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的紂王是什麼樣的
商紂王歷來被認為是昏淫無道的暴君典型,直觀的依據是:商朝在他手裡亡了國。 毛澤東不這樣看。 原因之一:他的政敵別有用心的宣傳 比如奢侈腐化,暴虐荒淫,鎮壓反叛,剪除異己,這是一切帝王的共性,並非商紂王獨有。這些劣跡為什麼表現在商紂王身上就那樣駭人聽聞,令人發指?應該說,是他的政敵在搞醜化和宣傳。暴君說。此說始於戰國,流傳至今。《史記·殷本紀》謂紂王「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九侯女不薏淫,:紂怒,殺之」;「脯鄂侯屍,「剖比干,,現其心」。自是之後,歷代史家官暴君必數夏桀、商紂。魏晉時代,紂為暴君說仍流傳,並出現許多離奇的情節。當時出籠而偽托西周太公望所作的兵書《六韜》和皇甫謐撰的《帝王世紀》,將暴君商紂王化為殺人成癖、嗜血成性、以炮烙之刑為樂的惡魔。至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又增益新的說法。西晉永嘉之亂,《今文尚書》盪然無存,至南朝梁武帝時,出現漢代孔安國所注《孔傳古文尚書》,又為暴君說增添所謂商周時代的文獻依據。然而,真正商周史料《今文尚書》之《商書》、《周書》諸篇中,均未見商紂王失道失國的罪狀,也無焚炙忠良、濫殺無辜、嗜血成性之類記載。 原因之二:把罪惡之源引到女人身上 妲己本來是紂王剿滅蘇部落的戰利品,也是紂王的玩物。可是,武王伐紂後一千年的《列女傳》把劣跡都歸於妲己一人,這就是「女禍亡國論」。在商紂王的故事裡摻和著妲己,既是小說家的調味品,也是封建文人為昏君開脫、愚弄人民的陰暗心理的表露。 原因之三:抹殺商紂王的歷史功績 據《史記》記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的才智足以對復雜的事情迅速作出准確的判斷,他的氣力足以徒手殺虎。他一手抓九條牛的尾巴,往後一拉,九條牛隻有向後倒退。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 當時的東夷常向商朝發動進攻,擄去大量百姓作奴隸,對商朝是個威脅。紂王的父親帝乙就和東夷大戰一場,但沒有取得勝利。紂王登基之後,鑄造大量兵器,親率大軍出征東夷。東夷各部聯合起來進行抵抗,但擋不住紂王的攻勢。 紂王一方的箭鏃是青銅製造的,精巧而鋒利、射程遠、殺傷力大。兩軍對陣時,東夷的軍隊一批批倒了下去。據說,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取得大勝。從此以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系密切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
『貳』 歷史,紂
帝辛,子姓,名受[1-2](一作受德),謚號殷紂王、商紂王,帝乙少子,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至公元前1046年。[3]帝辛因母為正後,故得以立為嗣。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其父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因此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好發展,國力強盛之餘,便興拓土開疆之事,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商朝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毛澤東:①「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15];②「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15]
『叄』 「紂」是什麼意思
「紂」是中國商代最後的君主,相傳是暴君。
讀音:zhòu
詳細釋義:
1、駕車馬後部的革帶
紂,馬緧也。從糸,肘省聲。——《說文》
2、商代最末的君主名,史稱紂王[name of tyrant ,last emperor of Shang Dyn.]。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紂貴為天子。——《呂氏春秋·功名》。注:「賤仁多累曰紂。」
人物介紹:
本名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 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縣)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謚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皇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除了商湯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以外,其餘的多數時間國運不濟,君與臣、統治階級內部充滿了殺戮。據《竹書紀年》記載:商王太甲潛回王都誅殺了重臣伊尹。在經歷了「九世之亂」之後,到了帝辛即位時期,已日薄西山,積重難返。
此時商朝西部,一個國勢如日中天的諸侯國(周國),正對商朝虎視眈眈。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擊敗商軍,帝辛見大勢已去,深知自己作惡多端難逃一死,便躲進鹿台(今河南鶴壁),將多年來搜刮的美玉寶器堆在身邊,命人放火焚燒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肆』 紂王為什麼叫紂王,這個紂是什麼意思
要探討紂王為什麼叫紂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就不得不了解古代對於死去的帝王或官員稱呼的准則規定的——《謚法》,而商紂王的「紂」就出自於這部書中。紂王本名為帝辛,「紂」只是他的謚號而已。謚號是用於總結帝王,諸侯官員生平,並予以評定的一種稱呼 。這部准則始於西周中葉稍後,相傳為周公所創。
謚法原文中說,「殺戮無辜,賊仁多累,殘義損善曰紂」,總得來說就是這個人生前就沒幹啥人乾的事。紂王當皇帝時,殘暴不仁,作惡多端這就與「紂」的定義很符合,故此後時就給了他一個紂的謚號。
其實客觀的來講,歷史上比紂王殘暴昏庸的君王有很多,而之所以這貨比較出名,只是因為他出名較早,各種演義、史書也對他大書特書,而現在很多文學及影視作品對其光輝事跡也宣傳的比較多,最終導致紂王在壞皇帝這個隊伍里穩坐頭把交椅。
『伍』 歷史上紂王到底是什麼樣的,是怎麼被武王打敗的
歷史上紂王到底是什麼樣的,是怎麼被武王打敗的?先說紂王其實並不是影視作品中的暴虐無道的形象,反而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第二個武王怎麼被打敗的,這個說起來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當時紂王的軍隊被派去鎮壓北邊蠻夷的入侵跟叛亂,二是紂王沒有想到武王打破禮制,造反起兵。
歷史不是一定是真相,但一定會抹黑。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的歷史。朝代的更迭背後,就會去抹黑前朝,典型的就有秦始皇嬴政,他建立了大一統的的政治範本,以後的朝代坐享其成不說反而僅是污衊。
『陸』 歷史上的紂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上的紂王也是一位暴君,紂王在年輕的時候也是非常勤政愛民的,只是後來受到了女色的誘惑,才沉溺於酒池肉林之中。
『柒』 紂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和桀一樣
紂王是歷史的暴君,和夏桀一樣,這話沒錯,至少書本是這樣說的。但我們同時也要明白,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並不是所有的歷史史實都和歷史書中記載的那樣,要參考勝利者的心情和情感表達。還有一點,夏是一個目前沒有確切考古證據證明確實存在的朝代,關於夏的一切都還存在於史書中。同時期的文明倒是有不少。如河南二里頭文化等等。所以,如上所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但從繁雜的史料中去蕪存菁,同樣是一張非常重要的能力。
『捌』 歷史上紂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歷史上的紂王:
紂王是個殘暴的君主,從考古發掘來看,商朝的奴隸主一向對奴隸很殘暴。紂王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對奴隸殘暴,對貴族也很殘暴。、
紂王挖比乾的心,囚禁箕子,可能是為了壓制貴族勢力;殺死九侯、鄂侯,可能是為了打擊地方勢力。他一方面打擊貴族勢力,一方面對奴隸仍然很殘暴,再加上不斷的對外擴張,可能就是這些原因,讓他把各個階層的人都得罪光了,才導致他眾叛親離。
而周文王、武王,也許是對奴隸的態度比較溫和,對各方國,包括商朝貴族,也注意拉攏,所以才受擁護。
二、人物評價:
帝辛和商紂王,是同一個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稱號。一個人有兩種稱號,在中國歷史上唯此一例。這兩個稱號之間差別是巨大的,對不同的人群來說具有不同的含義。
毛澤東對帝辛的評價耐人尋味,因為所處地位,毛澤東的著眼點和洞察力顯然更令人信服:「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紂王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損失也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當時微子是里通外國。為什麼紂王滅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對他,還有箕子反對他,比干反對他。紂王去打東夷,把那個部族征服了。紂王是很有才乾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要聽。」「紂王那個時候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紂王自殺了,他寧死不投降。」(《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P1157,轉引自高水然:《對紂王的評語》,淇園文萃)
三、人物簡介:
紂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後世稱商紂王 。
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
『玖』 紂是什麼意思
◎ 紂 zhòu 〈名〉
(1) 駕車馬後部的革帶 [back leather belt]
紂,馬緧也。從糸,肘省聲。——《說文》
車紂,自關而東, 周、 洛、 韓、 汝、 潁而東謂之鞧,或謂之曲綯,或謂之曲綸;自 關而西謂之紂。—— 揚雄《方言》
(2) 商代最末的君主名,史稱紂王[name of tyrant ,last emperor of Shang Dyn.]。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桀紂貴為天子。——《呂氏春秋·功名》。注:「賤仁多累曰紂。」
殘義損善曰紂。——蔡邕《獨斷》
以同言楚威王於側紂之間。——《戰國策·秦策》
『拾』 歷史上的紂王是哪個朝代的
商朝。
紂王一般指帝辛。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5年),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帝乙少子。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謚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