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什麼
一句話
「歷史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忘了是那個名人說的了)
但是
至於這方面的東西,你可以查一下毛主席關於「新中國是能夠跳出歷史興亡衰敗的怪圈」的論斷——那就是民主。這樣可以使國家發展得到本質(根本)力量。
只有國內發展了,國家才能更好的參與國際事務。
國際和平與發展秩序的維護不能單靠希望,需要的是力量,我國也是致力於促進與維護世界和平的。
這些都與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相輔相成的。
『貳』 中國歷史的最大教訓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教訓就是沒有吸取歷史教訓。
——人民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 華林甫
『叄』 如何理解「歷史的教訓就是從沒有在歷史上得到教訓」這句話
歷史的教訓就是沒有在歷史上得到教訓。這句話太經典了。
類似的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這樣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中國人歷來就有注重修史的傳統。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說更主要起到一個「以史為鑒可以見興替」的作用。可是,這樣的學習歷史真的能夠讓人吸取教訓,發憤圖強嗎?
能!但是很難!
分封制的教訓
漢初諸帝看到了秦國不搞分封的壞處,封了很多諸侯王,雖然發生了七國之亂,卻比秦國二世而亡強太多。
關鍵是,漢被王莽篡權後,劉姓子弟很快走上歷史舞台,劉玄,劉盆子到劉秀,都是延續漢朝血脈的機會!
漢朝把分封和郡縣製做到極致,保障了漢朝400年國運。
漢朝之後的晉朝能嗎?
司馬懿傳位兒子司馬師,司馬師傳位弟弟司馬昭,司馬昭本來答應傳位給侄兒,但是道義畢竟敵不過親情。司馬炎當皇帝,讓堂兄弟叔伯當實權皇帝就是自然選擇了!
比七國之亂嚴重太多的八王之亂徹底埋葬了西晉王朝!
西晉並不是不想吸取漢朝動亂教訓,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西晉看到的是曹魏命運!
曹魏被司馬家取代時,地方實力派都無法推出一個曹操子孫來宣告造反的正義性!典型是淮南三叛只有第一次有個曹彪,後來兩次都沒有曹家人參與!
後來的明朝朱元璋,依舊天真相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家庭倫理,悍然違背歷史規律。死後僅僅四年,靖難之役就創造了藩王造反當皇帝的歷史奇跡。
你以為朱元璋很天真就是覺得朱家兒孫可靠?錯!
朱元璋看到的是元末朝廷分裂,北方軍閥割據被自己各個擊破的事實!也許,相比之下,朱家人更容易團結到一起吧?
歷史的教訓不是那麼好吸取的!近的容易吸取,因為切膚之痛,遠的不容易吸取,因為孤陋寡聞。具體的容易吸取,因為眼見為實,抽象的難以吸取,因為無力研究!
也許,這就是那句最深奧的「歷史局限性」的真實含義吧?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肆』 歷史教訓
可是即便在清廉的王朝也有貪官污吏的產生,風氣不正,人心異變。
人難禁私慾,貪腐之風一旦形成,處在之中的人卻渾然不覺,他這樣我也這樣,要禁要從想法上禁,而且一點鬆懈不得,不然就如破窗理論,有先例後面就會源源不絕。不過目前,貪腐也只能把它打擊的少一點,不在那麼猖狂肆虐。想要根治,難吶
『伍』 為什麼說歷史的總是有驚人的相似歷史的教訓就是人類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啊
第1句話,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
這句話就是想說明以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現在又發生了一次。
就例如兩宋時期。北宋跟遼國,本來相安無事,後面金國崛起。北宋聯合金國。把遼國給打敗了。最後金國攻打北宋,擄走了當時的皇帝。至此北宋滅亡。
後來南宋期間。蒙古崛起。南宋聯合蒙古攻打金國。最後金國滅亡。
但是蒙古依舊沒有放過南宋。直到陸秀夫帶著小皇帝。跳江以後,南宋滅亡。
所以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不管哪個朝代,就算是現在,也一樣發生過以前曾經出現過的事情。
而第2句話。就是想說明以前發生過的教訓,你到現在你還沒理解。依舊重復著以前的錯誤。最後吃大虧。
就像兩宋時期一樣。北宋因為遼國滅亡了,最後自己也被金國欺負,正所謂唇亡齒寒。
而南宋。當他處於和北宋一樣的處境時候。重復著北宋一樣的錯誤。最後亡國。
『陸』 歷史留給我們什麼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什麼教訓
歷史留給我們的是曾經繁榮的榮耀,歷史留給我們是祖先的輝煌。歷史留給我們是屈辱的教訓。歷史還留給我們自立自強的民族品格。
『柒』 縱觀中國歷史,有哪些歷史需要吸取教訓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就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而言,曹操就範了大意的錯誤。在當時,曹操雖然占據了絕對優勢,但也有弱點,他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慣打水站,來到這里水土不服,有很多士兵生病,而他的對手劉備和孫權,手下也有很多能爭善戰的猛將,更有周瑜和諸葛亮這樣的奇才。這也就罷了,他至少打了勝仗,但在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就有點飄了,他認為東吳的魯肅已死,沒有什麼人才,就抽調了荊州兵馬,以至於先被曹魏擊敗,後來後發現老窩都被端了,但凡他不那麼驕傲,或者聽從諸葛亮的意見,也不至於如此。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小覷了天下英雄,哪怕你非常厲害,也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道理。與此同時,多聽取他人意見,適當的做出一些改變,才會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別人也無法輕易的找到你的弱點。
『捌』 中紀委薦書《歷史的教訓》總結了哪些教訓
歷史教訓1:要謙遜
我們並不知道人類的全部歷史,在蘇美爾人或埃及人之前,很可能就已經存在過許許多多的文明。我們只不過是剛剛開始進行發掘!我們必須從局部知識入手,而且必須暫時接受所有的可能性。歷史嘲笑一切試圖強迫將其納入理論範式和邏輯規范的舉動;歷史是對我們概括化的大反動,它打破了全部的規則。
歷史教訓2:生命即是競爭與選擇
生物學的法則同樣也是歷史的基本教訓。我們受進化過程的支配,也受到生物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法則的考驗。如果我們當中有人避免了這種競爭與考驗,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種群保護了我們,但這個種群自身也必須經受生存的考驗。所以,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生命即是競爭。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二個教訓是,生命即是選擇。在為食物、配偶和權力的競爭中,有的人在應付生存的各種考驗時,擁有比其他人更好的稟賦
歷史教訓3:合作才有文明
文明是合作的產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對此有所貢獻;這是我們共同的遺產和債務;受過教育的心靈,都會善待每位男女,不論他們的地位多麼低下,因為每一個人,都對所屬種族的文明做出過創造性的貢獻。社會的基礎,不在於人的理想,而在於人性。人性的構成可以改寫國家的構成。
歷史教訓4:保守與激進同等重要
社會進化,是習慣與創新相互作用的過程。
那些抗拒改變的保守派,與提出改變的激進派具有同等價值——甚至可能更有價值,因為根須深厚比枝葉繁茂更加重要。老年人抵制年輕人,與年輕人刺激老年人,都是對的。經過這樣的對抗,就像兩性沖突和階級斗爭一樣,才能產生充滿張力的創造性力量,才能帶來富有活力的發展,才能產生整體隱而不彰的基本統一與運動。
歷史教訓5:財富集中不可避免
財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藉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緩解。就此而論,所有的經濟史都是這個社會有機體緩慢的心臟跳動,財富的集中和強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縮與擴張運動。
歷史教訓6:自由不是絕對的
因為人類熱愛自由,而在一個社會里,個人的自由是需要某些行為規范約束的,所以約束是自由的基本條件;把自由搞成絕對的,它就會在混亂中死去。因此,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秩序;有組織地集中使用暴力,是無數私人手中的破壞性暴力之外唯一的選擇。
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對心靈的啟蒙和個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個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學家和聖人。
歷史教訓7:人性難變
歷史本身之所以能大體上重復著,是因為人類天性的改變像地質改變那樣緩慢悠然,在面對經常發生的狀況,以及像飢餓、危險以及性愛一樣的刺激時,總是准備用最古老典型的方法去應對。
從歷史的過程中,我們認為,人類的本性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所有的技術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舊目標——取得財貨,追求異性(或者同性),在競爭中取勝,發動戰爭。
人類歷史從根本上說,仍然是一個個人和群體中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它從不優待善心,它充滿了不幸,最終的考驗全看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