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簡單的說,經過中國近代百餘年的斗爭史,中國人民終於擺脫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制度。曾經許多愛國人士也試圖去找尋拯救中國的道路,但都一次次的失敗了。事實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和發展社會主義才能救落後的中國。在歷經了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和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於打敗了國內外反動勢力,建立了新中國。在中國的大地上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推行馬克思主義。雖然在這其中也遭受過困難和挫折,但是終究我們站了起來。在經過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下,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實施市場經濟。找到了一條中國自己發展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目前,我們的國家已經走上正軌,正在穩步的向前發展。中國未來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②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是怎麼樣的
既輝煌燦爛也源遠流長。
中國從夏朝的第一個朝代算起至今,有著近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上下五千年,這短短的五個字。卻濃縮侵潤了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對古老中華文明厚重而充滿豐富的情感: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廊里誕生了無數的傑出人物,頻繁的改朝換代,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悲歌。
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無數的歷史人物,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經磨難。從遠古走到如今,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名稱來源
其實,「五千年」最早的說法出於清朝晚期,當時著名詩人黃遵憲的《逐客篇》中有詩句「軒頊五千年,到今國極弱」,「軒頊」就是指軒轅和顓頊。當時人計算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認為是五千年。
然而,這一說法現在得以認可和流行其實是源自於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和現代作家曹余章先後編著的國內第一少兒歷史通俗讀物《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於1979年出版,主要參考了司馬遷的《史記》和其他史書,講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中華歷史
③ 歷史是怎麼樣的一門學科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它主要講述發生在過去的中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概念及歷史線索等。通過學習,是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④ 歷史到底是什麼樣的啊為什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說法啊
回答下樓主的追問吧,歷史上所謂疆域、國土面積之類的說法都是扯,這些都是近代歐洲民族國家興起後才有的概念,把它套到中國古代史上,本來就是不負責任的。歷史上中央王朝對「天下」的統治一直遵循周天子確立的國----野-----蠻------這樣的區分,簡單地說就是清朝時期十八行省與外藩以及屬國的區分,但是你並不能說十八行省才是中國,其他都是外國,也不能說這些都是中國,因為那時候根本不存在國家主權一說。另外,中國的原始意義是指洛陽和西安周邊一小塊……
至於說元朝疆域最大,中學課本,聽聽也罷。
最後回答下樓主最初的問題:現代歷史學認為歷史是無法還原的,只能通過歷史資料來演繹歷史;探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資治通鑒,因為歷史學者的立場不同,所以得出的歷史結論也不同。一般把普遍接受的,有最多材料證明的歷史作為「正確」的歷史。至於所謂「純粹的歷史」「真正的歷史」都是胡扯的歷史。
《百家講台》千萬別看,看了就當是聽說書的,「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⑤ 什麼是歷史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希臘語 ἱστορία,通過調查獲得的知識 」)是書面文件中描述的過去及其研究。在書面記錄之前發生的事件被視為史前史。「歷史」是一個總稱,涉及到過去的事件以及記憶,發現,收集,組織,介紹,以及關於這些事件的信息解讀。寫歷史的學者稱為歷史學家。
歷史還包括使用敘事來檢查和分析一系列過去事件並客觀地確定造成這些事件的因果關系的學科。歷史學家有時會通過討論該學科的研究本身,並以此作為對當前問題的「視角」,來討論歷史的本質及其有用性。
特定文化共有的故事,但沒有外部來源的支持(例如亞瑟王周圍的故事),通常被歸為文化遺產或傳說,因為它們沒有顯示出對歷史學科的「無私調查」。 Herodotu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在西方傳統中通常被視為「歷史之父」,或者被某些人稱為「謊言之父」,以及他的當代修昔底德主義者,為現代人類歷史研究奠定了基礎。今天他們的作品繼續被閱讀,以文化為重點的希羅多德與以軍事為重點的修昔底德之間的差距仍然是現代歷史寫作中的一個爭論點或方法。在東亞,一個州紀事《春秋志》早在公元前722年就被編纂,盡管僅公元前2世紀的文本才得以保存。
古老的影響力促成人們對歷史本質的不同詮釋,這些詮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不斷演變,並在今天不斷變化。對歷史的現代研究是廣泛的,包括對特定地區的研究以及對歷史調查的某些主題或主題要素的研究。通常,歷史是小學和中學教育的一部分,歷史學研究是大學研究的一門主要學科。
⑥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是什麼樣的
說的不錯,在隋唐到明朝,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華夏漢民族是最先進的民族,但是到了今天,還是嗎?我們真是對不起古人,而現在總有人罵古人什麼什麼,不想想今天是什麼樣子,有沒有資格去罵?現代的文史界的所謂知識份子們,你們看清楚了,連外國人看歷史都比你們要看的真一些。不要拿蒙元的成吉思汗總往自己身上貼金,不要總是不停的為滿清辯護美化。
民族精神不是用來為侵略者哥功頌德的,歷史只是歷史,歷史就應該以真實的面目見人,歷史也不能和現代的少數民族相提便論。
以下是微軟帝國時代的評說。
經過長久的內戰,中國在隋代的開國君主領導下,於公元581年再次統一。爾後一千多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與先進的民族。由於她的地理位置與西方不相通,因此能夠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文化,並傳播至亞洲各地。
皇帝逐漸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稱為天子。天然的災害和其它災難則證明上天不再眷顧這個皇帝,經常是人民起義的正當理由。官吏都是保守的公僕,他們從地方、省、到中央各階層,管理著大部份的政府體制。士人可以透過以儒家經典為范圍的科舉,來考取他們的官職。
公元618年到907年,中國由唐朝統治。中國在唐朝的統治之下,成為一個版圖遼廣、富裕且強大的國家。上層階級擁有龐大的對外貿易,喜好附庸風雅。印刷術和火 葯此時已經發明。唐朝在最後一百年的統治里,雖然目睹了激烈的農民***和地方將領互相征戰的局面,但是皇室仍未衰亡。公元907年到960年之間,是五代時期。中國的北方被蠻族所控制,而南方卻分裂為十國。後來北方有一位名叫趙匡胤的將領奪取權力,並統一南方諸國,建立宋朝。二十年後,他的繼承者再度統一中國。
到了1279年,宋朝雖然只統治了中國的一小部份,卻成為另一個文化頂盛的時代,也就是中國山水畫的高峰時期。它在經濟活動上(包括大型的海上貿易)也有引人注目的發展︰人口和城市都在擴展、糧食的生產速度可超越人口的增長、貨幣經濟得到發展,工業的出口並且增加。在當時,沒有一個歐洲城市的人口,可以與長安、北京、和廣州相比,因為這些城市都有超過二百萬以上的居民。
然而,中國令人垂涎的財富終於引致大禍,蒙古人自1206年起就開始不斷地入侵。到了1279年,他們全面征服中國並遷都北京。由於蒙古征服了宋朝,並導致三千萬人的死亡,宋代那些讓人贊嘆的經濟發展也自此告終。蒙古的元朝在統一中國後恢復她在軍事上的強大局面,一躍成為世界強權。中國的影響力傳遍亞洲,曾經三次佔有河內,並從緬甸榨取貢品,與印度、阿拉伯和波斯灣的貿易也開始發展。馬可波羅就是在這段時期探訪中國。
十四世紀時,自然災害和重稅引發了農民的***。一個佛教僧侶乘機冒起,成為秘密組織紅巾軍的領袖,反抗在北京的蒙古皇帝。在1356年,這個起義軍佔領了南京,並在十二年之後把蒙古人從北京趕走,然後建立明朝。明代主導了另一次文化的燦爛期,並確立了一個政治上的整體,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明代強行一個嚴緊的保守主義和孤立政策,不僅不鼓勵變更與革新,更禁止對外旅行並且絲綢之路關閉。{這認識錯了,明朝很開放,滿清才保守,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海禁是因為要抗倭,後來又解禁了。多的不必多說,看史書就明白了,明七次下西洋多數是在經濟貿易,而且現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南洋諸地,全是當時明朝時貿易時搬過去的居民,所以這一段話形容滿清再好不過了,但是,明也有明的弱處,明亡是歷史的偶然,而滿清,抓住了這個機會。}
今天人們對中國最美好的回憶,就是很久以前這里曾經發明出來的技術(年代上通常早於西方發明或傳入類似的技術。)。中國重要的發明包括羅盤、手推車、算盤、馬匹的挽具、馬鐙、定時器、鑄鐵技術、鋼、印刷術、紙幣、火 葯和穩定的方向舵等。
連外國人都認為那蒙元是外族入侵,而我們還總把成吉思想這些人當英雄來捧,我暈。不知道當時屠了數千萬的中國人,現在也成了英雄,二戰,日本屠中國一些人,如果留一些和族在中國,那數百年後是不是也要歌頌日本促進民族大容合。
⑦ 如果上下五千年來說歷史,是怎麼樣來描述的
許多我們認為由來已久、約定俗成的說法,形成的時間往往並不太長,比如四大名著,又如上下五千年。
與我們一般想像的不同,這兩個說法其實都出現於新中國成立之後。
我們不能將每一項考古發現都要冠以“五千年文明實證”的噱頭,要知道即使從夏朝開始算起,華夏文明也只是大約4000年,與上下五千年還差1000年。
一千年是什麼概念,是從秦朝到宋朝,或者從宋朝到現在,對於人類來說其實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歷程。而我們在夏朝之前只有盤古女媧的神話和三皇五帝的傳說,這一千年又如何安排?
還是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吧,對華夏文明的探源還是應當回歸理性的考古,不能靠媒體炒作,也不能靠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