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黎聖母院是座什麼樣的建築它擁有過什麼歷史
巴黎聖母院被燒了,有人痛心,有人竅笑,說什麼的都有,不過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確實是建築史和文化史的一大損失。
雨果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在文學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從法國的城市文明上來說,巴黎聖母院所在的西岱島是巴黎的原點和起點,而巴黎是城市史、文化史、藝術史繞不開的一個城市!
其實在一百多年前,法國大革命的時候,巴黎聖母院就遭遇過大劫,拆大門,割神仙頭,誤將「國王廊」上的猶太國王當成巴黎人民痛恨的法國國王,將這些雕像搗毀,瞎改小禮堂門楣,大肆破壞,那時候的巴黎聖母院已經廢了。到了1844年,在勒杜克的修復下,巴黎聖母院才得到了重生,嚴格意義上來講,現在的巴黎聖母院已經不是原來的巴黎聖母院了!
當然,面對巴黎聖母院被燒一事,其實我們中國人是復雜的!
⑵ 美國歷任總統的宗教信仰
美國自建國以來的總統絕大多數都是基督教徒。從以下所列的一些對美國歷史有影響的美國總統的宗教背景,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勢力在美國政治背後的影響力:
美國第一任總統國父華盛頓認為,美國的獨立是「上帝」的恩典,他曾經說「美國人民比別的國家更有理由承認,『上帝』介入過他們經歷的諸事。美國人不應該忘記,『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的革命時期多次彰顯,全能的『上帝』是我們唯一的保護。」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親吻《聖經》,手按《聖經》宣誓,並且在正式誓詞之外,另外說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以後歷屆總統都向《聖經》宣誓,並在就職演說中祈求「上帝」的保佑。
另外,在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命令所有軍官把向士兵宣讀禱告文作為一天的開始,並於1776年7月開始在自己的部隊配備隨軍牧師。自此以後直到今天,美國軍隊一直保持著士兵作戰前禱告並在軍隊中配備牧師的習慣(即:美軍從建立初期起就是一支宗教武裝)。
第二任總統亞當斯,曾經志願做一名全職的基督教牧師,為此進了哈佛大學專修神學。在擔任總統遷入白宮後,亞當斯下令在正式的餐廳刻上禱詞:「我祈求『上帝』,將最好的祝福賜予這座屋子和以後居住在這里的每個人,但願唯有誠實睿智的人永遠在這屋檐下治理!」這個禱告詞至今刻在白宮的餐廳上。
林肯,這位以維護美國統一而被銘記的總統,為表示虔誠總是站著禱告。他發表的眾多演講也聽起來就像宣教士在教堂中佈道。他於1863年末簽署感恩節公告,使感恩節這個由早期清教徒創造的慶典活動成為美國歷史上的永久性節日。
麥金利,這位曾經發動了美西戰爭,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將美國的殖民地延伸到了中國門口的美國總統,是衛理公會教友。他說「我相信基督的神性,並認為基督教是世界文明最強大的因素。」
羅斯福綽號「強人基督徒」。因為在他的信念中,更傾向於「因行為稱義」的教義,竭力推崇靠行為得勝。他說:「我相信《雅各書》, 基督徒不能只單單聽道,而且要行道」。羅斯福堅持去歸正會教堂做禮拜。
威爾遜是長老會信徒,他多次表示,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上帝」庇佑的美國負有全球性使命。
杜魯門是個浸禮會信徒。杜魯門在口袋裡總隨身帶著自己的祈禱文。
艾森豪威爾在他擔任總統期間,他要求在《效忠誓言》中加上「美國歸『上帝』主宰」的字樣,在貨幣上印上「我們信賴『上帝』」的字樣。
卡特是位信仰非常虔誠的南方浸禮會教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基督教復興運動「耶穌運動」將卡特推上總統寶座。為了回應基督教保守派的支持,卡特執政期間,將人權宣布為美國外交的基石。
里根以保守的基督教信仰著稱。里根說,「我始終堅信凡事都有某種神意的安排」,「除了相信這是『上帝』的計劃,我解釋不清楚我是怎麼當選為總統」。里根極為認同基督教保守派福音派教義,里根在位期間表現出來的堅決的反共態度有賴於他的福音派信仰。他因為搞垮了蘇聯和啟動了八十年代的世界的「民主化潮流」,而被基督教保守派認為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偉大的總統 。
老布希在位期間經常邀請福音派領袖葛培理到白宮祈禱,並作小布希的宗教導師。(葛培理自卡特時代起就是白宮的宗教導師,與布希家族一致關系密切。)
1993年上任的柯林頓是南方浸禮會的信徒,這位以口才著稱的總統同樣熟知《聖經》和基督教神學,可以自如地運用基督教福音派的言辭。
美國現任總統小布希是美國基督教保守勢力的代表,這些勢力支持他發動兩場對伊斯蘭世界的戰爭——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
在美國,在多數情況下,總統的競選者必須強調自己的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否則幾乎沒有獲選的可能。
⑶ 教堂的意義是什麼
教堂的意義是對於基督教的信徒而言,教堂就是他們遇到心理或者思想上的困難的時候得以尋找「解」的地方,物質上講是大家聚會互相學習的場所,精神上說是撫慰心靈之地。
教堂按其意義是神的住所,聖壇是舉行重要宗教儀式的場所。為此,天主教的教堂在建築上極力表現其高大、豪華,以取得神的歡樂,並給教徒們以庄嚴肅穆的氣氛。
所以很多人喜歡在教堂辦婚禮。部分的新人都認為教堂婚禮能夠使一場婚禮更加有神聖感、責任感和穩定感。而且能夠在耶穌的面前舉辦婚禮,會給新人們一種對婚姻更加堅定的信念。而且教堂也有著它自己的婚姻觀,能夠鞭策新人們。
而且教堂婚禮的專一性就是一夫一妻制,彼此忠誠。這種價值觀和中國相符合,所以這也是很多新人會選擇教堂婚禮的原因之一。並且教堂的婚姻觀是不可拆散性,就是選擇了彼此就要一生相伴,無論將來遇到什麼,雙方都要攜手一起來克服,一起走下去。
(3)為什麼叫總統教堂歷史擴展閱讀:
基督宗教是歐洲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因此,作為宗教活動傳播的主要場所,教堂大多歷史久遠,並且遍布城鄉各地,成為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堂是基督教三大流派舉行彌撒禮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級別分類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禮拜堂等。世界現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聖彼得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塞維利亞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聖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歐洲,特別是在義大利。
歐洲的教堂主要分為四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和現代主義教堂,也有少數其他風格的教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堂
⑷ 法國巴黎聖母院的有關歷史事件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城島的東端,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對鍾塔,主入口的上部設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成一氣。中庭又窄又高又長。從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鍾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進入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於是,教堂就成『與上帝對話』的地方。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盡管教會竭力把教堂建成神秘的地方,實際上像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大教堂在當時正反映了城市力量的興起。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巴黎聖母院廣場上有法國公路網 「零起點 Point zero」 標志,從巴黎到什麼地方有多少公里,是從這個「原始點」開始測量的;從什麼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達這個「圓點」的距離。
⑸ 教堂的作用是什麼
教堂建築的作用意義:
1,中世紀的歐洲教堂,是建築結構和裝飾藝術效果融為一體且高度統一,具有實用和象徵意義,起到宣揚基督教教義的目的,能更深地控制、麻醉信徒們的思想感情,使人威懾於宗教神權之下,做一個順從的「上帝的臣民」。
2,初期的教堂建築是在傳統的巴西利卡式建築上展開的,這種建築物是長方形的,周圍有列柱和迴廊。但是到後來人民奉獻給教會的億萬顆赤誠的心和智慧,突出地體現在他們所創造的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築藝術之中。
3,基督教美術主要表現在教堂建築裝飾,因為教堂是基督教唯一的活動場所,所以從教堂建築風格,教堂內外的雕塑、壁畫、鑲嵌畫、玻璃窗畫等裝飾都貫穿著宣揚和解釋教義的功能。
(5)為什麼叫總統教堂歷史擴展閱讀
1,在世界各地旅行,那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都是遊客的必定選擇之地。有意思的是,歐洲教堂常聳立於鬧市中心,幾乎隨處即可望見,歐洲教堂建築細節喻示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參觀歐洲的教堂,最令人贊嘆、無法忘懷的就是它們的建築之美;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維也納斯特凡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等著名的教堂在世界建築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們氣度恢弘,身姿偉岸,是歐洲各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縮影,是各國興衰變遷的見證。
2,教堂建築細節:根據心理學移情原理,外界的形式感會影響人的心理活動,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使人也有飄然欲升的意向。建築學家指出,這種高大拱型穹頂、繁復的尖塔及彩繪玻璃窗無不體現著宗教寓意;
四面皆壁的封閉空間、彎曲的圍閉形成的穹頂及尖塔的筆直通道暗示著上一層空間的存在,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難的,只有天堂才是樂土。建築的每處細節無不用心良苦地表達出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
⑹ 美國「總統教堂」被燒預示著什麼
美國總統教堂,就是指的距離白宮僅僅有300米左右的名叫聖約翰聖公會教堂,這個教堂也是美國的一個極其著名的地標建築。
同時,這個教堂也是權力的象徵!
據考證這個教堂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美國歷屆總統,經常去的教堂,就是這個教堂,因此,也被稱之為總統教堂。
若是特朗普做了讓民眾憤怒的事情,他以後肯定就是很危險的了,不管他是不是能夠繼任總統成功,都是不能讓自己處於危險當中的。
所以說總統教堂的被燒,讓特朗普感到了不安全了。
沒想到這些人都來真的,所以,這件事的發生,肯定對特朗普的打擊很大的。
也許,這一次特朗普應該是醒醒的時候了,民眾們的憤怒,就是表達的對特朗普的不滿,就是表達特朗普領導的政府的不滿。
所以說這一次教堂的被燒,就表示只要民眾們被惹急了,就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⑺ 什麼叫總統
總統(英語:President)是共和制國家最高行政國家元首的名稱,一般由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產生。
總統在日本及韓國稱為大統領(日語:大統領/だいとうりょう;朝鮮語:대통령),清朝末年曾有音譯「伯理璽天德」。中國、越南、寮國等稱本國元首為國家主席,而稱其它國家民選元首為總統。
⑻ 紐約的百年歷史教堂被大火燒毀,此教堂有何歷史意義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當地時間的12月5日紐約曼哈頓的一座十九世紀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這座教學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紐約歷史最久的大學教堂。它代表的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裡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由鍾,每個美國重要時刻它都要響起。這場大火出動了百名的消防隊員,有四名隊員受到了輕微的傷害。這次教堂的損失嚴重,很難再進行重建,現在正在查起火原因。
外媒報道在紐約曼哈頓的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古老中學院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這座教堂不僅有著百年的歷史,而且裡面還有一座為紀念美國誕生的自由鍾,每次美國發生重大事件它都會被敲響。中學院教堂被燒毀十分的嚴重,如果重建將面臨非常大的困難,當地的牧師稱這一天是所有信徒們最為悲傷的一天。
⑼ 濟南洪家樓教堂歷史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這就好比一提到北京我們就能夠想到故宮、長城和天壇;而提到南京的時候,我們會便會想起總統府、中山陵和孝陵等,這些地方所代表的,是那些地方的名片,是那些地方的瑰寶。在說完了這些熱門的地方後,我們再來談一談有關濟南的洪家樓教堂。
按照中國的傳統和特色來說,教堂似乎在早期的時候並不常見,因為是外來的文化,以及缺乏一些本地的信仰基礎等,這便使得這種文化和中國的風俗格格不入。
就看整個教堂的設計和建成效果來看,很是大氣蓬勃和庄嚴肅穆。據說它的原型是歐洲十二世紀和十六世紀中世紀教堂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除此之外,該教堂還與世界聞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很像;因為其價值巨大,所以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政府立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就以整個建築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在清朝晚年時候,中國民間群眾信仰的多樣化和多元化。
就文化融合的角度來說,這個教堂是起著巨大的作用和效果的,而且也為濟南市當地增添了一處不可多得的事物名片。
⑽ 美國歷史上有句名言"I have a dream..."這是哪個總統說的嗎
馬丁。路德。金 一篇蠻有名的演講稿
不是總統說的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1929年1月29日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他的父親是一個教會牧師。1948年他獲得莫爾豪斯大學學士學位,1951年又獲得柯羅澤神學院學士學位,1955年他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
1954年成為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牧師。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位,因而被當地警察逮捕。馬丁·路德·金立即組織了一場罷車運動(即蒙哥馬利罷車運動),從此他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4月4日,他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演講時被一名刺客開槍打死。
1986年1月,里根總統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二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馬丁·路德·金於1963年8月23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