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西安有什麼歷史

西安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12 09:02:36

❶ 古城西安有哪些歷史

坐落在八百里秦川中央的西安城,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10世紀,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歷史上有名的周幽王、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近百個帝王在這里主持過朝政。

西安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西安古城附近一片平疇沃野,但從周圍自然環境來說,卻具有山環水抱、平原開闊的特點,是八百里秦川自然條件的精華所在。地理上的優越,使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11世紀,從陝西岐山周原強盛起來的周族,遷到西安西南的豐河畔。周人以在周原時的宮城名字京和豐河的豐合起來,命名了首都為豐京。從此,開始了我國將首都稱作京的歷史。後來,周人在豐河東岸擴建京都,稱作豐鎬。公元前4世紀,秦國遷到西安西北的山之陽水之陽的渭河畔,建都咸陽。劉邦建立漢王朝後,寄寓自己欲其子孫長安於此的願望,取長安為國都名。581年,楊堅建立隋王朝後,在漢長安城東南建新都,名為大興城。618年,李淵父子建立唐王朝,仍以大興城為都,但恢復了長安的舊稱,成為名揚世界的京城。唐亡後,此地成為歷代的西北重鎮。1369年,明王朝收復關中,將元朝奉元路改為西安府,是希望大明江山西部邊陲平安的意思。從此,西安的名稱沿用至今。

西安歷史之久、建朝之多、勝跡之豐,在世界名城中也是罕見的。

❷ 西安的歷史是什麼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❸ 西安的歷史簡介。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3)西安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長安多次為都城,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鍾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是水資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❹ 西安有哪些歷史遺跡和傳統文化

秦兵馬俑,它被譽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秦兵馬俑的第一張平面布局圖,面積相當於70多個故宮之大,可想而知,當面建造兵馬俑時耗費的人力、資源是多巨大。

秦兵馬俑更是很多外國元首來訪中國時定要參觀的地方,法國前總理希拉克曾說:「不看兵馬俑,等於沒有真正到過中國。」

鍾樓
鍾樓原來是在廣濟街口,到清朝時才挪到現在的位置,也就是市中心。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作為古都,這鍾樓算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了。

古城牆
西安城牆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登上城樓,既能俯瞰西安風光,還可以在城樓上騎單車,觀看城樓上的精彩演出。

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唐朝永徽三年,起初是玄奘為保存佛經而建造的塔,後曾多次遭到損毀,現在的造型是五代後唐年間建成的。

梁思成評價大雁塔是樹立一座庄嚴的紀念物。

小雁塔
小雁塔,也被稱作薦福寺佛塔。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的標志,因為規模小於大雁塔,並且修建時間偏晚一些,故而稱作小雁塔。最高的兩層在此後的地震中被震毀,相傳此塔曾在地震中三次開裂,又三次自動復原。清代康熙年間,以小雁塔為主的「雁塔晨鍾」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大明宮遺址
既然是遺址,大明宮其實早已不復存在,唐朝末年,整座宮殿毀於戰火中,就好像圓明園那樣,也只剩下了遺址也像世人訴說自己曾經有多輝煌。唐大明宮是舉世聞名的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最輝煌的一座,成為「東內」。

大明宮的面積是故宮的四倍!雖是遺址,並無任何宮殿建築,但通過公園內各宮殿遺址上介紹牌和模型的介紹,還是能想像出唐朝時將會何其壯觀。

阿房宮遺址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被譽為「天下第一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杜牧曾經寫過《阿房宮賦》,認為它是被項羽焚燒,不過項羽到底有沒有燒毀阿房宮,現在考古學界認為是沒有的。

阿房宮,屬於那個時代的輝煌,只剩殘垣。

碑林博物館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保存唐開成年間鐫刻的《十三經》而建立起來的碑石集中地,後來歷朝都有添加,重點藏品為中國古代書法名碑及漢唐時期石刻雕塑精品。

❺ 西安歷史的簡介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別是我國歷史上較輝煌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國歷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漢長安城、陽陵、茂陵等文化遺址。漢開辟了「絲綢之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漢承秦制,在長安建立了持續200餘年的西漢政權和空前強大的西漢王朝。漢確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因此,外國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漢學。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遺址。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續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乃至世界。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5)西安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❻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分別是:西周、秦朝、西漢、東漢、新朝、前趙朝、前秦朝、後秦朝、西魏、北周、西晉、隋朝、唐朝。古代絲綢之路起點就是西安這座千年古城。在以前把西安都稱為長安,西安是正兒八經的千年古都,在古代的時候,這座古城就在六大古都之首,因此有很多朝代的帝王都喜歡在西安這個地方建都。

在西周王朝的時候,周文王把西安稱為鎬京,在此建都立朝,一直持續到周幽王時,鎬京才因為犬戎攻破,因此鎬京這個名字也用了將近286年左右。後來秦朝也把西安立為都城,但是改名為咸陽,秦朝在西安建都時間比西周短,只有144年。到了西漢時期,劉邦稱帝,也把都城遷入長安(西安),這個朝代經歷了210年。

❼ 西安在歷史上究竟是哪些朝代的都城,到底有多少朝代

隋開皇二年(582),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但此地因久經戰亂,早已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朝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貞觀八年(634),大唐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當時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立大順政權。民國21年( 1932) 3月5日,國民政府明令宣布定西安為陪都,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但西京市政府始終未成立,後西京籌備委員會被撤銷。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在中華文明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西都賦》、《西京賦》傳世,大唐長安文化更是深入華夏兒女骨髓。現今的千年古都,作為中國西部中心城市,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

❽ 西安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西安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陝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重要的製造基地。西安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與重要交通樞紐,西安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環繞(渭、涇、灃、澇、潏、滈、滻、灞),自然景觀優美。

❾ 西安有超過多少年的歷史

西安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萬年到115萬年的藍田人。西安建城於周文王時期的公元前12世紀。

藍田人遺址屬舊石器時代,位於西安市東南藍田縣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 1963年在陳家窩村厚30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的下頜骨化石和牙齒10餘枚;1964年5月,又在藍田縣城東20公里的公王嶺紅土層底部的鈣質結核土中,發現了一個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頭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舊石器等。

建城歷史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 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西安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

❿ 西安的歷史文化

西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跡,被選為當年中國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建國以來,世界上已經有200多位國家首腦和政要訪問古都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韓國總統等。

遠古時代,「藍田猿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經濟生活中,農業生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焚毀樹木,開墾農田,種植粟等旱地作物。當時人們從事生產活動所使用的工具是石頭、獸骨、鹿角和陶片等製造的。除糧食生產外,半坡人也已開始種植蔬菜。家畜飼養業在當時已出現了,當時養的牲畜有豬和狗兩種,以豬為主。打獵、捕魚也是當時一項重要的生產活動。

1957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館,於1958年4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欄及起防護和泄洪作用的大圍溝等遺跡,比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營建豐京,將臣民從岐山周原遷於此。又命子姬發(周武王)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後者為政治中心,前者為宗教、文化中心,合稱「宗周」,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後,以豐鎬為都,為西安作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志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公元前841年,鎬京「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是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驅逐國王事件。

都城咸陽,阿房宮大部分面積在今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內(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秦的宗廟在渭河南岸,荊軻刺秦王,就發生在秦章台宮(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廉頗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宮殿布局還沒有形成宮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陽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劉邦取得政權,在長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漢城)建立西漢王朝。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面積約36平方公里。在西漢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城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漢長安是在秦咸陽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記》:「漢長安,秦咸陽也」,張衡《西京賦》雲:西漢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三輔黃圖·序》也雲:「武昭,治咸陽,因以漢都」。《舊唐書 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秦咸陽從惠文王以後,就不斷向南擴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建築。劉邦奪得天下後,經婁敬、張良等的勸說,建都長安。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為長樂宮,在秦章台基礎上建未央宮。即漢長安城是在秦都咸陽基礎上建立的,說明在都城選址上是漢承秦制的。 漢朝宮闕均在今西安市漢城保護區內,位於北二環以北,而漢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陽市境內。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

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隋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造新城大興城。

唐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年間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自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開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緒,歷時72年。城市面積84.1平方公里,布局規劃整齊,東西嚴格對稱,分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結構布局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巔峰時期的宏大氣魄,在中國建築史、城市史上具有劃時代影響。

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宋代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趙匡胤統一中國後,曾經有意遷都長安,最後由於部下反對,只得放棄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

元初,長安城的范圍依然沿用韓建「新城」,並使用京兆府的名稱。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為安西王,鎮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該京兆府為安西路。後來由於發生安西王叛亂,安西國被撤。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據李好文在《長安志圖》中所繪《奉元城圖》,四面僅各一門,南門偏東,北門偏西,東西兩門也不對稱,城內建築也無對稱格局。市場集中在城內西北隅,有馬市、羊市和秦川驛等。東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廟、察院等。馬可波羅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歷於此,寫到:「城甚壯麗,為京兆國之都會……此城工商繁盛,產絲多,居人以制種種金錦絲絹……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稱也源於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東北隅開始營建秦王府。秦王府時稱「王城」,後訛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別修建鼓樓鍾樓,其位置也與元代的敬時樓和鍾樓無異。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標西巡西安後,曾經提議遷都西安,不過他回到南京之後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內設置依舊,但在城東北修建一座滿族駐防城,在城東南修建了漢軍駐防城,以及增加了鍾樓西南的總督布院署等。庚子之變時,慈禧和光緒西逃駐蹕西安長達一年時間。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安也爆發了武裝起義,佔到總城面積約四分之一的滿城被起義軍攻陷並焚毀,成為西安城內的一處死角。

1921年馮玉祥第一次督陝,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場)修改房屋,駐扎軍隊。

抗戰前夕,國民政府曾經建立國民政府西京籌備委員會。

抗戰時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難民沿隴海路湧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車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帶。尚仁路迅速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區,西安城內的商業重心也開始集中到了城市的東部。

在中共長征之後,陝北地區成了蘇區,西安成為國民黨的重要前線,在此發生了西安事變。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屬陝甘寧邊區轄市。

1950年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3年1月27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改為西北行政委員會管轄,西安市屬西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12日,改為中央直轄市,為全國12個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為省轄市。

閱讀全文

與西安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