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大事

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大事

發布時間:2022-05-12 13:06:04

『壹』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發生了哪些大事

在中國史上19世紀末發生了百日維新,中日甲午戰爭,20世紀初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統治,五四運動暴發,中國共產黨成立,大革命興起。世界史上19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都完成工業革命,20世紀初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貳』 1856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麼大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西林教案

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是法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之一。1853年(清咸豐三年)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我國廣西西林縣,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

1856年(清咸豐六年),西林知縣張鳴鳳根據村民控呈,調查據實後,將馬賴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歸案,依法判處馬賴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餘分別論罪處罰。

法國政府,借口挑起侵華戰爭。1857年聯合英國出兵侵華。

2、太平軍首次攻破江南大營

1856年6月20日晨,各路太平軍發起總攻。仙鶴門方向的太平軍多路齊出,將敵營團團圍困;另一路太平軍二三千人翻過紫金山,從後路直插清營。

與此同時,天京城內又派數千人出通濟門,直撲七橋瓮。向榮親率大營兵勇一千二百名趕赴七橋瓮,名為抗擊,實則為逃跑作準備。

這時,紫金山上又一支太平軍四五千人由靈谷寺下山,攻破滿洲馬隊營盤,縱火焚燒;同時,洪武(今光華門)、朝陽(今中山門)等門太平軍亦分路出擊,連下清軍營寨二十餘座,進而攻破孝陵衛大營。

清軍大潰,死傷副將以下千餘人。向榮、張國梁等連夜敗走淳化鎮,21日又經句容逃往丹陽。至此,威脅天京達三年之久的清軍江南大營也被太平軍徹底摧毀。

3、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是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的一次公開的分裂。

但定都天京以後,太平天國主要領導人之間嫌隙日生,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各自結成自己的勢力集團,進行爭權奪利的斗爭。

東王楊秀清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其驕傲專橫的作風擴大了他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的矛盾。

1856年,八九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之後,楊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洪秀全密令韋昌輝和石達開回部對付楊秀清。

韋昌輝接令後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圍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其眷屬,在天京城內製造大屠殺,實行恐怖統治,並殺死楊秀清全家老小,石達開逃往安慶。

韋昌輝的屠殺和暴虐統治激起了天京將士的憤怒,石達開也要求洪秀全懲辦韋昌輝,洪秀全遂於11月初處死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

11月底,石達開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務,但是對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為王,處處牽制石達開。1857年6月石達開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軍包圍,全部被剿滅。

天京變亂使太平軍元氣大傷,並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4、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

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

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5、洪秀全下詔處死韋昌輝

石達開逃至安慶後,起兵靖難,上奏請殺韋昌輝。洪秀全此時見事態擴大,加上他的濫殺無辜已引起天京軍民的極大不滿,和石達開的討韋大軍壓境,下令制止韋昌輝濫殺。

在天京軍民的支持下,洪秀全捕殺了韋昌輝及秦日綱。1856年11月,洪秀全下令處死韋昌輝。韋昌輝被五馬分屍,時年31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856年

『叄』 歷史上的庚子年,都發生過哪些大事

400年庚子鼠年-樓蘭國突然銷聲匿跡

880年庚子鼠年——黃巢入長安。黃巢率農民大軍經陝、虢直指潼關。義軍力敗唐守軍,攻克潼關,留成令環據守。十二月四日,唐發布任命黃巢為天平節度使詔。五日凌晨,田令孜率神策兵五百人擁僖宗逃離長安。長安城於是大亂
1120年庚子鼠年:方臘發動農民起義,韓世忠以偏將身份參與鎮壓方臘起義。
1660年的庚子年,當時發生了江南水災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因此變成流民。
1720年,當時河南又發生了大水災,很多土地被沖毀,老百姓流離失所,官家不得不放糧賑災,可是盡管如此,仍然也有很多的百姓因此餓死。
1840年:鴉片戰爭,最後,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中國主權受到嚴重危害,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之後簽訂的《辛丑條約》也叫庚子賠款。這項賠款是中國近代史上數額最大,影響最深的賠款,其起因便是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020年-新冠疫情

『肆』 1856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麼大事

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40年,英國通過發動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事隔16年,即1856年,英、法侵略者為了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則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在此時發動戰爭是眾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剛爆發,英、法就認為訛詐清政府的機會到了。英、美、法三國公使則在1853年到1854年先後從上海訪問天京,直接與太平軍領袖接觸:「這是為了了解這個突然興起的政權的底細,同時也是對清政府的一種姿態。這些國家用這種姿態作為對清政府訛詐的資本。」而太平天國的領袖也認為這些外國人和自己都信仰同一個上帝,有共同的宗教語言,因而把他們稱為「洋兄弟」,不排斥與他們的往來。但是「這些外國使者除了從天京帶回一些太平天國的出版物外沒有得到任何東西」,這使得他們失望至極。另外他們還考慮到如果清政府倒台,他們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獲得的權益就有可能喪失。因為太平天國的領袖盡管主張同外國往來,但堅決不允許外國人干涉中國的內政。於是他們決定在清政府與太平天國之間採取「中立」政策,但卻作出支持太平天國的姿態以威脅清政府。在1854年英、法向清政府提出了修改1842年到1844年訂立的條約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絕。事後,英法分析了各種原因,認識到此時並不是向清政府訛詐的最佳時機,修約一事暫且作罷。 1856年,當太平軍攻破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後,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英、法認為其尋找的機會終於到來了,於是再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其考慮可以利用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政府的威脅來乘機脅迫清政府,最好是能通過外交訛詐的方式來迫使清政府讓步。如果清政府不讓步,其則可以利用清政府軍事上交困的這個時機向其發動戰爭,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接受修約要求。來源:甘肅文化

『伍』 在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說出來很難讓人相信

讀歷史,越是讀得多,就越常有「難以置信」之感。許多乍一看去不可思議,甚至讓人「打死都不信」的歷史知識,卻實實在在,曾發生在過往的歲月里。

而比起那些常被津津樂道的政治軍事大事來,下面這些同樣讓人有「打死都不信」之感的經濟文化知識,卻同樣縮影了歷代王朝的興衰,值得深深思考。



唐朝年間,中國還只有雲南海南新疆等省份,有部分棉花種植。作為「舶來品」的棉花,當時就是名貴花草。何止是可以用來賞玩?棉花做成的棉布,那時也是珍貴奢侈品。以唐朝《關市令》的統計,西域地區一端細棉布的當地售價,就高達兩千二百文。就算是粗糙的粗棉布,一端也要五百文。棉布做成的棉衣,當時叫「白疊布」「木棉裘」,賣到內地價格通常翻幾翻,等於是「把名貴花草穿身上」,有錢人的標配。

很多歷史票友品讀杜甫名句「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時,常納悶杜甫凍成這樣為何不蓋棉被?說實話,當時是真蓋不起。

直到宋元年間起,棉花的種植技術,才在內地陸續推廣起來,並逐漸適應不同地區的水土。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明朝以立法的手段,全國強制推廣種棉。棉花,這個唐宋時代的奢侈品,才從此在中國「人無貧富皆賴之」。曾是名貴「舶來品」的棉布棉衣,更成了明清時代中國的特產,不但是老百姓冬天的日常消費品,還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大量出口國外,賺足全世界的錢。

『陸』 在歷史上,都發生過哪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大事件

談到我們華夏都曾發生那些劃時代的大事件,那麼真的是數不勝數。當然標准肯定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絕對是秦朝莫屬,秦朝的建立已經是標志著中國從奴隸社會走向了封建社會。秦朝的建立結束了東周以來四百多年的亂象,不僅如此,秦朝還統一了度量衡,從根本上解決了文化差異會帶來的矛盾。此外,秦始皇北建長城,南修靈渠,開拓秦直道,他一個人做了幾代人都做不完的事情,他可以說是真正明君,他為我們華夏做了很多能夠養育萬民的事情,只是在當時沒有人理解罷了。

『柒』 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2、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

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4、八一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5、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捌』 中國古代歷史有哪些大事件

1、塗山之會

禹在確立王權的過程中,又繼續征伐三苗。他統領眾多邦國君長,並以奉行天命自居,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權,取得了「夏後」的地位。經過激烈的戰斗,三苗戰敗了。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不斷加強了夏禹的王權。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

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和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

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

2、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3、張騫通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4、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

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5、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

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塗山之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巨鹿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巾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靖康之變

『玖』 歷史上五月二十號發生過什麼大事

歷史上五月二十號發生過的大事如下:
1、325年5月20日,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舉行,確立復活節的日期。
2、1498年5月20日,瓦斯科·達·伽馬抵達印度卡利庫特。
3、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逝世。
4、1631年5月20日,天主教軍隊發動馬格德堡戰役。
5、1645年5月20日,清軍攻破揚州,民族英雄史可法殉國。清軍對揚州城內人民展開的大屠殺,屠殺共持續十日,僅被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故名「揚州十日」。
6、1799年5月20日,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誕辰。
7、1882年5月20日,義大利與德、奧簽訂《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同盟建立,這標志著以德國為盟主的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了。

『拾』 中國古代歷史有哪些大事件

1、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秦始皇在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去世後,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巡遊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咸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咸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

不料始皇於沙丘暴卒,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為秦二世。

2、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3、黨錮之禍

黨錮之禍指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後共發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為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4、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後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5、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丘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國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黨錮之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王之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玄武門之變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發生過什麼大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