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成為一名歷史教師
首先,你需要去考普通話證,歷史老師的要求不高,一級乙等就行了,再就是去考教師資格證。拿到教室資格證後就可以多留意下有哪些學校在招老師,可以去應聘。有的需要筆試
㈡ 如何成為優秀歷史老師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好每一位學生,上好每一堂歷史課,一直是我
努力的目標和方向,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貫徹,讓我覺得自己肩頭的擔子很重,但我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一直在注意加強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看法.我個人認為,初中歷史教學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高效。
一、做好師生雙邊活動中的提問.
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啟發他們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課堂上的提問。但是,課堂提問要講究藝術,沒有啟發性.無價值的提問,除了讓外行看來課堂形式多樣,課堂氣氛活躍外,只會是浪費時間,對教學來講毫無意義.
二、教具展示輔助教師講授.
歷史課程的內容特點是時間跨度大──上下幾千年;空間范圍廣──縱橫幾萬里;內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如果忽略了向學生提供生動的直觀機會,教師只是以語言等抽象的方式進行教學,會使學生生厭,是不利於歷史教學的。歷史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運用一定的直觀手段,這不但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形成正確的表象,還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收到理想的教學成效。但如果使用不當,結果會適得其反,讓人感覺整堂課的教學華而不實.
三、趣味教學激起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知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的內在動力,是「要學生學」變為「學生要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特別是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如果再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教學中只是教師「剃頭刀子一頭熱」,其課堂教學的狀況和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如在講述第14課<<伐無道
誅暴秦>>這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講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再說如果同學們想知道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起義,他們起義的最終結果如何?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4課的內容,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中要注意激思啟智.
英國教育家愛德華?德波諾認為:「教育就是教人思維」。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就需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和能力,就是課堂教學藝術。思維的藝術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一法為主、多法相助」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愛因斯坦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課堂教學中先提出嘗試問題,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思維。設疑求思、以疑促思、思則解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向教師提出問題,主動向教師質疑問難。
五、教學中要注意激活雙邊.
課堂教學中,方法要活,教法要得法,師生雙邊關系要活,充滿「活」的課堂,這也是課堂教學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備的課要「活」且要上得「活」,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張合作學習,通過討論、又要注重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要注重教師的主
導作用;既要生動活潑又要嚴格要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小結有什麼收獲,有什麼不同的見解。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
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創造性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繼續堅持歷史教育現代化的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學藝術,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意識能力,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接受適應未來的現代化教育。
六、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
做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教師應努力實踐,積極探索獨特的教學方法,設計好每一堂課,盡量兼顧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因人而易,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根據教學過程的情況要把握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學手段要做到與時俱進,努力掌握好現代信息技術。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師應能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挖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發展孩子的個性。讓每個孩子追求成功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目標,一名好教師一定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有詩意的課堂,使教學成為師生生命發展的載體,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塑造學生完整健全的人格。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民主平等;知識是師生互動生成的;學生成績的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的、運動的。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革創新,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斷地完善自己,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七、關愛每一個學生。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滅一個學生。成長中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心、鼓勵和激發。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就會燦爛,而對學生動輒斥之以「笨豬、蠢才,孺子不可教」等責罵之語,會嚴重刺傷學生稚嫩的心,使其在惶恐和不安中逐漸喪失信心,迷失自我,淪為後進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對處在困境中的學生進行關心、鼓勵、幫助、引導,時常對他們報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這猶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學生心靈之間,讓他們享受到教育的溫暖,激發起求知的慾望。
八、教師要不斷學習,強化基本功。
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個性,能以教書傳知,育人感人。作為教師,平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用自己的知識感染學生,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努力創設一種競爭向上的學習氣氛,使教學過程逐漸成為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關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關於知識結構方面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迫切需要不斷充電,意識到了自己的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儲備還太少,特別是現在使用的新教材知識面寬,涉及的范圍廣,有許多問題自己也難以回答,越來越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方法.所以必須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不斷積累,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教學才會出色.」
(二)、關於教學語言方面
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准確、無誤;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朴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但要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
(三)、關於板書、板畫方面
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於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里不作闡述。只想說明的是關於板書的書寫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恰當的書寫時間是在教師說完某一知識後,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說邊寫。板畫,主要是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自己不會畫,只好使用地圖冊或是書上的地圖,不過,以後我會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的.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終生為之追求的奮斗目標,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堅持不懈,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做一名好教師的崇高目標。
㈢ 當歷史老師要什麼條件
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若是要當一名有抱負的歷史老師,善於獨立思考是必須的。我的歷史老師經常講:「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許多歷史,非窮究其因不能得解,畢業於哪個院校倒不那麼重要了。譬如人教教材,先講清政府腐朽,再講太平天國,再講辛亥革命,最後共產黨革命終於成功。看似是時間順序,其實為共產黨的正當性與必然性鋪路。清政府地主階級剝削,太平天國農民有局限,中華民國資產階級腐敗,這「歷史的重任」自然落到我黨頭上。這種看透教材,獨立思考的功力必須具備
㈣ 歷史學家和歷史老師有什麼區別
歷史學家是歷史知識的研究者發現者,而歷史老師只是歷史知識的傳遞者。
㈤ 歷史老師這個工作怎麼樣
說實話,任何老師都不好當。更不要說歷史老師了,學生們都認為這是一門副科,沒有必要學,所以上課的紀律也很難保證,而年輕的老師他們又不怕,因為他們是老道的學生。所以我建議如果你沒有極強的耐心和實力最好另尋出路,唉!當老師難呀!
當然老師這職業待遇福利好,前景不錯~
㈥ 當歷史老師有前途嗎
當歷史老師當然有前途了。不過很多職業都很有前途,可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好。
再者,如果你歷史知識廣博、見解獨到,幽默風趣,何愁不能一邊教學成果豐碩,同時在如今火爆的知識付費大潮中分一杯羹呢?
成功永遠不止一種模式,成功也可以是多方位的。希望你找准自己的定位,開創屬於你的未來。
公眾號:原子世界觀
㈦ 如何能做歷史老師
1、教師資格證肯定是要考的
2、你的本科是理科,教歷史,還得有過硬的歷史功底。
3、教師資格證考: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普通話二級乙等或以上。
4、考研考歷史:歷史學考研是全國統考,考:思想政治100分滿分、英語100分滿分、歷史學300分。
5、歷史學比較好的學校:北大、人大、南開、北師大、武大等,歷史學考名校難度不是特別大。
6、讀完歷史學研究生你就不會想去初高中教歷史了,最差也得一個一般大學,中學歷史=思想政治教育,其類容思路不會是你讀完研還願意去理會的。
7、回答完畢,大家都不容易,還望給分。有問題還可以補充,本人可繼續回答
㈧ 歷史老師和歷史學家有什麼區別
一、人文學者,作家 [如:易中天,魯迅,毛澤東,王立群,姚淦銘等]
人文學家研究歷史的依據:
1、史書
2、文化
基本是從幾本文學史書上研究,比如《三國志》《資治通鑒》《史記》等等,魯迅和毛澤東評點過很多歷史人物,以什麼依據來評點?當然是這些史書,加上自己的文學敘述,人性分析,在加自己的主觀意向。王立群老師為什麼叫「讀」,易老師為什麼叫「品」因為他都能在以文學的角度說人物,說故事,講史書,順便加上自己一點主觀觀點,文學家加主觀觀點天經地義,文學家是干什麼的?寫文章的,寫文章什麼目地?就是說出自己的主觀觀點!猜測人物的內心活動是人文學家的拿手好戲,魯迅,易老師都是善於描繪人物內心的活動,但是這在歷史學家的研究中是禁區。
王立群讀史記,針對的是《史記》這本歷史文學著作,但是不是針對的這段歷史!易中天品三國,針對的是三國很多本的史書和野史,也不是針對的三國歷史!人文學家重在品,重在讀,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人性,易老師是在歷史大眾化,歷史文學化,歷史娛樂化,歷史傳播化!
二、歷史學家 [如:閻崇年,呂思勉]
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和人文學家有本質區別。
歷史學家學術研究主要依據是:
1、實地考查
2、文物研究
3、考古挖掘
4、史料記載(與人文學家的史料有所區別,下面在詳細說)
舉個明顯的例子,百家講壇閻崇年老師就是清史學家,他講的袁崇煥是多次到袁重煥的戰斗地點,以及他的家鄉實地考察過的,他還去歷史博物館以及當地考驗了大量的歷史文物,歷史地點。
《品三國》中多次提到的呂思勉先生,也是多次遠出,去歷史名勝考查,文物收集,挖掘整理。
歷史學家輕意不下主觀結論,比如誰善誰惡,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注重接近於第一歷史,很少的設及到人物的內心活動,比如《三國志》《資治通鑒》這些史書,沒有一本書有記載某個人內心活動的(表現出來的除外),所以歷史學家嚴謹不感輕意猜測一種說法,不感猜測人物內心,不輕意說出自己的主觀觀點。所以研究成果一般很死板,不生動,傳播性差,只是學術界討論而以。另外說說第四點,史料記載,歷史學家與人文學家史料上有什麼區別呢?有區別!但是不大,舉個例子,百家講壇姚淦銘教授所講的《老子》引用全出自流傳以久,經過人文學家編輯整理順過的,一般特點是,無通假字,無錯別字,無讀不通順的地方。但是歷史學家研究時,用的《老子》一般為馬王堆二號墓穴四號坑80年代出土的較為接進老子時代原書的版本,為的是使研究接近與第一歷史,接近老子的本意,不加一點現代人修飾的版本,該版本特點,大量通假字,大量錯別字,大量讀不通順的地方,大量缺詞少句由於流傳丟失的地方!
㈨ 當中學歷史老師得具備什麼條件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㈩ 當歷史老師和歷史愛好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
當歷史老師,最主要的一點是在保證學生可以得分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做到客觀公正,而歷史愛好者就可以不需要做到客觀公正,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和想法來。歷史老師,實際上並不是說歷史老師就一定會愛好歷史,他先是老師,而後才是教授歷史學科的老師。作為一位老師,他需要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他最為主要的任務是教書育人。
而歷史老師是萬萬不可以這樣去做的,他們只能依照歷史課本來教授學生,好一些的歷史老師,可能會根據相關知識給學生延伸一下。但是還是那句話,不能將個人情感帶到課堂上,強行灌輸給學生自己的喜惡,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