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歷史語言

什麼是歷史語言

發布時間:2022-05-13 01:30:51

⑴ 歷史語言

1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東西方文化差異大。
2 對於古代人類來說,東西相距數千里,交通不便利,難以往來。這就是文化相對封閉性造成的。

⑵ 什麼叫歷史語言

過去的事實

⑶ 歷史語言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 是一回事嗎

描寫語言學是和歷史語言學相對,即截取某一歷史階段的語言,對其語音、詞彙、語法等結構要素進行觀察、描寫、分析、研究。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最初的歷史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中文習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它所關心的主要是對語言譜系的梳理和對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語言的測擬。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研究語言變化對於理解人類語言和人類的語言能力極其重要。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揭示語言變化的史前發展和同一語言早期和後期變體自己的聯系,為不同語言的親緣關系提供線索。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還可以使我們對非語言的因素,如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語言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普通語言學概念 普通語言學又稱做「一般語言學」,「語言哲學」或「理論語言學」。是對人類語言的看法和研究結果的理論概括,是研究語言的本質、發展和起源以及語言的類型和分類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⑷ 「描寫語言學,歷史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普通語言學」分別是什麼

描寫語言學是和歷史語言學相對,即截取某一歷史階段的語言,對其語音、詞彙、語法等結構要素進行觀察、描寫、分析、研究。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最初的歷史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中文習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它所關心的主要是對語言譜系的梳理和對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語言的測擬。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研究語言變化對於理解人類語言和人類的語言能力極其重要。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揭示語言變化的史前發展和同一語言早期和後期變體自己的聯系,為不同語言的親緣關系提供線索。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還可以使我們對非語言的因素,如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語言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普通語言學概念 普通語言學又稱做「一般語言學」,「語言哲學」或「理論語言學」。是對人類語言的看法和研究結果的理論概括,是研究語言的本質、發展和起源以及語言的類型和分類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普通語言學以人類所有語言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類語言的性質、結構特徵和發展規律。著重從理論上探討人類各種語言所共有的規律以及各種語言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也叫「一般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是以人類一般語言的共同性問題為中心,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語言的本質、語言的結構、語言的起源、語言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語言研究的特殊方法、語言學的各個部門及其相互間的關系、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

⑸ 應用語言學 歷史語言學分別研究什麼

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鑒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⑹ l歷史學科語言

歷史學科語言並不是太明顯。地理講究學科語言,歷史講究的是原句原話。
大問答題時歷史就要
.首先明確問答題的基本結構
通常情況下,問答題是由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四部分構成。提示項是對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項是對題目涉及的時空范圍和情景內涵的規定,中心項則規定了解答所依據的對象和內容,求答項是對回答內容和項目的規定和要求。中心項是問答題的核心部分,提示項、限定項從屬、服務於中心項,中心項決定求答項。
四大項共處於一道問答題中,但先後位置和出現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統一,共同服務於問答題的考查功效。
2.細心審題
審題對問答題來說,尤其重要。能否審好題,是答好問答題的先決條件。通常憎況下,審題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明確要求。審題首先要明確問答題的類別和基本結構,要正確地找出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等,以便完整、准確地把握題意和要求。
第二,確定題型。隨著高考問答題綜合性增強的態勢,其復合性加強。審題時要根據提示項及簡述、概述、說明、簡析、評價等說明性文字,確定好題目類型,依此確定解題基本思路和答題基本方法。
第三,挖掘題意。根據要求,確定好時限、內容和思考的范圍。如1995年「建國後生產關系題」,題目涉及回答的內容有:生產關系變革的步驟、每次變革的原因和內容及結果、理論依據等三方面。考生必須綜合建國以來生產關系的三次變革來回答,但有不少考生僅答出一、二次變革。對材料問答題,要明確材料的觀點,並搞清觀點與試題論證的關系。針對一題多間和分值分布的規定,搞清重點與非重點,並據此確定各部分作答的內容和時間的分配。
第四,審明材料的觀點。目前來說,不少問答題是通過材料來創設答題情景的。這就需要搞清所引歷史材料的觀點,特別是有關材料類的論證題,其觀點。結論,多是需要考生論證的論點。否則就會文不及意,離題萬里了。
3.篩選要點
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依據題目要求,對教材和學過的知識,進行發散性思維,從材料的組織、觀點的運用等方面進行綜合、立體的思考,組織好史實,確定住觀點。但是,問答題的特性,並不要求全部羅列史實。因此,必須根據題目的指向,對史實作認真的篩選,確定好要點。切忌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4.簡列提綱
高考命題的發展,是絕難碰上成題的。因此,編列好提綱,尤顯重要。在明確解題思路,組織好材料的基礎上,可根據題目要求,迅速編列解答提綱。提綱力求簡約,不必詳列,自己明了即可。
5.解決難點
考生對問答題的回答,深感困難的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高度概括的方法、評論方法、理論認識。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以上難點和重點。
第一,關於高度概括的題目。這類題目跨度大、涉及史實多,突出「歸納、比較、概括」能力的考查。對此應按照題目指向和要求,可用把散見於教材的史實加以篩選。提煉、運用將史實濃縮的提煉式概括法,或採用以時間順序為綱括法,還可以用邏輯關系為主的概括法,進行概括時,力求概括精煉、全面、准確。
第二,關於評論性的題目。通過提出觀點和提供材料,要求給予評論,如「楊貴妃題」。歷史評論是歷史學科的特色之一,按照具體事物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能離開具體歷史條件從抽象原則出發進行空洞評價。一般情況下,根據題目要求和歷史要素,運用正確的觀點,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對材料式問答題,首先據題目的有效信息,從隱含的觀點進行評論。
第三,理論認識方面的題目。這方面的要求主要包含在問答題的最高層次「說明了什麼」中。目前來說,多數將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隱含在題目之中。可緊扣題目要求,運用相關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史論結合,去論證、示題目的結論。
6.規范准確
一切努力都必須落腳於答案之中,這是取分的關鍵。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實的准確性、內容的針對性、要點的完整性、敘述的條理性、語言的簡潔性。在內容的組織方面要做到面要寬、點要多、話要短。答案的編寫上,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
然後歷史問答題都有固定的公式,歷史的從這幾個個方面來思考就行了(以辛亥革命為例)
1.這個事件的背景。(中國徹底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
2.主要人物。(孫中山)
3.事件的性質(辛亥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成果。和取得成果的原因(推翻了請城府,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約法。)
5.失敗的地方,和局限性的原因(被袁世凱篡奪了,沒能真正的反對帝國主義)因為資產階級弱小和兩面性。,。
6.對本國歷史發展的意義
7.對國際上的意義。
不管什麼題目都從這幾個方面考慮,的話就能夠全面了,當然沒有的可以不寫,還要審題准確,切忌南轅北轍。

⑺ 歷史語言學的介紹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研究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最初的歷史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中文習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

⑻ 中國歷史語言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語言是以現在的「吳語」為根基的,因為吳文化是周泰伯從中原帶來的,比較正統,叫做「雅音」,而且由於長江天塹,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較少受外來影響,所以比較的純正,當然古吳語也是從楚語演變過來的。

另外古吳語和現在的吳語區別同樣很大(現在的蘇州、上海一帶人很可能是聽不懂古吳語的),有研究說,古吳語可能跟現在浙南閩北一帶的方言比較相似。

(「雅」和「夏」相通,所謂雅言即是指夏朝人流傳下來的,廣泛使用於今天的黃河、洛水一帶的河洛古語,由於從夏朝、商朝到周朝都定都於河洛一帶,到了東周遷都洛邑後,作為各個諸侯國與天下共主東周交流的共同語,雅言此時開始向洛陽音傾斜,這也就是後世漢人廣泛使用的「洛陽讀書音」的古老源頭。)

2、秦漢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是南北大融合時期,由於胡人和漢人戰爭、聯姻、通商日益頻繁,所以中原的華夏正統語言已經開始不純正了,出現了大量的捲舌音,兒化音(正統中華語言是沒有捲舌的),但長江沿岸和以南的廣大地區依然是保持古老的華夏語言,雖然也開始發生變化。

3、隋唐時期

北方的語言已經基本為胡族同化了,大量的古漢語所特有的音韻消失了,不過這時候的官方語言依然是南方吳音,這個可以從大量的唐詩韻腳中得以驗證,在隋唐時期,現在的長江中下游的北岸一帶(南京、揚州、鎮江)還是在講吳語的,這一塊區域是北方話和吳音的分界。

4、宋明時期

江淮一帶的吳語也為北方話所侵蝕,成為了江淮官話,而在明代,由於朱元璋首先定都南京,所以江淮官話是中國當時的官方語言。

5、清朝時期

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語言成為了中國的強勢方言,繼而奠定了現在的普通話為國語的基礎。

但是從語言學角度講,北京話是非常不純正的一種語言,是古漢語和胡語大量融合同化的結果,她失去了漢語本身的韻味,只保留了四個音韻,但由於自從明代以來中國政治中心長期在北京,所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成為了現在的國語。

6、新中國成立後至今

建國後,國語改革運動繼續推進,1955年,就採取什麼方言作為國語的基礎,教育部主持召開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當時,各地代表通過投票方式,以決定從全國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新國語的基礎。

最終,排名第一的北京官話被選定為新國語的標准語。考慮到民族共通融合問題,大會還決定將「國語」改名為「普通話」。

至此,歷經數十年從清朝末年延宕至民國,乃至新中國的多番討論和改革,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普通話」終於正式成型,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並將普通話正式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8)什麼是歷史語言擴展閱讀:

漢語歷史悠久,使用人數最多,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15億,超過世界總人口的20%,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

漢語是分析語,一般有三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包含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漢語被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漢語被稱為白話文,以現代標准漢語為規范。

漢語有標准語和方言之分。現代標准漢語即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語音採集地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以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現代標准漢語中,除輕聲外共有四個聲調。

⑼ 歷史語言學的任務是什麼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
語言變遷(民族遷徙)
語言之間的關系(民族和民族歷史關系)
歷史比較的方法(地緣政治的沉澱)
誕生,經過,發展,現今。

⑽ 什麼是歷史詞彙什麼是文言詞彙

歷史詞彙:主要研究詞彙的起源和發展,也從屬於歷史語言學。
文言詞彙:它是古代漢語的書面詞語,它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至今繼續為現代漢民族所使用,因而被吸收進入現代漢語還有生命力的詞叫文言詞。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語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