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歷史必要性

什麼是歷史必要性

發布時間:2022-05-10 11:51:47

1. 歷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謝謝。

歷史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積淀與記憶,中國的歷史不斷溯前也是為了尋找我們民族文化的發源。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借鑒過去看以讓我們對顯示社會更看得明白,歷史是會重復的

2. 什麼是歷史的必然性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苦苦探求什麼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歷史唯物主義就提出了「歷史必然性」這樣一個概念,而且在分析社會發展時,它一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類社會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社會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舊制度的滅亡及其被新制度的替代也是歷史的必然,等等。顯而易見,「歷史必然性」其實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所提出的、用於解釋社會發展直接決定因素的概念。正因如此,對這一概念的正確理解便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是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上來分析問題的,所以,在進行後面的分析之前,就必須首先搞清「歷史必然性」的精細含義,界定其邊界條件。

應當明確,我們分析的是能動的人類社會而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人化自然世界。自然界的規律是純粹客觀必然的,它是自然萬物自身相互作用的結果;人化自然世界就因人之主觀能動性作用於其中而不同於自然界,因而,雖然其規律仍然是建築於自然規律之上、也具有客觀性,但已經表現出與自然規律所不同的形式;人類社會則更不同於自然界,它是直接由人類及其能動實踐構成的,是直接處理人類(行為和思想)之間、人類與自然界之間關系的。正是因為三者內涵的這種不同,其規律的性質也就各不相同。

自然規律有著明顯的客觀性和嚴格性:人們只能認識或利用它卻不能改變它,它與自然現象或人化自然現象也基本存在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如:自由落體在真空中必然下落,而且其加速度必然為9.8米/秒2,這根本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化自然世界就有人之主觀能動性作用於其中,因而,其規律雖不能脫離自然客觀規律,但其表現形態與自然現象就有很大不同。如:人造的飛機就可向上飛行,因為它是人之主觀能動性作用於客觀自然界的產物(當然,這種現象也是直接建築在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之上的)。相對地講,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由社會三種矛盾、主要是第一矛盾的演化過程決定的,它直接建築在人類的能動實踐和人類的自我意識之上,不能脫離人類的實踐和意識而獨立發展。因而,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不可能離開對人類實踐和人類思想意識的研究。由此可見,社會的能動性就必然地決定了社會規律不具有純粹的客觀性,而且,其嚴格性也遠不如自然規律。若換一個角度,也就是說,社會發展規律並非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它與社會現象也並不存在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由此,邏輯上必然地就可以得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可能精確地、超越歷史地涵蓋全部人類社會的所有現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們所研究的領域愈是遠離經濟領域,愈是接近於純粹抽象的思想領域,我們在它的發展中所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507頁)。就連馬克思本人也否認他所揭示的理論和規律是「超歷史的」,甚至是對他幾乎窮畢生研究而得出的有關資本主義發展運動的規律也是如此,他明確提出,「這一運動(指《資本論》中揭示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有關規律----引者注)的『歷史必然性』明確地限於西歐各國」。(見《馬恩全集》第19卷,第269頁)

有了上述認識,我們就可以發現,與社會發展規律之不同程度的客觀性和嚴格性相對應,歷史進程中有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作用機制。

一種是決定性機制,我們稱之為決定律。凡是那種在正常歷史條件下必然發生的歷史現象,都由決定律所制約,這是社會深層發展規律,普遍地(而非精確地)適用於全人類社會的發展;它是歷史發展的主線,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基本軌跡和主要節點。

另一種是因果性機制,我們稱之為因果律。凡是那種由某些特定歷史條件決定而必然發生的歷史現象,都由因果律制約。盡管在每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這種歷史現象的出現由其必然性成分,但它所反映出的演進歷程並不具備普遍意義,並不適用於其他歷史條件。也即,它所體現的頂多是歷史過程中的一種因果關系,不可能上升為必然性規律。對受這種作用機制制約的歷史現象,我們可以在事後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卻難以事先對其發展進行預測。

兩種作用機制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因果律涵蓋決定律,決定律只是因果律的一種特殊情況;凡是符合決定律的歷史現象,也必然符合因果律,而符合因果律的歷史現象,卻不一定符合決定律;因果律可以較為精細地描述各種社會歷史現象,而決定律則只能對社會發展趨勢和歷史演進節點做出宏觀上的把握。

據此我們可以說:歷史現象雖然變化紛繁,似乎雜亂無章,但若揭開復雜的歷史表象就可發現,所有的歷史現象都受上述兩種機制的制約;認為歷史發展全然無規律或全部符合決定律都是不全面的,只能說它們都受制於決定律或因果律這兩種作用機制。

現在來看歷史必然性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社會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對它所由發生的時代和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13頁),這大概是對歷史必然性的經典描述。我們來分析這段話:首先,這每一「階段」是只包括社會發展的某些關節點,還是包括了全部歷史「現象」?其次,這里的「必然」的意義是只符合因果律(即「對它所由發生的時代和條件來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呢,還是也符合決定律(即可以按照某種普遍定律必然發生)呢?根據對這兩個方面的不同理解,可以產生四種完全不同的認識:一是認為全部歷史現象都符合決定律,二是認為只有歷史發展的某些關節點(即階段)才符合決定律,三是認為全部歷史現象都只能用因果律來解釋,四是認為只有歷史發展的某些關節點符合因果律。按照我們前面的分析:首先,第一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因為它其實就等同於認為所有歷史現象全部符合決定性規律(決定律),而迄今歷史唯物主義所提出的決定律(其基本精神即是人所周知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規律)顯然只能說明社會歷史發展的主要輪廓,其主要任務並不在於解釋更為具體的特定社會歷史現象;第四種認識的理論認定面太窄,幾乎等同於認為歷史發展全部無規律(無決定律,只有部分因果律);第二種認識對歷史關節點給出了精確解釋,但對歷史過程中的具體歷史現象卻沒有給出應有的解釋;第三種認識對所有歷史現象的發生都給出了解釋(符合因果律),但對關節點卻沒有給出更具有普遍性的理論說明。基於這種分析、結合對歷史唯物主義者上述經典論述的理解,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歷史必然性的真正含義應當是上述第二、第三種認識的綜合,即,歷史必然性斷定:全部歷史現象都符合因果律,而且,部分歷史現象、至少是某些歷史關節點(階段)還符合決定律。

所以,從實際意義和內容上講,歷史必然性包括兩重含義:一是指部分歷史現象符合決定律,我們稱之為歷史必然定律;二是指全部歷史現象符合因果律,我們稱之為歷史必然因果。

有了上述界定,我們接下來就必須分析:是什麼因素決定了歷史必然性?那種「時代和條件」到底有什麼內涵?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入探討歷史發展中的決定因素,就必須研究社會發展的規律。在本部分,我們先探討第一方面問題。第二個問題留待後面研究。

我們知道,社會是由無數個個人組成的;因之,社會現象是由無數個個人的行為實踐構成的;因之,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由這無數個個人的實踐和思想意識(即其主觀能動性)在時間跨度內的累積形成的,是由在歷史上活動的每個人在各方向上的力量所構成的那「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所形成的一個總結果。表面看來,社會現象往往並不反映個人意志,而且還經常違背和強制地統治著這些意志,以致於對個人來講,他往往感到社會力量是一種逼迫著他的異己的東西。其實,由於在一個「沒有組織的社會」中,各個人的行動、意志在現實中往往會出現沖突和不協調,而社會發展卻是這種現實的綜合。因此,盡管社會發展不可能完全體現社會中每一個成員的意志和行為,但沒有各單個力便沒有各「力的平行四邊形」,因而就更不會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就不會有社會行為,就不會有社會發展。因此,社會歷史正是眾多社會成員在各方向作用力的迭加;社會成員結成的整體就是社會行為的發出者,就是歷史必然性是主體。恩格斯指出:「……各個人的意志……雖都達不到自己的願望,而是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然而從這一事實中決不應作出結論說,這些意志等於零。相反地,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78~479頁)。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人類社會向何處發展,也即歷史發展中的必然性,恰恰就是社會成員各方向行為的綜合作用,是成員意志、因而是成員精神素質外爆為其實踐的結果。只不過,由於社會成員在社會中所處地位的不同、所具能力的不同及行為方向的不同,他們對社會發展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也有所不同罷了。

進一步來分析,由成員精神素質所決定的人之意志雖然決定了其實踐並進而影響到歷史必然性,但它也不具有本原意義,它還是要受制於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如果從歷史發展的縱向長河中分析,這一社會歷史條件就是社會物質條件。然而,每一個人生歷程、每一個社會時期、乃至每一個社會形態歷程盡管都跨越一定的時間周期,但從宏觀的、歷史的角度看,都只能算作一個歷史剖面。從方法論上講,我們分析歷史問題當然要站在這種宏觀的和歷史的角度;但要研究社會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僅有這種角度、這種方法論以及由此得出的那些觀點,就欠精細了。所以,要細致地研究社會發展問題,就必須同時把握兩個方面:一是那種分析角度和正確的方法論,一是對歷史剖面的精細分析。

如果我們再用歷史剖面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就可以看到,那一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實際上應當包括三個方面,我們稱之為「剖面因素」:社會物質條件、社會結構條件(包括社會組織結構條件、社會運行規則條件和成員精神素質條件)和國際環境交流。這三個剖面因素既決定了成員意志(因而決定了其實踐)的性質和水平,又決定了它所作用的環境和場合。

值得說明的是,我們此處的論述絕不同於多元論。在上述決定人類意志、行為的三個剖面因素中,後兩者不過是早期社會物質條件在人類社會及思想領域中的現實折射而已。也即:前期人類社會發展中,在一定物質條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精神思想和社會機制條件作為一種不可能一時消亡的遺產,與後期的社會物質條件一起決定人之意志和行為。若追根溯源,社會結構因素和國際環境交流還是受制於社會物質因素的,因此,社會生產力仍然在本原意義上決定著歷史必然性。

那麼,社會生產力在本原意義上決定著歷史必然性是否就排除了我們此處論述的意義了呢?其實不然。前面的分析告訴我們,成員精神素質有著明顯的相對獨立性,而社會機制因素是否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員精神素質直接決定的。我們在這里所分析的不是歷史哲學,而是社會發展中的具體理論問題,主要是對社會歷史的剖面(橫斷面)進行精細分析,因此,單純一個社會生產力因素便因只有哲學上的意義而顯得有些過於籠統了。恩格斯也曾指出:「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階級斗爭的各種政治形式和這個斗爭的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以後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權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斗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77頁)。

總之我們可以說,對個人來講,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異己的;然而對社會成員整體來講,歷史卻是他們的意志在一定社會物質條件下和一定社會機制框架內的作用產物,人民的意志是次本原意義上的歷史創造者。

合上述分析我們得出:

1)歷史必然性指出,社會在某一歷史條件下發展到某種狀態是必然的。但這種必然性卻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斷定部分歷史現象、至少是某些歷史關節點符合決定律,它屬於歷史必然定律;二斷定全部歷史現象都符合因果律,它屬於歷史必然因果。

2)就內容來講,歷史必然性其實就是人之主觀能動性在社會發展中的表現,是主體與客體、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成員精神素質作用於社會基礎條件而外爆為其實踐的產物。

3)在人類歷史進程中,人類自己的意志和實踐等對社會發展有著直接的決定性影響,決定人之意志和實踐的終極因素只有一個----社會物質條件,而剖面因素卻有三個----社會物質條件、社會結構條件和國際環境交流。

4)對歷史必然性的分析應以分析特定時期人之主觀能動性及決定和制約它們的三個剖面因素作為基本出發點。

由此也可以看出,造就一個具有高度精神素質的民族對社會發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3. 歷史的重要性是什麼

歷史的重要性是可以以史為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因為歷史就是講述過去歷朝歷代的古今中外的人們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在其中你會學到很多知識,學到很多道理。如果你想使自己智慧,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你就要認真學習歷史。

(3)什麼是歷史必要性擴展閱讀

以真實的形式記住和保存的所有事件均構成歷史記錄。歷史論述的任務是確定最能有助於產生准確的過去敘述的來源。因此,歷史學家檔案的構成是通過使某些文本和文檔的使用無效(通過偽造其代表「真實過去」的主張)來限制更一般的檔案的結果。

歷史研究有時被歸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有時被歸為社會科學的一部分。它也可以看作是這兩個廣闊領域之間的橋梁,融合了兩者的方法論。一些個人歷史學家強烈支持其中一種分類。

在20世紀,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德·布勞德爾(Fernand Braudel)通過將經濟學,人類學和地理學等外部學科用於全球歷史研究,對歷史研究進行了革命。

4. 如何看待歷史進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一般原理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趨勢的一對哲學范疇。

(一)范疇定義

1、必然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不可避免的趨勢。

2、偶然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過程中多種可能、難以確定的趨勢。

(二)辯證關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1、對立(區別)

必然性是事物發展的確定趨勢,處於支配地位;

偶然性是事物發展的非確定趨勢,處於從屬地位。

2、統一(聯系)

第一,相互依存。

①必然性離不開偶然性,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

②偶然性離不開必然性,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

第二,相互轉化。

①在歷史演變中,偶然性的事物變為必然性的事物,必然性的事物變為偶然性的事物。

例如,商品交換,在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偶然的。後來轉化為一種必然的經濟現象。

②在不同關繫上,同一現象在一種關繫上具有必然性,在另一關繫上具有偶然性。

二、歷史進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范疇定義

1、歷史進程中的必然性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不可避免的趨勢。

2、歷史進程中的偶然性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多種可能、難以確定的趨勢。

(二)辯證關系

1、歷史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來表現。

時勢造英雄的歷史必然性是通過偶然性來實現的。一個偶然的情節使會議局面急轉直下,最終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2、歷史的偶然中蘊含著歷史的必然。

英雄變時勢的歷史偶然性是蘊含著歷史必然性的。即使沒有毛澤東的機智反擊、遵義會議未能作出正確的抉擇,中國革命在更艱難的歷程中也必然會產生另外的偉大人物。

(4)什麼是歷史必要性擴展閱讀:

必然性與偶然性

從本質因素和非本質因素的方面來反映事物間不同類型聯系的一對哲學范疇。必然性是指現實中由本質因素決定的確定不移的聯系和唯一可能的趨勢;偶然性是指現實中由非本質的、互相交錯的因素決定的以多種可能狀態存在的聯系。

客觀世界的一切過程都是受因果關系制約的,在影響事物運動變化的諸因素中,有本質的原因和非本質原因的區別。本質的、根本性的原因決定著事物發展過程有確定的、穩定的方向,決定著該事物在給定條件下只能以唯一的方式存在並以唯一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即事物發展的必然性。

但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又有非本質的、次要的原因復雜交錯的作用,因而使總體上確定不移的過程在具體環節上又表現出非確定的、不穩固的特點,即現象事件的偶然性。特定的偶然性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可能這樣出現,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出現。

正確認識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對於科學研究和人們的實踐活動都有重要的意義。必然性是規律性的主要特徵,只有認識必然性才能把握規律性。在科學活動中不能拋開偶然性去追究必然性,也不能只停留於考察個別對象的偶然細節。

科學探索的任務是要透過大量的偶然性揭示其中的必然性,使認識運動實現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由經驗到理論的過渡。在科學技術活動中,經常會碰到人們未曾料到的偶然機遇,認真分析機遇現象,可以從中取得新的知識。

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和自覺利用,在革命實踐中只有正確地認識必然性才會有行動上的自由。偶然性能夠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的必然進程,要善於抓住有利的偶然事變,使它成為促進事物發展的契機。對於可能出現的有害的偶然變故,要防患於未然,當它出現時要盡量限制其作用的范圍。

5. 關於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歷史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來表現,但歷史的偶然中蘊含著歷史的必然。

(一)范疇定義

1、歷史進程中的必然性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不可避免的趨勢。

2、歷史進程中的偶然性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多種可能、難以確定的趨勢。

(二)辯證關系

1、歷史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來表現。

時勢造英雄的歷史必然性是通過偶然性來實現的。一個偶然的情節使會議局面急轉直下,最終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2、歷史的偶然中蘊含著歷史的必然。

英雄變時勢的歷史偶然性是蘊含著歷史必然性的。即使沒有毛澤東的機智反擊、遵義會議未能作出正確的抉擇,中國革命在更艱難的歷程中也必然會產生另外的偉大人物。

必然性與偶然性

從本質因素和非本質因素的方面來反映事物間不同類型聯系的一對哲學范疇。必然性是指現實中由本質因素決定的確定不移的聯系和唯一可能的趨勢;偶然性是指現實中由非本質的、互相交錯的因素決定的以多種可能狀態存在的聯系。

客觀世界的一切過程都是受因果關系制約的,在影響事物運動變化的諸因素中,有本質的原因和非本質原因的區別。本質的、根本性的原因決定著事物發展過程有確定的、穩定的方向,決定著該事物在給定條件下只能以唯一的方式存在並以唯一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即事物發展的必然性。

但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又有非本質的、次要的原因復雜交錯的作用,因而使總體上確定不移的過程在具體環節上又表現出非確定的、不穩固的特點,即現象事件的偶然性。特定的偶然性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可能這樣出現,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出現。

6. 歷史考試問題中必要性和可能性指的是什麼

必然性是指社會的整體發展趨勢存在必然性,這是社會規律決定的,例如象生產力發展決定政治規律,所以奴隸制必然會被封建製取待,封建制必須被資本主義取代,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生產力水平提高了.
但在實際事件發生時存在許多偶然性,一些名人,一些事件對歷史進程的推進起了關鍵作用,如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索,如果當初捷克青年沒有擊中,是不是一戰就不會發生了呢,那麼從歷史的必然性看來,就算沒擊中,也會有其它事件導致一戰發生.例如,孫中山,如果沒有孫中山,是不是民主革命就不會發生了呢,不是!沒有孫中山,也會有其它人來做.
通俗的講,就是遲早要發生的(必然性),只不過時間早晚,誰來做的問題(可能性)

7. 歷史學科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區別

必要性和重要性既是相對的,又是統一的。

說它們是相對的,指的是:必要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也不一定是必要的。

但兩者又是統一的,這指的是:有些事物可以同時具備和存在這兩種屬性。比如:生命對於一個人來說,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內在統一是由其本質所決定的。聯繫到政治,我們可以再舉個例子:比如說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是必要的,因為沒有馬克斯主義就沒有今天的社會主義。

另外,討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區別,關鍵還是看它們具體表現在哪個人或者哪個特定的事物上。雖然它們有相對的一面,因為都有各自固有的屬性。但也有統一的一面,因為它們可以同時表現在同一個事物上。因此,我們要用辨證的眼光看待重要和必要的關系,否則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誤區~~

8. 什麼是歷史必然性

歷史的必然是歷史自身的發展性所決定的,歷史是發展的,因為世界是運動的,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任何的歷史變化,都有它的必然性。

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了「歷史必然性」這樣一個概念,在分析社會發展時,它一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類社會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社會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舊制度的滅亡及其被新制度的替代也是歷史的必然。

顯而易見,「歷史必然性」其實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所提出的、用於解釋社會發展直接決定因素的概念。

從實際意義和內容上講,歷史必然性包括兩重含義:一是指部分歷史現象符合決定律,我們稱之為歷史必然定律;二是指全部歷史現象符合因果律,我們稱之為歷史必然因果。

歷史必然性指出,社會在某一歷史條件下發展到某種狀態是必然的,歷史必然性其實就是人之主觀能動性在社會發展中的表現,是主體與客體、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成員精神素質作用於社會基礎條件而外爆為其實踐的產物。


歷史的必然性相對應的是歷史的偶然性,歷史進程中的偶然性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多種可能、難以確定的趨勢,偶然性離不開必然性,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

歷史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來表現,同時,歷史的偶然中也蘊含著歷史的必然,正確認識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對於科學研究和人們的實踐活動都有重要的意義。

必然性是規律性的主要特徵,只有認識必然性才能把握規律性,在科學活動中不能拋開偶然性去追究必然性,也不能只停留於考察個別對象的偶然細節。

9. 你認為學好歷史的必要性是什麼

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學習某個人物的某種精神,學習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武裝自己的頭腦,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可以加以對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10. 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就是說,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像自然界的發展一樣,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的過程。
社會的運動和變化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或方向性,具有前進性。
社會的發展也像其他事物的發展一樣,是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是從低級向高級的運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體現為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交替,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是其低級形態。
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階段,人類社會的進步表現為社會形態的更替。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基於對人類社會實踐的本性及其與社會的關系的理解,第一次真正科學地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的進步趨勢,並對社會歷史進步的實質及其根源給予了合理的闡明。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的變化趨勢過程既不是周而復始的循環著,更不是倒退,而是不斷前進、上升和進步。
馬克思主義並不否認歷史會出現某些曲折,甚至會出現某種情況或某種程度的倒退,但歷史的曲折與倒退只是暫時的。
在曲折中前進,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歷史進步通常表現為新事物否定舊事物,最後取代舊事物。
這種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實質,是新文明揚棄舊文明,從而導致文明的積累與擴張。
由於人類社會歷史的生成是以人類的實踐活動為基礎和動力的,而人類的歷史實踐具有不可遏止的日益擴大與深化的特點,因此,伴隨著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是人類社會歷史不可遏止的上升與進步。
歷史的進步趨勢.首先表現在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中。
從世界范圍的角度看,人類社會的歷史大體依次經歷並必將經歷五個發展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
每一個新的社會形態取代舊的社會形態,都在不同程度上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獲得了新的進展,並使人類社會生活在整體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次,歷史的進步趨勢還表現在同一社會形態的內部發展中。
歷史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統一,是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
歷史的進步不僅表現在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與社會形態的質變上,同時也表現在同一社會形態的量變過程中。
當一定的生產方式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時,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活並不是絕對不變,而是仍在或快或慢地繼續發展著。
即使是當一種社會形態由上升階段轉變為下降階段時,人們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也還是會有所發展,而不會完全停滯。
各個社會形態都要經歷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歷史過程是一種不包含進步的循環。
這僅僅說明,人類社會歷史的進步不是直線式上升的,而是以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方式,通過迂迴曲折的途徑實現的。
歷史演進過程的曲折性,首先表現在它的波浪式前進的特點上,其次還表現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歷史條件下演進的受挫和倒退上。
但是,從人類社會歷史演進的總方向看,曲折與倒退是暫時的,發展與進步則是它的主旋律和基本趨勢。
歷史演進之所以呈現出進步的趨勢,其深刻的原因在於它是以人類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的,而實踐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與深化的過程。
伴隨著實踐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人類社會也必然不斷地實現著歷史性的進步。
第一, 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視野里,在一切社會形態及每個社會形態發展的始終都存在著社會基本矛盾,它是歷史進步的最深刻的根源。
對於這一根源,只有從實踐觀點出發,才能說明社會基本矛盾為什麼會推動社會進步。
第二,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社會進步的直接動力。
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仍然要用實踐觀點才能說明。
階級斗爭本身就是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之一。
第三, 歷史進步不僅是實踐及其發展的結果,而且也是實踐所追求的目的。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生命活動性質的體現。
實踐是一種合目的性的活動,它雖然離不開對外在必然性的遵從,但卻始終貫穿著對歷史進步的價值追求。
歷史進步就是在人們自覺地追求自己的價值目標的實踐活動中實現的。
人們之所以將社會歷史進步作為自己的實踐活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其深刻的原因在於人們通過促進歷史進步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可以使自己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
總之,歷史進步符史主體人的根本利益,是與歷史主體的實踐活動的目的相一致的。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必要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