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研究了歷史,究竟有什麼用處
歷史的作用可大了,我們回顧歷史可以吸取過去的教訓避免歷史上各種悲劇的發生。對於某些國家的統治者來說,他們所謂的研究歷史可以為自己歌功頌德並打擊他的敵人。對於老百姓來說,通過政府編寫的歷史教科書可以看出他們的統治者是什麼樣的。
B. 研究歷史學有什麼作用
歷史學的社會作用長期以來是一個既有著共識同時又缺乏相當研究的一個領域。現今的史學史定義和實際研究狀況其實並沒有超出史學史學科最初形成時的范圍多遠,現今史學史的發展不能離開白壽彝先生所提出的研究史學的社會作用這個任務,相應地,史學史研究應該嘗試轉變過去「自上而下」的思維為「自下而上」,以便更多非學術史學進入史學史研究的視域。
對歷史學的社會作用的研究,一方面既要加強史學理論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史學史方面的實證研究。
C. 研究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歷史研究有「通古今之變」的意義,讓我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世界和社會是如何演化的。昨天究竟是什麼樣的昨天?今天為什麼是今天的面貌?明天我們的道路又在何方?
但是,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學習過去的歷史固然能夠讓我們學習經驗教訓,但現在,以至於將來都會出現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新情況,這是過去的歷史無法教會我們的東西,歷史上有多少食古不化的悲劇?研究歷史,不是埋首於故紙堆,幾百年前的乾嘉學派就是這樣,皓首窮經,又能有多大的意義?學習與研究歷史,不是知道過去的事情就夠了,而是要思考過去的事物中隱含的歷史規律,為我們今日所用。比如:釣魚島,南海為什麼說是中國的?你不能就會說一個「自古以來」,得有相應的研究成果做支撐,否則怎麼會有說服力?這就需要歷史學人對過去的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了。
為什麼歷史學是「社會科學」?因為它是以過去的社會歷史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由於中國傳統史學的影響,一般人眼中的「歷史」似乎文學色彩更濃,但不是歷史科學。
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過去歷史沒有發生的,將來可能會發生,過去歷史發生過的,將來還是可能會發生。畢竟,無論滄海桑田,歲月變遷,人類社會還是人類社會,萬變不離其宗,規律總是有跡可循,而這也是歷史學永恆的話題。
D. 研究歷史有什麼實際作用
一,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可以加以對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了解先人的生活,學習先人創造的知識,激發自己的創造思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推進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在創造著歷史
三,能夠高談闊論一些歷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夠讓頭腦健康敏銳地思維,讓頭腦迸發出有益於人類前進的火花,做出有益於他人或者社會的行為
我不知道實際作用具體指什麼,但不可否認的是,至今為止世界上所有重大的事件都由學者,由那些學習歷史的人推動的。
E. 為什麼要學習研究歷史
因為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1、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
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
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有著5000多年連續發展的文明史,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
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
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習近平同志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重視學習借鑒歷史經驗,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學習、研究、借鑒歷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
這些重要講話站在開辟未來的戰略高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視野,深刻回答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學習、研究、借鑒歷史的問題,為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科學指南。
F. 人們研究歷史,具體對現代社會有什麼意義呢
自從人類祖先用繩子系出大小不一的扭結開始,觀念中的歷史就誕生了,換句話說,人類就從自然的世界進入了歷史的世界。歷史是什麼?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過去發生的一切事。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歷史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時空信息。
歷史的價值,就在於真相的力量,因為只有真相才是符合邏輯的客觀,故而能夠重復出現,也只有重復出現的東西,才有參考價值。以往出現過的東西,當下或者未來還能出現,它才能充當提醒人類的“警告牌”,對我們的時代產生正面的激勵作用。反之,虛假的歷史從不會順利地再次出現,它的存在目的完全就是為了蠱惑人心,讓後人掉入前人編織的思維陷阱,根本不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有益影響。
G. 人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研究歷史能帶來哪些作用
首先我們要認識歷史研究的目的:「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者也.」也就是說,研究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指導人類現在的活動,使之更為理性化.所以,歷史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的沿革,認識變遷進化的因果關系的社科類基礎學科.
無論什麼事,都有個「因果關系」.明白了他的「因」,就可以預測他的果,而且可以謀「改良」、「補救」的方法.這是歷史的目的.
歷史不但有指導人類活動戒鑒的意義,還有傳承世界文化,教化世界民眾的巨大作用.
因為要明白事情的因果關系,所以要「經驗」.一個人的經驗有限,要藉助於別時代、別地方、別人,就要有「紀載」(這里的紀載,涉及到史學研究的范圍,在此不深究).紀載就是「歷史」.
所以,歷史是門很重要的學問,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歷史智識,歷史本無學科之別,凡事皆可成歷史.但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產生過無數的歷史,無數的史書,無數的史跡,這就決定了普通人無法有時間和精力去研讀它,所以也就有了專門的人,運用專門的方法,去整理和研究歷史,這是一種科學活動,所以謂之史學.
史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求歷史的真實,探求歷史現象背後的因果關系,以更好的服務於歷史的目的.所以,討論歷史的真實性,不僅不是鑽牛角尖,反而是一種積極的治學態度,不過,學術界討論歷史的真實,也會有個度,無關痛癢,對歷史目的無有價值的問題不要研究(如皇帝的後宮生活、歷史人物的婚外情、順治出家、孝庄太後下嫁、楊貴妃身高體重乃至古人房事等等此類興致低俗的問題)、太繁雜,無甚價值的考據不研究…總之,歷史是豐富的和現實的,歷史的各個部分,無不影響著人類現世,在歷史目的指導下,不迎合低級趣味,有價值的研究,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H. 考古、歷史的研究這些對未來有什麼用呢
我舉個最為淺顯的例子,幾乎所有人,從小到大都會拍照,有個人照,還有跟朋友、家人的合影。過去沒有數碼相機,這些照片都得沖洗出來,放進相冊,答主家裡就有好幾本。
所以呢,無論研究歷史還是考古,都是在尋找我們的過去,有些人覺得,這有什麼現實意義?其實說這話的人沒有意識到,他們本身也充滿了歷史的印記。
I. 研究歷史有什麼作用
研究歷史的作用,有以下四點:
(一)搜求既往的事實;
(二)加以解釋;
(三)用以說明現社會;
(四)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
歷史,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梁。合並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