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考歷史考什麼
中學歷史考的東西也不是太復雜,也就是說應該也就是考書上的內容,所以說我覺得只要能夠掌握書上的一些知識點,這樣的話,應該也就沒有多大的一個問題,也沒有必要去學習很多課外的東西,只要能夠牢牢的掌握書上的知識點,平時的時候多練習,這樣應該就能夠考到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❷ 中考考點歷史
中考歷史試卷中經常出現考查「啟示,教訓,建議」等一類的試題,很多同學看到這種題就開始胡編亂造,導致分數很低,為此莫言老師整理了中考歷史知識點針對「啟示,教訓,建議」類試題快速提分的標准答法,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收藏列印出來去進行背誦。如果是其他歷史知識還不懂的話抓緊關注莫言老師到我的專欄去聽取中考歷史全程輔導,還有時間,利用洗漱,吃飯的時間調快速度聽就可以。需要完整電子版資料的可以聯系莫言老師領取。moyanlaoshi001/話不多說,上干貨。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查看更多專業教育回答,總有跟你情況相近的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莫言老師,一個讓學習變得更簡單更快樂的老師
❸ 初中歷史中考考點總結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中考歷史重要考點快速記憶,趕緊收藏吧!
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
(1)概況: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2)影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中英《南京條約》:
(1)主要內容: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2)地位: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3.第二次鴉片戰爭:
(1)概況:1856年—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條約。
(2)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1.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
(2)領導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奕䜣等。
(3)主要內容:
創辦企業
①「自強」——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求富」——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軍事
①建立新式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採用西式兵操練兵
②建立新式海軍:組建福建、廣東、南洋、北洋等海軍,成立海軍衙門
(4)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5)作用: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
(6)局限性: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
2.戊戌變法:
(1)時間: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
(3)主張:變法圖強,建立君主立憲制。
(4)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3.《辛丑條約》:
(1)概況: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
(2)主要內容:
賠款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毀炮駐兵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劃使館界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設外務部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辛亥革命:
(1)時間:1911年爆發。
(2)高潮:武昌起義。
(3)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4)重要成果:成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第四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新文化運動:
(1)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口號:「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
(3)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魯迅、蔡元培。
(4)作用: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2.五四運動:
(1)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和會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
(3)意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3.中共一大:
(1)概況:1921年7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後轉入浙江嘉興南湖遊船),參會人員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
(2)意義: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4.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1.北伐戰爭:1926年7月,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實現了全國統一。
2.紅軍長征:
(1)概況: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開始。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2)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標志著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2.西安事變:
(1)概況: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逼蔣抗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
(2)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2)意義:①國內: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②國際: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八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一五計劃」:
(1)時間:1953—1957年底。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等。
(3)主要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製造廠;寶成、鷹廈等鐵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
(4)意義: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並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九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
1.文藝復興:
(1)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2)代表人物或作品:①《神曲》:但丁;②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3)意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1)重大事件: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2)影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工業革命:
(1)概況: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英國。以瓦特改進蒸汽機為標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2)重要發明:①「珍妮機」: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②蒸汽機:瓦特改進,1785年投入使用;③鐵路: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④現代工廠制度:19世紀最終確立。
(3)工業化時代來臨的歷史意義:①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為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奠定了基礎;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④社會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⑤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促進了城市化。
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
1.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次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美國內戰:1861—1865年的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美國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明治維新: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實行改革。採取廢藩置縣、「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措施,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
(2)領先國家:美國、德國。
(3)重要發明:①電的利用:耐用的白熾燈泡、發電機、電動機、電話、電報等問世,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②內燃機與汽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製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③飛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成飛機。
(4)影響: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增強。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初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14年—1918年。
(2)主要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
(3)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改變了舊的國際關系,戰後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2.新經濟政策:1921年春開始實施,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3.社會主義工業化:1928—1937年,蘇聯先後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1)時間:1939年全面爆發,1945年結束。
(2)主要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東方主戰場。
(3)主要戰役:百團大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日本偷襲珍珠港、諾曼底登陸、第三次長沙會戰等。
(4)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五單元 二戰後的世界變化
1.美蘇「冷戰」:1947年3月,美國杜魯門主義出台,冷戰開始;1947年,美國提出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約」成立,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2.歐洲聯合: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3.蘇聯解體: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使得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
第六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
1.聯合國:1945年10月成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國際組織。首要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
2.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1月1日成立,主要職能是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
3.「冷戰」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聯盟或國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4.計算機網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
❹ 中考歷史主要考哪幾本書
初一到初三的六本書都會考的,內容都會涉及。
中考歷史會考初中三年的六本書,每本書都有重點考察內容。
中考一般指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初中畢業考試,簡稱「中考」,是檢驗初中畢業生是否達到初中畢業水平的考試。
❺ 中考歷史主要考哪些內容
分三個方面
一.從內容上看:分世界史和中國史。考察歷史事件對其歷史的影響,這是宏觀的考察。世界史和中國史所佔的的分值不同,大多數地區中考側重於中國史。
二.從微觀上看:一個事件要分幾部分來考察,也就是大題中的1234小問。主要分為:事件的原因、過程(其中的人、地、時間、結果)、影響(作用)、啟示(開放性為主)。所有時間都可以這樣考。
三.總想考察歷史事件間的聯系。這是比較難的的一部分,多通過材料大題讓找聯系、啟示。要求考生要自己的准確認識、理性的去分析。
其實歷史不難,認真復習,把歷史當做一串串有趣的故事自然會學好。
❻ 中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一、文藝復興
開始時間:14世紀義大利
發源地:義大利
指導思想:人文主義
實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成就:
1、詩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達·芬奇代表作是《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3、英國的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和《哈姆雷特》。
意義: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稱當地居民為印地安人;麥哲倫最終完成環球航行。
意義: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三、英國、美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3、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四、英國《權利法案》
頒布時間:1689年
制定機構:英國議會
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利
作用: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六、美國獨立戰爭重要事件時間表
1、開始:1775、4,來剋星頓的槍聲
2、美國誕生於1776、7、4(國慶節),標志是《獨立宣言》的發表
3、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4、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3
七、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八、獨立戰爭的意義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九、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十、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人權宣言》,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十一、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十二、工業革命的啟示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
2、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十三、美國南北戰爭的意義
1、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四、為人所佔有而做奴隸的人都應有那時(指1863年元旦)以後永獲自由
1、這一文件名稱、頒布時間、頒布者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林肯
2、該文件頒布的作用
扭轉了戰局,有利於美國的統一。
十五、讓統治階級在無產階級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階級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將是整個世界
1、這個名言出自於什麼文件、發表於何時。
《共產黨宣言》、1848年
2、這個文件是誰起草的,為哪個組織起草的。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者同盟
3、文件的發表有何意義
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六、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和評價
內容:
1、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3、農奴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須出錢購買。
評價: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七、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意義、啟示
內容:
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上,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3、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評價:
1、使日本由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2、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3、但強大後,很快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啟示:
1、引進外資,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堅持改革開放。
2、提倡科教興國,發展教育。
❼ 進賢縣中考歷史考什麼
考很多,分三個方面。
一、從內容上看:分世界史和中國史。
考察歷史事件對其歷史的影響,這是宏觀的考察。世界史和中國史所佔的的分值不同,大多數地區中考側重於中國史。
二、從微觀上看:一個事件要分幾部分來考察,也就是大題中的1234小問。
主要分為:事件的原因、過程(其中的人、地、時間、結果)、影響(作用)、啟示(開放性為主)。所有時間都可以這樣考。
三、總想考察歷史事件間的聯系。
這是比較難的的一部分,多通過材料大題讓找聯系、啟示。要求考生要自己的准確認識、理性的去分析。
其實歷史不難,認真復習,把歷史當做一串串有趣的故事自然會學好。
❽ 中考歷史有哪些重要考點應該如何備考歷史才是正確的
雖然比我高的人很多,但我是最近四個月才開始看初三歷史的。總復習腦子里得有一句台詞,但是記不太清很雜。當我看到題目中提到的一個事件時,我腦海中必須有一個大概的時間點和關於這個事件的關鍵詞。不要混淆事件的性質,比如革命和改革的地位、影響和重要性(都是一回事)。否則回答主觀題就會錯過評分點。
考試當天沒戴錶,就拚命快速寫那個題目,25分鍾就寫完了(要知道我一般40分鍾也寫不完一個),還是滿的。後果就是檢查的時候感覺寫的東西不是特別好糾正,要盡量把字縮小到不超過那個框!橫線用完了,當時真的很慘!中考歷史會發答題卡。我建議你可以為最後一個問題列出一點想法,然後寫出來。盡量把做題的時間控制在30分鍾,10分鍾檢查一遍(如果你老師給的題和中考卷子的題一樣),然後把字寫的小一點但是好一點(我不知道25分鍾寫的字是什麼,對自己很反感)
❾ 中考考地理生物歷史嗎
中考考地理,但在絕大部分省在八年級結業。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中考」,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筆試)、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體育、信息技術、實驗操作考試、英語(口語)(在文化課之前);以及生物、地理(絕大部分省在八年級結業)。
(9)中考考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中考體育調整: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從14年5月開始,教育部將啟動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最快到2016年,新版高中課本將啟用。
此外,體育、藝術將納入考試招生政策中;未來,中考體育成績將進行調整,分值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高考也要把體育作為一門重要課程進行「學業水平考試」。
體育藝術納入招考:
在考試招生方面,《意見》提出,各級考試命題機構要嚴格以國家課程標准和國家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組織中、高考命題,評估命題質量,保證考試的導向性、科學性和規范性。
《意見》提出,建立考試命題人員資格制度,命題人員應熟悉中小學課程標准、教材、教學實際以及學校招生要求,充分發揮課程標准研製人員在中、高考命題中的作用。
同時,還要將學生體育課和藝術課學習狀況納入考試招生和評價體系中,促進學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審美素養,引導教育教學評價從單純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向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❿ 中考歷史主要考的內容有哪些 中考歷史主要有哪些題型
選擇主要題型有以下幾類: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是歷史學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題干以文字形式或圖表材料呈現,可以考查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以及考查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各種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一種設題靈活、客觀性強、覆蓋面很廣的多功能題型。
1.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此類題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用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選擇題
通過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需要從材料中准確地獲取有效信息,是課改以來中考試題中廣受命題者青睞的題型。
3.分析評判型選擇題
此題型加強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揭示本質選擇:通過用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夠透過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歷史發展進程的本質。
(2)因果判斷選擇:分析歷史事件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同因素,根據題目指向要求找出與上述因素相對應的背景、原因、目的、結果。
(3)比較選擇: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選擇: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於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
(5)逆向(否定)選擇: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不準確」、「錯誤」等詞語,
4.組合型選擇題
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乾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