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寶安有多久的歷史
秦征服百越部族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今天的深圳地區屬於南海郡管轄。
已知東晉時期始有關於「寶安」的記載。公元331年(咸和六年),建寶安縣,屬東官郡管轄;當時,寶安的范圍涵蓋了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香港部分地區,將近1700年歷史。
改革開放前,深圳還置於寶安的行政管理之下;改革開放後,對今天的深圳進行了多次地方行政調整。
Ⅱ 深圳這個城市歷史有多長
早在6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在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深圳隸屬於南海郡。331年,即東晉咸和六年,朝廷設東官郡,轄寶安、海豐、興寧等6縣,其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州、潮州一帶。其時寶安縣轄地涉及當今的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特別行 深圳大華興寺
政區,公元590年(隋開皇十年),廢東官郡,寶安縣改屬南海郡,縣治在今深圳南頭。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遷往東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這里又以出產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日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1842年7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英國佔領。1860年1月11日,九龍半島因《北京條約》而被迫割讓給英國。1898年4月21日,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租給英國99年。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以後其名稱和隸屬關系幾經變動,直到中華民國時期復稱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寶安素有「粵省前哨」之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Ⅲ 我們深圳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的成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Ⅳ 深圳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寶安縣,「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多年,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著6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深圳的廣府人自宋元之交遷入深圳,廣府文化是清朝以前深圳文化的主流文化,也是深圳傳統建築的主要來源,深圳地區現存的傳統建築有相當一部分含有大量來自廣府文化中心地的傳統文化因素。
清初「遷海復界」政策有關,客家人大批量進入深圳,大都是來自今梅州市的梅縣、興寧、五華等縣,帶來了客家傳統文化因素。
深圳風景:
深南溢彩橫貫深圳市區中心地段的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繁華的道路。東起沿河路口的三九大酒店,西至南頭檢查站,為雙向8車道,兩車道間為寬闊的綠化帶,全長17.2千米。
深南大道沿線集中了深圳建築的精華,集中了深圳最重要的旅遊景區和著名的企業,是國內少有的具有高度現代化特徵的景觀街道,其中平安金融國際中心592.5米為深圳最高建築。
羊台疊翠位於寶安區的羊台山,主峰海拔587.3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是深圳河流的重要發源地,山上林木繁茂,野生動物出沒其間。
抗日戰爭期間,羊台山游擊隊從日寇佔領下的香港,拯救出以茅盾、鄒韜奮、何香凝等為首的數百名中外聞名的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並安全轉移、隱蔽到羊台山區,故羊台山有「英雄山」的美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深圳
Ⅳ 深圳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深圳從一個小漁鎮發展成現在這個大都市已有28年了!
Ⅵ 深圳有多久歷史
深圳歷史悠久,因此文物古跡豐富,風景名勝也為數不少,如晉、隋時期的古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南唐的懷度寺,宋代的赤灣天後廟,明清兩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島、龍澳、七娘山等。深圳被辟為第一個經濟特區後,深圳的旅遊業發展異常迅猛,除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外,深圳新建的旅遊景點及設施也獨具魅力,如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主題公園錦綉中華和民俗文化村,以回歸自然為特色的野生動物園,最近建成的以水上樂園為特色的大型游樂場所香蜜湖,以及具有南中國海獨特魅力、椰風海韻、細浪白沙的東部黃金海岸,西部海上田園風光,中部都市景觀均各具風采爭奇奪妍。
參考資料:http://www.itsqq.com/a/jd/zh/a/2005-05-01/23610.html
Ⅶ 深圳的歷史
深圳地處南中國海之濱,椰風海韻,細浪白沙,景色怡人,歷來被視為「華夏南大門、連陲風景線」。自東晉以來,深圳在政治、文化、經濟、交通及海防軍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深圳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自秦之後,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統屬封建中央集權統制,漢在深圳已有鹽官之設,在南頭、西鄉、沙井、大鵬以及香港李鄭屋村等地,均發現漢代墓葬。從葬禮及出土文物看,當時已融合了先進的中原文化。
東晉南朝250多年間,是深圳鼎盛時期,置東官郡,領寶安、興寧等六縣,管轄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陽一帶,當時的寶安縣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區。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沖。在南頭設屯鎮,駐有嶺南節度兵;宋代設「巡海水師營」,宋代以來,深圳成了中國南方海路交通貿易的樞紐,經濟上有著重大的發展。
明代是深圳歷史上的中興時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築南頭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和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稍後立南頭寨,形成寵大的軍事機構,為「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抵禦倭冠、海盜以及其他外來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頭軍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領下,在南頭海域殲滅了葡萄牙艦隊。
到了清朝嘉慶年間,新安縣居民已達到225979人。人口大增,農業生產和漁、鹽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民國二年(1913年),新安縣復名寶安縣,治所仍設在南頭城。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才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深圳人民為民族解放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別是抗日東江游擊縱隊,活躍在惠東,寶一帶,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並將困於香港的文化人士護送到解放區,為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深圳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因此文物古跡豐富,風景名勝屯為數不少,如晉、隋時期的「晉績隋園」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南唐的懷度寺,宋代的赤灣天後廟,明清兩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龍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紀80年代,深圳被辟為中國第一經濟特區後,旅遊業發展異常迅猛,新建的旅遊景點及設施獨具魅力,並以其新奇、特、異的風格蜚聲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