。 夏啟、商湯、周武是三代開朝君王,對於三朝很多事件斷代的考證,即使從孔子開始就有文獻記錄,但疑問仍然很多。 青銅文化在夏商周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除了甲骨文,大量刻在銅器上的銘文也是重要的文字記錄。 史前時期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這時期時間的跨度最大,從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1世紀。猿人包括雲南的元謀人、陝西的藍田人,後來的北京人的頭結構又有了新的進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製的石器,過著極為艱難的原始生活。 此後是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現在「姓」這個字就橫形象地體現了遠古的母系氏族的事實。母系氏族在全盛期之後逐漸衰落,過度到父系氏族時期,同時,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形成了,原始社會開始走向了解體。 史前時代包括三個階段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時期的初級階段,也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原始人群又可分為「猿人」、「古人」兩個階段。這一時期在考古學上屬於舊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賴採集果實和挖掘根塊為生,同時狩獵活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猿人還懂得使用天然火,改善了生活環境,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血緣家庭,若干個血緣家庭形成了較為鬆散的社會組織。由於猿人脫離動物不久,所以其婚姻還處於雜交狀態。 古人的體質較猿人明顯進步,已接近現代人。古人化石和遺跡分布更為廣泛,主要代表有大荔人、長陽人、丁村人及許家窯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術有所提高,並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賴採集、狩獵。在此階段,婚姻狀態有所進步,先由原始雜交過渡到同輩群婚,再過渡到一個家族的男子與另一個家族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早期。 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這一階段的打制工具有較大改進,並發明了弓箭。其生產部門主要是採集和狩獵。人們學會縫制獸皮衣服,產生了原始的審美觀念和宗教。同時,出現了族外婚,形成以一個老祖母為核心的氏族制。由於女子在採集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同一氏族的成員都是同姓的,子女也從母姓。 母系社會繁榮時期的文化遺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窯文化、屈家嶺文化及細石器文化等等。此時,生產力水平有明顯進步,磨製、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農業產生;家畜飼養、原始手工業及副業出現等等。人們開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審美和宗教觀念繼續發展,並產生了最早的文字元號。 父系社會 中國進入父系社會的時間,大約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遺存代表有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時在考古學上屬於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比以往有較大的提高,其表現主要在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家畜飼養規模的擴大;制陶技術的進步;銅器製造的出現;絲織品的發明;手工業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形成等等。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男子在生產部門中突出地位的出現,原來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男子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婚姻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父權制隨家庭出現而產生,財產按照父系繼承,世系隨父系計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後,私有制萌芽、產生。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出現。由此進一步導致原始社會解體,國家開始產生。 編輯詞條
『陸』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什麼呢
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朱元璋改奉元路為西安府,長安城也隨之更名為西安城,這個名字一直被使用到了今天。
今日中國的首都北京城的主幹道被命名為了長安路,可見長安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文化里,已經與首都水乳交融在了一起。
所以長安城被改名為西安,其實也代表了它曾經的輝煌已經過去了。
『柒』 歷史上,鍾無艷又稱什麼
歷史上,鍾無艷又稱無鹽女。
鍾無艷,因其為無鹽人,故史稱無鹽女或無鹽,又因傳說其復姓鍾離,名春,故又稱鍾離春、鍾離無鹽,後簡稱鍾無鹽,在戲曲中則被寫作鍾無艷,隨戲劇流傳開來,而在簡化字中,鍾姓曾被簡化為鍾姓,故今多寫作鍾無艷。
是齊宣王之妻,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之一。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即無鹽娘娘,相關傳說很多。
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女子頭飾流行笄,漢畫像石上有清晰的刻畫。東漢的「花釵制」寫皇後要在高髻上插上六支笄,即《詩經》所詠:「副彼六笄」、「副彼六珈」,笄即是後來的簪。
鍾無艷頭上戴的怪物,叫做「巾幗」,是當時流行的假發。為什麼戴假發?當然是愛美,因為假發上可以插許多珠寶笄簪。假發還有一個好處,匆忙時往頭上一戴,等於帽子,不用花費時間梳頭。
巾幗為女性專用,後來就引申為女子的代稱。同樣沒有厭棄醜女的諸葛亮就送過一個巾幗給司馬懿,譏笑他閉門不出戰,有如女子。
諸葛亮先生可忘了也有不讓須眉的巾幗,歷史上記載的女性婦好就是第一個出征的女性大將軍。鍾無艷穿的是上襦下裳。襦是短衣,裳是長裙。衣裳是上下分開的兩件衣服,男女相同,不過男子的裳穿在上衣外,女子穿在上衣內。無論男女,當年都穿裙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鍾無艷
『捌』 什麼是歷史,學史又有什麼好處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給人們提供了經驗,但並沒有給人們直接的指導。沒有人能夠從歷史上獲得直接的行為的指導,因為歷史永遠是過去的事情,而現在的一切是不可能完全重復過去的狀況的。
但歷史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正如哲學一樣。我們看不到哪門學科是離開歷史的。追溯這些學科的起源,可以發現很多是來自於歷史的。在古代,是沒有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的,一切都是從歷史學、哲學等中發展出來的。它們都是對歷史的一種總結。甚至於自然科學,它們也擺脫不了它們自身的歷史,因為沒有傳承,就沒有現在的物理學、化學、數學等。你可以反問那些不理解歷史作用的人,那你知道畢達哥拉斯、歐拉、拉瓦錫、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摩爾根和他們的理論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