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什麼坡

歷史什麼坡

發布時間:2022-05-10 12:40:00

Ⅰ 西柏坡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創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

二、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

三、「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偉人毛主席當年在西柏坡發出的告誡,依然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座右銘和行動指南。

四、西柏坡,作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一個驛站,不僅僅是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的見證,更是中國人民革命歷史記載的永恆,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所在。

(1)歷史什麼坡擴展閱讀:

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選定這個地方,1948年5月中旬,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遷入北平。從此,這個普通的山村便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略大決戰,創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

昔日的西柏坡,只是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風光秀麗,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今日西柏坡,前臨碧波盪漾、水光瀲灧的西柏坡湖,後靠滿坡翠柏、松濤陣陣的西柏坡嶺。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秀麗風光。在這片革命熱土上,如今建了西柏坡紀念館、中共中央遺址、西柏坡陳列展館等景區。

在中央舊址門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圍牆使中共中央舊址貌如當年。董必武同志舊居每天都第一個接待來訪者。四合院里有多種樹木,一叢月季使這個小院富有生機,一棵海棠樹和杏梅在收獲季節更令人嚮往。董必武是和劉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於1947年夏初來到西柏坡的。

作為中國共產黨內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長一樣過著非常簡朴的生活,睡的是農家土炕,鋪的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早已多處破損的舊毛毯。炕上放著一架引人注目的紡車。早在延安時期,其夫人何蓮芝就是紡織能手,曾被評為邊區的勞動英雄,到西柏坡之後,她仍堅持紡線。

建國後,何蓮芝曾幾次到西柏坡,並曾重新操起這架紡車。她回憶說,董必武在西柏坡有一次學紡線,顧得上拉線,卻顧不上搖紡車,紡出的線粗細不勻。當時他曾隨口吟道:「捻手巴掌握手拳,看著容易作事難。」

劉少奇同志當時是董必武的鄰居,剛來時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東頭,為了少佔民房,劉少奇同志和朱總司令合住在一個擁有前後院的農舍里。劉少奇同志住前院,總司令住後院,院里種有桃樹、梨樹和棗樹。劉少奇同志以身作則,艱苦樸素,辦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從延安帶到西柏坡,後又帶到北京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裡面,同時也是他的衣箱。

在劉少奇同志舊居東側,毛澤東舊居西邊有四間北房,它就是當年的軍委作戰室。楊尚昆同志1984年題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鑲嵌在門口。屋內牆上掛滿了軍用地圖,緊靠其後的柏坡嶺上掛有一個警鍾。

可以想像在當年大決戰的日子裡解放軍總部是何等繁忙!朱總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長經常到這里聽取匯報,或分析戰局、發出指示,或是提出作戰計劃呈送毛主席,而作戰室里的擺設竟是如此簡陋,只有三張大辦公桌和十幾把木凳。所有這些,就連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原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1975年看過西柏坡後也感慨不己,欽佩至極。

毛澤東同志舊居是前後兩個小院。前院有一個磨盤和豬圈,當年毛澤東同志不讓拆掉這些東西,他說我們走後老百姓還要用。楸樹下磨盤旁即是毛澤東同志夏天納涼的地方,也是和戰友們工作的場所。後院四間北房是毛澤東的寢室和辦公室,裡面的沙發、茶幾、辦公桌、台歷、書架、火盆等實物再現著他儉朴的生活。

Ⅱ 長坂坡主要描述了什麼朝代的歷史故事

長坂坡之戰發生於三國時,地點在荊州當陽附近的長坂坡,戰斗雙方是劉備和曹操。時間是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劉備軍隊沒打過曹軍,劉備領導民眾逃走,令張飛斷後。張飛以大喝嚇阻曹軍,使得趙雲有時間護送劉備妻甘夫人和劉禪逃回。劉備放棄轉往江陵的計劃,轉為前往江夏和劉表長子劉琦會合。

《三國演義》中記述,麋夫人和劉禪被曹軍圍困,麋夫人投井自盡,趙雲護送劉禪逃回,途中斬夏侯恩獲青釭劍。張飛在長坂橋斷後嚇阻曹軍,夏侯傑被張飛大喝驚嚇,墮馬而亡。

Ⅲ 西柏坡的歷史

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

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她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

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為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西柏坡被選為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不僅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而且有多年來建立起來的革命基礎和政治優勢。平山縣革命發動較早,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

到1946年,全縣黨支部為608個,共產黨員由1931年的60人發展到19,535人,人民群眾聽黨的話,群眾基礎較好。自抗日戰爭以來,平山縣為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邊區兩大根據地所環抱。

(3)歷史什麼坡擴展閱讀: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涵是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開拓進取精神。依靠群眾和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是這一精神的主題。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兩個務必的提出,既是毛澤東同志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後對全黨的告誡,又是由黨所領導的革命即將在全國取得勝利、黨即將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的歷史課題所決定的。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兩個務必」,不僅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對黨的思想作風建設的基本要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是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深刻揭示,從而成為西柏坡精神最為重要的內涵。

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特別是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略決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革命精神

Ⅳ 歷史上著名的長坂坡在哪

長坂坡在今湖北當陽

位於當陽市中心城區的長坂坡古遺址,乃三國時代趙子龍宣威之地。這里荊山余脈,東支南下所形成的岡嶺地帶,古曰「當陽長坂」,或曰「當陽坂」。古時此地濱臨雲夢澤,雖後來湖面沉積為陸,但至東漢末仍多澇地、水網縱橫。所以長坂坡自古以來為我國南北交通干線必經之地,古三國時長坂坡之戰發生於此。

據史書記載: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滅北方群雄之後,揮師南下荊州。此時割據荊州的劉表病逝,其子劉琮不戰而降,屯兵樊城的劉備感到形勢孤危,被迫帶領人馬和不願降的荊州官兵及百姓向荊州重鎮江陵轉移,曹操聞訊,恐其得江陵獲軍實成為後患,令精騎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至當陽長坂坡,兩軍遭遇。劉備倉猝應戰,兵潰,棄妻子倉皇出逃。而擔任護衛劉備眷屬的趙子龍在危難中奮不顧身地與曹兵展開了一場大戰,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劉禪而聲威大震、名揚天下。地以人顯,人以地重,從此長坂坡這條高無峻秀之峰、低無隱棲之谷的山崗便成了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勝地。

明代萬曆十年,地主當局有識者為紀念趙子龍長坂坡大戰中的功業,在此樹立「長坂雄風」碑,以供世人憑吊。其碑在清代乾隆年間又做重刻,至1936年由當陽縣長熊杏圃與當地駐軍王禹九團長協力在這里興建長坂坡公園,隆其觀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雄風」碑被侵略者掠去。抗日勝利後,當陽縣長胡次平於1947年重刻了「長坂雄風」碑,復其舊制。

解放後,長坂坡公園經過多次修建,已成為人們休憩游覽之所。1979年當陽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長坂坡公園管理處,陸續不斷投資興建、擴建、修亭、造廊、建閣、築垣,並塑造趙子龍雕像,再現其當年雄風。1980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全省游覽區之一,正式對外開放。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當陽市人民政府於2000年將長坂坡公園管理處更名為「長坂坡之戰遺址管理處」,擴大景區管理范圍,進一步落實規劃與建設。而今「雄風」碑已重新整修,並著手籌建「長坂坡之戰」陳列館,向世人展示有關長坂坡之戰的歷史文化。同時,將當代楹聯、詩詞、書法名家作品和歷代文人墨客詠長坂坡的留題付石鐫刻,建立長坂坡碑廊,讓遊客觀光之餘,在此飽覽玉粲的賦,范曾的詩,以及啟功、李鐸的墨寶,以體味我國傳統文化的神韻。此外,附近的「太子橋」、「娘娘井」和「張翼德橫矛處」均整修一新,這些都是長坂坡古戰場的勝跡。

Ⅳ 介紹一下西柏坡的歷史

西柏坡的歷史: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西柏坡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

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5)歷史什麼坡擴展閱讀:

西柏坡被選為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不僅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而且有多年來建立起來的革命基礎和政治優勢。

平山縣革命發動較早,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到1946年,全縣黨支部為608個,共產黨員由1931年的60人發展到19,535人,人民群眾聽黨的話,群眾基礎較好。自抗日戰爭以來,平山縣為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邊區兩大根據地所環抱。

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第四軍分區和第二軍分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等首腦機關也曾在這里居住長達三年半之久。

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的模範縣,西柏坡是個模範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黨,到1948年時已有黨員40名,分布在33戶,佔全村人數的12.3%,佔全村戶數的33%。

Ⅵ 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是怎麼樣的諸葛亮真的那麼厲害嗎

建安七年,震驚天下的官渡之戰才過去不到兩年時間,河北霸主袁紹雖然故去,但袁譚與袁尚兩人猶自盤踞河北實力依舊不容小視。此時的曹操依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攻略河北之上。畢竟此時袁紹剛剛故去,而袁譚與袁尚兩人不和造成了袁紹遺留下來的勢力開始出現分裂,現在正是北上攻入河北腹地的最佳時機。




三、開戰

一是戰略相持。夏侯惇率領大約三萬人馬迎擊劉備的部隊。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操這臨時拼湊的三萬人馬也要遠遠超過劉備的實力。實際上劉備當時北伐的軍隊不足一萬人,所以在遭遇夏侯惇之後便不敢再繼續向曹操腹地深入,而是轉入原地進行防禦。夏侯惇也沒有貿然向劉備發動進攻,雙方於是陷入到短暫的相持當中。

二是主動撤退。面對著強悍的三萬曹軍,還有夏侯惇、於禁這樣的軍中宿將,劉備在相持當中並沒有找到破敵的辦法。劉備在幾經思考之後決定反其道而行,既然進攻不行那就主動撤退!引誘曹軍主動來攻!為了使這次撤退看起來像真的,劉備著實花了很大的心思。他先是安排小股部隊和曹軍交鋒,然後假裝被擊潰。然後又焚燒營寨,顯示出慌亂撤退的跡象。正是這樣才使得久經戰陣的夏侯惇放下了戒心,於是開始率軍追擊。

三是誘敵深入。隨著曹軍的追擊,劉備沉穩的指揮著部隊且戰且退,他一面要讓部隊假裝敗退,同時還要防止部隊在曹軍的連續攻擊之下真的陷入潰散,這實際上十分的考驗劉備駕馭部隊的實戰能力。當曹軍追著劉備軍逐步深入到博望坡的時候,李典和於禁曾經警告過夏侯惇,博望坡路窄林密,要提防敵人的埋伏。然而此時的夏侯惇顯然已經“嗨”起來了,完全沒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危險,而是帶著部隊一路狂奔追擊。

四是伏擊破敵。隨著夏侯惇的追擊逐漸深入,他的部隊被崎嶇的博望坡拉成了蜿蜒的長蛇形。而劉備預先安排的伏兵由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率領自兩側密林之中同時殺出,瞬間將夏侯惇的部隊截成了數段,隨即陷入全面的混亂當中。由於車輛輜重的堵塞,曹軍被阻擋在山道之上互相擁擠踩踏,劉備軍再趁勢掩殺,頓時讓曹軍損失慘重。陷入危機中的夏侯惇僥幸得到後續李典部隊的接應,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Ⅶ 歷史上長坂坡戰役的詳細資料,可追分

戰役過程:
追擊
曹操派遣曹純率領五千號稱天下驍銳的虎豹騎追擊劉備軍。劉備軍與民眾十餘萬,糧食輜重繁多,行軍遲緩,曹軍虎豹騎在當陽長坂追上劉備軍,劉備軍雖擁大眾,但披甲者少,迅速被曹操軍擊潰,慌亂中,劉備僅率趙雲、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奔走間,又遺失了趙雲,當時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已經北降曹操,但劉備並未相信,並揮短戟打那個放謠言的人,說「子龍不棄我也。」同時,劉備令張飛去斷後,張飛召集散卒二十餘騎去長板橋斷後。而此時,趙雲並非是慌亂走失,而是轉身殺回曹軍,去尋找劉備妻子,趙雲單槍匹馬,全然不懼曹操的虎豹騎,雖然遺失了劉備的兩個女兒,但總算找到了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以及幼子劉禪救了他們出來,得以和劉備相聚。
過程
而長板橋上,張飛憑借其粗中帶細的性格,據水斷橋,露出憤怒的眼神,橫握長矛,大聲吼道:「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軍無一人敢前進,劉備勢力集團才因此得免於難。據《三國志·張飛傳》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此戰,曹純表現優異,不但捕獲了劉備的兩個女兒,而且還獲得了大量的百姓以及輜重,收編劉備被擊潰的部隊(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同時捕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不得已,只得放棄和劉備逃亡,轉奔曹操。
後事
劉備雖然損失慘重。在趙雲和張飛的努力下,集團核心仍然存在,劉備審時度勢,放棄轉往江陵的計劃,轉為前往江夏,而此時關羽率水軍前來接應劉備,在劉表長子劉琦的幫助下,劉備得以棲身於江夏。

Ⅷ 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為什麼指揮官不是諸葛亮

歷史上的博望坡之戰確實是劉備親自指揮,並非和演義中那樣是諸葛亮指揮作戰。其原因一可能是此時諸葛亮還沒歸屬劉備,二則是諸葛亮在劉備活著的時候,極少直接參與軍事指揮。在演義中,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以後,諸葛亮幫助劉備訓練兵馬。夏侯惇得知此事,報告曹操,曹操命夏侯惇為都督,率於禁、李典、夏侯蘭、韓浩四將和十萬大軍進駐博望城,尋找機會攻打新野。最後被諸葛亮一把火殺了個大敗。但是在正史上,只提到劉備在依附劉表期間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和博望坡之戰擊敗夏侯惇、於禁等人,並沒有說到這兩件事的先後順序。因此不排除博望坡之戰發生時諸葛亮還沒成為劉備手下的可能。

直到劉備臨終前,此時關羽、張飛等蜀漢集團元老宿將都已經去世,劉備不得不把蜀漢的軍政大權全部託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才正式開始自己的帶兵帶兵生涯。所以博望坡之戰發生時,即使諸葛亮已經在劉備手下,更多也只是幫助劉備完善作戰計劃。具體的指揮工作,還是劉備本人完成。

Ⅸ 關於西柏坡的一些歷史資料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

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她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

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

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

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9)歷史什麼坡擴展閱讀:

1948年3月20日,黨中央作出了移至華北同中央工委合並的決定。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黨中央機關由陝西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告別了生活戰鬥了十三度春秋的陝北根據地,向西柏坡轉移。

3月24日到達中央後委駐地——山西臨縣雙塔村。4月11日到達了晉察冀軍區駐地阜平縣城南庄。4月23日,周恩來、任弼時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員先期到達了西柏坡,黨中央與中央工委勝利會合。

5月1日,黨中央在西柏坡開始辦公,中央前委、工委、後委即行撤銷。毛澤東因准備赴蘇聯談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時間,5月26日到達西柏坡。

閱讀全文

與歷史什麼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