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建築物的保護內容有哪些
應予保護的歷史建築
除了各級政府確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城市規劃和城市改建中一般應考慮保護的歷史建築為:
①在城市發展史、建築史上有重要意義的歷史建築,即代表某一歷史時期建築技術或藝術的最高成就,或是某種建築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
②具有較強個性特點的歷史建築,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築(或建築群)。
③著名建築師設計的、在建築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優秀建築。
④藝術價值較高、造型優美、對豐富城市建築面貌有積極意義的某些外來藝術形式的建築。
⑤代表城市發展某一歷史時期傳統的民居建築,通常保留較完整的典型街區。
⑥城市歷史上同某一重大事件或某種社會現象有關的紀念性建築,如唐山市在新建市區內保留的1976年大地震中損壞的建築殘跡,上海蕃瓜弄新建住宅區保留的1949年以前貧民窟中的窩棚建築──「滾地龍」等。
⑦一些同城市文化傳統有關的街區也是重點保護對象,如北京的琉璃廠文化街和大柵欄商業街等。某些造型別致、地方色彩濃厚的街區也可列為保護對象,如江南地區的臨水民居,四川民居,山西晉中、晉南民居等。
保護的原則和方法
①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建築,根據《文物保護法》按原狀保存,不能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維修和保養要體現「整舊如舊」的原則。使用上一般可作為博物館、保管所或參觀場所。
②對於已經損壞,而在歷史上有重大價值的建築物,應在有科學依據和充分的歷史文獻考證的條件下進行修復。修復方式分為局部修復和全部修復兩種。
③在原址對保存古建築十分不利或國家重點工程必須佔用古建築原址時,可以對歷史建築進行搬遷,移地復原。如山西永濟縣永樂宮位於三門峽水庫的淹沒區內,於1959年移至山西芮城縣新址復原。
④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要「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這個地帶通常應根據文物歷史價值、藝術特點和原始設計意圖劃定。一般劃出一到三級環境控制區。是否允許在這個地帶內進行修建,應徵得有關部門的同意和報請規劃部門批准。一切建設活動不能破壞文物的環境風貌。
⑤列入保護范圍的典型歷史街區,應盡量選在同重要的古建築和紀念性建築毗連的地方,以保護整片文物環境。
⑥全面保護的古城要按歷史文化價值劃定若干區段,採取不同的保護方針。例如,劃定能夠體現城市某個歷史時期生活方式和建築特徵的建築群和街區,保留其外表面貌,內部允許改造;劃定明確反映城市新舊建築文化融合的區段,以表現新舊建築文化的交替;劃定同古城風貌不協調的地區或允許更新改造的區段,確定對該區的改建政策等。
⑵ 中國對古代建築是怎樣保護的
1.增強公眾古建築保護意識。對於古建築的保護工作應該讓廣大人民群眾都參與進來,成立專門的古建築保護團體,宣傳我國傳統建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古建築保護范圍中的人民群眾能配合政府部門,共同實現對古建築歷史文化意義的保護。
2.古建築保護與新城市建設並駕齊驅。古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不斷進行城市更新,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古建築保護與城市改建並重的原則,合理規劃古建築保護范圍,在城市大規模改建過程中加強對古建築本身及其周邊文化的保護,城市建設在總體上應該與古建築的風格保持協調。
3.加強對古建築的維護。由於我國古建築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損壞原因是木材的腐爛,定期對古建築進行維修和修復十分重要。對古建築的維護應該堅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築本身和它所代表的歷史性和美學性,仿照古代建築風格,利用現代科技使古建築維護過程中的環境。人為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4.加強對古建築的消防防護工作。對古建築的消防工作要做到防患於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可能發生的概率,發生火災時盡可能地減少對建築的損壞。加強對電源和火源的管理,對於古建築內的供電系統設計應該把安全擺在第一位;根據不同的火災撲救需要設置並合理布局不同的消防器材;加大火災預防技術的應用,使用各種有效的探測報警系統。
5.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我國古建築保護理論知識薄弱,專業性人才缺乏。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城市規劃研究生遺產保護方向等涉及古建築保護規劃類專業,但是並沒有像熱門專業那樣受廣大學子的青睞,願意學習此專業的人才也屈指可數。因此,需要加強專業人員培養,提高古建築保護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向國外學習先進的古建築保護理念和修復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來解決新時期我國古建築保護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開創古建築保護的新局面。
⑶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歷史建築
馬向明日前,廣州越秀區的兩棟極具歷史價值的民國建築金陵台和妙高台被開發商夜半拆除,這個令人震驚的事件帶出了一個沉重的話題:歷史建築的保護。
歷史建築不是文物,但屬於廣義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定義,它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文物受法律的保護不能拆,這已是人所皆知。今天已不會有哪個開發商傻到去拆文物。但為什麼要對不是文物的歷史建築進行保護?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隨著城市舊城改造的推進,許多地方老城的大規模拆建,導致城市的歷史隨著拆遷而喪失,新建築越建越多,城市卻越來越單獨雷同。於是,人們呼籲要對反映城市歷史的街區和建築進行保護。第二,從文物的保護方面來看,要達到文物保護工程「全面地保存、延續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的目的,必須要「保護文物本體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環境。」通俗地來說,就是保護文物,必須連同其周邊的環境一起保護,否則,僅僅保護文物本身,脫離了其存在的環境,文物單位的價值和意義便大打折扣。近幾年出現的一些案例,遠的不說,如省內的城市南雄市的三影塔廣場的改造就是這種典型,雖然作為國家級的文物三影塔並沒有任何破壞,但其周邊原來的民居被拆除建了廣場和多層樓宇後,三影塔像一個盆景似地立在中間,意境和意義頓失。正是針對這種狀況,國家於2008年公布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地方政府對歷史建築進行認定和保護。並規定歷史建築集中成片的才能申報名城名鎮名村,而歷史文化街區內歷史建築加上文物建築的用地宜達到建築總用地面積的60%以上。
歷史建築不是文物,因此它的保護要求沒有文物那麼全面。文物建築的保護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為原則,要保存文物建築的現存實物原狀及它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因此文物建築的利用不能改變原狀,也不得損毀和改建。而歷史建築的保護首先是不得拆除其有意義的部分,對其所作的維修改善都應保持原有外形和風貌特徵不改變,但是可以在使用功能上更加靈活。如允許在歷史建築內部進行設施改造甚至改變內部結構。
歷史建築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來認定,這個程序通常是由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普查情況,提出歷史建築的初步名錄;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規劃、文化(文物)、房產、建築、歷史、檔案等方面的專家,根據歷史建築的認定標准,提出評估意見;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專家評估意見,擬定歷史建築建議名錄;歷史建築建議名錄經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市政府批准並公布。
廣州的這兩棟建築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據報市政府去年五月份組織了專家考察,專家建議將妙高台一號和三號、金陵台二號和四號、詩書路六十九號之一作為歷史建築,應予以保留,於是拆遷被叫停,相關政府部門並發出緩拆令。但廣州的歷史建築名錄確還未公布,在這個空隙期間,便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
(作者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⑷ 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法律分析:以上海為例為了加強對本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促進城市建設與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法律依據:上海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通過《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本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促進城市建設與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⑸ 請問 保護古建築的意義啊
保護古建築的意義
古建築反映了國家歷史的輝煌,表現了過去中國的文化藝
術和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保護古建築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
五個方面。
1.古建築是歷史文化的載體
2。古建築是啟發愛國熱情和民族的實物
3.古建築是究歷史的實物例證
4.古建築是發展旅遊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5古建築是新建築設計和新藝術創作的重要借鑒
古建築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
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一旦損毀,文物本體及其承載的歷史
文化信息都將不復存在。
⑹ 上海歷史保護建築是什麼
雖說長年生活在上海,但這座城市裡還有許多邊邊角角沒到過,甚至不少“名勝古跡”也沒訪過。就此,自己立下目標:用幾年時間,把上海地界內還沒見識過的“名勝古跡"走訪一遍,並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之。因家中親戚住虹口,多年常來常往,對此地界內的建築和設施頗為熟悉,就乘初春時分,先訪虹口區溧陽路的“1933工場坊”。
如注意到這鋼筋混凝土建築已歷經80多年的滄桑,仍如此完整而堅固,不能不佩服當年的建築施工質量。要知道,這樣一個規模屠宰場,每天的使用強度是一般普通建築所不能比擬的。這還是一個潮濕和有多重污染工作環境······· 當年這個建築的承包商,是一家華商建築公司,而水泥等建材則是進口的。
圖片說明 上海的老城區自有其獨特的味道,這位年紀不小的水彩色畫作者正在“1933工場坊”的附近寫生。
筆者看他用大筆觸、干濕分離的手法,較快鋪就了畫面的大調子,知道這一定是位多年經營寫生技法的高手。能到這里來選景采風,是不是他對昔日老上海有些特殊的情感?那麼,眼前這樣的上海老城區是否應該多保留一些呢?
⑺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內容應包括:歷史文化名城的格局和風貌;與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的自然地貌、水系、風景名勝、古樹名木;反映歷史風貌的建築群、街區、村鎮;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民俗精華、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等。
(2)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必須分析城市的歷史、社會、經濟背景和現狀,體現名城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3)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
(4)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確定名城保護目標和保護原則,確定名城保護內容和保護重點,提出名城保護措施。
(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包括城市格局及傳統風貌的保持與延續,歷史地段和歷史建築群的維修改善與整治,文物古跡的確認。
(6)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劃定歷史地段、歷史建築、文物古跡和地下文物埋藏區的保護界線,並提出相應的規劃控制和建設的要求。
(7)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合理調整歷史城區的職能,控制人口容量,疏解城區交通,改善市政設施,以及提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及管理的建議。
望採納,謝謝!
⑻ 歷史建築如何進一步保護
根據2018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十個試點城市的工作情況,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總結為六個方面:一、摸清基本情況;二、建立保護機制,其中包括與大學或其他科研機構合作進行科研調查,為建立歷史建築「導則」「標准」等提供理論支撐,其次出台針對歷史建築片區或歷史街區的「規劃」以及「工作方案」,最後建立巡查制度、規劃師責任制度等,形成完成的歷史建築管理體系;
三、歷史建築的保護,其中歷史建築的數據採集能為日後的修繕工作提供數據的支撐。四、歷史建築活化利用,除了對公眾開放,可以建立宣傳平台,利用本體建築建成數字化展廳,舉辦歷史建築攝影展覽,培訓課堂等。五、設置試點(標桿)項目,作為重點項目推進,並發揮示範效益。
廣州歐科作為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專家,一直為文保機構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化服務,先後承擔了成都、重慶、南寧、廣州、東莞、珠海等城市的文化遺產的數字化採集與管理,從城市規劃到歷史文化資源標准體系建設,形成了城市文化遺產資源的數字化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