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仁宗的身世 他的皇後有哪幾位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本是劉後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被真宗看上,成為後宮嬪妃之一,當時,真宗的後妃曾生有五個男孩,但先後夭折,無後繼承,真宗憂心如焚。這時,一個皇子出生,迫在眉睫,據記載,李氏有身孕時,跟隨真宗出遊,不小心碰掉了玉釵。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釵若是完好,當生男孩兒。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
雖這一傳說迷信色彩濃厚,但是正體現了當時真宗對於後代的急切渴望,後來李氏卻果真生下了一男嬰,也就是後來的趙禎,他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看模糊的世界,就在真宗的默許之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為己子。為什麼是默許呢?首先,這是真宗中年得子,急切渴望得來的一個兒子,必然要繼承大統,需要一個雄厚的背景,其二,劉氏身為皇後,地位高,也未有子嗣,交給其教養,必然是極好的,其三,李氏身份地位,護不住這孩子,就算奪了她的孩子,觀她的性子也不敢到處亂說。
所以歷史上的「狸貓換太子」並不存在,這是一場宮廷事件,為皇帝所默認。那麼趙禎在後面是怎麼找回自己的親生母親的呢?民間傳說中是包拯破了這一案,幫助他尋到了母親。但在正史中,趙禎13歲即位之後,一直活在劉後的陰影之下,劉氏權勢滔天,這時候估計沒人去觸她霉頭,告訴仁宗紳士的,直到仁宗20歲,劉後病逝,仁宗得以親政,這個秘密逐漸公開,那麼是誰最先告訴仁宗的呢?據宋史列傳第一後妃上記載:後章獻太後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
雖然知道了自己的母親是誰,但是李氏卻在前一年不明不白地死去,明道二年仁宗親政,明道元年李氏去世,仁宗一面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後的住宅,聽聞自己母親死於非命,趙禎一定要開棺驗屍,本以為打開的是死相凄慘的李氏,結果當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足以看出並不是死於非命,仁宗也未對劉後作出太大的怨言,並在劉太後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可見野史上的狸貓換太子,包拯幫助仁宗尋母的故事都是後人編造的。
趙禎生有三子,但全部早夭,後因急於生子,導致縱欲過度身體虛弱。曹氏也一直無孕,便在早些年將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接進宮中撫養。公元1062年,仁宗立趙宗實為太子,賜名曙,次年,仁宗去世,趙曙即位,為英宗,曹氏升為皇太後。英宗即位後不久就生病,無法料理朝政,曹氏於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英宗病情好轉後,她立即撤簾歸政,這與仁宗時的劉太後一比,賢德立見高下。
公元1067年,英宗病逝,其長子趙頊即位,為神宗。曹氏升為太皇太後。神宗重用王安石變法,革除許多弊政。曹氏認為「祖宗法度不宜輕改。」予以反對,但神宗沒有採納。公元1079年,蘇東坡以「烏台詩案」下獄,由於曹太後出面求情,蘇東坡方才免於一死。同年冬,曹太後病逝,終年六十四歲。謙遜識大體的皇後!
㈡ 宋仁宗趙禎的皇後有幾個
宋仁宗有三位皇後,他們分別是郭皇後、慈聖光獻皇後曹皇後、溫成皇後。
1、郭清悟(1012年—1035年12月10日),宋仁宗趙禎皇後,代北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人,其祖父為平盧節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為代北酋長。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後以無子入道觀,封為凈妃,別居長寧宮以養,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瑤華宮,景祐二年卒。
2、慈聖光獻皇後(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後,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生於永城縣太丘鄉(今屬河南)。
祖父曹彬為北宋開國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冊為皇後。英宗、神宗相繼即位,尊為皇太後、太皇太後。元豐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歲,謚號「慈聖光獻皇後」。
3、溫成皇後張氏,宋仁宗寵妃,石州軍事推官、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清河郡王堯封次女。幼入宮,初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進封才人。慶歷元年十二月,進封修媛。慶歷三年七月,因連喪二女請下遷為美人。慶歷八年十月,封貴妃。
溫成皇後生安壽公主、寶和公主、鄧國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仁宗痛失愛妃,傷悼不已,追冊其為皇後,謚曰溫成。葬奉先資福禪院,立廟於園側,以知制誥歲時行禮。嘉佑七年正月更廟為祠殿,遣宮臣以常饌致祭。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後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歷和議」。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
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歷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趙禎針對宋中期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及冗官、冗兵、冗費現象,於慶歷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
范仲淹與富弼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
㈢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為何最後一個子嗣都沒有
宋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帝,宋朝傳位到第四代時又出現了一位能力超強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宋仁帝趙禎,趙禎在位一共四十二年實施仁政以仁孝治國,在位四十餘年中從來沒有與遼發生過一次真正的戰爭,百姓安居樂業。
歷朝歷代後宮都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地方,後宮中的女人都以生下皇子成為皇後母儀天下而努力,趙禎的這個指令一下因此生兒子就成了她們成為皇後唯一的機會。於是就在宮中各個妃子不斷懷上龍子的好消息發生的同時還有各個妃子不慎落胎,妃子自殺事件發生。
於是就在後宮造成一定的恐慌,有妃子發現自己懷孕了也要將孩子打掉,也就造成了宋仁帝沒有兒子。
㈣ 宋仁宗趙禎有幾位皇後 宋仁宗皇後及妃子簡介
宋仁宗有三位皇後,他們分別是郭皇後、慈聖光獻皇後曹皇後、溫成皇後。
宋仁宗的妃子不少,其中受寵並且受寵時間比較長的是三個——周貴妃、董淑妃、德妃。
1、郭皇後:宋仁宗趙禎第一任皇後郭清悟,代北應州金城人,其祖父為平盧節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為代北酋長。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後以無子入道觀,封為凈妃,別居長寧宮以養,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瑤華宮,景祐二年卒。
2、慈聖光獻皇後曹皇後: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後,真定人,生於永城縣太丘鄉。祖父曹彬為北宋開國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冊為皇後。英宗、神宗相繼即位,尊為皇太後、太皇太後。元豐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歲,謚號「慈聖光獻皇後」。
3、溫成皇後:張氏,宋仁宗寵妃,石州軍事推官、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清河郡王堯封次女。幼入宮,初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進封才人。慶歷元年十二月,進封修媛。慶歷三年七月,因連喪二女請下遷為美人。
慶歷八年十月,封貴妃。溫成皇後生安壽公主、寶和公主、鄧國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仁宗痛失愛妃,傷悼不已,追冊其為皇後,謚曰溫成。葬奉先資福禪院,立廟於園側,以知制誥歲時行禮。嘉佑七年正月更廟為祠殿,遣宮臣以常饌致祭。
4、周貴妃: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北宋宋仁宗趙禎後宮妃嬪之一。周氏出身開封,四歲時,隨其姑母入宮為女侍。後因侍奉寵妃張貴妃,被年紀比她還要小的張貴妃認做養女,封為安定郡君,得以為宋仁宗侍寢,並生下燕國舒國大長公主等兩位公主,冊封為美人,婕妤,婉容。
周氏所生的兩位公主紛紛下嫁後,被晉封為賢妃。仁宗駕崩後,周氏一直活到宋徽宗即位後,並逐漸被加封為德妃,淑妃,貴妃,這其中的40多年,周氏一直過著儉朴的禮佛生活。
後來,燕國舒國大長公主過世,徽宗准許周氏離開後宮,並在宮外營建私宅與親友往來。周氏相當地長壽,一直活到九十三歲逝世,謚號昭淑。
5、董淑妃:,宋仁宗趙禎後期的妃嬪。生庄謹大長帝姬、庄齊大長帝姬、賢懿恭穆大長帝姬。董氏原是宋仁宗的侍女,嘉佑初年,溫成皇後等皆已去世,宋仁宗無子,壓力過大心情煩亂,曾經試圖自刎,被董氏發現,上前徒手奪下佩刀,幾乎割斷自己的手指,因此得到了宋仁宗的重視。
嘉佑初年,董氏封聞喜縣君。嘉祐四年,董氏生了女兒陳國公主,自縣君封為才人。嘉祐五年進封美人,董氏固辭,請改為授她的父親一官,宋仁宗允諾了她。嘉佑七年,董氏病危,被封為充媛,很快就去世,追贈婉儀,不久又追贈淑妃。元符三年四月,追贈貴妃。
6、德妃:名楊宗妙,宋仁宗趙禎的寵妃。山東菏澤定陶區人,育有一女商國公主。楊宗妙是山東定陶人,侍衛楊忠的女兒。因與宋真宗章獻皇後有親屬關系,被選入宮。初封原武郡君,不久升為美人。她相貌端麗,性情機敏,精通音律。
宋仁宗想賞賜她父親官職,她推辭說:「外官當積勞以取貴,今以恩澤徼幸,恐啟左右詖謁之端。」宋仁宗很高興,遷居她肅儀殿,追贈她祖父貴州刺史,封賞了她的叔叔弟弟等五人官職。其後她和尚美人皆有得寵,經常和郭皇後鬧不愉快。
明道二年,因郭皇後與尚美人爭寵打鬥,郭皇後誤打了親自來勸架的仁宗,導致皇後被廢。因打鬥時她亦在旁,故和尚美人一同被遣送出宮。
次年出家修道,居瑤華宮。仁宗不忘舊情,次年她又被召回,為美人。後生下一個女兒商國公主,歷進婕妤、修媛、修儀。熙寧五年去世,年五十四歲,追贈為德妃。
㈤ 曹皇後還健在,宋仁宗為何執意追封張貴妃為溫成皇後
曹皇後還活著呢,宋仁宗為何非要追封張貴妃為皇後?這個問題,涉及到了三個人:宋仁宗、曹皇後和張貴妃,能組成兩對,所以若想得出比較合理的推斷或答案,就要從兩個考慮了。
三、總論:這兩方面分析完畢,其實答案已經出來了:宋仁宗對張貴妃那是真愛!所以,當張貴妃死後,曹皇後只能任由宋仁宗封其為皇後,此刻若敢攔阻,估計她會被廢掉!
㈥ 宋仁宗有三個皇後候選人,為何劉娥指定郭皇後呢
大婚對於皇帝來說是一生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而皇後的選擇不僅是皇家的私事,也對朝廷的政治風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歷朝歷代的皇帝大婚都充滿了各種政治因素的考量,很多皇帝的婚姻從本質上看就是政治聯姻。
宋仁宗趙禎的婚姻也是如此,他的幾段婚姻也是各方政治勢力推動的結果。
趙禎的皇後候選人有三個,分別時王氏、張美人和郭皇後。他首先看上的便是王氏,這是嘉州富商王蒙正的女兒。劉娥以王氏"妖艷太甚,恐不利少主"為借口,將這個"姿色冠世"的少女許配給了劉美的長子劉從德。於是趙禎在愛情道路上受到第一次打擊,母子關系轉冷。
從史書上看,劉娥否定的原因居然是王氏長得太漂亮,在普通人看來很不合理的。正常人娶老婆,長相是否漂亮往往是重要因素之一。從來只有嫌棄老婆丑的,沒有嫌太漂亮的。可是站在古人的婚姻觀念上,似乎也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因為儒家要求娶妻娶賢,所以要求端莊賢惠的,對太漂亮的有些忌諱。
㈦ 宋仁宗一生的三位皇後你怎麼看呢
宋仁宗在中國古代算是一位很著名的仁君皇帝了,當時和後世的文人史學家對他的政績評價都很高。這里呢我們就不多說了。
今天要講的是宋仁宗的三位皇後。分別是原配郭皇後,也就是廢後凈妃。還有繼後曹皇後即慈聖光獻皇後。還有一位比較有爭議就是溫成皇後張氏,據考證溫成皇後是死後追封或者是死後上的哀榮,有可能是宋仁宗提出來了,但是群臣好像沒通過,所以歷史的認可度不高。但是在宋仁宗心裡張氏就是皇後。這里我們也就算張氏是皇後。
結果被廢沒兩年。郭氏病了,宋仁宗派人去診治,沒幾天居然暴死了。當時郭氏才二十四歲。死因成謎。後人懷疑被毒殺,只是沒有證據。仁宗哀慟不已,又追封為皇後。
再來說宋仁宗繼後曹氏,曹氏出身將門,但是精通文史,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吧。據說曹皇後也不是宋仁宗自己中意的的女子,但是曹氏就比較聰明。他就不像郭皇後那樣將皇帝視為自己的丈夫,而是把。他當作君王來看待。幫助宋仁宗料理後宮輔佐前朝。里外都井井有條。可以說是宋仁宗的賢內助。因為仁宗沒有兒子,就撫養了趙宗實為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在英宗病重被尊為太皇太後時,曹太後還垂簾聽政過。後來神宗即位被尊為太皇太後。死後謚號為「慈聖光獻皇後成」算是善終。
宋仁宗的溫成皇後就是宋仁宗當年一眼就相中的女子張氏,也是宋仁宗的寵妃。父親是石州軍事推官、清河君王張堯封的女兒,因貌美被選入宮中。從才人一級級升到貴妃。生了好幾個女兒都夭折。後來還因此自請降為美人。張氏一生都是宋仁宗比較偏愛的女人。在宮里的待遇一直都比皇後還高,可惜死得早,被追封為溫成皇後。歷史記載溫成皇後愛吃金桔,宋仁宗下令從江西運來。從記載來看宋仁宗和張氏算是真愛吧,在宋仁宗有難時,張氏不懼危險跑到宋仁宗宮中去見宋仁宗。宋仁宗因為不能立張氏為皇後而對著臣子哭,也是夠讓人唏噓的了。
㈧ 宋仁宗趙禎有幾個皇後宋仁宗的皇後簡介及結局
生前冊封的有兩位,分別是郭皇後、慈聖光獻皇後。
1、郭皇後
郭清悟(1012年—1035年12月10日),宋仁宗趙禎皇後,代北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人,其祖父為平盧節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為代北酋長。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後以無子入道觀,封為凈妃,別居長寧宮以養,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瑤華宮。
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郭後得了小病,仁宗派閻文應帶御醫前去診治,八日(12月10日)那天,郭皇後竟然暴死,年僅二十四歲。 中外疑閻文應進毒,而不得其實。
景祐三年(1036)正月宋仁宗深悼郭氏,追復她為皇後,但停辦賜謚號上封冊及附祭廟庭之禮。
2、慈聖光獻皇後
慈聖光獻皇後(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後,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生於永城市太丘鎮(今屬河南)。
祖父曹彬為北宋開國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冊為皇後。英宗、神宗相繼即位,尊為皇太後、太皇太後。元豐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歲,謚號「慈聖光獻皇後」。
(8)歷史上宋仁宗為什麼有三個皇後擴展閱讀:
宋仁宗還有一位死後追封的皇後:
溫成皇後張氏,宋仁宗寵妃,石州軍事推官、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清河郡王堯封次女。幼入宮,初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進封才人。慶歷元年十二月,進封修媛。
慶歷三年七月,因連喪二女請下遷為美人。慶歷八年十月,封貴妃。溫成皇後生安壽公主、寶和公主、鄧國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
仁宗痛失愛妃,傷悼不已,追冊其為皇後,謚曰溫成。葬奉先資福禪院,立廟於園側,以知制誥歲時行禮。嘉佑七年正月更廟為祠殿,遣宮臣以常饌致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郭皇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慈聖光獻皇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皇後
㈨ 大爭之宋(十章)宋仁宗有三個皇後候選人,為何劉娥指定郭皇後呢
大婚對於皇帝來說是一生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而皇後的選擇不僅是皇家的私事,也對朝廷的政治風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因此歷朝歷代的皇帝大婚都充滿了各種政治因素的考量,很多皇帝的婚姻從本質上看就是政治聯姻。
宋仁宗趙禎的婚姻也是如此,他的幾段婚姻也是各方政治勢力推動的結果。
於是趙禎在愛情道路上受到第一次打擊,母子關系轉冷。
從史書上看,劉娥否定的原因居然是王氏長得太漂亮,在普通人看來很不合理的。
正常人娶老婆,長相是否漂亮往往是重要因素之一。從來只有嫌棄老婆丑的,沒有嫌太漂亮的。
可是站在古人的婚姻觀念上,似乎也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因為儒家要求娶妻娶賢,所以要求端莊賢惠的,對太漂亮的有些忌諱。
㈩ 宋仁宗趙禎後宮眾多,為何最後連個繼位的兒子都沒有
在小時候看的《包公案》系列電視劇當中,有一個狸貓換太子的案件,看完讓人心驚肉跳。為了皇室的威儀和傳承,連皇帝在某些方面也不得不妥協。而那個被迫妥協的皇帝,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宋仁宗。雖然狸貓換太子之案為民間杜撰,但也從中可以看出,宋仁宗本人性格溫和,面對咄咄逼人的太後,不得不做出妥協。
再說了,以後不行自己和張貴妃再生一個也不是不行。可宋仁宗估計沒想到,張貴妃在31歲的時候,就突然死去了。一個錦衣玉食深受皇帝寵愛的貴妃,就這樣年紀輕輕地在宮中死去,不管怎麼看,都處處透露著詭異。此事讓宋仁宗很是傷心了一段時間!她死了,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宋仁宗趙禎的心也死了。
結語:廣施仁政,禮賢下士而聲名遠揚的宋仁宗趙禎,不僅在宋朝民間算得上是一個極負責任的好官家,甚至在他去世之後,老對手遼國境內也有官方組織相關的祭祀活動。可見宋仁宗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好人,他的第一段感情受到劉太後的擺布戛然而止,後面的好幾段感情又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擾,所以這註定了宋仁宗的皇子很難活著長大,還有四個女兒活在人世,在他看來可能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在自己深愛的女人張貴妃也死去以後,宋仁宗恐怕已經看清了當時的形勢。對於皇位繼承的問題,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看重。而宋仁宗身邊的這些悲劇一再發生,卻便宜宋英宗趙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