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是什麼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事業需要當代青年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青年去奮斗,當代青年要承擔起這個歷史責任,就必須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繼續艱苦奮斗的統一,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成長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
『貳』 「時代緊迫感」是什麼意思「歷史責任感」又是什麼意思
「時代緊迫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身處在這個時代,時間很緊,任務很重,所以不要偷懶。」
「歷史責任感」又是什麼意思呢?直接翻譯就是「我們要對歷史負責,應該有所擔當,不消極不迴避,做出我們的貢獻。」
『叄』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歷史責任
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志,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
作為青年人,一旦擁有遠大志向和理想,就會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和戰勝困難,就會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落實好黨的十八精神,開拓奮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2、自強,樹立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優點是:有拼勁、充滿活力和朝氣;有激情,始終鼓足創新前行的動力;有銳氣,敢於挑戰障礙,不拘一格。廣大青年大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業、獨立奮斗。
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奮斗,只有具備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升力,在各個領域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凝聚每一個人的「正能量」,從而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
3、自立,勇於承擔人才強國的重任。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是當代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重大戰略任務。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既是國家戰略,又是廣大青年的歷史責任。既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又表達了廣大青年人的願望。
在科技和教育迅猛發展,社會信息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當代青年有較多的機會學習、運用、創新現代科學技術。廣大青年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
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理解,即明確自己在社會中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履行責任。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社會責任,才能形成社會責任認同,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的主陣地、主渠道。
應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幫助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史論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大學生聯系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聯系自己身邊的深刻變化,深入體會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創新教學形式和手段,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習慣和興趣特點製作多媒體課件,實現抽象概念具體化、理論闡述形象化;結合大學生的利益訴求和身心特點,解決大學生在成長中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找准人生定位。
『肆』 加入民盟為什麼歷史責任是什麼
一、 加入民盟為什麼
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是經過歷史大潮盪滌依然不忘初心的有信仰的政黨。我加入民盟為信仰,為民主,為國家,為更高的追求!
1940年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危機四伏,在此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鍵時刻,由主張「團結、民主、抗日」的政團,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組成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為使組織得到更民主、廣泛的發展,1944年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變政團聯合體為廣大民主分子個人的聯合體。在歷史發展的每一個時期,中國民主同盟都堅守愛國、民主的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民主同盟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堅持抗戰,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為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英勇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民主憲政運動、政治協商會議、國共兩黨和談、反對國民黨當局召開「國民大會」的斗爭中,與中國共產黨密切配合,共同戰斗。1947年,中國民主同盟被國民黨當局宣布為「非法團體」,總部被迫解散。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中國民主同盟仍然堅持民主,堅持斗爭。1948年1月,在中國民主同盟一屆三中全會上,制定和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的政治路線,與中國共產黨一道為建立和平、民主、統一的新中國而斗爭。1949年1月,中國民主同盟公開宣告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揭開國家社會新的發展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主同盟遵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參加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與國家事務管理;推動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盟員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參加各項民主改革,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民主同盟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一道經受考驗。廣大盟員熱愛祖國,熱愛民主,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民主同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確立中國民主同盟參政黨的性質、地位、作用,實現工作重點轉移;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鞏固和發展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服務,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為實現祖國統一服務,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服務。
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民主同盟將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千秋家國夢,悠悠入魂來。國家、民族在呼喚,團隊、個人有文化自覺,民主、理想之火未曾熄滅!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加入民盟為信仰,為民主,為國家,為更高的追求!
二、 歷史責任是什麼
中華民族歷史淵藪,浩盪崢嶸,卓犖不凡,厚重豐實。泱泱五千年,浪淘盡千古人物事;一部文明史,更待後者書新篇。歷史翻到今日這一頁,人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激進又保守;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明智的時代,也是愚昧的時代;這是信任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日,也是失望的冬日;我們面前應有盡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歷史浪潮在我們面前掀起了巨大的旋渦!作為時代之子,身處其中,我們的定位、我們的責任是什麼?
當今有部分人認為:現代中國不如古代,今不如昔,世風日下。歷史上的中國輝煌宏大,萬國來朝,引領世界,獨占鰲頭,古中國是整個東亞以及部分東南亞地區的文明源頭,文字,服裝,建築,禮儀,制度,皆傳承之偉大的漢文明,讓朝鮮,日本,越南等國步入了文明社會。而今,中國成了山寨抄襲大國,文明缺失大國,道德滑坡大國,「清亡之後無華夏」,歷史是前進還是倒退?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說:「中國人都有懷舊的情結,對於舊時空的留戀,舊的生活方式的嚮往從來都有,不管是文人還是普通人,厚古薄今也算是一個傳統。社會變遷劇烈,現實中很多人會產生無法把握自我的感覺,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快速的社會節奏讓人無所適從,再加上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社會問題逐漸凸顯,這種情況下,懷念過去的情緒自然會產生,人們希望能回到過去那種已經了解和熟悉的生活方式中,他們覺得那種生活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孫立群說:「雖然有一句話說『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也僅僅是『之處』,並不代表著過往要比當今更好,歷史只能向前,不會向後,往昔不可追,在手裡的是現在和未來。所以,歷史是不可能被復制的,也沒有復制的意義。思古之幽情也好,懷舊也罷,本來也並非是不可的,甚至是一種詩意的情緒,但是真的要回到過去,那顯然是沒有價值的。」
撥開懷古的迷霧,正視現實。近代中國經歷滿清積弱、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國共十年內戰、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動亂,滿目蒼痍,傷痕累累,在這樣的廢墟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克服困難,發奮圖強,快速發展30多年,追趕發達國家兩百年文明,已然是勵精圖治,奮發有為。
撥雲見日,去偽存真,不管現實困難如何重重、未知世界如何莫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事業需要我們當代人去建設;不管外部環境如何紛繁復雜、外界勢力如何阻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當代人去奮斗!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必然要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唯有學習,唯有提高,唯有扎實地繼承,開放地吸收,以期博大精深,站高望遠,有容乃大,厚德載物,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必須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繼續艱苦奮斗的統一。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從一個人的力量,感染到許多人的力量,以站成一棵樹的深度、高度和寬度,渲染一片森林的深邃、高遠和廣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個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人。
『伍』 什麼叫歷史責任感
就是指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都生活在相應的社會群體中,都拌演一定的角色,而每個角色又都有自己的歷史,比如作為中國人,我們就有義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古人樸素的責任感.
『陸』 青年如何擔負歷史的責任
請問你這是法律問題嗎- -
不管怎麼樣,謝謝我的看法。一句都不引用他人說法,純個人看法。
應該分兩個點來講,第一什麼是歷史,第二我們在歷史中的位置,第三,歷史的責任是什麼,第四,我們能做什麼
第一、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已發生的一切客觀事實產生發展變化終結的總和。所有的過去都可以稱之為「歷史」,而所有的「現在」都是此刻以後的歷史。
第二、我們在歷史中的位置
如歷史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歷史包括了一切客觀是的變化發展終結,因此每一個個體都是歷史本身和歷史本身的創造者。又由於,人類是具有高度能動性的,可以通過「現在」的行為來改變「未來」,讓「未來」成為歷史時是另一幅模樣,同時年輕人屬於能在「未來」更多的時間內改變歷史,因此,「我們」是歷史的一部分,是歷史的載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三、歷史的責任是什麼
其實,我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歷史本身只是記載和客觀情況,因此無所謂歷史的責任或什麼。如果說有得話,那准確說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歷史」,在改變「未來」中,我們的責任是什麼。而這個問題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為一個人能夠改變和希望改變的未來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當下中國的國情下,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吃飽喝足就夠了,拋開他的能力,他的歷史責任只是對他本人的責任,想來,想盡辦法讓自己得到更多應該就算是他的責任了。如果認為自己吃飽喝足,再讓家裡人也吃飽喝足,那麼他的歷史責任就是為家庭的美好未來而盡全力了。
既然你問的是我們,那麼我想,應該把問題范圍限定在,人類中的年輕人,對於人類本身和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的歷史,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那麼作為人類,對歷史的最大責任不外乎兩點,第一,讓歷史繼續延續下去,即人類歷史和地球的歷史能繼續下去,而不是中斷或終結。第二點則是讓未來更好,包括我們本身,也包括我們的生活環境。
第四、我們能做什麼
既然上面說了歷史的責任是什麼,那麼一一對應回答就是了
歷史延續下去,從人類方面,現在人太多了,過多人口可能導致災難,資源不足和環境惡化會毀滅人類本身,因此控制人口,XXYY時戴套子就很重要。從地球方面,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會毀了我們的生存環境,因此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就恨重要了。在這一點上往大了你可以努力去開發新的干凈的能源,也可以從關掉周圍沒用的燈,近的路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開始做起。
讓未來更好,就需要看能夠承擔多大責任了。美好的未來有個人的未來,家庭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國家的未來,還有人類的未來。每一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都算是對未來的負責,對歷史的負責,但是如果你願意或志在更多的更偉大的事業,你可以選定一個自己想要努力地方向,並在這一方面做的最好。
說了亂七八糟一大堆,其實我想說的是,沒有必要大談「我們」的責任,因為不論我們怎麼過,好壞與否,都是歷史的組成部分,你要對自己負責了,那就算是對歷史負責,如果你能把自己過得很好,並且把這種好也傳遞或者分享給需要的人,那麼你就算是對歷史負責了。腳踏實地才是最重要的。
PS:我能從合理收費負責任得為人看病的醫生護士身上看到他們對生命的負責、能從不畏權勢為弱勢群體打官司的律師身上看到他們對公平的負責、能從抗壓做出公平判決的法官身上看到他對秩序的負責、能從努力提高辦事效率的公務員身上看到他們對納稅人的負責、能從不亂加添加劑和亂用農葯的農民和生產商身上看到對產品和消費者的負責、能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部分黨員身上看到他們對信仰的負責。誠然,我們的浮躁使得上述的這樣的人少了很多。但是,這並不妨礙你成為這樣的人。不空談,有理想,對自己的行為和信念負責,不為外界的浮躁氣息所動搖,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分享這種好處,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我認為這是對歷史最好的負責。
『柒』 歷史責任 含義
歷史是要面型未來的,
前人所作的是要對後人負責的。
這就是歷史責任。
回答人:剛剛
希望滿意
『捌』 簡述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及根本要求
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及根本要求就是要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求和奮斗。
首先,大學生應該正確地去認識這個國家和民族。一直以來大學生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國家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要麼過分自大,要麼過分自卑,這是不應該的。他們應該記住:中國是一個大國,而非強國,我們離強國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我們有這個信心~但既然我們是大國,我們的國民也理所當然應該具有大國的心胸和心態,要記得學會包容,學會尊重。
其次,學習要有全球化的視野。無論學習的專業是什麼,搞學習、做學問都必須具備一種全球化的視野。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起步較晚,而且學科與學科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連國內的一流名牌大學也很難說在某些學科領域就能夠領先於世界。所以,大學生的學習需要一種開闊的視野,要注重交流,切不可閉門造車。
再次,學習要有創新精神。現在的學習大多數是缺乏這種創新精神的,喜歡處處創新,而這恰恰是缺乏創新的表現,這就好比一個新的君主推翻了舊的暴君,然後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一樣,國家的名字改變了,但國家機器卻沒有改變,因為形式的改變並不能帶來實質性的改變,這樣的改變又怎麼能夠叫做創新呢,他們應該記住:科學真正的創造性是在於它的延續性,而不在於「標新立異」。
最後,學習要有責任感。人的一生無論怎麼過,都逃脫不了兩種責任:第一種是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第二種是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後者要做到的話,自己努力一下也並不是太困難,但是要做到前者不僅僅需要有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和熱愛,更需要有實際的行動,需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大學生成才的道路應該說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在將來他們會走上什麼樣的崗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他們都應該牢記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和肩上沉重的歷史責任感。倘若每個人都能夠將這樣的一份責任感承擔起來,那麼每一份這樣的責任感匯聚起來就成為了我們國家和民族前進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從此將不會再是一句空話。
『玖』 我們身負的歷史責任
歷史責任就是指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都生活
在相應的社會群體中,都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每個角色又都有自己的歷史,比如作為中國人,我們就有義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古人樸素的責任感.
『拾』 當代大學生,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歷史責任
大學生應有時代的眼光,將自己的理想抱負與國家和人民的需求結合在一起,在為人民服務的同時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以保持為國家與人民不斷做貢獻的動力。時代賦予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是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