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要學習研究歷史
因為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1、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
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
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有著5000多年連續發展的文明史,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
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
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習近平同志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重視學習借鑒歷史經驗,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學習、研究、借鑒歷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
這些重要講話站在開辟未來的戰略高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視野,深刻回答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學習、研究、借鑒歷史的問題,為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科學指南。
『貳』 作為學生為什麼要學歷史學呢
我們很難」以史為鑒「,因為今天不可能和過去的事一樣,歷史上由太多照搬過去經驗而失敗的例子。但是」讀史可以明智「倒是真的,這與歷史學的意義是分不開的。我們已經無法回到過去,歷史學的任務便是回溯過去,縱使想反函數接近坐標軸一樣,只能無限的靠近,而不能真正的貼合。在回溯過去的途中,一個人的思維便會得到鍛造。
歷史學並不是一門向前看的學科,它是一門真正的基礎學科,它是一切人文社科的基礎。現實問題如何解決,這個重擔是由社會科學承擔的。由此,一個民族的歷史便得以明晰。一個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都不能沒有歷史。忘了來時的路,就像樹失去了根。
『叄』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一位北大教授的回答(轉)
第一: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第三: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肆』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
由其定義,我們不難理解學歷史的意義所在:學習歷史,對話文明,積累貫古通今的智慧,訓練理性和良知。學習歷史,更多的不是為了掙來錢,也不是為了比他人高高在上,而是為了讓人突破當代的束縛,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又該做什麼。意識形態上的成長和成熟,才是一個人真正為「人」之所在。
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許多動物都有與人類相近的智慧和能力,但人與動物區別的重要標志就是文明的存在與否。進化論是對於所有生物而言無差別存在的,但是只有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文明,盡管這些文明因地域和氣候而各有千秋,對比最明顯者如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文明的存在使得歷史得以延續發展,這也是我們學歷史的前提所在。
學歷史的必要性,小到其是我國應試教育必考科目之一,大到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都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之所在。閻步克老師曾說過,人類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訴諸歷史。從三顧茅廬到四面楚歌,從邯鄲學步到掩耳盜鈴,每一個歷史故事,每一段歷史時間,都是人類文明點滴的積累,都是人們與文明對話的內容。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這讓我們不再去重復前人的錯誤,總結古人的成功經驗,使我們面對問題時可以有經驗借鑒,從而更加從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為鑒,可知興替。而數千年後培根的「讀史使人明志」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如閻步克老師所言,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去培養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
『伍』 為什麼要學歷史
為什麼要學歷史?我認為: 1、歷史可以讓你記住自己的根。哲學上有一個主題就是「你是誰」,要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個方面就是你從哪裡來,不知道你從何處來,就不可能解決「你是誰」的問題。而歷史可以讓你知道你從哪裡來,你的祖先是誰。有根的人更踏實,更有力量。 當然,有些人很灑脫,不要根,要做自由人、世界人——OK,沒問題,但是這樣的人是浮萍。這個世界是團體的世界,團體給人力量、給人安全。越寒冷,越要抱團取暖。脫離團體,可能一時混得好,但是是非成敗轉頭空,可能一個大浪過來就被拍死了。 2、歷史可以鑒往而知今。人類歷史幾千年,發生了無數事,有過無數經驗教訓,知道這些經驗教訓,你就知道今天該發揚什麼、避免什麼。前人犯過的錯誤、走過的錯路,你有必要重來一遍嗎?但不知歷史,人們往往就會做這樣的蠢事。 3、歷史是智慧之學,對歷史了解的越深、理解的越透徹,你就越智慧。世界上具有高度智慧的人,大多對歷史有深刻的認識。 4、歷史可以通向未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有一定的規律,摸透了這些規律,你就對未來有了洞察力。未來是不可捉摸的,但歷史卻是一把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5、你要有所作為,就要學習歷史,一方面是借鑒前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避免盲目。比如你要在某個領域有所發明創造,你能一點不事先了解一下這個領域的歷史和現狀,就盲目投入嗎?若是,則很可能你費了半天勁,卻是重復了前人的工作,做了無用功。
『陸』 為什麼要學歷史
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還可以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相關說明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我國的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是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目」,綱舉則目張,時索則事敘。紀年術語採用一套古老的「閼逄攝提格之歲」時間術語,「閼逄」相當於「甲」,「攝提格」相當於「寅」。至於為何要用一套多音節語言的干支體系,司馬光沒有交代。
在《史記》的《歷書》裡面也用到了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司馬遷也沒有交代其來源。經史學家考證,司馬遷和司馬光所使用的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是我國最早的官方時間術語,屬於「皇綱」性質,故而被採用為歷史的紀年詞語,以表示歷史的正統。
『柒』 為什麼要學歷史呢
學歷史,有很多作用。
為啥學呢?
(1)教育部要求。客觀原因
(2)了解。就比如近代史,日本為什麼打中國,英國為什麼發動鴉片戰爭,美國為什麼拿原子彈炸日本等等。
(3)學習/增長見識。比如人們常說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就是從歷史中歸納出來的。和第二點差不多。
(4)上大學要用。有的大學專業就是需要,也是必須要學歷史的。
(5)更好的看待現在的時事。就比如有很多台灣人親日(或者說對日本人很友好),why?是因為他們不愛國?是因為《馬關條約》把台灣割給日本五十多年,某種程度上也給台灣帶來了發展。至今台灣還有不少日本人。
(6)豐富個人內涵/寫作素材。寫作文的時候,經常要引用歷史啊。比如寫一篇關於「人類對太空的認識與發展」的議論文,就可以引用什麼萬戶飛天,西方的地心說,日心說,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等等。
求採納。
『捌』 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學習歷史有什麼用
歷史:狹義的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和其規律性。而廣義的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古人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說,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後世的教訓。
我們研究歷史,不僅要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給歷史一個真實,公正的評價;還要以現實為出發點,從過去的經驗教訓中,尋找可以借鑒的東西。
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說,整個過去是現在的財富。我們學習歷史可以從浩瀚的歷史中追尋人類幾千年的財富。比如說,通過學習歷史,我們知道儒家思想良莠並存,對於符合時代的應當發揚光大,對於阻礙的則予以拋棄;通過學習歷史,可以總結出歷史發展的規律;通過學習,還可以去感受古人嘆為觀止的創造力。
『玖』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1、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學習某個人物的某種精神,學習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武裝自己的頭腦,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可以加以對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學習歷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學習先人創造的知識,激發自己的創造思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推進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在創造著歷史。
3、學習歷史,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一些歷史基礎知識需要記憶,但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用歷史知識武裝頭腦,不是基礎知識的累積,是歷史知識的運用,包括一些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華。
4、當我們學習了歷史,我們不僅能夠高談闊論一些歷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夠讓頭腦健康敏銳地思維,讓頭腦迸發出有益於人類前進的火花,做出有益於他人或者社會的行為,否則,學習歷史就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5、學習歷史,有益於我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用心地學習歷史,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歷史。
『拾』 歷史學為什麼重要
我相信大部份的人對歷史的認知,是從電視裡面學到的。
但其實電視里的東西,是經過多重加工的。
為了更迎合大眾口味,什麼人都要加段愛情故事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還有人比我們更慘。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古代有那麼多聰明的人。
歷史能給我們心靈上的安慰,就好像有人在跟我們說,跟他們比你遇到的事都不算事。
歷史能開啟我們的智慧,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前人早已經歷過,我們何不向他們學習。
為什麼有的人提起某個國家,會湧起心裡最深沉的痛,而有的人卻 無動於衷。
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發展方向,而過去才是我們的起源。一個連起源都不知道的人,他真的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嗎?
前人為了讓歷史流傳下來,甚至不顧生死。我相信能讓一些人連死都不怕的東西,一定是很重要,很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