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泉州的歷史文化有什麼

泉州的歷史文化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3 11:14:18

㈠ 泉州的文化

泉州素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周為七閩地,歷年來出土的西周禮樂器和原始壁畫,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閩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風貌。唐朝中期以來,中原人南遷入泉;唐、五代時,不但城郊東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記載,南安雲台山下還建有常設性歌舞院館。宋、元時代,泉州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樂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貪浪遊,莫看百戲」。明、清時代,泉州地方戲曲、民間歌舞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泉州保留的戲曲文化遺產,有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嘉禮」戲等劇種,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園戲和「提線木偶」。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宗教傳播歷史悠久、史跡豐富。
唐代初期伊斯蘭教傳入泉州,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尚存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泉州清凈寺;又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伊斯蘭教聖跡-靈山聖墓;還有被譽為國之瑰寶的伊斯蘭石刻近300方。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繼雲集泉州。19世紀末葉,基督教、天主教再度傳入。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游泉州時感慨「此地古稱佛國,滿地皆是聖人」這是對泉州宗教最好的詮釋。 古民居
泉州古建築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築,尤其是貴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階層中的文人、畫家,他們的宅第規模可觀,形式講究,其造型、格局、技藝、用材等都蘊含著某個特定時代的文化氣質。千百年來,民風民俗的傳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築自成一派天然風韻。有三開間或五開間紅磚白石雙坡曲燕尾脊的漢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縱向住宅,有騎樓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築,還有與山村環境十分協調的「吊腳樓」(木樓),他們就地取材,十分簡朴,卻獨具風格。還有一種是外圍護有高大堅固防禦牆體,適應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樓建築中西合璧的住宅稱「洋樓、番仔樓」。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楊阿苗故居、黃宗漢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古寺廟
泉州有「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動場所,還造就了許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專家學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榮譽封號,許多著作成為珍貴的宗教典籍。同時,又留有大量勝跡、文物,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和極其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各種宗教的傳播,對於泉州社會生活、文化藝術、風俗民情產生了深刻、廣泛的影響。泉州宗教文化豐富多彩,是構成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內涵之一 ,也成為世界罕見的奇跡,說明了泉州人心胸開闊和具有廣大的包容性。
代表地:開元寺、承天寺、清凈寺、天後宮、草庵等。
古街巷
泉州老城區的古街巷,像一條條脈絡,棲身於車水馬龍的繁華之外,從歷史深處延伸至今。行走在古街巷裡那古樸的石材路面上,更讓人回到了歷久彌新的城市記憶中。塗門街、南俊巷、狀元街……這些名字讓你立刻明白歷史積淀賦予城市的儒雅氣質,全寫在斑駁的磚瓦上,寺廟的殘柱間,老宅的天井裡,甚至連那些千年古樹的枝葉彷彿也記憶著泉州學子誦讀的四書五經和唐詩宋詞。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狀元街、西街等。 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台、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改造後的塗門街秉承泉州閩南古建築的風格,又與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塗門街是泉州最有商機、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入選全國第一批「購物放心一條街」。 泉州東湖公園位於泉州城區東北隅,北望清源山, 東眺靈山聖墓,南鄰城郊村舍,西聯商業大街,是號稱「鯉魚城」之鯉珠所在地, 又是原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 安平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位於晉江安海鎮,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多為穿斗式木結構,主體建築為硬山燕尾脊五開間大厝,左右為卷棚式廂屋,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布局。前後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山牆之間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建築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種題詞。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開元寺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西街。該寺創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初名蓮花道場,武周天授三年(692年)為興教寺,唐神龍元年(705年)改額龍興,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宋代有支院百餘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並為大開元萬壽禪寺。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於1387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也是中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被稱為:「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 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旅遊區,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內,距縣城70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 清水岩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 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
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余脈,峰巒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勝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態,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泉州天後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泉州天後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天後路,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少數幾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金海岸度假村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石獅市永寧鎮海濱,佔地6000畝,海岸線12公里,與台灣隔海相望。 閩南黃金海岸度假區分為海面、岸線和陸上三大區域,包括海島世界、民俗文化村、東南亞縮景公園、大觀園度假酒店(三星級)、游樂園(佔地240畝)、高爾夫俱樂部、遊艇俱樂部、海濱浴場、實彈射擊場、商業街、別墅區和直升機場等等。黃金海岸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為集行、游、吃、住、購、娛於一體、旅遊內涵十分豐富的濱海旅遊度假區,是福建省十大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西湖公園位於泉州市區西北部,緊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總佔地面積100公頃,水域面積82.28公頃,陸地面積17.72公頃。1999年以來,市政府先後投資2.3億元人民幣,建成市區西北片區滯洪排澇工程, 深滬灣,一座風光旖旎的晉江小鎮,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峙海金獅」之稱。深滬灣全長6公里,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灘前碧波萬頃。灘面金黃開闊,景色蔚為壯觀。沙灘清一色的細純沙粒,如銀屑布地,質細坡緩,沙軟潮平。灘床寬闊,舒展廣拓,潮漫灘上,濤聲柔和。海水潔凈,水溫適中,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 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公里。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岱仙瀑布,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從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飛流直下,水霧形成的虹霓霞霧,使你感到山嵐襲人。岱仙瀑布號稱「華東第一瀑」,它發源於石牛山的赤石溪,經過山勢雄偉的飛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兩股飛瀉而下,東為岱仙瀑布,西為油漏瀑布。兩處交相輝映,格外壯觀。岱仙瀑布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永春雪山岩始建於唐代啟光年間(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雪山岩坐落於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頂凹一湖寬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個由火山集塊堆積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蓮花座而得名,為閩南地區最高、建築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廟。 戴雲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險峻,氣勢磅礴,有「閩中屋脊」之稱,是福建省境內的第二高峰,與台灣阿里山遙遙相望。也是戴雲山脈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赤水鎮戴雲村。

㈡ 泉州有怎麼的歷史文化

泉州於唐嗣聖元年(公元684年),開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榮州。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並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於隆興。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國共內戰期間,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於今日的海外僑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國家主要投資都在內地,故經濟發展緩慢。1977年改革開放開始,泉州被定為沿海開放城市,從此進入高速發展期,現在,泉州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花園城市。
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三教並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624萬人,港澳同胞70萬人。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歷史悠久、史跡豐富,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

㈢ 泉州有什麼歷史文化

福建成型於唐代,而唐代福建成型開始閩南泉州就是福建文化的核心代表。

唐書,宋史,元史這些官方正史記載的泉州州府路的等級都是當時福建最高的級別。
唐代泉州為上州級別,宋代為望州級別,元代為上等州路級別,明清正史無州府的等級劃分。
古城泉州發展大歷程
唐朝,全國四大海港城之一(廣州、明州、泉州、揚州)
宋朝,全國第一大商港,全國八大州府之一
元朝,東方第一大商港,國際商貿都市
明朝,泉州安平港,以泉州安平港為基地在閩南控制經營著明朝對外貿易中心,明末安平港為全國最大私商港。
清朝,泉州蚶江港,泉州蚶江港為大陸對台貿易中心,福建龍頭商幫泉州郊商海外貿易的總口。
民國,泉州僑商,中國海外華僑勢力最龐大的群體,愛拼敢嬴愛國愛鄉的華僑僑商典範。
現今,泉州作為一個非省會、非特區的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自身深厚實力強勢崛起。
唐宋交接,閩國以泉州為大本營起家,將福建發展推至歷史巔峰,開閩三王中有王潮、王審邽為泉州刺史,並葬於泉州;閩國後福建唯一僅有晉江王留從效的清源軍獨立割據泛閩南區域(包括今莆田,廈門,泉州,漳州區域),達數十年,《宋史.世家篇》記載福建僅有留從效跟陳洪進這兩個清源軍的地方諸侯代表。
宋元交接,泉州蒲壽庚獨攬福建軍政商大權;宋元交接的福建領袖。
元明交接,「亦思巴奚兵亂」福建地域混戰由泉州以及泉州地方鄉紳土豪的代表柳伯順、陳同家族主導(當時軍事代表為三明陳友定,但因兵敗被殺)。
明清交接,泉州鄭氏集團扶持南明政權,掌控福建命運,鄭成功收台,施琅納台,進一步改變福建歷史走向。
清民當代交接,推翻清朝統治的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槍由泉州華僑陳清機在安海打響;泉州華僑開國上將葉飛創建並領導閩東革命根據地,解放福建,並成為新中國福建地區軍政最高領導。

泉州人能文:福建歷史上第一個一甲進士歐陽詹就是來自泉州,被譽為閩文宗,閩文祖,泉州才子陳三與潮州五娘的才子佳人故事廣為流傳,泉州出了歐陽詹、劉昌言、呂夏卿、呂惠卿、梁克家、黃宗旦、盧琦、蔡清、王慎中、張瑞圖、李贄、李光地、林嗣環、辜鴻銘等等一大批才子,歷代文風鼎盛,是中國古代十大才子之鄉之一。
泉州人能武:福建七大拳種中排名前兩大的拳種五祖拳和永春白鶴拳都是起源於泉州,第七大拳種福州鶴拳源自永春白鶴拳。泉州「宋江陣」深入民間群眾,歷代尚武風氣重。(有意思的是泉州人黃培松是清代福建最後一位武狀元,吳魯是清代福建最後一位文狀元均來自泉州。福建歷史上第一個一甲進士歐陽詹來自泉州、福建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居住於泉州晉江的徐晦,福建科舉從開頭到結尾的狀元都是來自泉州)。
泉州人能官:泉州歷代三品(含從三品)以上高官達262名以上,泉州歷代文武方面均高官輩出,涌現出許多在歷代變革以及交接之際關鍵性的高官人物。
泉州人能商:未有泉州城就已有商業土豪黃守恭,福建人最早開拓海外貿易維持霸主地位的留從效,出資修護安平橋的巨商黃護,跨省貿易富甲一方的李五,日本僑商領袖李旦,壟斷東南沿海貿易的鄭氏集團,東南亞各國首富等等,歷史上泉州人中從來不缺善於經商的大富豪。
泉州人出為將:泉州武將驍勇善戰,留從效割據稱霸一方,鄭成功敢向東南爭半壁,擊潰海上霸主荷蘭,「俞龍戚虎」抗倭名將俞大猷,「海霹靂」收復台灣施琅,吊打沙俄毛子的福建藤牌兵領袖林興珠,開國上將葉飛等等,歷代泉州武將能征善戰,威震四方,是福建最能打的。
泉州人入為相:泉州歷史上的頂級高官數量在福建首屈一指,歷代宰相數量更是福建第一,「一門四相」曾公亮,人稱曾半朝,「狀元宰相」梁克家等等,泉州人為官總能位極人臣。
泉州人經商做首富:清朝十三行的世界首富伍秉鑒就是祖籍泉州,泉州涌現出全球華人首富黃奕住,李光前,鄭周敏等等,東南亞各國首富最多的就是泉州人,泉州人經商總是善於成為行業老大,首富。
上述內容來自福建歷史最全巨著-泉州與福州四季歷史文化比較的網路全書(擴充精華版)

㈣ 泉州有怎樣的歷史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地處福建東南部,位於廈門東北方向,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來就很發達,早在唐代已經成為中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宋元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與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同時,世界各大宗教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而傳入泉州,使它成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徵的城市。這座古城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保存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又是著名的僑鄉,每年回鄉尋根謁祖的華僑絡繹不絕。

泉州土地總面積大約10866平方千米,人口大約756萬(未包括金門)。居民通用閩南方言。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泉州是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華僑、華人有620多萬人,旅居香港、澳門同胞有80多萬人,台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從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國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的盛譽。在與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中,呈現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泉州還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猶太教等,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而傳入泉州。泉州素稱「海濱鄒魯」,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富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泉州的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27處。其中諸多宗教遺跡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現,頗具歷史和藝術價值。泉州的特產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頭、老范志萬應神曲、料絲花燈、清源茶餅、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永春紙織畫等。

㈤ 泉州的文化史

泉州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地處福建東南部,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同時泉州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

泉州歷史文化悠久,構成其人口的主體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語之一閩南語為泉州的主體語言。西晉年間,中原發生五胡亂華,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於泉州晉江、洛陽江兩岸,今泉州自此興起。迄今泉州每個家族的姓氏均對應一個或多個郡望堂號,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來歷。唐、宋、元朝,泉州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大港,在《馬可·波羅游記》里,馬克·波羅認為只有亞歷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並論,甚至比亞歷山大港更加宏偉。當地人們普遍信仰宗教,各種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時期佛教則更為鼎盛。宋、元時期的泉州,對外貿易發達,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五代太守留從效為發展泉州奠定偉大功績;明代時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贄為延續和創新漢文明矢志不渝;明後時期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保全漢文明和抵禦外侮南征北戰。泉州還是多名傑出海外華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賓國父荷西·黎薩,印尼前總統瓦希德。泉州迄今保留著大量的歷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漢族原生態曲藝「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布袋戲等。
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古閩越人就已開始。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經濟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動泉州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加上泉州人「愛拼才會贏」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經濟不斷的發展,並逐漸發展成為福建省的經濟巨頭。
儒商精神這一概念是指一種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獨特的商業人格和行為規范,所謂儒商也就是指作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氣度、儒的道德規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為准則去從商、經商,在商業行為中滲透儒家所倡導和躬行的"仁、義、禮、智、信"。
誠信,是儒家倡導的重要道德規范。儒商的經營原則是「誠篤不欺人亦不疑人欺」,所開辦的商號買賣公道、童叟無欺,獲得了長久而良好的商業信譽。儒商奉行的誠信為本,還表現為守法重約。儒商大多從小就受到「安分守法」的庭訓,有凡事「立字為據」的習慣,能夠信守契約和法條的要求與原則。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現實意義: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信息透明、法制健全,無論從商從政還是為人處世,惟有堅持誠實守信、平等待人、彼此無欺,才是長遠制勝之道,才能有效促進人的身心和諧與社會和諧。同時,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法治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除了從制度設計上發揮法律與契約的規范作用,還應強化人們的法律意識與契約意識。
義利,是儒家關注的核心價值命題。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商把「重義」視為經商的重要原則,強調寧舍利取義而不見利忘義。明代一位著名晉商在總結其經商經驗時提出,商人應與士一樣,講究道德修行,做到「利以義制,名以清修」。正確處理義利關系,今天仍然是促進人的身心和諧與社會和諧所必需的。在社會分工與合作十分發達的條件下,人們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人與人之間具有高度的利益相關性。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現代社會是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有機統一體。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互助友愛等,是促進社會和諧與健康發展的「大義」所在。每個人在謀取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必須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並有助於促進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同時是否妨礙他人合法利益的實現;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應該使前者服從於後者。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和諧社會「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求真而務實的泉州商人,不拘泥於傳統封建理學的言義、言理、不言利的舊觀念,把義與利有機地結合起來。他們又信奉謀利而不忘義,謀利就是為了義,有了利才能真正實現義。否則,空談義,不謀利,於事無益,於家無補,一切徒勞。泉州商人知書明理,通情達理,在儒家文化熏陶下,他們為人處世禮讓三先,輕易不與人爭斗,給人以謙恭、儒雅的良好形象。在處理商務活動中,他們以理在先,遵守規矩,守德守義守信。與人相處講道理,明是非,這使得泉州商人在商務活動中,給人以信任感、可靠感,如此便使其生意不斷地做強做大。儒商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也是泉州寶貴的經濟文化的基礎,更是泉州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人文支撐。
說到泉州的歷史與經濟,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歷史。泉州,古稱「刺桐」,作為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曾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於南朝而發展於唐朝。到了宋元時期,刺桐港的海上貿易活動空前繁盛,被馬可-波羅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當時的泉州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上,從泉州港口開出的貨船,裝載著絲綢和瓷器等物品前往印度洋沿岸,然後進入波斯灣地區,形成了一條聯接亞、非、歐、美的海上大動脈,一派繁華熱鬧。 頻繁的貿易讓泉州見證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漢人往泉州的遷移,促進了先進生產工具和造船技術的傳播,也使泉州元宵節泉州游園活與海外地區的海上交通成為可能。唐代中葉,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了絲綢外銷的主要途徑。宋元全盛時期,泉州港更是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不同膚色、不同服飾的外國商人和中國商賈,雲集在泉州街頭,碼頭上進口的香料、珠寶,出口的絲綢、瓷器,堆積如山,各國的商船以及前來進貢朝廷的諸侯國使者,都集中在這個盛大的海港。北宋末年,官府在泉州設置來遠驛,專門接待來華外國使節。一些外國商人,聚居在泉州城南一帶,形成了「蕃人巷」。元代,泉州是中國最重要的港口。當時與泉州有海上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一百多個,中國和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各國的交往相當頻繁。往來的商船為東南亞各國帶去了養蠶取絲的技術、精美的宋瓷和青花瓷,也為中國帶來了東南亞的染料、埃及的歷表、印度的香料,還有葯材、犀角、珠寶、鑽石和許多珍禽異獸。商船來來往往,每次能裝載二三百噸貨物,揚帆出海,十分壯觀。因為擁擠和超載,當時有些運載貨物的商船剛出港口就沉沒了,今天泉州港口附近還有百餘只沉船,沉船上有大量宋元明清時期的瓷器。
同其他港口城市一樣,泉州至今還保存著海岸文化交流重鎮的歷史與遺跡,其中包括因港口形成的橋梁建築,比如中國第一座跨海石橋——洛陽橋。這座橋梁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將生物學和工程學綜合運用的工程,它首創了筏形橋基,並且採用種植牡蠣的方法加固橋基。泉州還有中國古代最長的跨海石橋安平橋,全長2250米,直接從碼頭插入海岸,供人和貨物進出。透過這些橋梁,人們看到了港口昔日的繁榮。古泉州的其他建築,也體現著中外文化藝術的相互滲透。比如泉州的清凈寺,圓形的穹頂、尖拱形的大門,具有十分濃郁的阿拉伯宗教建築風格,細部結構卻又有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各國商客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給泉州留下了豐富的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泉州確定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世界宗教博物館」。
這些宗教遺跡,是泉州發達的海上貿易促成的文化遺存,也與從事航運的人們特有的海神崇拜有關。人們從泉州港口出海時,常在泉州西郊九日山麓的廷福寺舉行祈風儀典,祈禱中外商船都能平安地抵達或歸來。人們同時還拜祭女性海神媽祖。由於泉州港口的地位和影響,泉州迅速成為媽祖信仰的傳播中心,並在華人世界具有廣泛的影響。祈風和拜祭儀式中,人們會在岩石上刻上祈禱的記錄,長時間以來形成了寶貴的祈風遺跡。這些石刻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記載了泉州港同東南亞、印度洋、波斯灣、紅海和東非等地區的海上貿易史及民間友好交往史,是現存中國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證,堪稱海上絲綢之路的豐碑。
泉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至遠古閩越族文化。周秦以後,特別是西晉和唐朝年間,中原漢族大規模南渡入閩,中原文化開始的泉州大地紮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漸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經濟崛起,逐漸成為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於世,與泉州通商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00多個,呈現出「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中原文化蔚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過化之區」。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礎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等,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紛擁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這些外來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響。

這里有網站,可以自己去看:http://www.8264.com/whither-info-11211.html

㈥ 泉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泉州傳統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宗教傳播歷史悠久、史跡豐富。

(6)泉州的歷史文化有什麼擴展閱讀: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主要特產

蘿卜飯,芥菜飯,花菜飯,鹵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 魚仔粥,鴨仔粥,鹵面,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面,浮粿。

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梗,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卜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干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㈦ 泉州22個遺產點的歷史有哪些

部分遺產點歷史簡介

1、九日山祈風石刻

九日山祈風石刻是一組記載了宋代在泉州負責海外貿易管理的國家專員、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員等為海外貿易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的摩崖石刻,它與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等共同體現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國家力量對海洋貿易的倡導和管控。

這些珍貴的石刻歷史檔案真實記錄了宋代海洋貿易與季風密切關聯的運行周期等歷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對貿易活動的精神促進。九日山上現存宋代以來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風的石刻共計10方,分布於九日山東、西兩峰的崖壁上,東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為1174年,最晚的為1266年。

其中記載冬季啟航祈風的石刻有6方,記載夏季回航祈風的有3方,還有1方同時記載了一年兩季的祈風。10方碑文中記載的歷次參與祈風活動的市舶司官員共9人,泉州地方軍政要員共58 人,有18人為皇族。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泉州22個申遺遺產點簡介出爐

㈧ 泉州有哪些歷史名跡呢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里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珍貴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泉州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有「中國宮廷音樂活化石」之美譽的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

閱讀全文

與泉州的歷史文化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