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

發布時間:2022-05-13 08:43:17

1. 辛亥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1)物質和階級基礎: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
(2)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輿論准備。
(3)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形成,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組織准備。
(4)群眾基礎: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稅斗爭、收回利權運動等,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群眾基礎。

2. 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原因是什麼

一、清封建王朝統治的沒落,腐敗。西方先進思想的影響。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1)物質和階級基礎: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 (2)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輿論准備。 (3)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形成,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組織准備。 (4)群眾基礎: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稅斗爭、收回利權運動等,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群眾基礎。 辛亥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既不是由於「西方思想的影響」激起的「騷動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數人「極端感情」或「革命狂熱」煽動下的「幼稚與瘋狂」,而是社會矛盾運動的產物,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通過對中國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根據這些條約,它們一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把封建統治階級變為它們統治中國的支柱;一方面操縱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在經濟上進行剝削掠奪,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生長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極大危機。1895年,孫中山先生在《香港興中會章程》中指出,中國的外部環境是「堂堂華國,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強鄰環列,虎視鷹瞵」,「瓜分豆剖」,「蠶食鯨吞」;國內狀況則是「政治不修,綱維敗壞」,「鬻爵賣官,公行賄賂」,「盜賊橫行,飢饉交集,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一幅何等觸目驚心的悲慘景象!

二、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貴族頭銜,此即革命不徹底的明顯例子。

3. 辛亥革命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必然的。

因為洋務的沒有成功,因為甲午中國的慘敗,因為維新變法又被清政府鎮壓了,最後侵華定了一個辛丑和約,巨額賠款不說,而且外國軍隊已經直接駐扎到了北京的東郊民巷,離紫禁城皇帝的所在地不過咫尺之遙,可見中國的國家地位已經到了非常低落的地位。

所以,要求改變這樣的地位,在其他路沒有走通的情況下,用革命的方法,用武裝的方法是完全合理的。它是有歷史淵源的,所以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考慮這個問題,辛亥革命確實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的產物。

(3)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必然性的歷史背景:

在近代以後,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應該說,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中國本來是一個相對閉關自守的國家,在列強的強烈的壓迫之下打開了大門。

這個國家的國民應該是有一種強烈的民族的自豪感,但是這樣一種自豪感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之下,卻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不斷地喪權失地,當然使民眾有一種強烈的不滿。

一方面是中國國家的地位不斷地在沉淪,從上到下,尤其是廣大中國百姓中就非常不滿意,另外很多有識之士想走這樣那樣的道路挽救中國的命運,改變中國的命運,結果又都沒有走成功。

4.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5. 如何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1)物質和階級基礎: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
(2)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輿論准備.
(3)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形成,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組織准備.
(4)群眾基礎: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稅斗爭、收回利權運動等,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群眾基礎.

6.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歷史趨勢來看,清政府在鎮壓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簽訂《辛丑條約》、實施新政破產後,其腐朽、反動的本質進一步暴露。隨著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國兩大社會矛盾趨於匯流,集中體現為中國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由改良發展到革命已成為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所以,20世紀前十年,辛亥革命發生的條件己經成熟。
具體表現在:
第一,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經濟上,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物質基礎;
階級力量上,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為量進一步壯大;
思想上,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逐漸成為社會主要思潮;
組織上,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政黨統一領導的新階段;
政治上.三民主義的提出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奮斗綱領,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二,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清廷立憲失敗後進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勢力在收回利權的斗爭和武裝起義中人斷壯大。
第三,革命時機成熟。保路運動調動湖北新軍,清廷在湖北統治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時機。

7. 辛亥革命的爆發是偶然還是歷史必然

歷史必然。

辛亥革命的爆發其實是19世紀後期以及20世紀初期中國的歷史發展的必然。

辛亥革命的爆發原因:

1、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為對外支付巨額賠款,腐朽的清政府加劇了對人民的盤剝,致使民怨沸騰,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產是辛亥革命爆發的重要原因。為了擺脫困境,清政府先後宣布實行「新政」和預備立憲。由於其根本目的在於延續其反動統治,清政府不斷借改革之名加強皇權,最終使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沒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統治危機。

3、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並成為革命的階級基礎和骨幹力量。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的發展。隨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數量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大,民族資產階級及與它相聯系的社會力量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8. 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

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
辛亥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既不是由於「西方思想的影響」激起的「騷動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數人「極端感情」或「革命狂熱」煽動下的「幼稚與瘋狂」,而是社會矛盾運動的產物,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通過對中國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根據這些條約,它們一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把封建統治階級變為它們統治中國的支柱;一方面操縱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在經濟上進行剝削掠奪,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生長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極大危機。1895年,孫中山先生在《香港興中會章程》中指出,中國的外部環境是「堂堂華國,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強鄰環列,虎視鷹瞵」,「瓜分豆剖」,「蠶食鯨吞」;國內狀況則是「政治不修,綱維敗壞」,「鬻爵賣官,公行賄賂」,「盜賊橫行,飢饉交集,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一幅何等觸目驚心的悲慘景象!
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一個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一個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是因為,造成近代中國國弱民貧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漆樹芬在1926年出版的《經濟侵略下之中國》一書中曾這樣寫道:「弱我中國者,資本帝國主義也;致我於危亡者,由此產生之不平等條約也。資本帝國主義實為蠶食我之封豕長蛇;不平等條約實為束縛我之桎梏陷阱。」在這種情況下,要挽救國家的危亡、尋求民族振興的出路,就要把斗爭的矛頭指向壓迫和阻止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帝國主義及其附庸封建主義。包括辛亥革命在內的中國革命運動,就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如果要用最簡潔明確的語言來回答辛亥革命發生的原因,那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帝國主義的侵略引起了反抗」,「辛亥革命是革帝國主義的命。中國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為清朝是帝國主義的走狗。」
事實上,進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止過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美好追求,沒有停止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在辛亥革命以前,這種斗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面前,中國廣大愛國將士和民眾勇敢地拿起武器,進行頑強的抵抗,表現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不論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都是如此。但由於社會制度腐敗、經濟技術落後,這些戰爭都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
二是以農民為主體的下層群眾,不堪忍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欺凌和壓迫,拿起原始武器,直接對封建統治階級或帝國主義展開武裝斗爭。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義和團運動,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現。但是,由於自身的局限性,這兩個運動最終都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血腥鎮壓下慘遭失敗。
三是戊戌維新派的政治改革運動。甲午戰爭前後,維新派總結了清王朝推行洋務運動、企圖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物質文明的成功做法和失敗教訓,決心按照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對中國的封建政治進行大膽改革,發動了戊戌變法。但這些改革舉措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變法活動僅僅進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後的鎮壓下夭折。
這三個方面的斗爭,都是中國人民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程度上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斗爭。雖然這些斗爭都作出了自己的歷史貢獻,但總體來說都還只處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准備階段,因為它們都只是在個別方面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和國內封建勢力,還沒有能夠提出較為系統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政治綱領。只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才在比較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孫中山先生在成立興中會的時候,就在神州大地上第一次響亮地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在中國同盟會成立前後,孫中山先生又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崇高理想,特別是明確提出要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政治理念,把民主主義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旗幟下開展起來的。
中國同盟會的作用?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海外中國人為主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

中國同盟會於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其前身是華興會和興中會,除此之外還有復興會、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參加。中國同盟會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其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為其總理,黃興為副總理。

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設想的一個中華民國的政府組織一致:在總理下設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這實際上是三權分立的原則。
義和團運動的意義?
口號和意義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從現在來看,義和團運動確實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加大了了人們和統治階級以及帝國主義的矛盾。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的走狗,中國社會性質完全淪為雙半社會,清朝滅亡為時不晚。

9.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比較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在這次革命中,資產階級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制定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國和發展資本主義的奮斗目標,最終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催垮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個比較完備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超過了前人為尋求國家出路而進行的一切斗爭。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共和政體。 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王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正因為如此,當袁世凱、張勛先後復辟帝制時,均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人民群眾的堅決反抗。 3. 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沖破了封建主義的束縛,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以振興實業為目標,設立實業部,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隨後的幾年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革命政府還提倡社會新風,掃除舊時代的「風俗之害」。如:以公元紀年,改用公歷;下級官吏見上級官吏不再行跪拜禮;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稱取代「老爺」等的稱呼;男子剪辮、女子放足之風迅速席捲全國等。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社會風氣,也有助於人們的精神解放。 5.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