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原因是什麼

歷史原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1 04:11:50

❶ 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各指什麼

歷史原因就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客觀環境造成的原因,
包括內因和外因,
(1)內因是歷史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兩者相互結合。如蘇聯解體的內因主要是戈爾巴喬夫改革導致蘇聯經濟滑坡、政治動盪以及蘇聯長期以來政治、經濟體制的僵化等;外因是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策略。內因外因共同作用導致蘇聯解體。

(2)內因和外因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如東歐劇變的內因是東歐各國經濟落後、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外因包括蘇聯解體的內因和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策略。在這里,蘇聯解體的內因演變為東歐劇變的外因。

(3)內外因分析法是培養歷史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內外因的地位一定要符合哲學原理,否則,就不能應用這一方法正確分析問題。

❷ 歷史什麼是主要原因 什麼是根本原因 什麼是直接原因

第一,近代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清王朝統治者從皇帝到權貴,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御敵之策。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統治階級封閉自守,妄自尊大,驕奢淫逸,盲目進攻;另一方面又使統治者和清軍指揮人員在戰爭面前完全沒有應變的能力和心態,不適應於近代戰爭,不少將帥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有的甚至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眾,擔心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會危及自身統治,所以不敢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清朝統治集團在對外戰爭中妥協退讓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經使他失去在中國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第二,近代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英國已經歷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中國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經濟水平上。經濟技術的落後直接造成軍事裝備的落後,軍隊指揮員不了解近代軍事戰術,從而造成軍隊素質和戰鬥力的低下。經濟技術落後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並不表明經濟技術落後就一定在反侵略戰爭中失敗。正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不能很好地組織反侵略戰爭,不能發動和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甚至壓制人民群眾,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3)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❸ 什麼叫做歷史原因

原因:社會性質 (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經濟狀況(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弊端)
如:落後的封建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原因
中國近代落後於西方的歷史原因是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重農抑商,閉關鎖國遏制資本主義萌芽,使經濟落後於西方

❹ 歷史原因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直接導致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
歷史原因是指歷史潮流發展的必然趨勢與規律,歷史原因一定,即使沒有主要原因A,也會有主要原因B,即歷史原因是主要原因的背後的必然規律
本人歷史年級第一

❺ 歷史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根本原因有什麼區別

1、歷史事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可以理解為:最直觀的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例如:我打了你,於是你還手
間接原因可以理解為:潛在的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例如:我打了你,你之前就很討厭我,於是報復我【例子不是很形象,還望能幫到你】
根本原因是指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源或者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最本質的原因,在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必然性的東西,在歷史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這種因素是一種歷史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反映著客觀歷史規律的要求。
與根本原因相對應的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動,並直接促成其發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種表面現象,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是更加側重於事物發展的偶然性因素。
間接原因主要是,促進事件的發生,也有可能是促進直接原因的發生,相對之間原因來說,間接原因持續時間比較長。

❻ 問一下,歷史上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怎麼分啊

希望對你有幫助一、根本原因
在同一歷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著決定作用並帶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我們可以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階級本質、內因等方面去分析。
第一、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原理分析。社會發展的兩個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引起社會變化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例1、 法國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 金融貴族的統治阻礙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B、 "七月王朝"極端腐敗,激起人民強烈憤怒
C、 革命前的農業歉收和經濟危機使人民生活狀況極度惡化
D、 人民覺悟不斷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生活共和國"
這是1995年全國高考題,我們只要運用唯物史觀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理論,就可知應選A項,它在各種原因中起決定作用,具有必然性。
例2、 在原始社會,、人們過著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共同勞動、共同分配的平等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當時沒有私有財產
B、 當時生產力低下,沒有剩餘產品可供分配
C、 人們沒有剝削他人的思想
D、 當時沒有產生階級
該題涉及的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內容,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原始公有制是一種以低下生產力為基礎的公有制,北京人、半坡氏族、河母渡氏族的社會生活內容就是此種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反映。故應選擇B項。
據此,世界史上的尼德蘭、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俄國1861年革命,德意志、義大利的統一,日本的明治維新等,其根本原因無一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了,而原有的舊制度或統治體系阻礙其發展,即經濟基礎發生變化(質變或量變),就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換言之,是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必然結果。
第二、從階級本質分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或其所在的團體、階級、政黨對於歷史事件不僅有深刻的影響,延緩或加速歷史進程,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例3、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1994年高考題)
A、舊式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國國情
C、 軍事策略上屢犯錯誤 D、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例4、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 政治主張不適合中國國情 B、頑固派勢力過於強大
C、袁世凱出賣了維新派 D、維新派的局限性
同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這些與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失敗的根本原因都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第三、從影響歷史事件的主要矛盾了分析。每一歷史事件都是現象和本質的同一體,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歷史事物的本質或主要矛盾來把握其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例5、"府院之爭"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 B、總統與總理之間的矛盾
C、軍閥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D、奪中國的矛盾
此題答案選擇D項。C項是錯誤選項,A、B項都是屬於表面現象,我們必須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分析出本質或主要矛盾是美日爭奪中國的矛盾,這一矛盾通過黎元洪與段祺瑞關於參戰問題的斗爭而表現出來。
例6、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的統治腐朽 B、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
C、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D、農民階級反抗精神強烈
試題中還常出現"最主要原因"的分析,它與根本原因並沒有實質上的不同,只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原因進行定性而已,根本原因是從原因的性質上說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從原因地位重要性來確定的。因此,可參照以上三個角度來分析解答。
二、主要原因
同時存在的若干原因中,定有主次之分,主要原因就是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原因。相比較而言,歷史的內因、根本原因、必然原因一般都是主要原因。故此類題解答可參照前文。
例7、從尼德蘭革命到法國大革命歷時兩個多世紀,而此後僅半個世紀資本主義就初步形成為一個世界體系。這主要是因為(2000年高考題)
A、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得到廣泛傳播 B、維也納體系激化了各國社會矛盾
C、革命使資本主義力量迅速壯大 D、殖民統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政治方面,世界各國革命和改革廣泛開展;國際關系方面,資本主義列強加緊對亞、非和拉美的殖民征服;經濟方面,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等。究竟哪一個起決定作用呢?這道題較好的體現了評價歷時事件的生產力標准。工業革命使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經濟力量迅速增強,導致其它方面相應變化。
例8、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主要是因為(1999年高考題)
A、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B、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減弱
C、世界形勢出現和平穩定局面 D、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縮小
三、直接原因
它是指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是導致事件發生的近期原因。導火線也是直接原因。
例9、1841年2月英軍再次進攻虎門,守軍抵抗失敗,炮台陷落,其直接原因是
A、 葛雲飛中炮犧牲 B、琦善拒發援兵
C、弈山缺乏作戰決心 D、牛鑒臨陣逃走
這是1992年高考題。解題關鍵是要認真思考題中的"直接原因",題中四個選項都是失敗原因,而導致虎門失守的近期原因是琦善拒不發援兵這一史實,故應選答案B項。
例10、1939年國民政府政策重點發生轉變的直接原因是(1999年高考題)
A、 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接連失利B、汪精衛集團叛國導致國民黨分裂
C、實行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於歐洲戰場 答案:C
四、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在歷史事物的諸原因中與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階層、階級、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的因素稱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則是在意識之外,不依賴主觀的存在。
例11、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的主觀原因是
A、 封建勢力強大 B、帝國主義的干涉
C、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 D、中共中央右傾投降錯誤 答案:D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無產階級,它的失敗應是針對無產階級而言的,對國民黨反動派來說是背叛,這種背叛是不以中共的意志為轉移的,故此題應選答案D。
例12、"百日維新"失敗的客觀原因是(1990年上海高考題 答案C)
A、 袁世凱的告密 B、光緒帝的囚禁
C、頑固派的強大 D、帝國主義的破壞
我們在對歷史經驗教訓進行總結時經常用這種分析方法。例如,在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時,都從主客觀原因兩方面總結。同樣,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以及後來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重大事件失敗的原因都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❼ 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各指什麼

我認為歷史原因是客觀原因,是無法改變的原因.
而現實原因就是一些可控制,可改變的正在發展的時間的原因.

❽ 三國鼎立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三國能形成鼎立的局面,歷來有很多學者分析過其中的原因,概括起開無非就是地理因素、經濟因素和政治條件,三個條件都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第三就是政治原因了。三國都知道籠絡人心的重要性,曹魏在取得北方後開始極力拉攏北方的貴族集團,而東吳和蜀漢也同樣是如此。這就導致了南北方都有貴族集團支持,就像這三個政權在當地都紮根了,想要拔掉不是那麼容易。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時期,雖然很混亂但是相對於以後的魏晉南北朝和五胡亂華都要穩定不少,這一時期,北方的經濟重心第一次開始向南遷。

❾ 答歷史題時,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分別是指什麼

歷史原因是指因歷史遺留下來的情況造成的原因,不是當代造成的,現實原因是現時生活中造成的原因.

❿ 歷史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怎麼區分

歷史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區分如下:
1、主要原因是指在引起結果發生的諸因素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因素。
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2、次要原因是指在引起結果發生的諸因素中起非主導和非決定作用的因素。

主要原因也可理解為在引發事件發生的諸多原因中的最重要的那一個,對事件的發展變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因。次要原因是相對於主要原因而言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原因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