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假設是什麼

歷史假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0 08:06:50

A.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

現在封建社會這個詞已經很少提了,主流史學界現在普遍認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只存在於先秦。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而且當時中國恐怕是難以擺脫被入侵的結局,也就是說中國被西方入侵有其必然性。

當時中國自閉與世界,以天朝大國自居,僅設一廣州十三行與洋商貿易且不守誠信拖欠貨款,不理會英方的正當外交、通商貿易之需求。這使得中國無法獲取西方幾個世紀以來所取得的科技、文化、政治乃至經濟上的成果、無法滿足英國商品輸出的需要,加之國內的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且此種情況難以改變等等,一系列原因之綜合才使得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單看國內的話,雖然明末開始出現具有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僱傭關系出現於南方的某些行業、地域性大商幫開始活躍等等,但是由於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受到重農抑商等觀念的影響,使得對於商業發展這一問題上,政府不提倡、國民不支持,商人們即便發家致富,往往也是作出購買土地、令後代讀書入仕等等選擇而不將掙來的錢用於再投入以及資本積累。這種局面在清代已經根深蒂固,加之政府的閉關等等的政策,造成如果中國已經陷入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擺脫這種局面只有打開國門,只可惜國門不是主動打開的,而是被動打開的。

所以說即便可以假設的話,恐怕也不會像你想的那樣發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往往尤其多重背景,彼此交錯互相影響這使得即便允許改寫歷史的話,單解決一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B. 辯論題:歷史可不可以假設

歷史是事實。而假使是一種方法。嚴格的說,兩者的外延和內涵完全不同,所以也就不存在「歷史可不可以假設」這樣的問題。我想,樓主想要表達意思的准確說法應該是:能不能用假設,作為結論來代替歷史的真實情況。(這樣說才算比較准確對吧!)

從事實的角度而言,這是完全不可以的。歷史重在真實。不真實便不能稱之為歷史。
當然,追求歷史真相的原則與此完全不同。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結論和歷史吻合。比較糟糕的時候,我們無法確定真相時,也希望能找到最接近的合理解釋。因此我們收集證據,使用各種手段(譬如「假設」這種方法),努力試圖還原歷史的真相。因此對於有爭議的問題,或不明朗的問題,或存在疑竇的問題,史學家從不輕下斷言。所以此時他們只會說:真實情況有這樣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第二種可能是…;最容易接受(或可能性最高)的是第×種可能等等。或者他們會說:史料記載,發生了×的事,據推測是由於…。
這樣的說法都是很客觀的,這都說明了歷史可能的情況,只是由於目前的資料的限制,無法完全確定。當然某些推測的准確率相當高,因此這些推測和歷史吻合的可能性也十分高。所以這些結果容易被接受並被廣泛認可。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推測在任何時候都完全等於歷史。一般來說,如果一個推測比較有可信力時才會被認為接近於歷史。否則史學家就會宣布歷史不明,連推測也不做。畢竟,說話是要負責任的,而且也是要有根據的。
至於「假設」,正確的說是「推測」里的一個步驟。我們需要的是結論。當沒有結論,只有資料時,我們可以通過邏輯的方法得到可能的結果。歸謬,演繹等都是得到結果的方法。而「假設」只是這些過程中的一個步驟,有時未必用得上,而且它也是為了排除可能性,得出結果而採用的一個步驟。所以「假設」和「結論」完全不是等對概念。就像工程師可以用他的產品來說明他的成就,但絕沒法用生產該產品的原材料來說明他的成就。如果「假設」沒有經過嚴格的邏輯論證,沒有證據支持,那麼它就永遠只是假設,而成不了一個嚴密且無懈可擊的「推測」。而「推測」才是有資格作為歷史結論的「准結果」。「假設」這種東西是沒有資格的。
要比較嚴格的說起來,樓主班裡辯論的辯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命題(從邏輯學的角度講)。當然學校里的辯論也比較隨便,所以也不要太在意出題者的差錯。盡力而為就好了,祝你好運!

C. 歷史假設

歷史的發展都是必然的
所以你的中假設不存在
歐洲也曾經同一過

D. 歷史可以假設嗎

歷史是由人來創造的,當然可以由人,特別是偉人來改變,因此可以假設。但畢竟是過去的事情,這些事情由無數的偶然構成,一個偶然變了,其他的偶然還是原來的偶然么?因此蝴蝶效應的結果會是什麼,就難以預料了。
因此,可以假設條件,卻不能預測結果。

●從歷史本體論的角度看,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不能假設的。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具有客觀性、一維性、不在場性和不可變更性。

●既然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通過歷史學家的考證和詮釋展現出來的,既然歷史學家對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的認識是無止境的,那麼,在歷史學中運用假設研究方法當然就無可置疑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在歷史學中能否運用假設研究方法,而在於如何正確地運用假設研究方法。

「假設」運用到歷史研究領域出現的問題,是由具有實證特點的歷史學與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實證科學的區別所決定的。

歷史不能假設。從歷史本體論的角度看,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不能假設的。這里所說的「歷史不能假設」中的「歷史」,指的就是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具有客觀性、一維性、不在場性和不可變更性。所謂「假設的歷史」是反科學的,是對作為科學的歷史學的消解。假設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如同偽造歷史。當然,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並不等於歷史學,但它卻是歷史學之為科學的根據。所以,就歷史本體論而言,就歷史學的客觀對象而言,歷史不存在假設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伊格爾斯說:「歷史具有可靠的知識。不管歷史科學的前途如何從哲學上被懷疑,歷史專業化和尋求科學的嚴密性在20世紀都不會被顛倒」。

科學的歷史學包括歷史認識和歷史認識的主體。作為科學的歷史學,不僅僅是由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構成的,其中還包括歷史認識和歷史認識的主體(考證者和研究者)。歷史認識就是認識主體以史料為中介,對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進行反映、選擇和構建,其功能是在有邏輯規則地敘述和解釋中再現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揭示其中的規律性與意義。前蘇聯學者巴爾格曾根據列寧關於「客觀現實的事實」與「科學的事實」關系的思想,提出了「科學歷史事實」的范疇,並論證了「科學歷史事實」和「歷史事實」這兩個范疇之間的關系。他用前者表示對後者正確的能動反映,並認為「歷史事實」具有「時間上的完整性」,而「科學歷史事實」具有「隨著歷史前景的擴大和歷史學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性能」。這是有道理的。從歷史認識論的角度看,歷史學家對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的認識是無止境的,其中體現著歷史認識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有機統一。

在歷史學中必然要運用假設研究方法。既然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通過歷史學家的考證和詮釋展現出來的,既然歷史學家對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的認識是無止境的,那麼,在歷史學中運用假設研究方法當然就無可置疑了。只要是研究,就離不開假設,對於歷史研究來說更是如此。歷史學研究對象的不可實驗性和不可重復性,決定了歷史研究在相當大程度上要運用包括假設在內的邏輯方法。歷史學的假設研究方法至少在五種情況下起著顯著作用:在確認原始歷史資料所反映的真實歷史狀況的時候;在無確鑿原始歷史資料和確鑿原始歷史資料不足的時候;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史為鑒」的時候;研究者在整理和調整自己的邏輯思路的時候;為了正確、全面把握某一重要歷史過程和重大歷史事件而設計和選擇正確的理論範式的時候。在前兩種情況下的假設可稱之為「實證假設」,在後三種情況下的假設可稱之為「歷史解釋假設」。當然,這兩種假設類型的區別是相對的,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雖然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不能歸結為假設研究方法,但沒有假設研究方法就沒有歷史學。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在歷史學中能否運用假設研究方法,而在於如何正確地運用假設研究方法。

歷史學的假設研究方法不是無根據的臆想,不能虛構或篡改歷史。在自然界和歷史的每一科學領域中,都必須從既有或已知的事實出發。對於歷史學假設研究方法的運用也是如此。歷史學的假設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規范,如必須從一定的歷史事實前提出發,以相關學理為支撐,其運用具有明確的范圍和定向,其客觀基礎是過去存在的但尚未轉化成為現實的可能等。因此,歷史學假設研究方法的運用是有「度」的限定的。這種度的限定,決定了在歷史研究中不能隨意假設,如:基本搞清楚的關系歷史全局發展的歷史事實,不能假設沒有;代表一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歷史事實,不能假設沒有;關系一個民族和國家社會發展道路的歷史事實,不能假設沒有;某個特定歷史發展階段,不能假設沒有;敘述社會發展過程的歷史前提,不能假設;等等。否則,作為科學的歷史學就會嬗變為無任何學術價值的「假設歷史學」。

正確運用假設研究方法。從方法論上看,在歷史學中運用假設研究方法,應注意假設的關聯性、可證明性、所依據學理的科學性以及所依據相關原始歷史資料的准確性,這樣才可能保證在歷史學中正確運用假設研究方法,包括正確確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假設、什麼情況下不能假設。前些年出現的所謂「告別革命論」,就違背了歷史學假設研究方法的規定,在本不該假設的地方隨意假設,把不可能的說成可能的。眾所周知,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沒有戊戌變法,沒有辛亥革命,沒有五四運動,沒有中國共產黨及其發展,總之,沒有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中國近代史也就不能稱之為中國近代史。這里姑且不論「告別革命論」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政治導向問題,僅就研究方法上說,「告別革命論」已經不是在運用歷史學的假設研究方法,而是在虛構跨度一百多年的中國歷史了。

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與歷史學假設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在歷史學領域中的一個特定表現形態。只有全面、正確地把握這種關系,才能在方法論上科學認識歷史學主客體關系的復雜性、歷史認識的復雜性、人的歷史活動的復雜性以及在歷史學中正確運用假設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E. 歷史是否可以假設

歷史是由人來創造的,當然可以由人,特別是偉人來改變,因此可以假設.但畢竟是過去的事情,這些事情由無數的偶然構成,一個偶然變了,其他的偶然還是原來的偶然么?因此蝴蝶效應的結果會是什麼,就難以預料了.
因此,可以假設條件,卻不能預測結果.
●從歷史本體論的角度看,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不能假設的.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具有客觀性、一維性、不在場性和不可變更性.
●既然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是通過歷史學家的考證和詮釋展現出來的,既然歷史學家對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的認識是無止境的,那麼,在歷史學中運用假設研究方法當然就無可置疑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在歷史學中能否運用假設研究方法,而在於如何正確地運用假設研究方法.
「假設」運用到歷史研究領域出現的問題,是由具有實證特點的歷史學與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實證科學的區別所決定的.

F. 誰說"歷史不能假設",歷史就是假設

歷史是指「過去曾經發生的事實」。它不能以後人的想像、好惡發生改變。
假設是一種主觀構想,通常用來推論不明世界或未來,需要時間證明。在生活中人們的所謂「假設」,實際上是指主觀設定條件,相當於「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能替曾經過去了的史實作過後的條件設定。所以說,"歷史不能假設",只能研究、探討,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影響未來的發展。

G. 歷史假設:蘇聯吞並了中國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不過,我們不妨「穿越」一下歷史,看看如果時光倒流,如果蘇聯吞並了中國,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
首先,蘇聯和中國一樣,不僅都是社會主義體制國家,同時還是對自然資源和農業高度依賴的國家。(當然,都是地大物博的國家),這是一種優勢,也是一種劣勢。
蘇聯的最終解體,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國家體制內的高度腐敗造成的!但是,過分依賴豐富的自然資源,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先進軍事力量;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破壞農業發展規律等等因素。為蘇聯國家的滅亡也埋下了惡果!
因此,蘇聯如果吞並了中國,可能對自身國家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有利的效果(能夠彌補一些自然資源的不足)。但是,無法改變其走向滅亡的道路!
其次,作為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如果蘇聯吞並了中國,將在美蘇爭霸中佔有一定的優勢。至少在疆域、兵力、裝備數量上都將比美國高出好幾個等級。而且,冷戰雙方相互距離越來越近,就算不發生世界大戰,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小規模地戰斗沖突可能無法避免!
最後,以兩國當時的科技實力來說,不分伯仲。雙方都在大力發展高尖端武器,比如核武器。如果一旦發生戰爭,對地球來講,就是一場人類自我毀滅的災難!
如果爆發常規戰爭,我個人認為,蘇聯擅長打大兵團作戰、打持久戰、消耗戰。美國更適合快速突襲、速戰速決。因此,在雙方冷戰中,蘇聯獲勝的幾率更大些!
不過,戰爭中沒有贏家。因為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普通人民百姓!
所以,希望世界上永無戰爭最好!!!

H. 你是怎樣看待假設的歷史的

歷史講究的是真,憑實據一旦假設歷史,它的權威性就不足以至於人們有更多的,詬病,所以假設的歷史是不成立的,只能是假設。

I. 歷史的假設

你踏入了「那條河」的誤區
著名哲學家說:人不能踏入同一條河,因為當你踏入河水的同時,河水已變成另一條河。
註:河水是相對於其他物質的形象載體,就像是歷史中的規律是相對於生活而言一樣。

J. 關於歷史假設

康手上的話,肯定能贏,因為是開國第二代,手上那些個能打的還健在,而且康的能力在那裡
雍手上也能贏,但是估計要艱難點,跟康相比,以上兩個條件都稍弱
乾的話,不太看好,雖說到乾手上,國力達到頂峰,但是你懂的,溫室的花朵,錢財再多,真能打的沒幾個

閱讀全文

與歷史假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