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什麼國歷史最長

中國什麼國歷史最長

發布時間:2022-05-13 18:11:03

Ⅰ 中國哪個朝代歷時最長

在中國歷史上經歷時間最長的就是明朝了,明朝是朱元璋於1368年建立的,1644年亡國,共計276年,12世,16個皇帝。明朝是中國王朝上大一統的,皇帝傳承沒有被斷裂或分割的王朝,其他的王朝例如漢唐宋等皆不符合這個要求。單純的以王朝存在時間來說的話,中國的朝代延續時間排名是:周朝(800年)---漢朝(406年)---宋朝(319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

Ⅱ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周朝共計延續了七百九十一年,分為了「東周」和「西周」兩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也是「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如今陝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如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如今河南洛陽),這之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在「西周」時期,周天子大肆分封同姓的親戚,異姓的功臣,古先帝王的後代以及一些秦順的勢力。據說周朝的初年所分的諸侯國就有七十多個,大家所熟知的戰國七雄,韓、趙、魏、秦、齊、楚、燕都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周天子對諸侯擁有較大的權威,諸侯還能聽命納貢。

Ⅲ 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叫什麼

奴隸制君主國家 周朝最長(前1046—前256年) 持續了790年

封建制皇朝國家 漢朝最長(前202—220年) 持續422年

Ⅳ 中國歷史上統治最長的國家是

徐國
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於徐(今安徽泗縣一帶),建徐國。其後,歷夏、商、周三代,徐國都是諸侯國之一。從周公旦開始,周成王、周康王幾代中,西周和徐的戰爭是最頻繁的。徐國參與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殷殘余貴族的叛亂,抵制周公的東征。徐國的駒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黃河邊上,徐的後人為「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而自豪。魯侯伯禽(周公旦的兒子)經常不斷地與徐戎磨擦,《尚書·費誓》載:魯與徐戎、淮夷有過激烈的戰爭,魯國受到威脅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開國都的東門。至周穆王時,徐國之君徐偃王嬴誕在位,行仁義,結眾心,頗得百姓擁護,四周有32個國家都派人向他朝貢。後來,他曾舉兵進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敗後,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的山中隱居下來。周穆王別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此後,徐國一直延續數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吳國派出使臣,責令徐國(今安徽泗縣)和鍾吾國交出領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燭庸。二國依仗有強楚撐腰,拒不從命,並私自放走二公子,讓他們去投奔楚國。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員隆重迎接二公子,並讓二公子在養地(今河南沈丘縣)暫時住。接著,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重修養城,把養城東北邊的城父、東南邊的胡田兩塊地方封給二公子,企圖利用二公子危害吳國。這正好給了吳王出兵的口實。同年冬,吳王派孫武、伍子胥興師伐罪。徐國才被吳國滅掉。徐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區域先在邳州附近,後遷至泗縣、泗洪。徐偃王時最為強盛,疆域擴大到整個蘇北、皖中、魯南等江淮廣大地區。彭城因徐國而改名,成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為東夷集團中最大的國家,《韓非子》說他地域五百里。《詩經·大雅·常武》篇說「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歷史文獻資料中,很少見到徐國的具體經營狀態,如經濟、生產方面的文字。但是我們從出土文物,特別是青銅器銘文考古中,可以獲得一些間接的東西。
古代青銅器出土文物,主要從商朝中、後期開始,到西周達鼎盛期。青銅器的製作標志著古代社會的生產和經濟的發展。現已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有大量的銘文,極其豐富的證實和彌補了傳統歷史文獻資料確切性及不足之處。西周金文中幾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記錄。「孚」相當於獲取和掠奪的意思,「吉金」是優良的青銅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曾伯粟簋銘文載:「克逖淮夷,印燮繁湯(陽),金道錫行」,表明當時(安徽)繁陽以南的淮夷地區盛產銅和錫。《兮甲盤》銘記載西周關市之徵,對南淮夷和諸侯百姓的相應規定,銘文中說:「淮夷舊我帛晦(賄)人,毋敢不出帛、其積、其進人。」「敢不用令(命令),則即刑戴(撲)伐」,就是說淮夷必須向周王朝交納吉金和財物,以及提供勞動力,否則就要討伐。僅在周穆王時代,就發現十五器和淮夷有關的戰爭記錄的銘文。(詩經·魯頌·泮水)寫魯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宮宴慶群僚的情況,以「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珍寶)。元(大)龜象齒,大賂(進獻)南金(質優的青銅器製品)」為尾結之句。
徐國經濟發達,是西周王朝賦稅的主要提供地區,所以「征東夷」「征東國」成為西周立國之後的主要戰事,這在西周早期的許多青銅器銘文上也都有歷史性的文字記載。
徐國有較多的青銅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紀50年代之前,據資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兒鍾」、「徐髂尹鉦」、「義楚鍾」、「徐王義楚鋪」、「王孫遺者鍾」、「徐王庚兒鍾」都是有銘文的。其他還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銘」、「徐偃王壺」、「豆形獸尊儀」、「徐寶蘊」、「大徐王壽銘」、「徐冠卑」、「環頭大刀」之刀頭。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國晚期(春秋時代)的東西,而徐國鼎盛期在西周,那時候的徐器想已在戰亂中被掠奪、進獻或散失,到目前為止尚不見批量出土、聞世、發現。
1965年,山東費縣上冶鎮檯子溝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徑22厘米、重3.2公斤,銘文:「徐子氽之鼎百歲用之」,系徐子「氽」隨葬之品,同時出土的還有銅箭頭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縣出土三件青銅器都是徐國的遺物,其中有一件銘文18字「雁君之孫徐令尹者旨型,擇其吉金,自作爐盤。」爐盆就如現在火盤,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紹興發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銅器中有三件鑄有銘文,這三件有銘文的銅器是鼎、爐、缶。缶的肩部有—周銘文因殘損未能釋讀。爐的底部有銘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樣。鼎的器蓋與器肩各有相同銘文44字,標明徐餚尹自作湯鼎。據考古學家考證,餚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關於青銅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傳說,東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後裔,徐器製作曾經處於領先和承前啟後的位置。徐器繼承了商器的傳統。例如:商器沒有鍾、只有鐸,鐸形狀與鍾已相同,但比鍾小、口是向上的,有柄,執柄而敲鳴,如有銘文一般都刻在柄上。從西周開始才有口向下的鍾出現,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鐸的音變,在浙江紹興出土有越器句鎦,當系受徐器的影響。徐器也善於學習和模仿西周的青銅器製作,仰慕西周的禮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蘇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不同於當時南方青銅器的製作風格,都帶有棘刺類密集的變形動物紋及具有幾何印紋、陶紋特點的細密花紋,徐器的中間過渡是難以否定的。
徐國的經濟發展還可以從徐器銘文和徐姓家譜及雜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紹興出土的「徐餚尹湯鼎」,「餚尹」是商朝、徐國、楚國設有管理祭祀的官員。(逸周書·王會解)中有:「祝淮氏、榮氏」(注):「淮、榮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當系淮夷,居然當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見淮夷經濟的發達帶來文化的進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這一神聖的職務輕易地授給一個夷人。徐國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國家,已經有十分明確的分工管理這方面的官員。
《詩經.魯頌·炯》是歌頌魯國養馬眾多的篇章,相對來說淮夷地處江淮河網交錯,航運事業占著優勢。《英山徐氏宗譜》載:第三十八世祖先徐暢,「暢仕夢為司楫,主航運之事。周昭王南征,使暢操舟事之,行之漢澤,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於南昌,報父仇也。」「司輯」是管理航運和船舶的官員,聯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辭典》「徐偃王」條下註:「穆王時徐子治國,仁義著聞,欲舟行上國,乃導溝陳蔡之間……。」徐國居然想以航運的優勢,開鑿運河,其國力可想而知。
附:徐國世系(嬴姓)
1若木2奄延3琛4鑠5泓顯6亮7允迪8絳9敦10旌11頤12睿13璟14靖15雲16炎17蕭18遜19翀20肈21振22關23興24表25常26蕃27蕃暢28廣29通30禐31紱32徐偃王誕33寶宗(宗)34邁35修36牟37軌38景39渾40恕41衡42監43毅44章禹

Ⅳ 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的統治時間最長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從夏朝至清朝,可大概分為20個朝代。

第五:生產和製造集中在中央

周朝時期的最高生產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周朝中央,甚至諸候國都不具有。生產力最直接的體現在青銅器的製造。中央掌握了最精美的青銅製造工藝,並把這種工藝上升到神受,各個諸候國朝貢或做出重大貢獻的時候,賞賜精美的青銅器是最重要的。生產和製造工藝集中在中央是周朝國運長久的重要原因。

Ⅵ 中國朝代中,朝代時間最長的5個是哪幾個

五個朝代依次為:

1、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

3、夏朝:約前2070-前1600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延續約471年

4、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件,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407年。

5、宋朝:公元960年至公元1276年,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319年。

(6)中國什麼國歷史最長擴展閱讀:

中國朝代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朝」與「朝代」的區別在於」朝」是當時就有的觀念,如孔子說過「丈於朝」,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觀念。

因此「朝」類似現在所說的「國家統治政權」(即國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並非等同於現代定義的「國家」(國在中國古代從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 「朝代」 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

最明顯的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只一個「朝」,而是由多個不同政權,如晉朝、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准。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那麼,為什麼「秦朝」與「秦國」不算在一起呢?很簡單,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為天下共主者才敢稱朝,而古人認為稱朝與稱朝前是不一樣的,所以秦朝統一後稱」朝」了,而秦還未稱朝前就是秦國,僅是一個地方政權。春秋戰國諸國也沒有稱朝,當時唯一的朝是周王室;西漢亦同,劉邦雖早已是漢王,但在稱朝前並不被認為是漢朝的一部分。

夏商周也跟秦漢的狀況一樣,他們在還沒稱朝前雖已是獨立政權,但因為還沒成為天下共主也沒稱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歷史都只從推翻前朝成為共主後開始算。在魏晉南北朝開始,不管是否統一天下都敢稱朝,只是這些分裂的政權往往都不會承認對方有稱朝的資格。

Ⅶ 中國歷史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中國歷史中最長的朝代是周朝。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周赧王聽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義召集六國出兵伐秦,因六國不配合而告失敗。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淪陷,周赧王被殺,東周滅亡。



周朝國祚綿長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應該歸功於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設計。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於文獻中的夏朝,夏商兩代是中國王權的初創時代,夏王和商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整個華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而滅掉大邑商,與這種鬆散的方國體制有著密切關系。

西周滅商之後,採取了基於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國領土被分封制聯系在一起,諸侯國家與周天子有著一系列復雜的義務-權利關系,這是以往所沒有的創制,宗法分封制對周王朝政權的鞏固有著關鍵的作用。作為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的經濟紐帶——井田制,同樣也有利於王權的鞏固。

周公制禮作樂,也是周朝國祚綿長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損益夏商舊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禮樂制度,從天子到庶人都必須遵守。禮樂制度是周朝統治的文化基礎,在平民以上的階層都形成了一種文化共識,這種共識無疑有利於加強整個國族對於周王朝統治合法性的認同。

周公及時在東方區域建立政治和軍事存在,為日後的遷都奠定了基礎。西周初年,周公為了防備東方的殷頑民反抗,營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謂的成周。成周的營建,為周王朝提供了緩沖的餘地,日後,犬戎攻破鎬京,周王室得以東遷,到洛邑繼續延續國祚。

周天子並不強大的王權,使得虛君成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個諸侯不會輕易去篡奪王權。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個諸侯國有著很大的自主權,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沒有強力控制能力,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恰好有利於政治的穩定。在周天子強大時,他對諸侯國有很大的約束能力。

Ⅷ 中國歷史中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中國歷史中最長的朝代是周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 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

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88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以韓、趙、魏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8)中國什麼國歷史最長擴展閱讀

周朝領土區域:

當時周朝疆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封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

在成康之治這個時間段中,周朝進入了前期興盛的一段時期中,而箕子也跑到了朝鮮一帶,是為箕子朝鮮。剩下的商朝遺民在三監之亂中被鎮壓,周朝在今天洛陽用商朝遺民的枯骨堆砌了一座大城--成周,即雒邑。

這個時候淮水地區的淮夷臣服了,其餘的商朝遺民就在今天河南的商丘睢陽區呆著了,是為宋。這個時期我國東北的肅慎聽說周成王東征的英姿,特地前來朝貢此時周朝的領土,東北抵遼東半島,西北到達陝西南部一帶,南直取長江,這個時候周朝的疆域最為廣大。

Ⅸ 中國歷史朝代最長的按順序排

中國歷史朝代按統治時間排序:
一、周朝(791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封建王朝,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
二、商朝(554年)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從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三、夏朝(470年)
夏朝,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
四、大漢帝國(405年)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
五、宋朝(319年)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六、大唐帝國(289年含武周)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七、明朝(276年)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八、清帝國(275年)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制國家。
九、遼(218年)
遼朝是中國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
十、西夏(189年)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
十一、南北朝(169年)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
十二、晉朝(155年)
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
十三、金(119年)
金或稱大金、金國、金朝,是位於今日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創建人為金太祖完顏旻,建都會寧府。
十四、元朝(98年)
元朝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
十五、隋朝(37年)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
十六、秦帝國(15年)
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

Ⅹ 中國朝代有很多,其中朝代時間最長的5個是哪幾個

是:周朝、商朝、夏朝、漢朝、宋朝等。

1、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為「春秋戰國」,以韓、趙、魏聯手打敗執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區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一說是河南中部鄭州新鄭市始祖山一帶的潩水,一說是陝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

另一說位於陝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國),周王為「天下共主」。

2、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3、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 ,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4、漢朝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5、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

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國歷史最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