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歷史特點

什麼是歷史特點

發布時間:2022-05-10 19:43:53

❶ 什麼是時代特徵,什麼是歷史特點

所謂時代特徵是指與特定時代相適應的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基本狀態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決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徵。
歷史的特點是發展,歷史隨著時間發展,永不停歇。

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人們對時代以及時代特徵的認識也有所區別。馬克思以不同的生產方式劃分不同的時代,將當時的歷史時代稱為「現代資產階級」時代。而列寧則將生產方式與世界革命形勢結合起來劃分歷史時代,並說明資產階級革命和帝國主義「兩個時代的區別是極其明顯的」。因此,列寧時代觀的基本內涵就是特定歷史階段世界政治經濟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

❷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

1、成立於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破產之後,得到了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

2、它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1、它標志著中國革命有一個先進的愛國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

2、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目標和走向革命勝利的道路,使其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3、將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聯系起來,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所以,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2)什麼是歷史特點擴展閱讀:

共產主義社會是指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最廣大共識范圍的基礎上,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原則的勞動者有序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

黨的重要意義:

黨是由全體黨員組成的,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僅是黨保持長期執政的堅實基礎,更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保證。

革命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斗爭上。改革開放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努力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身體力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和綱領,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上。

❸ 中國歷史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文明歷史的特點如下:

1、政治上:從分封制、宗法制逐漸發展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另一方面,官僚體制逐漸代替了貴族體制,專制皇權逐漸形成,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奠定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

2、經濟上:農耕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典型特點。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以家庭為能為的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成為中國國古代經濟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礎上,手工業、商業在先秦、秦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3、文化上:在學術領域,經歷了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的演變,奠定了中國傳統思想基礎。

4、文學上:《詩經》和楚辭分別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5、科學上:形成了東方特色的實用科學。

(3)什麼是歷史特點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中國歷史: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始終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中國社會這種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沉淪」與「進步」共生的發展態勢。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王朝,但並沒有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民國成立後的38年中,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在「半殖民地」的泥潭裡越陷越深。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入侵後,中國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國史,實在是一部中國社會的沉淪史。

然而,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沒有能完全阻止中國社會向現代轉型的步伐。在與帝國主義抗爭的過程中,中國開始走向世界。封閉型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被打破,中國被迫開始了痛苦的現代化歷程。在中國逐漸融合於世界的過程中,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了。

民國成立後的38年,中國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封建勢力遭到嚴重的沖擊,中國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資本主義性社會。一部民國史又實在是一部封建勢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資本主義的成長史。

一方面由於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中國社會在一步步沉淪;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力抗爭,中國社會在一步步轉向現代,「沉淪」與「進步」共生,是民國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大特徵。

❹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是
(1)以俄國布爾什維克為榜樣,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她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是同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

所以,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❺ 如何概括歷史特徵

近年來,高考對歷史特徵的考查要求不斷提高,考試中此類題目頻頻出現,成為高考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考試說明中也明確地把它作為一項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卻是學生歷史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表現為:找不到歸納的角度,無從下筆;不能從理論上准確地概括特徵;容易將特徵與表現混淆,堆砌史實,無的放矢。所以,在此,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歸納、概括歷史特徵。 歷史特徵,一般可分為階段特徵、領域特徵、事物特徵。階段特徵是某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各個方面狀況的概括,一般從某個領域的表現去歸納概括。如古代社會某個時期(王朝)的特徵,我們一般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這幾個方面來歸納;其中的政治又可從政治制度變化、政權的變更、中央與地方關系、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分析考慮;經濟又可以從經濟制度、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繁榮狀況(農、工、商、交通、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來表述。世界近現代史的某個階段特徵,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技術發展、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經濟形態為主),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變更),列強對外開拓市場和殖民擴張,國際關系(列強之間的矛盾變化為主),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斗爭,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等。某領域特徵要從其發展變化來分析,可縱向和橫向比較。比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特徵是什麼?我們在分析時,要注意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列強對外活動來比較分析: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嚴重不平衡(英國、法國衰落,美國、德國、日本崛起),②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並存(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③資本主義生產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④資本主義列強加劇對世界的瓜分,同時列強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某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要從歷史事物的要素去歸納與概括。如革命類事件(以法國大革命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發的背景(原因——專制、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第三等級要求、啟蒙思想等)、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資產階級)、主力(人民廣泛參與)、目的(推翻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資本主義)、過程特點(三次高潮,實踐了啟蒙思想、反封建與衛國戰爭相結合)、結果(較徹底)、影響(對歐洲、對世界)等。 這些只是針對一般的歷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歷史事物是千變萬化的,歷史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機械地搬用這些角度和思維模式去將豐富多彩的、不斷發展的歷史格式化。那麼,如果遇到類似的歷史特徵分析要求,我們該怎麼辦?不管分析什麼階段、什麼時期、什麼領域、什麼歷史事物,我們只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去歸納概括即可。 一是要在發散思維中找到歸納、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們圍繞一個歷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依循規律,分析其歷史地位、發展狀況、歷史影響等外在特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目的、性質、過程、特殊性等內在特徵。如中國古代社會中,不論哪個時期,我們歸納的角度都應是其各個領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現代史的階段特徵則應從資本主義發展本身及列強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民族解放運動來分析歸納。這是歸納歷史特徵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怎樣去發散思維? 1.要開闊眼界,放眼歷史,尋找角度。這要求我們將事物放在歷史的動態環境中,從歷史發展趨勢、時代要求、階級本質等方面去分析、比較,尋找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時,要注意它的歷史性、時代性,不能拘泥於面面俱到。如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特徵(民主思想出現——反專制思想萌芽,總結性成果多),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特徵(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過渡;經濟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中滲入殖民經濟, 資本主義萌芽加快;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被迫改變;農民戰爭的反封建任務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務;產生了向西方學習、探尋救國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 2.要宏觀把握、微觀分析、層層深入,尋找歷史內在特徵。它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總體特徵,然後圍繞這一特徵(主題)對事物進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則依據第一點),分析其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處,挖掘其內在個性。如歸納戰國時期歷史發展趨勢特徵,其宏觀上的特徵是兩個:醞釀著大一統,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再深層分析,則有各個具體的特徵:①封建制度逐漸形成並確立;②封建經濟出現局部繁榮(手工業、商業、城市),經濟要求市場統一;③諸侯數目逐漸減少,秦國逐漸強大;④民族交往頻繁,開始走向融合(這些特徵與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單純是表現)。 二是在比較中尋找角度,得出區別點,概括特徵。一般可以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如黃巾大起義的特點,即是與秦末農民起義比較得出的;一次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是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解放運動比較得出的。 三是要善於提煉歸納,從錯綜復雜的史實中,把握客觀線索、趨勢、新發展,形成特徵。特徵都是概括性語言,是理論語言,而不是史實,即要求我們區分特徵與表現。而這是我們學生在學習與考試時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現當作是特徵。表現是具體的史實、措施等,是特徵的具體體現與表述。比如近代中國的愛國主義的特徵,可概括為反帝反封建,救國救民(這時高度概括的語言)。具體又表現為: ①愛國抗爭的長期性、連續性、艱巨性與曲折性——革命從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再到國民大革命、工農武裝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等,有成功,有失敗,接連不斷;②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從抵抗派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國救民成為全國各階層、各階級、各民族的共同任務與願望;④方式多樣,人民武裝起決定作用——地主階級的改良運動、農民階級的武裝斗爭、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與暴力革命、中共領導人民的工農革命、社會主義的建設運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等;⑤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特徵是不同角度的理論,而後面具體的革命史實、事件則是表現。 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歷史特徵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先對特徵的能力要求,特徵的特點,分析歸納的角度、方法、原則、技巧作全面的介紹,讓學生對「特徵歸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有意識地注意它,模仿它,並且正確歸納的好習慣。其次,在講解、輔導時,教師可對每個階段、重要歷史事物作特徵歸納或指點,並說明其歸納的角度、標准、原則、方法等,在實踐中讓學生經常接觸它。最後,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單元總結、單元練習時,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依據客觀標准、方法、規律去歸納事物特徵,或分析其所給的特徵,並對其特徵進行舉例證明。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指導學生多學習、閱讀、積累歷史理論語言,將理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只有這樣,在分析歸納時,才能自覺地站在理論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時也就有話可說、有理可表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堆砌史實了!

❻ 歷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特點:
一,它是客觀存在的,真相只有一個.
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❼ 中國歷史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古老的傳說——【三皇五帝】 奴隸制的雛形——夏 奴隸制的鼎盛——商西周
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春秋戰國 統一多民族國家初建——秦漢
封建時期的第一個大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 封建的鼎盛——隋唐
。。。。。。二。。。。。。。。。——五代遼宋夏金元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封建制的衰落——明清

總之,中國古代就是由分裂到統一 再分裂再統一的過程 其中包含很多復雜的過程 如民族融合等 但是統一始終是主流的 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至今讓人受益匪淺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