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方歷史資源是指
傳統文化,風土人情。地方採集的整理的編修的文化資料。地方誌,是傑出代表。
專門組織人員編修
現存最早的全國地方誌,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後因圖佚,改名《元和郡縣志》),共40卷,後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鎮為綱,每鎮一圖一志,詳細記載了全國各州縣的沿革、地理、戶口、貢賦等。 南宋以後,地方誌大量增加,尤以明清兩代最多。據1976年統計,我國僅現存的地方誌即達8000多種,約12萬卷。我個人認為地方歷史資源是指當地的歷史古跡,歷史人物、故事以及地理、人物風貌等。地方歷史資源的採集方式應當是各地人員編寫的反映當時人文故事、地理風貌的資料,志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最早的採集時間不知道,也許《水經注》這一類的應當能算上。地方誌,文物,古跡,文化。
B. 區域史研究是地方的通史的區別有哪些
我膚淺的理解是:兩者有交叉,比如對於東亞的區域研究,必然會涉及中國通史。對於黃河流流域地區的研究,自然會與山西霍河南地方史相聯系。但是地方史的研究不一定會涉及該區域的歷史。至於相似點,它們其實都是地方史,只不過范疇不一樣而已。
C. 新疆地方史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章,先秦至秦漢時期,新疆地區納入祖國版圖的進程
第二章,魏晉南北朝時期,新疆地區在大一統格局中的動盪與融合
第三章,隋唐時期,新疆地區在大唐盛世中的繁榮
第四章,五代宋遼金時期,新疆地區割據政權濃厚的中國一體意識
第五章,元明時期,新疆地區融入中華一體程度的加深
第六章,清朝時期,新疆地區在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曲折發展
第七章,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新疆地區匯入革命洪流走向光明
(3)地方歷史指什麼擴展閱讀
本書緊緊圍繞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主脈,堅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從中國多民族大一統歷史進程、中央政權對新疆地區的治理、新疆多民族的分布與交融、新疆地區經濟的發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紮根中華文明沃土、新疆地區多種宗教並存格局的演變系統闡述了新疆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和前進方向。
對正確認識新疆歷史的本質和現象、主流和支流、整體和部分,匡正民族分裂勢力大肆歪曲、編造、篡改的新疆歷史,深刻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開發了祖國錦綉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對增強各族幹部群眾正確認識新疆歷史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D. 確定一個地方歷史沿革的依據是什麼 一個地方地名確定、演變(變遷)確定的依據是什麼
地方誌 也就是地方的史書
E. 簡明新疆地方史全部內容是什麼
簡明新疆地方史內容:
新疆位於我國西北,佔地總面積166萬多平方千米,是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區約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6。
邊界線長達5600多公里,是我國邊界線最長的省區。分別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國接壤。
新疆古稱為西域,但「西域」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對西域這一地理概念,漢朝人有一個逐漸認識、了解的過程。《史記驃騎列傳》說:驃騎。
驃騎一詞還是來自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土及厥眾萌咸相稱。匈奴渾邪王當時駐牧於今張掖、武威一帶。人們把河西走廊地區也包括在西域的范圍之內。
在清朝乾隆年間,歷史上曾被人們稱為西域的地方同時也被稱作新疆。
然而,當時全國有四個新疆:一是雲南省烏蒙府(在今昭通、永善帶)被稱為新疆,二是貴州省的古州(今榕江)被稱為新疆,三是貴州省的西部、即今安順市和釵曠縣一帶被稱為新疆,四是四川的大、小金川被稱為新疆。最後在長時間的推移下只有一個新疆了。
1871年沙俄佔領新疆,直到1875年月(光緒元年三月),清朝政府令年過花甲的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收復新疆。至此新疆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F. 歷史里的 「中央」「地方」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央特指朝廷,地方則是特指統治下的各個地區的行政系統
G. 地方歷史底蘊是什麼
底蘊
1.指內心蘊藏的才智、見識。
2.內情,底細。
3.事情的內涵;內情:洞察底蘊。
同見底蘊。——《宋史·范祖禹傳》
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彰顯歷史名城底蘊
http://www.ccrnews.com.cn/100014/100015/18311.html
H. 中國地方的歷史記載
將山陽道和山陰道等地方合稱為「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應該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太平記》。書中記載足利直冬初時被委任為長門探題,後來也管治著山陽道的周防、安芸、備後、備中及山陰道的出雲、伯者、因幡等國,故後來稱足利直冬為「中國探題」。所以相信最遲在室町幕府之後,就以「中國地方」來統稱以上諸國。
在描寫日本古代神話與天皇家系的《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將出雲國地區稱作葦原中國(あしはらのなかつくに),簡稱中津國、中國,也有可能是該詞的語源之一。
留意古代日本的山陽道包括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三備)、安藝、周防和長門,山陰道包括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共十六國。 但「中國地方」並不包括了整個山陽和山陰道,其中備前、美作、播磨、但馬、丹後、丹波等地方(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和兵庫縣)並不算是「中國地方」。
I. 什麼是「歷史沿革」
沿,就是延續。革,就是變遷。
歷史沿革就是某地方歷史上沿用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