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手抄報內容
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88年,但傷痛卻不能因時間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時時告誡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勿忘國恥,才能知恥而後勇,我們勿忘國恥,積蓄的能量才能不斷迸發,才能在「悲痛」中奮力崛起。
B. 銘記歷史的手抄報內容
銘記歷史,當然是要搜一些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了,主要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比如各種戰敗,各種條約;緬懷先烈,就是搜一些反抗侵略的英雄,比如林則徐啊,孫中山啊,以及後來的一些抗日英雄的故事;珍愛和平,主要是現在日本政府是如何試圖東山再起的材料開創未來,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偉大成就
C. 銘記歷史的句子
1、創造歷史的人,歷史當然把銘記,即使沒有一個特定的名字,也會化入一個崇高的集體。
2、當片片寒顏,聳立在雲牽霧繞之後,我看著歷史的情調,聽著那詠誦的歌謠,看著群娥亂舞,而我是一座安靜的城池,坐落在遺忘以北,回望以東,我慢慢的向著星辰訴說,未曾灼眼的幸福,從不與我結伴流浪,我聽著夜色里的低鳴,我看著那片片寒鴉裸舞在逆風之中,聽著高聳闊拔的松葉安靜的輕輕盪漾,彼此銘記,永不相忘。
3、也許是,就如你:國共十年的對峙,在那些左傾錯誤的影響下,中共被迫長征轉移。你是多麼想隨著大部隊去成就你的信念啊,而你卻選擇了無言的留下,你選擇無言地面對死亡,來守護你無言的信念,盡管歷史書上只有你的一張黑白照片和極少的文字,而這些卻不能抹殺人們對你的銘記。瞿秋白啊瞿秋白,你想去長征,卻無言的放棄而留守江西。你的無言寂寞卻撼動那麼多人的心靈,只因大音稀聲,大雪無痕。
4、讓我們銘記黨母親所受的苦,歌頌黨母親所受的苦,她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歌頌。歷史的接力棒傳入我們新一代人手中,歷史給了我們足夠的選擇,過平平坦坦的生活。我們應把這交付於我們手中的祖國帶向更昌盛富強的時代,讓我們用生命,來創造歷史的另一個輝煌!這也正是我們年輕一代的使命。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完成這個使命,讓我們充滿豪情,在黨的光輝沐浴下,邁向未來!創造更美好燦爛的未來吧!
5、普京在他的任期里渾渾噩噩,而現在他需要做出一個重大的選擇,不管對錯,歷史都將永遠銘記他,雖然他走上不歸路的幾率很大。
6、當你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時,請銘記這種感覺並好好地享受它,它是短暫地點綴在我們人生的底色的;當你遭遇不幸和痛苦時,請淡定並冷靜地予以對待它,它是平常的,是我們人生的底色。不論幸福還是痛苦,終究會隨著時間成為我們的記憶和歷史,然後慢慢淡出。
7、歷史是人心!只能銘記在心裡,而不是放在口頭!時間是日常的一點一滴,它穿梭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只能用心去束縛它!
8、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應當銘記那段歷史。
9、這些由真、善、美纏繞而成的瞬間,往往在筆尖的躍動甚至風葉的交響中被銘記。它們不曾在歷史的長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歲月的波濤中起伏,它們總以一種輕盈而美好的姿態起舞,獨立於世,而在萬物心中刻下永恆。
10、樂於奉獻便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在於給予。雷鋒樂於奉獻,人們將其銘記;范仲淹處江湖之遠而心懷天下,歷史為他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奉獻者付出的是時間、金錢,甚至是無價的生命,而收獲的卻是高貴的人格和不朽的靈魂,他們的生命境界也因此無限地提升。比爾蓋茨已經是腰纏萬貫的世界首富,為了從事慈善事業,他辭去微軟總裁的職務,全身心地投身於慈善事業。他曾說過:許多人死後都希望能夠升入天堂,而從事慈善事業便是最好的方法。奉獻為生命的價值加碼,生命因奉獻而精彩。
11、學會讓理想降落回腳踏實地的地面,學會應對俯拾皆是的瑣碎,學會跨越從前不屑一顧的溝壑。只有歷史需要銘記強者,我們無力被歷史銘記,但能讓親人需要、友人溫暖、路人欣慰。就讓歷史去謳歌壯志凌雲、開天闢地、創造偉業的先行,讓生活去獎勵埋首耕耘、獨善其身的凡人!出處:現實生活
12、其實,我挺羨慕那些銘刻在歷史中的人物,無論是好是壞,他們都被世人所銘記,得到永生;而我們卻渺小得如一粒塵埃,隨著歲月的流逝,最終消失在宇宙,就如同從未來過一般……
13、內心突然被一種茫然包圍。不知名的恐懼仿若周圍的黑暗一般瘋狂湧入韓嫣的身體,心中隱隱升起一種名為不舍的悲傷感覺。韓嫣突然發現,也許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可能都是沒有必要的。 無所謂的掙扎,不被人知曉的努力。被時間銘記的歲月終究還是被歷史封印掩埋。無論他做了多少,幾千年後人們所知道的依然是史記中那個不足二百字介紹的韓嫣。他們記住的是那個漢武帝少年時候最信任貼心的伴讀,那個愛白馬愛金丸的少年,那個飛揚狂狷心有大志向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韓嫣,那個讓漢武帝悲痛欲絕披頭散發跪求而不得活命的韓嫣……
14、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心無所向,只待緣~ 輝煌,是最深刻的印記.......;成王敗寇,必銘記~ 戰爭,是最瘋狂的搏鬥.......;野心權利,輸於情~ 歷史,是最虛偽的正義.......;隱藏埋沒,王者續~ 情感,是最純真的姻緣.......;百感交集,因曾經!
D. 銘記歷史的遙寄深情的寄語。
一、為國捐軀,雖死猶榮。
二、紀念烈士,繼承遺志。
三、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四、緬懷革命先烈,建設美好家園。
五、堅持崇高信仰,堅信社會主義。
六、讓我們向解放戰爭期間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們致敬!
(4)銘記歷史的什麼擴展閱讀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那場戰火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20億人口捲入其中的殘酷戰爭,給人類文明造成前空浩劫,為子孫後代留下極其沉重的教訓。只有不忘過去、吸取教訓,才能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才能不枉人類付出的巨大代價。
今天,中華大地上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是未竟使命。面向未來,最大限度的把全民族凝聚起來,形成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勇前進的巨大力量。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將歷史的重任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讓我們牢記歷史,振興中華!
E. 有關銘記歷史的名言名句
1、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
2、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勢
3、銘記歷史,開創未來。銘記歷史,絕不是為了記住仇恨,因為那沒有任何意義;銘記歷史,是為了時刻警醒我們,和平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作保障;銘記歷史,是讓大家回顧歷史,以史為鑒,不讓歷史重演。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為了我們的中國夢,同樣為了每個人心中的夢,我們必須且不得不銘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加快實現「兩個一百」進程,同心共築「中國夢」
4、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該忘記英雄,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需銘記歷史。
5、創造歷史的人,歷史當然把銘記,即使沒有一個特定的名字,也會化入一個崇高的集體。
F. 南京下半旗致哀死難同胞,銘記歷史有什麼意義
南京下半旗致哀死難同胞。這體現了人們並沒有忘記歷史。銘記歷史的意義非常重大。
銘記歷史可以以史為鑒,更好的發展。從歷史中可以吸取教訓,使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生產力將邁上更大台階,經濟實力將大幅度提升,將建成高質量現代經濟體系,將產生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和企業家。
G.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含義是,盡管「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83年,但傷痛卻不能因時間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時時告誡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勿忘國恥,才能知恥而後勇,我們勿忘國恥,積蓄的能量才能不斷迸發,才能在「悲痛」中奮力崛起。
83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以武力攻擊中國東北,由此揭開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的「序幕」,讓飽受列強欺凌的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那一段「恥辱」的歷史,一斷「辛酸」的血淚,一段現代史上「悲愴」的一頁,時刻都值得13億中國人永遠銘記。
(7)銘記歷史的什麼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事件經過
戰爭開始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
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小段鐵路,
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各隊,此事件由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爆炸同時,呆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爆炸後,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
潰不成軍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次日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再度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日軍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至9月19目10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
1931年9月21日,日軍第2師主力佔領吉林。1931年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
1931年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佔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1931年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1931年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錦州撤離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採取自衛行動」,
此後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後,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越來越強硬。
黑省淪陷後,南京政府覺察日軍將進犯錦州,急令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於1931年11月25日向國聯提出劃錦州為中立區的提議。
12月2日,國民黨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國的公使說:它同意把自己的軍隊撤出錦州和山海關,但是有一個條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國滿意的保證,即要求三國保證中立區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態,張學良急不可待地直接與北平日本公使館參事就此事進行具體交涉。
但這種交涉不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對,而且也無法從日本方面獲得妥協的條件,日方堅持東北軍必須全數撤出錦州。
錦州中立案曝光後,遭到各界人士和學生群起反對,國民政府外交部於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電施肇基聲明放棄中立案,同時還表示:日軍如進攻錦州,中方將實行自衛。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也已就此作出決議,強調「如日軍進攻,應積極抵抗」。
可對於是否抵抗問題,南京政府與張學良之間明顯發生分歧。張明顯地傾向於和平方法解決,鍾情於「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張學良致蔣介石密電,稱「惟個人對此(指中立案)亦頗贊成」,並在與日方代表談判之同時,開始秘密安排從錦州一線自動撤軍。
此舉引起了南京政府的嚴重不安。顧維鈞於1931年12月3日電文中極力勸阻道:「兄(指張學良)擬將錦州駐軍自動撤退,請暫從緩」;後1931年12月5日顧維鈞又與宋子文聯名致電張學良:「現在如日人進兵錦州,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防禦。」
蔣介石亦於1931年12月8日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勿撤退。」但張學良12月21日致電第二軍司令部:「當最近日本進攻錦州之時,我軍駐關外部隊理應防範,但若現政府方針未定時,自然不用錦州部隊進行防守,因而撤至關內」,「部隊駐地為遷安、永平、灤河、昌黎」。
1931年12月25日、26日,張學良又致電國民政府,稱「錦戰一開,華北全局必將同時牽動」,屆時日本「以海軍威脅我後方,並擾亂平津,使我首尾難顧」,非但錦州不可守,連華北地盤亦不保。因此張學良不顧勸告,一意孤行將軍隊從錦州撤退。
戰火蔓延
而與此同時,1931年12月15日,關東軍已經開始進攻錦州。12月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日軍進攻錦州時,國民政府多次電令張學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張不遵令;張學良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後,12月30日國民政府還急電令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但已經無濟於事。
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佔領錦州。而此時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早已奉張學良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在張學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軍兵不血刃佔領錦州。
1932年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軍,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
激戰五天,自衛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撤往賓縣。1932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
戰爭結果
由於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佔領,日本對東北三省的大規模侵略強烈地震動了中國社會,一個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很快在全國許多城市和村鎮興起。
H. 和平年代銘記歷史是為了什麼
和平年代銘記歷史是為了什麼?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憎恨
提起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很多國人還是會對曾經侵掠過我們的國家懷有敵視心,其中對日本最重,仇日情緒可謂點火即著,這是對自己民族的無限熱愛,我們不可否認,然而憎恨與憤怒有時候卻能沖昏清醒的頭腦,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憎恨,因為這種狀態只能發泄一時的憤慨情緒,卻無長遠益處。
銘記是為了避免歷史重演
還記得「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各方的態度不一,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都延誤了對日抵抗,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我們在侵略者面前的軟弱,對侵略者的姑息縱容,或者是缺乏的團結意識,都是造成中華民族歷史悲劇的原因所在,我們今天再回顧那段歷史,是為了要以史為鑒,是要在其中找到問題,警醒自己,避免歷史的重演。
近些年來,日本右翼分子不斷刺激中國人民的神經,否定南京大屠殺,美化侵略戰爭,參拜晉國神社,挑起釣魚島爭端,這一系列行為都顯示出日本一些人對歷史的不坦誠,這種不坦誠向我們透露出潛在的戰爭危險,或許對他們來說只只是時機未到。有人說日本是個好戰的民族,對於這樣一個有過侵略史的國家,我們又怎能不對它的一些行為警惕,怎能對其一再的挑釁行為視而不見?我們要敢於對日本否認歷史的行為進行抗議,我們要堅決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銘記歷史是為了強大自身
中國近代的恥辱史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受到應有的尊重,就要強大自身。銘記歷史,過往的血淚就是如今我們前行的動力,為了不再受壓迫,不再被侵略,我們就要努力建設中國,只有讓自身強大起來,才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
83載光陰荏苒,一切都在發生,一切也都將過去,歷史的長河滾滾前行,我們站在河岸邊看世事變遷,無法阻擋,唯有紀念,讓歷史助推我們更好地向前。
I. 南京大屠殺「每12秒就有1人遇難」,我們銘記歷史為的是什麼
我們銘記歷史是為了讓後輩知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現在的和平社會是我們自己奮斗出來的。我們銘記歷史不是我們中國人記仇,不是我們中國人翻舊賬,是我們中國人爭氣,我們的先輩用血肉之軀給我們後輩鋪路,不是讓我們不長記性的。
南京大屠殺,用的永遠記得,那是一個血流成河的日子,那個日子黑暗無邊,那個日子有些人做的事情令人發指。好好的無辜的百姓被那些壞人傷害,還有無辜的沒有出生的孩子。一直不明白是有多殘忍的心才能做出來這種令人神共憤的事情,也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不怕上天的報應吶。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J. 銘記歷史後面是什麼
不忘戰爭,珍惜和平,感恩當下,展現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