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第一個春聯什麼對什麼
「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
據史書記載,對聯中的春聯最早產生於五代十國時期,蜀紹主孟昶為春節親筆題寫的上述這副對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②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什麼對什麼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③ 歷史上的第一幅春聯是那一副
雲陽人辛寅遜,所作的春聯「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④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什麼對什麼
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有一年除夕心血來潮,要翰林學士辛寅遜為他在桃木板上寫兩句吉利話掛在自己寢宮門上。辛學士好不容易想了兩句,孟昶認為對仗不工,給否定了。別人再不敢動筆,孟昶只得自己寫了兩句: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就是我國有史以來可查的第一副春聯,在這之前,也不一定沒有,只不過沒有記載下來。
⑤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什麼的其中,什麼對什麼,什麼對什麼,什麼對什麼,體現了春聯什麼的特點,即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對聯,也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副春聯。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余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⑥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它們其中什麼對什麼……
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1.
「新年」對「嘉節」。
2.
「納」對「號」。
3.
「余慶」對「長春」。
⑦ 我國第一副對聯寫的是什麼
我國第一副對聯寫的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據史書記載,最早的對聯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是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對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
在五代以前被叫做「桃符」,人們為了「辟邪降幅」、除舊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釘在門板上,這就是最古老的春聯。在宋代,人們將桃木換成了紙;而在明代,被最終定名為「春聯」,一直沿用至今。
(7)歷史上第一副春聯什麼對什麼擴展閱讀:
對聯的發展高峰
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
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爾後,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入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對聯的影響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