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2汶川大地震作文的開頭怎麼寫
還好嗎?汶川——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時,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人的生命在自然災害前,顯得那麼的渺小。地震毀壞了人們的家園,高樓大廈瞬間倒塌,親人一去不返,帶給人們無盡的傷痛。但自然的災害並沒有擊垮生活的勇氣,帶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關懷,倒塌的樓房再建起來,失散的親人再聚起來,人們的生活中又有了歡聲笑語。正是千千萬萬個你,我,他,熱心的捐贈,溫暖的問候,使一個國家變成了一個家庭,這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深刻內涵和生命力所在。天佑中華,天佑汶川,我們中華兒女攜起手來,在災難面前毫不畏懼,一同建設美好的幸福家園。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讓我用一首詩《還好嗎?汶川》和大家一起來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5.12
刻骨銘心的黑色數字
去年的這一天
僅僅三分鍾
三分鍾 汶川
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一年
漫長的三百六十五天
掰著手指在算
希望時針
能轉的慢點再慢點
好給汶川
多一些療傷的空間
還好嗎 汶川
這句話
在心裡咀嚼了千遍萬遍
終於鼓足勇氣
吐出了這五味俱全的字眼
還好嗎 汶川
你那肢離破碎的身軀
是否已縫合復原
災民們是否都有了房子
孩子們是否又走進了校園
漫長的寒冬
人們是否都吃的飽穿的暖
還好嗎 汶川
痛失親人的人們
眼淚是否已經擦乾
是否已將悲痛化成了力量
勇敢地走向明天續寫著
親人未完成的詩篇
折斷了翅膀的孩子
臉上是否有了笑顏
是否都已長出了羽翼准備
再次翱翔藍天
還好嗎 汶川
遍野的鮮花又重新燦爛
長眠的英魂
化成了七彩的蝴蝶
翩翩飛舞
將思念的人兒慰藉陪伴
升作永恆的星星
眨著明亮的眼睛
深情地注視著
曾有過美好記憶的家園
還好嗎 汶川
輕輕的風兒訴說著答案
你頑強的脊樑再次挺起
像新生的巨人
崛起在廢墟上
頂天立地
傲然屹立於天地之間
汶川地震周年祭 我們該做什麼?
去年的今天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忘卻的日子,就在那一天,四川的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它波及之廣,破壞之大,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之最。在過去的三百多個日日夜夜裡,需要感念、銘記、追憶和思考的東西很多。在今天這樣特殊的日子裡,全國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准備著、或正在進行著各種紀念活動。這對於人們緬懷逝者、寄託哀思、堅定信心、加快重建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什麼樣的紀念是合適的?我想,這種紀念,既不能過於悲情地讓大家重拾悲傷,也不該讓人浮華地感覺是在消費悲傷,更不能將悲傷變色變味。而是通過這種紀念,把對逝者的懷念轉化為對生者的關懷,幫助災區人民走出陰影;通過這種紀念,促使每位公眾更深入地思考諸如公民社會道德和責任的構建、慈善發展、援助科學化、人性化、長期化等深層的東西;通過這種紀念,讓人性之美能凝為穩定的道德信念,讓善與博愛長久地嵌入人心,而不是,總靠災難去喚醒人類精神深處最可貴最真實的情感,總靠災難去激發人性之美。所以在今天這樣的特殊日子裡,我們每個人應該捫心自問:過去我們對物質主義、精神頹廢、短視狹隘、人際冷漠以及各種良心泯滅和缺德行為,只能報以無奈的寬容乃至最終的麻木,那麼正是這個賑災過程中新形成的主流價值觀,才喚起了深藏於我們多數人內心的良知、愛心、道德追求和道德熱情,現在這些你還留有多少?而當初地震所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那些心驚膽戰的恐慌、撕心裂肺的悲痛、抑或是瞬間溫暖的感動,改變我們什麼,讓我們懂得什麼?現在這些「什麼」你還珍惜著嗎?
5.12大地震它是生命的劫難,更是我們民族永難忘懷的心理創傷。民族在哭泣中進步,國家在反思中提升政治文明,而人性的力量、生命的尊嚴正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長。紀念的初衷因此再簡單不過,就是為了寄託一個民族的悲情,一個民族的反思和一個民族的期盼。
亡者安息,生者奮發,雖然苦難和悲傷刻在我們心上,但生活總得繼續。
天災無情,人類無法抗拒。颶風、洪水、冰凍、地震……種種天災的無情和損失,都可以最終化為電腦屏幕里的「科學數據」。而種種客觀的「科學數據」,往往都已是痛定思痛的回頭總結,往往都已付出了無數條鮮活生命的沉痛代價。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人類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普通民眾是否就無可作為?在災害預測還無法做到完全精確的今天,每一個人該如何保護上天賦予我們的寶貴生命,該如何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做出最及時而智慧的選擇,該如何自救救人、避免或減少悲劇的發生?慘痛的教訓促使我們不斷思考、總結、檢討。而人的智慧總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豐富起來。
2007年首屆校園安全與風險管理論壇公布了一組驚人的數字,過去一年全國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和3000名大學生非正常死亡。而調查顯示,在所發生的各類校園事故中,45%的事故是因為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引起的,有80%是可以通過教育、防範和加強管理來提前採取措施避免的。
生命總是眷顧有安全意識的人,如果我們多一些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如果我們平時多加強相關的生命安全教育,用知識守護生命,許多災難就可能會消於無形。讓人欣喜的是,汶川大地震過後,防震減災和公共安全教育成為很多學校的自覺選擇,「珍惜生命、守護生命」的理念成了大多數師生的共識。
每一片生命的綠色,都需要細心呵護。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防災減災日」。根據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開展「全省萬校師生應急避險大演練」和「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的通知》精神,為做好首個「防災減災日」和「防災減災宣傳周」(2009年5月7日-13日)宣傳教育活動,扎實開展「一日一小練,一月一大練」的應急演練活動,切實提高廣大師生防範火災、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意識和能力,讓生命安全教育常規化、制度化,切實減少悲劇的發生,我校將積極響應號召,現在我就高中校區開展「全省萬校師生應急避險大演練」和「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提三點要求:
要求一:為普及公共安全和防災救災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學生應對突發地震災害事件的綜合能力,要求以班級學生為單位,由各班主任組織進行防範火災、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的主題宣傳教育。同時由學校辦公室、團委負責製作防範自然災害的展板,每位學生務必自己抽出時間前去食堂前的宣傳櫥窗觀看、學習。
要求二:為提高師生的緊急疏散能力,嚴防擁擠踩踏等事故的發生,初中校區將在5月12日下午50—4:30組織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高中校區本次活動不參加,但是要求每一位學生老師把平時的每一次課間操出操的過程,每一次大型集會的過程,看作是一個疏散過程、一個逃生過程,熟練地做到有序、安全、快速!
要求三:每一位同學和老師平時要做好安全預防工作,從身邊做起,消患於未然,未雨綢繆,一旦發現隱患或對安全不利的情況,要在第一時間及時消除或報警。
同學們,老師們,以生命的名義去學習公共安全和防災救災知識,以生命的名義而熟練這種常規性、制度性的演練,以生命的名義來重視身邊的安全隱患,絕不懈怠!絕不兒戲!!
初夏的沉思
——寫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今天,5月12日。初夏的這一天,永遠是個紀念日。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是一個讓我們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痛徹心扉的時刻。8.0級強烈地震!就在那頃刻之間,地動山搖,山崩地裂,多少田園、廠房、學校、公園夷為平地,無數個幸福的家庭頓時支離破碎,上萬個鮮活的生命長眠於廢墟之下……
回想起來,去年的那一段時間里,我們有太多的恐懼、太多的悲傷,太多的感動,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為汶川盡力做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募集、捐款、哀悼……
——為那瞬間消逝的生命
——為那不言放棄的營救
——為那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奇跡……
今天在這里,當我們不再把當時的一個個讓人潸然的故事一一重新提起時,我們依然不能忘記的是,在這個本來應該是鮮花盛放的5月里,在像今天這樣的溫暖燦爛的陽光里,曾經的災難和死亡。
生命曾經是那麼美好,可是血肉之軀在與鋼筋水泥較量的時候,怎敵它的堅硬,脆弱的生命啊,不能逃脫地震的「魔掌」。
災難和死亡最是無情。但是災難同時也是考驗人們靈魂的最好見證,汶川大地震中,那些體現人性中最美好光輝的事例,不斷地給我們的靈魂以洗禮,在那個危難的時刻里,我們大家榮幸地看到了中國人團結成遠比以往更為結實的一股繩子,而且我們自己也成為了這股力量中的一份子。經歷了大地震這樣的大災難,歷經了巨大的悲痛之後的堅強和不屈,當然還有震後重生現實和希望,都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也懂得付出和給予,還有來自於血脈深處的團結和奮進的民族凝聚力。正是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毫不猶豫地成為大家行動的一種准則,當四面八方的愛湧向汶川的時候,我們懂得了不拋棄和不放棄的堅持的可貴。博大的關愛之心,不屈的民族的凝聚力,成為戰勝各種困難的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成為見證國民意志、國民素質、國人品德的溫柔的感動。
所以,在今天這個日子裡,當我們將悲傷短時間內淡忘時,我們要永遠懂得對生命的崇敬和感謝、對生命的敬畏和期盼,對生命的重視和珍惜;當我們將悲傷短時間內淡忘時,我們更應該把它化作我們行動的力量,重新梳理從地震中延伸出來的精神財富,將愛的主題、民族的凝聚力等等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地傳承下去。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讓我們再焚一柱心燭吧,深深地為遇難的同胞祈禱。多年以後,當這場大地震被寫進歷史之時,當它帶來的心靈和身體的創痛逐漸恢復之時,希望:我們自己、以至於我們的後輩,依然能夠把這場大地震中的一切的感動和溫暖,永遠銘記在心。
讓我們昂起頭,讓我們大步向前行,為我們的國家更加昌盛,更加強大。
2. 「安史之亂」對古代的中國影響到底有多大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一直沒有斷過,這是最令中國人驕傲的地方。因為四大文明古國雖然有四個,但是其他三個可以說都經歷過文明的斷層,而只有中華文明是從來沒有斷過的。但是,中華文明也曾經歷過幾次大的危機。其中,安史之亂是筆者認為最危險的時候。可以這么說,如果不是天佑中華,很可能中華文明就此斷層。沒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險就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前,大唐如日中天,盛世高歌,長安城下,明皇撫琴,貴妃起舞,轉身奏歌卧君懷,怎料已然危機四伏。
有關歷史專家表示:總的來說,我們的運氣還算不錯的,在由盛轉衰,大廈傾覆的情況下,阿拉伯帝國內部也出了問題,無暇東侵。
我們中華民族骨子裡對於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是永遠不會衰退的。不管有什麼樣的強大勢力,要改變我們的文化,都會激起我們的反抗,而要改變中華文化的唯一結果,就是他們會被我們成功的漢化。
3.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件讓你覺得天佑中華
先秦諸子的論戰,秦帝國的誕生,科舉制度的推行。
4. 為什麼大家這次這么重視三星堆發掘
我們現在正走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要實現這個偉大的民族復興,必須要有自己非常根本性的東西。這個東西,也是那些害怕中國崛起的外國列強們,最擔憂的東西。
那麼,這些根本性的東西是什麼呢?當然有很多,不過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悠久的從古至今沒有斷代的歷史,二是多文明起源的大一統文明古國。
這兩點,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存在的。
先說「悠久的從古至今沒有斷代的歷史」。不錯,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古羅馬等非常多的文明古國。但是,這些文明古國最終都沒有延續下來。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他們的歷史都是比較短暫的,他們很多都是一些年輕的國家。在歷史問題上,他們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說的東西。
正因為如此,他們對中國悠久的,並且從古延續到今天的這段歷史,非常擔憂。那麼,為什麼說他們對這段歷史非常擔憂呢?
其一,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是不可戰勝的。既然從古至今歷史沒有斷過,自然中國是不可戰勝的國家。其二,中國傳統文化是有存在價值的,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如果傳統文化沒有生命力,那麼,中國的歷史就肯定會斷層。
正因為有這兩點認識,那麼,中國人就是有自信的。這種自信,既有文化自信,也有歷史自信。
西方一些國家,當然不願意中國形成這樣一種意識,不願意中國認為自己是不可戰勝的,自己的文化是有價值的,是可以延續下去的。他們想要用殖民文化來影響中國人。就像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殖民地國家那樣,拋棄本土文化,按照殖民帝國的價值觀來為人處世。這樣做,才能成為西方列強的跟班,西方列強才能一直保持強大。
外國人攻擊中國的歷史,認為中國不存在悠久的沒有斷代的歷史,他們主要的攻擊手段就是,中國的文字記載,是從商朝開始的,商朝之前的歷史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夏朝,並不存在這么一個朝代。因為一方面並沒有太多的文字記載,另一方面我們也沒有足夠多的挖到足以證明夏朝存在的遺跡遺址。
我們可以確定,夏朝是存在的。但是,為什麼現在沒有找到有足夠說服力的東西呢?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夏朝所生活的區域,一直是後世中國王朝生活的核心區域,因此,之前的那些遺跡遺址,很多都被破壞了,並沒有保存下來。另一方面,是現在對夏朝生活的地域,發掘還不完全,還可能存在大型的遺跡遺址之地,還沒有被我們發現。
但是三星堆的發掘,卻填補了中國古代史的這一項空白。三星堆出土了非常豐富的東西,這些東西,時間可以往上推到4600年前。這個時間,也就屬於夏朝時期。也就是說,就算夏朝真的不存在,咱們只要有三星堆,那麼夏朝有沒有,都沒有太大關系了。這足以說明咱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歷史沒有斷代的民族。
查看相關視頻
三星堆1、2號祭祀坑器物明顯被砸毀,原因究竟是啥?
再一點,既然三星堆在4600年前,就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而三星堆還不是中華文明最核心的區域,最核心的區域中原文明,能不出現夏朝那樣一個更加發達輝煌的朝代嗎?
除了這一點以外,外國列強還否定中國是一個多文明起源的統一大國。他們認為,中國的文明,不是本土產生的,而是外來的。既然中國文明是外來文明,沒有在本土上產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也和世界上的其他殖民地國家一樣,曾經也是一個殖民地國家。是在被別的民族征服以後,形成的一種文化。
這樣一來,西方國家就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從而把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納入到西方殖民文化的框架之中。
而如果我們找到了三星堆文明最獨特性的地方,找到了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文明的一種交流,那麼,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是一個多起源的文明,同時又是一直在交流融合的文明。這對於提升我們國家的民族自信心,是非常有好處的。
總之,三星堆的發掘,對於咱們華民民族,是一件大事。所謂「天佑中華」,三星堆在外國列強強力打壓中華民族崛起的時候再次發掘,應該也算是一個「天佑中華」的證明吧。
5. 21世界中國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地震
地震是可怕的,所以特大地震必定會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嗎?不,這次要想講述的是一個幸運的意外。謎一樣的聖地,謎一樣的故事。
昆侖是華夏主脈,中國第一神山,天下龍脈之首,故能化險為夷,佑中華兒女平安,懂的友人頂起來。
6. 誰能給我一個比較少的人知道的又是扭轉局勢比較大的歷史事件 歷史課演講要的啊
1.淝水之戰:(東晉),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並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影響:北方重新陷入動盪之中,漢族政權及其文化得以保全。天佑中華!
2.馬陵之戰:(戰國),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殲滅魏軍的著名伏擊戰。
影響:魏國剛剛崛起的進程被打斷,齊國重新取得東方各國的霸權。
3.陳慶之白衣軍擊敗北齊30萬大軍:事在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
4.李靖滅西突厥
5.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使得朱元璋獲得了南方的統治權。
。。。。。。
具體的你自己去找吧
7. 我要一篇800字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跡作文
1.四川地震 作文 感想 2008年05月14日 星期三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據四川省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通報,截止5月13日下午16點,四川省內災情為:死亡已超過12000人,受傷26206人,被埋9404人,損害房屋346萬間。
從昨日到今日,時間一點一點的消逝,每一分鍾,都有著不少災區人民因搶救官兵與醫生的資源不夠,而面臨著死亡的危險。在網上,最新的消息和圖片以及視頻不斷傳來,而其中一則視頻,更讓我難以忘懷:視頻的第一畫面,是一座已經坍塌的樓房,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座美麗的校園。在坍塌的瓦礫堆中,一張稚嫩的小臉出現在眼前。那是一個一二年級左右的小女孩。經過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臉由於過度飢餓和缺氧,原本紅潤的小臉已經變成了黑黃黑黃了。在她的臉上,依稀可以看見哭過的淚痕,還有那淡淡的絕望。小女孩的嘴巴還在一張一合,可是在視頻中卻聽不到她的聲音,想來小女孩在被廢墟掩埋時曾經哭喊、求救,嗓子已經變啞了。看到這個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民圍困在廢墟中。他們和這位小女孩一樣,在瓦礫堆之中無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時搶救他們,這些人民的生命將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壓迫。這時,只聽一陣大喊:「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來,激動地實施搶救工作。小女孩的臉上頓時充滿了喜悅,大聲叫著:「快來救我!」一位官兵低下頭,對小女孩說道:「小妹妹,我們正在救你。你不要講話,好好待著,耐心等我們!」小女孩聽話地不講話了,眼巴巴地看著官兵們。由於小女孩在廢墟的里層,如果動用一些搶救的機器,可能會使廢墟再度坍塌,危機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動用機器,官兵們就圍成一個圈,趴下來用手來刨著瓦礫。此時已是凌晨一點,這些官兵們已搶救了多個坍塌地點,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鬆懈一秒,那麼困在廢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危險!為了受災人民,自己苦點、累點,根本不算什麼。官兵們就是秉著「早進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間斷地搶救著受災人民。這時,小女孩周圍的瓦礫終於被官兵們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來。
四川7.8級地震驚動了世界,災區人民的命運也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由中國地震局12人、北京軍區某部工兵團150人和武警總醫院22人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陸續奔赴汶川災區,負責搜索、營救和醫療救護任務。中國空軍今天派出二十二架軍用運輸機,向四川地震災區空運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揮車,執行綿竹、安縣、北川地區的抗震救災任務。民政部也緊急調撥2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其他救災物資正在調集運輸中。而社會各界人士、中國多家企業公司、中國紅十字會,也在援助四川。
面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2.關於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讓我們為所有死難者默哀
5月13日上午,筆者在課堂上提議同學們全體起立為四川地震中的死難者默哀一分鍾,並祈願天佑我中華。下課後,有名同學告訴筆者說:他開始聽到地震的消息時,只是感到震驚,而這次起立默哀,則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淚了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禮記》說:「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面對死難者,內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過一些禮儀形式表達出來,以便給那些災難中的人們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勵。此外,哀悼禮儀不僅可以提升悲傷的氛圍,而且還可以感染民眾,並凈化自己的心靈。此外,它還告訴活著的人們:我們僅僅是災難的倖存者,而在此後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中,我們也有可能無法倖免於難!
毫無疑問,災難發生後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搶險救災。但直接參與搶險救災的人畢竟是少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默哀和紀念以及捐助活動可能是最好的參與方式。面對四川地震災難,到目前為止,與網路上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和社會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似乎還沒有看到或聽說什麼像樣的哀悼活動和紀念儀式。這與中國素有的文明大國和禮儀之邦的美譽有些不符。在這里,其他一些國家面對災難時的做法,或許對我們會有些啟迪。
重大災難遠遠超出地區政府及其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災害救助能力,所以國家必然成為人們的主心骨和救護神。此時,國旗往往成為聯系民眾和國家的情感紐帶。「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幾乎家家掛起國旗、人人緊握國旗。與此同時,全美不但接連幾天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而且此後每年的9月11日,也會降半旗以示紀念。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全美同樣是降半旗哀悼。形式雖然簡單,但「我與美國同在,美國與我同在」的精神蘊含卻不容小覷。
事實上,舉國降半旗哀悼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已經成為國際慣例。比如,俄羅斯前總統普京曾下令全俄,為別斯蘭市劫持人質事件和車臣飛機失事中的遇難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東南亞海嘯災難中,東南亞各國幾乎無不為死難者降半旗。值得注意的是,為其他國家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降半旗,還有可能演化為一種國際交往禮儀。比如,在東南亞海嘯災難時,美國以及不少歐洲國家,就曾為死難者降半旗。
當然,更多的哀悼儀式和紀念活動是由民眾自發組織的。2002年9月11日,賓夕法尼亞州的數千名民眾自發聚集在尚克斯維爾的一片野地上,紀念「9·11」事件一周年。年僅11歲的穆利亞爾波爾扎主持了紀念儀式,她說:「人們可以通過小的方式來行幫助人類的善舉。即使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微笑或一次揮手,祈禱或者為我們所愛的人默哀,這都會讓人們感到欣慰,紀念我們永難忘懷的愛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動或紀念儀式,不僅是普通民眾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達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況查實之後,政府能通令全國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為死難者默哀,並告訴仍在災難中煎熬的人們:無論有多麼大的苦難和艱險,我們都會與你在一起!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卻令無數人刻骨銘心。那一刻,處於四川地震帶的汶川發生了一次里氏8.0級罕見大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幾十億,諾大的城鎮瞬間被夷為平地。然而比經濟損失更加慘重的,是人們的精神損失——本次地震造成六萬餘人死亡,三十萬餘人受傷,而失去了親人的人則不計其數!
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令人心酸,地震無情,天災難避!但是,縱然地真可怕,可災難中母親的安慰卻令人安心;即使地震危險,可廢墟下老師的懷抱卻令人感到安全;就算地震兇殘,可真情卻令人溫暖!
在這次地震中,無數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成都計程車司機自發組織奔赴災區;老師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59個學生;母親以給孩子餵奶的姿勢保住孩子的生命,致死如此;哥哥背妹妹徒步12小時走出災區……無數的感人故事,令我們潸然淚下。然而,有一個故事,聽過的人的淚流滿面;有一條簡訊,看過的人都為之動容;有一顆真心,所有的人都為之感動!那是一位普通的母親,和許多人一樣,她被倒下的房屋死死的壓住,但不同的是,她身下還有一位不滿周歲的嬰兒。她瘦弱的肩膀,頂住了巨大的水泥板;她彎曲的脊樑,擋住了重重的瓦礫;她細長的雙手,抵住了堅硬的地板。她輕輕的安慰著孩子:「寶貝,不哭。」孩子迷茫的望著母親,終於沉沉的入睡。漸漸的,母親感到自己逐漸支撐不住了,她用盡自己所有的力氣,完成了一條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有幸能存活下來,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這是母親的遺言,更是母愛的宣言!孩子還在安靜的睡著,他還帶著甜美的微笑,沒有絲毫的驚慌,因為他知道,有母親的地方,一定是美麗、安全,並且溫暖的……
不只在地震中,地震之後,真情依舊無限溫暖!
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溫總理奔赴一線,立刻展開救援。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紛紛獻出愛心,不論是一床棉被、一件衣服,還是一條圍巾,都為災區人民寄去了濃濃真情。人們用一顆顆真摯的心,一張張微笑的臉,一雙雙援助的手,為災區人民寄去溫暖,建起一座座生命之橋!
中華兒女是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同心協力,就沒有度不過的難、戰不勝的苦!我記得溫總理曾說過:「山可以移動,但動搖不了中華兒女抗震救災的決心;水可以阻斷,但阻斷不了內地同胞的深切友誼!」自從地震發生以來,世界各地都在支持我國,救援從未間斷,時間就是生命!解放軍官兵不分晝夜的搶救生命。一位戰士好幾次住進了醫院,但是,當他醒來,發現自己離開了「戰場」時,他猛然拔下針管,飛奔出去,他的戰友攔住了他,他不能再去了呀!一次次負病救人,貼大的身軀也受不了啊!他面對執意阻攔的戰友,竟拋棄戰士的尊嚴,「噗通」一聲跪了下來,哭著求戰友:「求求你再讓我去救一個!」這下跪,不是懦弱,更不是屈辱,而是一個軍人,對人民的承諾,對社會的付出啊!
無論是地震中偉大的母愛,還是救災中戰士的請求,這都是源於一個字,這個字無需華美語言的修飾,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更沒有引人注目的轟動,它平凡卻耀眼,它普通卻感人,那個字,就是——愛!
這次地震不僅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更是一次愛的奉獻!那堅毅的眼神告訴我,那溫暖的祝福告訴我,那美麗的微笑告訴我,地震,震不垮我們的愛心!
翻書的時候,一片銀杏葉悄然滑落。
我彎腰,拾起,驚覺這是初中畢業時同桌送給我的,背面上寫著「珍重,朋友!」不記得當時是否有種想哭的沖動,只是現在,枯黃的葉片上早已是滴滴淚痕。想起,這世上還有一種心情叫感動。
很長一段時間,我似乎已經忘了感動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還是我的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充斥得沒有了空間?
曾有朋友寫給我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會擦肩而過,不是因為無緣,而是我們的生活中少了兩個字——感動。」的確,我們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們不再用心收藏起身邊的一絲一毫感動,只有當我們錯過它,再回首時,才發現原來我們真的失去了很多。
總有人抱怨這世上可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少。可是,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感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讀書累了,父母為我們削個蘋果,是感動;口渴了,朋友幫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動;沮喪時,得到一句寬慰的話,是感動;高興時,有朋友與你一起分享快樂,是感動;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樹葉,也是感動……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動著!或許,有時正是由於它們的平凡才讓我們視而不見。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會感動,是因為他生活在愛之中。」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讓庸碌蒙住我們的眼睛而無法感受感動的滋味呢?
感動是什麼?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但,無論是誰,都無法對一個毫無感情的說出感動究竟是什麼。因為感動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
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動,如熏人慾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
感動,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
這個世上已無感動的足跡的時候,那它也就隨之成了一個冰封的天地。冷酷,亦無情。
朋友,請把心從泥淖中拔出來吧!請騰出一點小小的空間來承載這足以讓我們回味一生的感動吧!
8. 歷史上真的有「天佑中華」這一說嗎
玉樹不倒,天佑中華——朗誦詞《在一起》 如果說兩年前的汶川留給中華兒女的傷口,剛剛在巴蜀大地的新春中痊癒,死神的魔爪zhao又一次劃破我母親的臉頰,頃刻間玉樹化為廢墟,滿目瘡痍。 那一刻我聽見雄偉的高原在哭泣,整個中國被你的哭聲震驚揪心不已,那接踵而來的是一千多次的餘震啊,我年邁的藏族老阿媽、我年幼的孩子們,你們怎麼能承受的了啊!我俊朗的康巴漢子啊,你如何在大地的震顫中挺立!這一刻遙遠的玉樹就是我們被燒灼的心,疼痛的感覺直下海拔三千里,窒息著這個春天每個人的呼吸;你們的傷就是我們的痛,我們的痛就是你們的淚滴。 我多難興邦的民族啊我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從來就是生命相托骨肉相連的整體,在一起,我們和玉樹在一起,黨和人民在一起。看吶,過去的一周13億雙親情的手臂,是怎樣一齊伸向泣血的高原,馳援生命把希望傳遞,又怎樣把遍體鱗傷的玉樹兒女緊緊地緊緊地摟進祖國大家庭那溫暖的懷抱里。從總書記中斷外事訪問匆匆回國的行程里,我看到了情系玉樹沒有時空的距離,從第一隻抵達玉樹的四川救援隊員的臉上,我讀懂了大愛無疆又有了更新的含義。 玉樹不會倒下玉樹永遠挺立,我曾在大河文明的源頭聆聽過你,文成公主進藏的搖鈴搖醒了大漠戈壁,我曾在格薩爾王的不朽史詩中擁抱過你,結古鎮千年寺廟的鍾聲撞擊出歷史的傳奇,你美麗的生命如同高原盛開的格桑花,和春天的大地緊緊相依,在一起,我們和玉樹在一起、軍民並肩在一起。此時此刻我正在帳篷里煎熬的同胞啊!請你們相信,你是母親最心愛的駿馬,你是祖國正放飛的雄鷹,有我們在就有你們新綠的家園美好的新居。回眸九八抗洪零三年抗非典、還有2008冰雪災害和512大地震,哪一次抗災不是中華大愛跨越千山萬水的凝聚,哪一次災後不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建新家園的地球傳奇? 今天在你全世界最大的尼瑪堆前,我們發誓要用舉國的力量騰出你明天的絢麗,我們要讓折翅的雄鷹在穿越寒帶的天路上再次播撒吉祥如意。我們要讓受傷的駿馬在鋪滿祝福的青藏高原上奔騰跨越彩虹天際,在一起,我們和玉樹在一起;各民族兄弟姐妹在一起。 這一刻我們還要大聲的告訴未來,任何災難讓我們失去的只有淚水,哪怕痛苦帶走所有人的淚水,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個結局,那就是生命的高原一次次的,在不屈的中華兒女手中神聖的托起,在一起,我們和玉樹在一起,勝利和祖國在一起!
9. 如何理解歷史上那些「天佑中華」事件的發生
歷史上那些“天佑中華”事件,舉幾個例子,比如安史之亂阿拉伯沒有入侵,比如抗日戰爭的勝利、石油的發現等等歷史大事件。表面看著是一種運氣,其實不全是,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明一直在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包含著一種精神,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一種越挫越勇的精神,運氣可以消失,這種精神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所有的成果,包括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包括華夏子孫今天的幸福生活都離不開我們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堅持不懈的頑強的精神,這是永遠的財富!
10.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件讓你覺得「天佑中華」
我理解的天佑中華,是「中國歷史上的狗屎運」。即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所有當時做了其實評價一般或並不好,但後世評價極高的都不在此列,這種行為叫賭贏了,不叫天佑。天佑的含義是你沒買彩票,走在街上見到了張彩票,還中獎了。這樣我們可以叫「天佑」。在自己後花園種樹,挖出了一噸金子,這可以叫「天佑」。
當然,這事有好,就會有壞,也就是「天亡中華」。這里不談亡,就談佑。
4.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的存在極大改變了這一緯度地區中國大陸的氣候。這個緯度在世界來看基本上盡是沙漠。但青藏高原的出現讓江南地區變得多雨潮濕,利於農業發展。在歷史上多次戰亂中,正因為江南地區適合農業發展,才使得中華民族中的唯一多數民族漢族的南下避難者成功在長江以南存活並發展下來。如今華東地區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人口最集中地區。最根本原因也是因為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