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3 14:42:43

❶ 歷史事件 六要素 歷史事件的六要素指的是什麼啊

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要素:
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

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2、以空間系事法,以地點為紐帶進行歸納。
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點:廊坊、楊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歷史人物的活動來歸納。
如太平天國的防禦戰,就可以按陳玉成、李秀成以及他們兩人共同的行動來掌握。 如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就可以按照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四個人的活動來歸納。
分析歷史事件結果
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不外乎四種:
①成功。如:新航路開辟成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等。 ②失敗。鴉片戰爭中國失敗、洋務運動破產、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等。
④勝而不勝,不敗而敗。中法戰爭,中國是勝而不勝,不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敗而不敗。
關於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應該從3個方面考慮:一個「是什麼」、兩個「為什麼」,即結果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是
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分析歷史事件影響
1、分項分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響。 如鴉片戰爭:
經濟影響——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
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政治影響——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矛盾的變化、革命任務和性質的變化。 思想影響——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
的新思潮。
外交影響——由閉關鎖國到門戶洞開,獨立自主的中國開始淪落為一個主權殘缺的半殖民地國家,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
之間的關系不復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系,而是侵略與被侵略、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 清政府站在中國人民頭上發號施令,外國資產階級卻站在它的頭上發號施令,這就是那許多條約特權的實質。」

❷ 怎樣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怎樣

要從經濟,文化,環境等。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社會事件的發生必然有其發生的物質基礎,換言之就是生產力。當一個社會的制度不適應生產力的時候必然會發生社會事件。

❸ 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怎麼找今天作歷史作業

歷史
問題中,只要有主觀和客觀原因,那麼根本原因一定不是主觀原因,因為我們國家講究的文史思維是以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為基礎的,即歷史唯物主義。說白了,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根本原因一定是客觀的,而並非意識層面的東西。
但是,如果寫檢查的時候,根本原因就是你的主觀原因了。
這是一個定律,記著吧。

❹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

事事不無原因. 1、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附】中國古代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應分析8要素:統一穩定或分裂並存的政治局面、調整統治政策、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改進、水利的興修、技術的推廣)、民族融合的加強、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經濟發展的經驗、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自然條件.如2000年的高考題(廣東卷)第41題:「簡述我國古代水稻種植情況的發展變化,並分析其原因.」 學生根據上述思路,不難得出我國古代水稻種植情況發展變化的原因:「興修水利,政府提倡推廣,中外交流,生產工具改進,技術提高,自然條件符合」. 2、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2要素:外國因素、內部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素、直接因素、個人因素等). 如第二次鴉片戰爭: 外國因素——19世紀50年代經濟的迅速發展,列強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關於外國因素,五四運動以前從資本主義國家方面分析,五四運動開始要從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方面分析.) 經濟因素——在中國市場上,英國的棉紡織品滯銷. 政治因素——清政府拒絕了英法美三國的修約要求. 直接因素——太平天國運動為列強發動戰爭提供了機會. 如太平天國運動: 外國因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經濟因素——沉重的封建剝削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政治因素——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思想因素——拜上帝教的教義(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三結合的思想). 個人因素——洪秀全等人的宣傳發動作用. 如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 外國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經濟上加緊掠奪、政治上扶植軍閥等,中國人民必須繼續反帝.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經濟因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政治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到五四運動前夕,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階級基礎;北洋軍閥黑暗統治,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民必須繼續反封建. 思想因素——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個人因素——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努力. 3、世界近代現代史,如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發生的原因應分析3要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濟上、階級力量上、思想上)、舊生產關系的束縛、社會矛盾的激化. 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濟上,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階級力量上,資產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成為革命的主力軍.思想上,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舊生產關系的束縛——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社會矛盾的激化——財政危機的加劇,社會矛盾空前激化.三級會議成為革命導火線. 在做歷史練習題時,特別是選擇題時,很多涉及到問題的原因的,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就談談關於如何解決歷史事件年原因,以減少失分率. 學會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是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步驟.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根本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外因、內因、直接原因、具體原因等等.因此,首先要學會分清原因含義的區別. 1、根本原因是促成這一事件發生的、必然的、不可少的內在因素. 2、主觀原因是指個人、階級、政黨等主體意識方面的原因,它往往是從事件和現象的外因去分析. 3、客觀原因是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原因,是歷史進程中特定、不可變動的因素. 4、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5、直接原因一般又稱導火線, 是離事件的發生最近的原因;具體原因一般是根本原因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外在表現. 一般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觀原因、內因是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相對的,要根據提問的具體角度去分析.比如二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扶持只能是外因,日本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內因,也是主要原因. 以上分別解釋了各自的含義,這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真正的做好作對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積累的知識經驗,還望同學們善於總結.下面舉一例子來說明: 下列各項中,推動當今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發展的因素是( ) A、歐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興起 B、歐盟的形成、聯合國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興起、聯合國的建立 D、聯合國的建立、東歐的劇變 解析:本題從世界格局 多極化趨勢的推動因素切入,答案為A,解題關鍵是理解當今世界多極化的前提是兩極格局解體.歐盟的形成是美國霸主地位受挑戰的政治表現;第三世界興起是東西方兩大政治集團之外的一支國際政治力量.本題也可採用排除法,聯合國早在1945年就已經建立,反含此項的均錯誤.

❺ 如何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事物發生原因在馬哲上分內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就是內因,外因屬於直接原因或者是某一個事件發生的導火索。
簡單舉個例子: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原因:是當時經濟蕭條,西方列強為了擺脫經濟危機,重新劃分自己的實力范圍,走向了戰爭。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刺殺事件成了一戰的直接原因。
歷史上很多事情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原因,因為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當經濟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情況下,爆發沖突甚至是戰爭,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而直接原因多是外在的表面的導火索,刺激了這件事情的發生。

❻ 如何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我們都是歷史的過客,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刻在下一刻就會成為歷史,只是還沒有上升到歷史的程度而只是過去,而過去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他們在時間長河中所經歷的種種,歷史事件從根源上來劃分的話應該劃分為瞬發歷史事件和醞釀型的歷史事件,根據現代唯物辯證主義的看法,萬物都是在不斷的運動中,萬物之間的聯系都是根本的,相互之間的接觸和深層次的交往都會觸發事件的發生,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每個人每天,每件事,每個動作都將引發一系列不受控制的事件的發生,而這種毫不受人本身思想控制的過往事件統稱為瞬發歷史事件,因為他們不以人的主觀因素做變動,完全是根據客觀事實做出的最直接的反應,這種歷史事件的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同屬統一概念。而某種歷史事件則是某些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時期根據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所做出的或即將做出的足以影響客觀存在的重大影響時,這樣的歷史事件已經完全的受到了作為主觀因素-人的最直接干預,而客觀因素則作為既定事實退居二線,起到一種實質上是輔助的作用,如此事件統稱為醞釀型歷史事件,而這種的歷史事件往往要經歷多少歲月的積累和謀劃,等到一個最佳的時機,所有的策劃都在圍繞著一個唯一的中心點運動者,不管最後是否成功,已經構成了完成一件歷史事件的最根本原因,而作為引發此種事情做最後爆發的某些主觀或者客觀因素則構成了最直接的原因。所以說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二者在本質上都是同一中心服務,只是相互的側重點不同,根本原因講究的是一個時間的累積過程,是一個量變的執行者,而直接原因則是將量變轉化為質變的最佳導火索。我的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歷史事件的主要原因與直接原因有什麼區別舉例說明

主要原因是本質就像炸葯 直接原因說引發的因素就像導火索 比如陳勝吳廣起義的主要原因是秦國濫用民力 使得民怨沸騰 直接原因是無法按期趕到目的地 陳勝吳廣等人將面臨嚴酷的懲罰

❽ 歷史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根本原因有什麼區別

1、歷史事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可以理解為:最直觀的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例如:我打了你,於是你還手
間接原因可以理解為:潛在的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例如:我打了你,你之前就很討厭我,於是報復我【例子不是很形象,還望能幫到你】
根本原因是指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源或者導致事物發生變化的最本質的原因,在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必然性的東西,在歷史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這種因素是一種歷史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反映著客觀歷史規律的要求。
與根本原因相對應的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動,並直接促成其發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種表面現象,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是更加側重於事物發展的偶然性因素。
間接原因主要是,促進事件的發生,也有可能是促進直接原因的發生,相對之間原因來說,間接原因持續時間比較長。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