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時候學歷史

什麼時候學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11 17:19:55

A. 中國歷史幾年級開始學

小學四年級。
學習歷史十分重要:
1、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歷史學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唯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B. 歷史怎麼學

首先我認為學歷史是一個慢功夫。短期突擊有作用嗎?肯定有作用,但是短期突擊難以鞏固,所以要有一個長期作戰的心理准備。其次,我覺得學習歷史,首先其是要緊緊、牢牢抓住知識這個層面,再說分析,再說理解,再說應用,沒有知識什麼都是空中樓閣了。
所以,充實知識,扎實掌握知識是歷史學科第一位。掌握知識需要讀書,書怎麼讀?一方面要粗讀,首先把教材章、節、目的內容,在這一年或一年多學習過程當中,把這些一定要背下來,這個很好背,但是我下面提出的要求相對難一下。在每一個子目下面,能不能把教材自然段的內容,轉化濃縮成幾個知識要點去講出來,這一點很重要,這是我們講的宏觀把握五本教材的關鍵之處。一本教材一合起來的時候,你要掌握這本書有幾個章、有幾個節、有幾個目的內容。
其次,對於那些重點知識內容,像我們提到的社會轉型時期,真是字斟句酌的去掌握它。比如說古代史的科舉制,分科開始考是隋文帝,科舉制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是隋煬帝,你就這樣一個皇帝一個皇帝地記,唐太宗對科舉制的貢獻、武則天的貢獻,把這些皇帝落實到人、落實到階段、落實到朝代,要非常的細致、扎實,一絲不苟的掌握。
另外,歷史學習應該從培養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入門老師,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又不能把一門學習完全建築在興趣上面。歷史是一個學科,學科有學科的特點,要把你的興趣作為非常好的一個入門,轉化成對學習的責任,沒有這個責任,僅是興趣這層,學歷史很難扎實、深入進去。
還有一些學生問歷史要掌握多少時間,時間掌握多麼細致?從現在考試來講,不僅是文綜,包括90年代以來,歷史的考試,時間、地點,地點,還有一點,時間不會直接出現在考試當中,所有重點都是對時間、地點的掌握納入到對事、過程、現象掌握當中,把它穿聯起來。
教材可能講一個過程,能不能把一個過程分解,分解成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文化的,還有可能是對外、對內、民族等等的。最後,如果作為復習開始的時候,要下決心好好學,應該多積累,歷史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以前,我們那兒有一個學生做卡片的,當然,這一定是因人而異,不是說做卡片就都做卡片,那是因為這個學生有興趣,我們就鼓勵他,如果不做卡片的話,我就看書記也是一個好辦法,另外,多總結、積累是學習歷史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C. 我想學歷史,應該從哪著手

先以興趣入手,建立興趣是關鍵。
如果你想研究斷代史,就緊抓一個朝代研究。建議以秦朝以後為佳,這樣史料會比較充裕。如果你想研究通史,那麼必然要將25史通讀一遍,當然,時間會很長。在讀25史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難點,到時候再查資料,更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即使你想學習斷代史,也必須把中國歷史大概摸個清楚。比如你想學習春秋戰國,那對於別的朝代的特點、大事、至少是開國滅亡君主,都應該有所了解。
且春秋戰國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他的產生,源自西周的分封制,而分封制可以上溯的商朝的方國和夏朝的部落,當然,也有人認為夏朝的時候就可以叫方國。
無論是什麼,興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是研究春秋戰國,先聽聽謝濤的「聽世界」春秋篇,對培養興趣是個不錯的選擇。謝濤講的不錯,雖然評論可能不太准確,但是史實講的還基本都對,也風趣幽默。再來就是看看東周列國,那個書我看了一半,有時間得補上。如果這時候你還覺得春秋戰國挺好玩的。那建議你去看看史記。史記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比如史記廉藺列傳,小學課本的將相和 和他基本沒有什麼差別。所以,還算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如果你還有恆心,左傳、戰國策、國語這三本書不錯。至於春秋穀梁傳和春秋公羊傳,我反正是不太懂,那個就是深層次研究儒學的人,才需要的。這些書籍的E書,如果你有需要,我都可以提供給你。
至於民國的歷史,如果你想知道實情,那就比較費勁了。戡亂戰史是一部不錯的以國民檔的觀點寫的書,如果你能弄到,不防借我看看。劍橋還寫過民國史,E書我這里也有,不過我剛剛看到舊五代史,離民國還差的遠,沒讀過。
我建議想學歷史的朋友,最好研究古代史。即使是語言過關,但是由於思想的差異,研究世界史也很難登峰造極,沒前途。研究近現代史,難度大不說,真要是明白了怎麼回事,那叫對抗政府,學歷史的心又實誠,再把命搭上不值。

D.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歷史學不僅是一門讓人們了解古往今來的史實故事的學問,它還「肩負」著一些很重要的社會職能。史實固然重要,但更有意義也更具難度的是尋找歷史事件背後的原因。為此,歷史學必然包含比事件更寬廣的時間跨度。

如果歷史學家順時間而下,考察後果而不是原因,那這種尋找就更容易。一個事件在那裡了,我們可以確定其後果:不管是什麼事件,這一點都很清楚。無論是19世紀發明鐵路,1914年的一戰,還是某一場選舉,對歷史學家來說,描述其後果總是相對容易些。

這些事件被視為「歷史性」事件也確實正是因為其影響深遠。歷史學家位於這些事情發生之後,他們享有的有利位置讓他們可以較輕松地完成工作。

如果要溯時間而上,確定事件的原因,難度就要大些。我們以法國1968年「五月風暴」為例。歷史學努力對1968年事件的諸多原因分出等級,確定哪些是深層原因,哪些是直接原因。

屬於深層原因的有:數年之間大學入學人數猛增,無政府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者的抗議活動增多(這又與第三世界民族獨立斗爭以及越南戰爭有關),政府統治仍是傳統上的專斷作風,反對黨派力量薄弱(這與教育實踐中近年興起的自由化相沖突)等等。顯然,如果這些因素沒有湊到一起,就不會爆發1968年事件。

然而,這些因素只能構成事件爆發的可能條件,而沒有解釋事件為何爆發,只有這些因素的話,事件並非不可避免。因為還需要更為直接的原因。

歷史學家提到了兩點,一方面是1966年高等教育改革之後大學中氣氛相當緊張,迫在眉睫的難題是組織六月份的考試,以及宣布1968年入學考試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大學當局對於學生抗議時的表現。可以說這是點燃炸葯的火星。

為了解釋歷史,歷史學就這樣來確定諸種原因和條件,並將之分出等級,或者說掂量它們的分量。

衡量原因是歷史學家這份職業中的日常工作,如果做更細致的考察,我們會發現,衡量原因常常依據的一個關鍵標准,就是行動者在情境中能有多大的自主。一個極端是潮流浩浩盪盪,外在因素眾多,行動者無能為力,只能承受而無從改變;另一個極端是直接取決於行動者的介入。

一方面是約束,另一方面是自決。在兩端之間,是一個連續體,在這里,個體行動者組成集合體,他們的介入是一種復雜的終結,可能會無果,會遲滯,也可能會反而事與願違。

歷史學顯然不能將解釋只建立在難以抗拒的潮流或是只建立在行動者的介入之上;它必須二者兼顧並盡可能地弄清楚它們是怎樣交錯纏繞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它要構建一個世界,在這里,責任受到約束,沒有命中註定,也從來沒有完全的自由。

除了衡量原因之外,歷史學還塑造個人。

歷史學是民族認同的熔爐。通過民族傳奇、法國國王的傳說、革命和帝國的史詩,歷史學成為團結的要素。同時它也有批評職能。知識就是武器,歷史學解釋民族如何形成,由此給公民提供一些途徑,讓他們形成自己關於當時政治和社會演變的觀點。例如,它給法國人提供了要在政治和社會領域里採取某種獨立的、有強烈動機的立場所必需的思維工具。

E. 怎麼樣學歷史

1.培養對歷史的興趣

2.憑借時間、空間兩條線牢牢記住歷史事件

3.多看歷史方面的書籍

4.學好古文,牢記實詞、虛詞的用法,這對於以後想學中國古代史的你相當有用!

5、平時多看歷史有關的書,最好是貫穿時段較長、涉及面較廣的通史,有利於建立知識網路和興趣;

6、做練習很重要,買套卷子,專門做選擇題,一道題隔開時間重復做它幾遍;

7、簡答題,論述題一般需要背點東西,可以根據關鍵詞來記。先把要記的一段文字分開類型,例如記「什麼原因」之類,先分開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社會原因,文化原因」等等。再列出關鍵詞,如「半封建半殖民」「民族融合」等,就算不能逐字完全背出,考試也能根據關鍵詞「吹」出來。

8、說到這個「吹」,在文科考試很重要。之前看多點答案,看答案是怎麼答的,考試時根據背好的關鍵詞按答案的格式擴展開來,這就是「吹」的精髓!

有人講,歷史就是現實。也就是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現在還在繼續發生,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而現實中的很多事都有歷史的影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我們現在的改革,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爭端和戰爭,回顧歷史,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歐洲和西亞的帝國時代,多麼相似,歷史上的悲歡離合的悲劇、喜劇,我們的現實不也在一幕幕重復上演嗎。

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要把歷史與現實割裂開,要以現實去理解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那你就會學出樂趣了,那麼對歷史就會有深入的體會,對現實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可以在書上或網上看一些歷史小故事,看一些有關歷史的電視劇:如 漢武大帝 秦始皇...... 你想你對歷史有了了解,下次歷史老師講課時你能對答如流,還能說一些課外的.這樣不但是同學羨慕你,佩服你,老師也會對你有所重視關注,對你擁有那麼多知識嘆為觀止. 難道你不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 有了這種信心,相信你一定回更加喜歡歷史的.

對於這個話題,我暫時只能想到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歷史學習的道路上走好。

http://www..com/s?tn=site&word=%D4%F5%D1%F9%D1%A7%BA%C3%C0%FA%CA%B7%A3%BF+&submit=%B0%D9%B6%C8%CB%D1%CB%F7

歷史書籍http://www.guoxue.com/wenxian/wxshi/wxshi.htm

蒙古學典籍室http://www.qingis.com/books.htm

專業站點
上海歷史研究所的網站http://www.historyshanghai.com/flash/index.swf

中央研究所的網站 http://www.sinica.e.tw/ftms-bin/ftmsw3

故宮博物館的網站(很多圖片)http://www.dpm.org.cn/

長城全接觸http://www.meet-greatwall.org/index.htm
介紹:關於長城的歷史、發展、和現狀的專著、研討等等的非常權威的專業站點

有關北洋水師的官方網站http://www.beiyang.org/

世界古代史研究網http://www.cawhi.com

英文網站
印度歷史http://www.hinnet.org/hin_history/

怎樣學好歷史1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怎樣學好歷史2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轉摘 點擊數:381 更新時間:2005-7-2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是一門最適合臨時抱佛腳的功課,只要考前花點時間死記硬背,成績照樣不差,甚至還會有好分數。真要這么想就大錯了,想要把歷史學好,特別是面對文科綜合卷對能力的高要求的時候,想要把歷史學好,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把歷史學好呢,我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探討。

我認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你要對歷史課有興趣你才會主動地去學,不要抱著一種如果不考歷史我才不去學的心理。興趣是種很微妙的東西,你有了興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識點記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領悟在歷史現象背後所蘊涵著的歷史規律,能得心應手地分析歷史問題;如若反之,無異於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苦苦煎熬,但卻煉不出火眼金睛。

那對於本來沒有興趣的同學,這個興趣這么培養呢?首先你要試著擺正你的心態,不要老是抵觸。如果這樣,神也救不了你。然後,想想你以前看過的歷史劇,讓歷史好一點的同學,甚至可以找歷史老師,讓他們從歷史角度來談談這個歷史劇,你就會發現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你能發現歷史並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東西。最後,你再認認真真地去聽幾節歷史課,你就發現了我們學校的歷史老師上課都還不賴。雖然我不能保證你能愛上歷史,但我起碼相信你對歷史課已經產生興趣了。

當然,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學認為學歷史要訣就是背,錯了。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基於課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個方便你理解的歷史結構。其實這也很簡單。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最後,祝你萬事如意,學有所長!

F. 中學什麼時候學歷史

中學的歷史大都是水分,假的多,真的少

G. 什麼時候學習世界歷史

你如果是指在學校課本上什麼時候學習世界歷史的話,那就是從初三上冊開始。講的都是國外的革命史。主要是歐洲地區。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H. 歷史從幾年級開始學

歷史初一開始,物理化學生物我都是從初二開始的.如果高中是文科,物理化學生物從高二就不學了,歷史一直有;如果是理科,歷史高二開始不學,物理化學生物一直有。
但有時候學校會有些不參加考試課程里會涵蓋以上學科的知識,作為學生有個了解。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I. 世界歷史什麼時候學的

初三開始學

閱讀全文

與什麼時候學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