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

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12 12:25:11

⑴ 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歷史文化,怎麼說也不清楚,舉個例子把,屈原是我我國的歷史上著名的愛國人士,他才華出眾,想振興中華而受到排擠。眼看國家日益衰亡,自己又無能為力,憂憤之下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江自盡。民眾知道後就到處尋找屈原的屍體,但始終沒能找到。人們痛惜屈原,怕水中的魚蝦傷害他,於是敲鑼打鼓。震天的鑼鼓聲和吶喊聲把魚蝦嚇走。人們還用箬竹葉包著糯米,煮熟了紛紛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啄食屈原的遺體。 後來人們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用舉行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由此演變而來的端午節就是一種歷史文化,簡而言之就是,歷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動流傳下來的影響,積淀在民間,並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⑵ 歷史文化遺產是什麼意思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國發[2005]42號)於2005年12月22日下發。這一通知首次明確了我國歷史文化遺產概念,指出:「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 統文化表現形式

⑶ 什麼叫歷史文化傳承

歷史文化傳承就是繼承先進的歷史文化,推陳出新,不斷發展自己的文化,使之不僅是得到繼承,還能繼續得到發展,豐富。

歷史文化傳承問題不是一件機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情,歷史文化傳承應該是一個「薰」的過程,就像大白菜在泡菜壇的環境中變成泡菜。歷史文化傳承在於一代人與另一代人間的言傳身教,在於總體文化環境泡菜壇般的「熏陶」作用。

(3)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弘揚傳統文化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認識片面,囫圇吞棗。不注重當代轉化,而是把傳統文化中一些不適應現代生活和現代價值的方面加以宣揚。古人的認知有其時空限定,把特殊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經驗不加分析地應用於當下生活,不啻削足適履。

二是道聽途說,附會誇大。這往往導致對傳統理解的庸俗化。有些地方為了發展旅遊,把一些並無歷史依據的噱頭隨意引申、任意渲染,甚至故意編造、有意混淆,以誇大宣傳,賺人眼球。缺乏人文底蘊的生拉硬拽,往往生造出許多內涵粗劣的假古董,形似卻無神,文脈不通。

三是迷信盲信,走火入魔。傳統文化中遺留了相當多的神秘成分,一些人缺乏科學、清醒的認知,對這些內容不加分辨,熱衷於把封建迷信活動當成優良傳統加以弘揚,致使算命風水、奇門遁甲、神術神功等內容粉墨登場。

四是缺少融合,走入極端。現代人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都已經過現代「重寫」,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都深深地和「現代」纏繞在一起。缺乏融合、形單影只的「讀經」註定難以產生好的效果。

⑷ 什麼是文化歷史

文化是一個時代的典型的代表之一,其通過衣食住行等等各個方面體現出來,不可泛泛而論,而歷史是通古博今之學。文化歷史,就是在歷史的研究過程中側重於時代文化標識的考察。

⑸ 歷史文化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士農工商」到底是指的什麼。士農工商的說法最早來自於《管子》第五篇,原文如下:黃金者,用之量也。辨於黃金之理,則知侈儉;知侈儉,則百用節矣。故儉則傷事,侈則傷貨。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侈則金貴,金貴則貨賤,故傷貨。貨盡而後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後知貨之有餘,是不知節也。不知量,不知節,不可,為之有道。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器之制也。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有一宿之行,道之遠近有數矣。是知諸侯之地、千乘之國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輕重也。重而後損之,是不知任也;輕而後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為之有道。地之不可食者,山之無木者,百而當一。涸澤,百而當一。地之無草木者,百而當一。樊棘雜處,民不得入焉,百而當一。藪,鐮纏得入焉,九而當一。蔓山,其木可以為材,可以為軸,斤斧得入焉,九而當一。泛山,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十而當一。流水,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林,其木可以為棺,可以為車,斤斧得入焉,五而當一。澤,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命之曰:地均以實數。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五聚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黃金一鎰,百乘一宿之盡也。無金則用其絹,季絹三十三制當一鎰。無絹則用其布,經暴布百兩當一鎰,一鎰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則所市之地,六灸一[豆斗],命之曰中歲。有市,無市則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關市之賦。黃金百鎰為一篋,其貨一谷籠為十篋。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黃金一鎰,命之曰正。分春曰書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與民數得亡。三歲修封,五歲修界,十歲更制,經正也。十仞見水不大潦,五尺見水不大旱。十一仞見水輕征,十分去二三,二則去三四,四則去四,五則去半,比之於山。五尺見水,十分去一,四則去三,三則去二,二則去一,三尺而見水,比之於澤。距國門以外,窮四竟之內,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為三日之功。正月,令農始作,服於公田農耕。及雪釋,耕始焉,芸卒焉。士,聞見、博學、意察,而不為君臣者,與功而不與分焉。賈知賈之貴賤,日至於市,而不為官賈者,與功而不與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於市,而不為官工者,與功而不與分焉。不可使而為工,則視貸離之實,而出夫粟。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為大功。是故,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非誠農不得食於農,非信士不得立於朝。是故,官虛而莫敢為之請,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君舉事臣不敢誣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誠以來。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飢寒之至於身也。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故不均之為惡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殫。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為。與之分貨,則民知得正矣;審其分,則民盡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管子的原意,並不是要把人排出個三六九等,而是要按照工作性質,把不同的人區別開,即非真正的商人,不得經商;非真正的工匠,不得為工;非真正的農夫,不得務農;不是名符其實的士人,不許在朝中做官。從而精簡機構,使得管理更加專業化,更有利於國家發展。然而在後來歷史進程中,這個理念被逐漸扭曲,僅片面按照字面意思對士農工商進行解釋,從而變成了現在對士農工商的理解。
那麼現在士農工商以什麼為根據的呢?
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成為了統治階級的主導思想,而儒家以道德危險,自然人的社會地位的高低,就應取決於道德水平的高低。從理想角度講,士是讀書明理的聖賢之徒,當然道德水平最高。商人惟利是圖,當然道德最卑下。農為國之本,自然排在了第二位,工則排在了第三。中國古代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實際就是儒家道德至上思想在社會秩序上的一種體現。

⑹ 「歷史文化」名詞解釋

"歷史文化"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廣義的歷史文化是指一定時期社會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狹義的歷史文化是指一定時期社會的意識形式.在當代大學生就業方面主要是社會性別意識問題
文獻來源

2、所謂歷史文化不僅僅是指地下、地面文物它還包括鳳景名勝、民風民俗、宗教、名人著作、科技成果、傳統工藝、衣冠服飾、民間音樂、民間舞蹈、說唱、雜技、掌故、方言、諺語等
文獻來源

3、歷史文化是指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物質文化積淀和精神文化積累.它所帶給子孫們的快樂和福利是許多的現代物質財富都難以抵補的
文獻來源

4、工作等它反映了某個時期的文化背景我們稱為歷史文化.這如同我們站在河床里根據卵石的大小.形狀來推測以前的水位流量
文獻來源

5、歷史文化是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雖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但亦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構築物」,如柳子廟、瀟湘樓、懷素公園等.對於歷史文化點應根據相關法律劃出嚴格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以維持其固有的環境風貌
文獻來源

⑺ 歷史性文化和共時性文化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主要區別在於歷史性與共時性,歷史性指已經過去的曾經存在的各種文化現象以及文化傳統等等,例如婦女裹足,男人留辨這就是歷史性文化,還有歷史上的少數民族的語言,風俗習慣等等這些稱之為歷史性文化,而共時性是指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沿用的,保留下的,至今還存在發展的種種文化現象,例如文學的各種形式,內容,其大的類別過去和現在還是一樣的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內容有:鄉土文學、愛情、離愁別緒、懷古、歌頌等,表現手法:賦、鋪陳、比、比喻,興,象徵。歷史性指過去的文化,共時是過去的文化和現在的文化交叉的那部分,個人理解而已。

⑻ 歷史文化底蘊是什麼意思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群體所秉持的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也是人或群體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

釋義

該詞語具有兩個前提:

1、是人或者人群所具有的。

我們可以說某地的人具有什麼樣的文化底蘊,我們可以說某公司具有什麼底蘊,但不能說某物具有文化底蘊,它只能是表現出製作人所在群體的文化底蘊。

如:一個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著他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造一個豐富的課堂,才能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

2、這些文化特徵都有淵源以及演化,獨特的地域性文化。

(8)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得分開解釋:「文化」,是人文文化與科技文化各學科的總和。所謂「修」,乃吸取、學習,為的是打下知識體系的基礎。所謂「養」,是在「修」得的知識基礎之上的提煉、批判、反思乃至升華。

文化修養總的來說,則是對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學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獨立思考、剖析、總結並得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一種能力。只修不養,是只知道死讀書的獃子。只養不修,則是熱衷於主觀臆想的狂人。

具有較全面的知識體系,在學習中思辯。不斷完善自己的世界觀,這就是我對「文化修養」的理解與追求。

⑼ 歷史文化的含義

文化的含義有:

  1.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2. 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3. 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等。

拓展資料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網路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它涵括智慧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群族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其中中國文化烙印著民族與時代的特點,既有傳承又有發展,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新時代的儒學思想。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⑽ 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傳承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街區重在保護外觀的整體風貌。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還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成片的地區,有大量居民在其間生活,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有其特有的社區文化,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這就要維護社區傳統,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地區經濟活力。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