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莆田僮身有多久歷史

莆田僮身有多久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26 11:35:53

A. 媽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神話,歷史有多久

媽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最早史料記載於,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能預知人禍福……」
又載:宣和五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沖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這些足證明了歷史中確有其人。南唐清源軍(含今莆田)莆田縣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媽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親莆田人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朝夕焚香祝天,祈求,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生的異常奇特,也就倍加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喚她為默娘,人們尊稱為林默娘。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立志終生行善濟人,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大家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不斷為鄉親排難解紛,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世人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B. 福清市有多久的歷史了

500多年。
福清市簡介
福清位於閩中沿海,別稱"玉融"。東與平潭隔海相望,南與莆田相接,西與永太相連,北與閩侯、長樂相鄰。全市版圖面積2430平方公里,設有21個鎮街,總人口119.58萬人。
福清古屬七閩。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置縣,稱萬安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福唐縣,後唐興四年(公元933年)始稱福清縣,199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福清市是著名僑鄉,華僑旅外歷史有500多年。在海外有華僑、華人63餘萬人,遍布東南亞、日本、美國、西歐等73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清市屬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徵,光照充足,雨量豐富。夏季台風頻繁,雨量集中,有利於喜溫喜濕作物生長。
福清山海資源豐富,以此為依託的綜合農業發展迅猛,正逐步走上創匯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199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51.3億元,比增6.67%。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為全省重要產糧區.為全省重要產糧區.水產和畜牧業已經形成種苗繁育,飼養,產品加工,運銷以及飼料相配套的龍形產業鏈. 鄉鎮企業發展迅速,1999年實現總產值316.84,比增19.6%,擁有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企業190家。一個以山海資源為依託, 以市場為 導向,以傳統種養為基礎,以"兩高一優"農業為龍頭,帶動農林牧副漁各業聯動,協調發展的農村經濟新格局已經形成.福清現已躍居全國農業生產百強縣(市)第十位.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福清交通十分方便。福廈公路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市內又新建、拓建了建城路、元洪路、西聖路、漁江路、清榮大道等;境內海岸線長達430公里,有天然良港,現已建成融僑集裝箱碼頭和元洪碼頭及進港航道主體工程。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猛,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達26、37萬門,21個鎮街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2000年末城鄉電話用戶普及率達62、51%。
福清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名勝古跡頗多。其中瑞雲塔、龍江橋、黃檗寺、瑞岩山、萬安城、石竹山、靈石寺等都是中外遊客神往和游覽憩息之所。

C. 莆田話的歷史多久

莆田話即興化方言,興化方言屬漢語方言系閩海方言群,為福建省十個漢語方言之
一,在整個語言體系中佔有一定地位。興化方言俗稱「莆仙話」。興化方言的特色是:八
音(包括白陽入)分明,保存著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漢語。國際音標中邊擦清音(舌尖前
音)就是興化方言的獨特標志,有人認為這是古百越族的底層語言遺存。

莆田話流行區域除莆田市的莆田縣、仙游縣、涵江區、城廂區、湄洲灣北岸、湄洲
島外,還分布在福清、永泰、惠安等市、縣的部分村落。宋、元後,不少莆仙人因謀生或
飄洋過海,或遷徙他鄉,隨著他們的足跡,興化方言也被帶到各地。遠的如新加坡、印尼
、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有興化方言的分布,近的如閩東、浙南沿海均發現興化方言島。
在台灣,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興化」,這表明在今日的台灣,也不乏
興化方言的蹤跡。

在漢語方言特別是福建諸方言中,興化方言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是由其語音特點
所決定的。

莆田話在保存上古漢語、中古漢語的某些特點方面較其他漢語方言顯著,國際音標
中的邊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獨特標志;清代學者錢大昕提出的「古無輕唇音」、「古
無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論斷,可以在興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證;在廣化寺有兩座宋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石經幢,上用中、梵文勒刻,其
中梵文英譯本中的「伽、迦」等與興化方言讀音相同。

由於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興化方言「好說不好寫」,有的話好象很「土
」,根本就寫不出來。其實不然,興化方言任何一句話都可寫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來歷
。如,莆仙人將淘米水之類的豬飼料叫做「潘」,1949年大眾書局出版的《大眾字典》第
377頁關於「潘」字的解釋有兩個,第一個是:淘米泔水;第二個是:姓氏。又如,莆仙
話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會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獵捕魚。莆仙話連古
代社會的家族成員分工都能反映出來,其源流之久長可見一斑了。

興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陽入)分明。在今普通話中,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
個聲調,沒有入聲。這是因為在古漢語的演變中,入聲字已於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話
中卻仍然保留著大量的中古漢語的入聲,構成完整的八音。有些人寫舊體詩詞時,分不清
哪些字是仄聲,用莆仙話一讀便知:音節短促不能拉長尾聲的便是入聲,入聲屬於仄聲。

莆田話在語音上的另一個特點是, 無前後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韻;無平捲舌音之
分,僅有舌齒音,因此莆仙人說普通話常鬧笑話。

莆田話還有個音變特徵。所謂音變就是某些字、詞在同其他字、詞連讀時,語音發生
了變化。雖然其他方言也有這個特徵,但遠比莆仙話來的簡單。這也是莆仙話難學的一個
重要原因。

莆田話中不僅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語音,也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詞彙。許多古籍中
可以看到的詞彙,一直被莆仙話繼續沿用著,只是讀音發生了變化而已。

D. 莆田到長樂機場需要幾個小時

2個小時

E. 潮州到現在有多少年歷史了

潮州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證實,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創造了口頭文學——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屬古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大部分從閩南的莆田遷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設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屬南海郡,始載入版圖,但此時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頭一帶漢族人稀少,從唐朝後期開始漢人數量才有較快增長。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成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是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 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太平路隋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復郡,潮州曾一度改為潮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在唐朝的時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說,東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設置了漳州。現在, 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新羅縣(今龍岩市長汀縣),另一個源頭,是在循州的興寧縣(今紫金縣,興寧縣今屬梅州)。可以想像,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潮陽郡,唐天寶3年,(閩中)割潮州歸嶺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復潮州。
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隋唐以後,隨著戰亂、戍邊、遠謫和民族大遷移,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宋、明數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汕頭,見潮汕莆田淵源。莆田移民,從語言來看,潮州話與現今的莆仙方言有差異。原因在於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繼續受到福州省城話的影響,原先使用的方言-閩南話受閩東方言影響,莆仙方言成為有閩南語底子的又帶有閩東色彩的混合兼過渡型的閩語。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這個基礎上。這時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就是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 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關於潮州人稱謂的界定,依據就是上面所說的9個縣和汕頭、南澳。後來,也有把豐順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歷史名人,如豐順的丁日昌,人們還是習慣把他作為潮州人。
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這里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 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 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 1907年5月22日,由孫中山指派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州黃岡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力戰6日而敗;27日下午,起義軍宣布解散,總指揮陳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 「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較大,它包括了現在的汕頭市、揭陽市;從管轄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國解放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造成了二個「潮州」的概念,一個是廣義的潮州概念,一個是狹義的潮州的概念。
廣義的潮州,也就是歷史上的潮州,此定義已有上千年歷史,主要包括現在潮州市、汕頭市和揭陽市以及豐順縣等。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民風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語言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擁有了潮州人的稱謂。(廣義潮州的概念裡面,包含了狹義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與豐順縣講潮州話的民眾。另外陸豐市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講惠來口音的潮州話的民眾,屬於廣義潮汕人的概念,不屬於狹義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將原來的副地級市升格的。作為地級市,潮州現在管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關於潮州的概念,還是傾向於廣義的潮州,甚至就是廣義的潮州。可見,歷史是阻隔不斷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為潮汕地區三個地級之一,本地人較為注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說「潮州方言」、「潮州工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說法有失學術意義上的公允。 不過,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習慣稱呼。

F. 莆田市蒲禧村,戚繼光去過嗎

去過的

倭寇之亂是明代莆田歷史上最大的禍患。明永樂8年(1410年),倭寇首次侵犯莆田沿海一帶。爾後,敵寇又屢屢犯莆,以嘉靖22年(1543)至41年(1562)最為嚴重,先後犯興化城達15次,前後歷時20載。倭寇擾亂期間,莆田涌現出許多愛國志士,率領軍士英勇抗擊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莆田百姓對他們的豐功偉績永不忘懷。倭寇平定之後,各地先後建祠多處以千秋奉祀。
明朝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戚繼光碟機除倭寇,為百姓解除劫難,莆田百姓老少皆知。明嘉靖41年(1562)至42年(1563),倭寇三次騷擾莆田。嘉靖41年9月14日,戚繼光奉命率兵來莆抗擊倭寇,敵寇聞訊後逃遁盤踞黃石林墩。戚家軍到城後馬不停蹄,連夜追擊,出其不意,大獲全勝,這就是有名的「林墩大捷」,消滅倭寇2960多人,救出被俘百姓2120多人。同年10月,戚繼光班師回浙江,倭寇獲悉後又乘機於嘉靖41年11月29日攻陷興化城,城內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死者不計其數。倭寇入城後大肆燒殺,罹難的進士以上者就有17人,舉人53人,庠生356人,慘不忍睹。戚繼光於嘉靖42年初再次領兵來莆平倭。賊兵聞知戚家軍將到,棄城逃往沿海一帶伺機而動。戚家軍兵分三路進逼剿倭,又打了一次大勝仗,殲敵2451人,救出百姓3000多人。莆田百姓於嘉靖43年(1564)在城內下務巷建生祠以紀念戚繼光救民於水火之功德,祠內曾有對聯雲:「元戎兩度掃妖氛,不愛發膚殊死戰;父老千秋嚴伏臘,猶思離亂得生還。」明萬曆年間,百姓在黃石建戚公祠,在涵江建功德祠,明隆慶年間,在江口建惠德祠。上述多處戚公祠,今僅存黃石林墩戚公祠一處。
莆田境內還有三處忠勇祠,也是紀念為抗倭而壯烈犧牲的武將。嘉靖24(1545)年11月,興化千戶白仁率兵追擊倭寇至江口東岳廟附近,身受重傷,繼續奮勇與敵搏鬥,終因體力不支被寇殺死。他死後百姓在城內會生宮建忠勇祠奉祀。嘉靖32年(1553),倭寇駕船直逼平海。平海衛左正千戶葉巨卿帶領水兵與倭鏖戰,身受創傷多處後犧牲。嘉靖34年(1555)倭寇又在平海登陸騷擾百姓,平海衛千戶邱珍率部截擊,因受傷落馬被寇刺死。後人在平海建忠勇祠奉祀葉、邱兩千戶。在城內驛前也建忠勇祠祀興化衛千戶魯師亮。以上三祠均已廢。
嘉靖41年(1562)興化府知府奚世亮才到任一個多月,倭寇猖狂圍城,因分守翁時器中了倭寇詭計,城池被攻破。後通判李邦光、分守翁時器逃跑,知府奚世亮率眾與倭寇血戰,身受重傷,寡不敵眾,終於率全家在府衙內投井殉節。後來,邑人為紀念他忠貞不屈的精神,在城內西門內建奚公祠奉祀。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興化府城陷落後,倭寇猶如虎狼野獸,到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雞犬不留。莆田許多官第民舍都被焚劫一空。水關頭有一青年女子,被倭賊抓去,迫奸不從,大罵倭賊畜牲不如,舌頭被割斷後,再一寸一寸斬之。他們在莆田城,以姦淫屠殺為樂事,無惡不作,慘不忍睹。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倭寇退出府城後,集結在平海衛和東嶠許厝,繼續姦淫擄掠,為非作歹,民不聊生。福建巡撫譚綸緊急上書朝廷,請求再召戚繼光回師援救。農歷四月,正是梅雨時節。倭寇估計明朝官軍至少要十多天才能到來,因此,他們在許厝和平海,放心地大吃大喝,嬉戲狂歡。他們想不到戚家軍有夜間快速行軍的習慣,而且能行一百二十里,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集結在許厝的倭寇,經過半夜的狂歡濫飲,個個酩酊大醉,東倒西歪,昏昏欲睡。戚家軍「銜枚」(默不作聲)而進,月落時逼近許厝倭巢。戚繼光一聲令下,戚家軍如天兵突下,破柵而入,一時殺聲震天,倭賊措手不及,有的被殺死,有的被砍傷,有的喊爹叫娘逃竄。還有大隊人馬妄圖突圍逃跑,此時,劉顯、俞大猷左右兩翼的官兵及時趕到,四面圍攻作戰,合力殺敵。倭寇被官兵重重包圍著,負隅頑抗,垂死掙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倭寇逐漸敗陣。我軍乘風放火,把許厝的倭營燒為灰燼。這一仗,共擒斬倭賊2522人,繳獲各種兵器3961件,印信15顆,救出被擄去的壯丁、婦女3000餘人。官軍乘勝追到平海衛,破城而入,消滅了據城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爭的又一重大勝利。再經過一番掃盪,莆田的倭寇基本上消滅了。
再說,當莆田受到倭寇騷擾時期,仙游也不能倖免。僅1550年至1560年,就先後有三股倭寇進犯仙游,其中兩股倭寇還從仙游一直焚掠到永春、安溪等地。

倭寇在莆被戚繼光等率領的官軍掃平了,但賊心不死。嘉靖42年11月,他們到平潭等地糾集了15000多人,在莆仙交界的東沙登陸,直逼仙游縣城。倭賊人數眾多,來勢兇猛,他們除了用竹牌、木梯猛烈圍攻外,還用呂公車輪番攻城。局勢十分緊張,但仙游知縣陳大有臨危不懼,他一面派人向福州請求救援,一面率領全城民眾日夜堅守。陳知縣還大義凜然地表示:「吾誓與此城共存亡,敢縋垣出城者斬!」在他的激勵下,勇士劉群芳,一連殺死登城的倭賊好幾個人,自己也身受重傷,最後壯烈犧牲。城內人心振奮,同仇敵愾,軍民同心協力加固土城,增設木柵,多次擊退攻城的倭寇,還趁倭賊不備時,組織敢死隊,出城偷襲倭營,使倭賊日夜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嘉靖43年,戚繼光與劉顯、俞大猷分三路進攻平海衛(興化城東),「斬級二千二百」,並相繼敗倭於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
莆仙有戚繼光剿倭戰斗中斬子的傳說和記載,還編成莆仙戲《斬子》演出,頗有影響。莆田沿海各地盛銷一種面餅,味略咸,表皮光滑,中間有個小孔,人們叫它「光餅」。光餅,又叫「咸光餅」,是為戚繼光打倭寇而製成的。為支持戚家軍,各地百姓都爭先做光餅獻給軍隊,「光餅」的名稱便從此流傳了下來。

莆禧古城:
是漁村,是古城,更是古時威震敵膽的海防軍事要塞。這就是位於莆田市湄洲灣北岸開發區山亭鎮的莆禧古城,與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為福建省現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莆禧古城東南北三面臨海,此地原名「浮曦」,因晴天朝陽出海浮於海霧之上而得名,後來由方言諧音演變為寓意吉祥的莆禧。
從莆田市區前往湄洲島,接近乘船的文甲碼頭時,可以看到路邊有一段綿延幾百米、大石條壘成的厚重古城牆。城牆下,是抗倭英雄戚繼光仗劍矗立的雄偉石雕像;城牆內,不僅保留著十字街、坡路頂、大參將胡公遺愛碑等海防遺跡,而且代代傳承著對媽祖、城隍大神的虔誠信俗,每年正月的打鐵球、爬刀梯等民俗活動更讓人感嘆這座古城的勇猛基因。因為有著頑強抵禦倭寇侵略的光輝歷史,莆禧古城入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國防教育基地。數百年後,硝煙散盡,登臨莆禧古城,遠眺大海,仍讓人不禁想起那段挑燈看劍、吹角連營的烽火歲月。
石牆石城石板路
順著靠近公路的北門走進莆禧古城,第一個感覺是城牆十分厚重。據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興建莆禧城時,牆基厚1丈2尺(約為4米),騎兵可以在城牆上跑馬。軍情緊急,修築城牆時來不及上山打石,拆除了30多公里外黃石鎮東甲村、遮浪村兩處鎮海堤運來石料,耗費四年時間,終於建成了這座周長 590丈(約2公里)、高1丈3尺(約4.3米)、設置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的牢固石頭城。
古城裡,滿眼都是橫平豎直的石頭。北門的瓮城裡,沒有土,一棵百年大榕樹竟與石牆緊緊「抱」在了一起,樹根緊貼著石壁,飽經風雨而不倒。村民們說,這是莆禧人的「風水樹」,每逢節慶前來祭拜。這樣古老的榕樹,在古城裡十分常見,而且往往依靠著城牆,就像一個個堅守在城牆上的老兵。
城內的主幹道是兩條十字形交叉的石板路,通向四座城門。走在這條十字街上,不僅腳下的青石板給人以歲月的滄桑感,路兩旁擺放的石頭物件更讓人隨時感到驚喜:長長的石凳、雕刻的石碑、精巧的石槽、舊時的石磨……每一樣都有鮮明的特點。
「我們沿海漁村,最常見的就是石頭,石屋、石路、石門,附近有山,採石方便。」莆禧村村委會主任陳德順說。順著他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村裡的房屋幾乎都是石頭壘成,即使是四五層的樓房,下面三層用的也是石頭。在十字街的交匯中心點,當初建城時,為了排水順暢,結合「天圓地方」的傳統,專門用石頭壘成了凸起的龜殼形,至今仍完好如初。在交匯點轉向東門,走到盡處,又是一段長長的上坡石路。「這段路叫坡路頂,從這里出東門,走1公里就到了出海的碼頭。」陳德順介紹說,過去這段路由於漲潮退潮導致泥濘不堪,為了修路造福鄉里,村裡出海的商船集體約定:每次返程要從外地帶回兩塊石條,幾年下來,終於有了這條石板路,一直沿用到現在。
三面環海御倭寇
古城裡堅硬的石頭,就像城內居民頑強的性格。雖然他們是隨著古城興建而遷居來此,最多時聚集了50多個姓氏,但當面臨外敵入侵時,卻團結成了一條心。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對莆田沿海的進攻十分猖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不僅攻陷了駐軍5000多人的平海衛城,連興化府城都未能倖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隸屬於平海衛管轄、駐軍只有1200多人的莆禧古城,卻在倭寇的一次次兇猛進攻中堅強挺立下來。「莆禧城的東、南、北三面環海,倭寇可以從任何一面發起進攻,而且還曾經爬進涵洞從水中偷襲。」陳德順說,面對強敵入侵,莆禧城內的駐軍和民眾齊心協力,硬是死守了50多天,保住了這座城池。
城內的城隍廟,用獨有的方式紀念著這段歷史。在修築古城前,此地原有一座民間的鯉江廟,後來「升格」為城隍廟。而鯉江廟中從宋代開始就一直供奉的,恰巧是唐代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城的名將張巡(民間尊為司馬聖王)。於是,莆禧城解圍後,地方官奏報朝廷城隍爺顯靈有功,皇帝不僅賜予莆禧城的城隍爺以「城隍大神」 的稱號,而且賞賜黃袍加身的殊榮,這在國內的城隍廟中十分罕見。現在,戚繼光為莆禧城題寫的「東海保障」牌匾和紀念城隍爺功德的「御獎黃袍」牌匾,一起高懸廟中,彰顯著軍民齊心抗倭的功績。
十字街上屹立的一塊石碑,也是抗倭歷史的見證。石碑全名為「大參將胡公遺愛碑」,是莆禧民眾為了紀念抗倭將領胡守仁的德政而立。胡守仁是戚繼光手下一員得力干將。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正月,戚繼光從浙江領兵入閩、收復被倭寇攻陷的興化府城時,胡守仁就是一馬當先的前鋒猛將。據《閩台淵源叢書》記載,由於胡守仁戰功卓著,後升任莆禧千戶所正五品守備一職,負責忠門半島和湄洲灣全境抗倭重任。在任上御倭有方,屢立戰功,胡守仁又陸續升任參將、福建總兵等重要軍職,在福建抗倭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聲名。
民俗瑰寶傳承多
前人奮勇抗倭的功績,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從明代開始,為了紀念城內居民英勇抗倭事跡和城隍爺護城之功,莆禧人民在傳統元宵活動中都要隆重舉行集會遊行。每年正月十九,八抬彩輿請城隍大神起駕,車鼓隊、演出隊、八樂隊、彩車隊等組成隨行隊伍,浩浩盪盪,按照傳統規制繞境巡遊,一路熱鬧非凡,數百年傳承不變,成為莆禧特有的傳統文化習俗。
這一天最吸引人的,是打鐵球和爬刀梯的「震撼上映」。在城隍大神巡遊時,隊伍中最醒目的是男子裝扮的「僮身」,在沿海凜冽的寒風中,「僮身」身著短衣短褲,坐在刀轎上,赤著雙腳、嘴銜銀針、手執寶劍,一路上揮舞著鐵刺球抽打著自己的後背,很快便血跡斑斑。等巡遊隊伍返回城隍廟廣場時,整個民俗活動進入最高潮——「僮身」邊跳邊舞,然後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赤腳踩著刀刃,一步一步爬上高17米、多達21級的刀梯!陳德順說,這是全村對先輩抗倭歷史的集體紀念,所以不僅城內男女老幼全部出動,還吸引來很多外省遊客、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一起參加這場特別的紀念。
在莆禧古城,記者盡管未能領略這些民俗瑰寶的精彩,但依然對城內的歷史古跡和人文資源流連忘返。除了抗倭遺跡,城內還有一座千年天妃宮,宮內的宋代媽祖木雕像關節靈動、精巧之極,堪稱中國南派木雕的代表作;院子里的一棵檜樹歷經戰火頻仍和雷電擊中的雙重磨難而不倒,樹干斑駁如「滿臉滄桑皺紋」,枝葉卻繁盛得「越活越年輕」。此外,莆禧古城還有興盛葯局等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字型大小、總兵府等25座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民居,而且正沿著古城牆規劃建設秀美的戚繼光紀念公園,「古城裡一草一木一石都記載著莆田抗倭禦寇的歷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如今,城內的村民們,對莆禧古城的新生充滿了期待。
①古城北門的水涵洞,是個重要的排水系統,至今保存完好。
②古城中有一條石板路形似「蜈蚣」,順著山勢共有17道接洽處,直通城外。當年抗倭軍民都是從這條路沖出與倭寇廝殺的。
③古榕樹從古城牆上長出來,根系與城牆的石頭相互纏繞,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G. 古代泉州存在多久的歷史了

泉州,鯉城、刺桐城、溫陵,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莆田,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佔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三教並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是海外華僑、華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區。戴雲山脈從東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閩中屋脊」之稱。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過渡。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蜓,大部分為基岩海岸,總長約421公里,有湄州灣、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四個港灣及肖厝、崇武、後渚、梅林、石井等14個港口。泉州地跨中南兩個亞熱帶,即戴雲山西北部常年溫暖、常綠闊葉林帶和東南部常年濕熱、有短期乾旱的亞熱帶雨林帶。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內溪流多達35條,總長1620公里 ,水資源相當豐富。泉州地區太陽輻射總量較高,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稱「閩南大溫床」,對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經濟作物極為有利,是烏龍茶、桂元、柑桔的全國生產基地。主要經濟魚類近百種,產量較大的魚類有2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118萬畝。盛產牡蠣、蟶、蛤、螺、海帶、紫菜等貝、藻類。主要有鐵、猛、金、煤、石英砂、花崗岩、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20多種。
泉州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這里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泉州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並存,東西文化交匯薈集,特別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諸多宗教遺跡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現,頗具歷史和藝術價值。
特產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頭、老范志萬應神曲、料絲花燈、清源茶餅、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永春紙織畫。

H. 典竹村姓詹的歷史有多久了

清順治 康熙年間(1644-1722)詹姓一支從福建莆田遷到了其時的普寧縣黃坑都榕江邊的典竹村定居,因為此村前面原有郭姓羅居,外界遂以典詹 典郭區分

I. 莆田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莆田元宵節的風俗:

1、菩薩巡遊

莆田鬧元宵主要以菩薩巡遊為主。莆田的每個行政村都建有一個社,供奉的社公被稱為「尊主明王」;而每個行政村下轄的自然村則叫做「境」,各境亦有著各自的守護神。

「接行儺」即為鄉民們抬菩薩像行儺。行儺隊伍繞境一周,當隊伍經過時,設香案、燃燭焚香、放鞭炮、燒柴草、化「貢銀」,祈求全年平安如意。

2、跳儺火

莆田元宵「跳火」是莆田本地很多地方的一種傳統習俗,但同為「跳火」卻形式不一,有的地方是跳枯草堆,有的地方是繞火跑,有的是踩木塊等。

其中極具特色的就是農歷正月十七正午涵江區梧塘鎮松東村現場進行赤腳「踩火」的表演,俗稱「跳儺火」。選年輕力壯的男性赤腳抬著社神座轎越火而過,村民用這樣的方式慶祝新一年的到來,也表達祈福驅邪、家家戶戶興旺發達的願望,同時也展現了當地人勇敢、不懼苦難的精神。

3、僮身舞

僮身也叫僮主,就是村民口中「菩薩上身」的少數人,是打鐵球的表演者。「僮身」以20~50歲的未婚男性為主。下江頭坐刀轎打鐵球是福建省莆田民間元宵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僮身,意即神靈「附體」,讓凡人與信仰之間的距離變得觸手可及,也讓彌足珍貴的敬畏之心得到了清洗。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是古代傳說。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但其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呂後便獨攬朝政,朝中老臣、劉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呂後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秘密共謀作亂之事。

此事被劉氏宗室齊王劉囊得知,立即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聯系,最終平定"諸呂之亂」。後,劉恆登基為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夜就叫元宵。

J. 莆田學院怎麼樣,有多久歷史了

莆田學院的發展歷程,是原莆田高等專科學校、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和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三校共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奮斗史。原莆田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為1985年創辦的興化職業大學和同年設立的莆田師范大專班;原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的前身為福建婦幼衛生學校、福建省莆田衛生學校、莆田地區醫學專科班、私立聖路加醫院助產學校、興化聖教醫院等,辦學歷史可以溯源到1898年創辦的興化聖教醫院附設護士訓練班;原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的前身為1979年創辦的原莆田地區師范莆田分校和1984年創辦的原莆田華僑師范學校。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原莆田高等專科學校和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分校合並基礎上,吸收利用原莆田華僑體育師范學校教育資源成立莆田學院。
2012年11月,莆田學院隆重舉行了「百年辦學、十年本科」校慶慶典活動,海內外嘉賓、校友和師生代表共8000餘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為莆田學院題詞,省委常委、副省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陳樺發來賀信。
綜上,算上前身的話,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如果是算成立莆田學院,到現在是16年了。莆田學院是本二批次的高等院校,在福建省算是中等水平,近幾年比我讀書那會好得多了,醫學類專業和會計等專業錄取分數線都能達到本一線,算還可以吧。

閱讀全文

與莆田僮身有多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