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瀏覽歷史與我的論壇之間的欄目是什麼

瀏覽歷史與我的論壇之間的欄目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3 22:46:34

1. bbs和博克是什麼

bbs是論壇
什麼是「博客」?

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路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寫Blog的人。從理解上講,博客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簡單的說博客是一類人,這類人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

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是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具體說來,博客(Blogger)這個概念解釋為使用特定的軟體,在網路上出版、發表和張貼個人文章的人。

一個Blog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的瀏覽網頁心得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中。

博客的歷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這個名稱。但是在1998年,互聯網上的博客網站卻屈指可數。那時,Infosift的編輯Jesse J.Garrett想列舉一個博客類似站點的名單,便在互聯網上開始了艱難的搜索。

終於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網站的名單。他把這份名單發給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覺得這份名單非常有用,就將它在Camworld網站上公布於眾。其它的博客站點維護者發現此舉後,也紛紛把自己的網址和網站名稱、主要特色都發了過來,這個名單也就日漸豐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點」名單所列的站點已達23個。

由於Cameron與Jesse共同維護的博客站點列表既有趣又易於閱讀,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這種情況下,Peter Merholz宣稱:「這個新鮮事物必將引起大多數人的注意。作為未來的一個常用詞語,web-blog將不可避免地被簡稱為blog,而那些編寫網路日誌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blogger——博客」。這代表著博客被正式命名。

隨著博客數量的增多,每個博客網站上編寫的網路日誌的內容也混雜起來,以至把每一個新出的站點主要內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後來就只在網站上登載熟悉的博客站點了。時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個名叫「Eaton網路門戶」的博客站點名單,並且提出應該以日期為基礎組織內容。這也建立了blog分類排列的一大標准。

1999年7月,一個專門製作博客站點的「Pitas」免費工具軟體發布了,這對於博客站點的快速搭建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隨後,上百個同類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製作出來。這種工具對於加速建立博客站點的數量,是意義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發布了Blogger網站,Groksoup也投入運營,使用這些企業所提供的簡單的基於互聯網的工具,博客站點的數量終於出現了一種爆炸性增長。1999年末,軟體研發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薦Edit This Page網站,Jeff A. Campbell發布了Velocinews網站。所有的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讓更多的人成為博客,來網上發表意見和見解。

博客帶來了什麼

現在,全世界每天傳播的媒體內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體巨頭所控制。其利益驅動、意識形態以及傳統的審查制度,使得這些經過嚴重加工處理的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媒體的工業化,內容出口的工廠化,都在嚴重影響其發展。

比如,以美聯社為例,有近4000人專業記者,每天「製造並出廠」2000萬字的內容,每天發布在8500多種報紙、雜志和廣播中,把讀者當作「信息動物」一樣。這種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導了整個媒體世界。這時,以個人為中心的博客潮流卻開始有力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對新聞界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范。

博客是一種滿足「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實現的「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從媒體價值鏈最重要的三個環節:作者、內容和讀者三大層次,實現了「源代碼的開放」。並同時在道德規范、運作機制和經濟規律等層次,將逐步完成體制層面的真正開放,使未來媒體世界完成從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轉變。

博客的出現集中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媒體界所體現的商業化壟斷與非商業化自由,大眾化傳播與個性化(分眾化,小眾化)表達,單向傳播與雙向傳播3個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動。這幾個矛盾因為博客引發的開放源代碼運動,至少在技術層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決。

博客的崛起

這幾年,對於所有新聞媒體來說,都品嘗到了技術變革的滋味。如今,再沒有任何人會否認互聯網對媒體帶來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沒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聯網的神奇:顛覆性的力量似乎並沒有來到人間。

所有的核心在於時間。對於性急的人來說,時間如同緩慢的河流,對於從容的人來說,時間又是急流。互聯網的力量的確還沒有充分施展,因為互聯網的商業化起始,到今天僅僅才10年;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方式,從嘗試到今天,也剛剛跨過10年。

對於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來說,10年實在過於短暫。但是,10年也足以讓人們感受到勢不可擋的力量,以及依然靜靜潛伏著的沖擊力。而今,隨著博客的嶄露頭角,網路媒體異常的力量開始展現了,聲勢逐漸發大。雖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數人的視野之外,但是,他們改變歷史的征程已經啟動。

1998年,個人博客網站「德拉吉報道」率先捅出柯林頓萊溫斯基緋聞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為重要的新聞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數黨領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網站盯住,而丟掉了烏紗帽;

2003年,圍繞新聞報道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上的伊拉克戰爭也同時開打,美國傳統媒體公信力遭遇空前質疑,博客大獲全勝;

2003年6月,《紐約時報》執行主編和總編輯也被「博客」揭開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丑聞之一;

2004年4月,轟動一時的Gmail測試者大部分從bloggers中產生;

……

這一系列發源於博客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不但塑造著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變著媒體的傳統和未來走向。

博客今後的發展預測

博客秉承了個人網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綜合了激發創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開放和建設性。要在網路世界體現個人的存在,張揚個人的社會價值,拓展個人的知識視野,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流溝通的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將會變得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國」網站的開通,標志著「博客」(Blog)現象在中國互聯網界的顯露;11月18日,新聞傳播學術網站「紫金網」在改版之際,推出「博客擂台」新欄目。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博客網站、頻道的出現對於博客個體而言,意味著將信息採集與發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簡單化與快捷化。也許你現在還不相信,但是想一想,為什麼在互聯網的最低潮時期,在個人網站大蕭條時刻,在商業網站最凄慘之際,沒有一分投資,沒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卻開始如火如荼?「當然,一切還都需要時間。博客剛剛開始發展,尤其是中國,目前僅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階段。不能完全依據現在的狀況判斷未來,而要看1~2年後,3~5年後的發展步伐。當然,第一步,你自己應該首先去實踐一下。」

博客作為一種新表達的方式,它的傳播不僅情緒,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見和思想。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博客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現網路的知識價值,標志著互聯網發展開始步入更高的階段

2. 誰能告訴我什麼是論壇什麼又是博客啊

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路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寫Blog的人。從理解上講,博客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簡單的說博客是一類人,這類人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

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是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具體說來,博客(Blogger)這個概念解釋為使用特定的軟體,在網路上出版、發表和張貼個人文章的人。

一個Blog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的瀏覽網頁心得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中。

博客的歷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這個名稱。但是在1998年,互聯網上的博客網站卻屈指可數。那時,Infosift的編輯Jesse J.Garrett想列舉一個博客類似站點的名單,便在互聯網上開始了艱難的搜索。

終於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網站的名單。他把這份名單發給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覺得這份名單非常有用,就將它在Camworld網站上公布於眾。其它的博客站點維護者發現此舉後,也紛紛把自己的網址和網站名稱、主要特色都發了過來,這個名單也就日漸豐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點」名單所列的站點已達23個。

由於Cameron與Jesse共同維護的博客站點列表既有趣又易於閱讀,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這種情況下,Peter Merholz宣稱:「這個新鮮事物必將引起大多數人的注意。作為未來的一個常用詞語,web-blog將不可避免地被簡稱為blog,而那些編寫網路日誌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blogger——博客」。這代表著博客被正式命名。

隨著博客數量的增多,每個博客網站上編寫的網路日誌的內容也混雜起來,以至把每一個新出的站點主要內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後來就只在網站上登載熟悉的博客站點了。時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個名叫「Eaton網路門戶」的博客站點名單,並且提出應該以日期為基礎組織內容。這也建立了blog分類排列的一大標准。

1999年7月,一個專門製作博客站點的「Pitas」免費工具軟體發布了,這對於博客站點的快速搭建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隨後,上百個同類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製作出來。這種工具對於加速建立博客站點的數量,是意義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發布了Blogger網站,Groksoup也投入運營,使用這些企業所提供的簡單的基於互聯網的工具,博客站點的數量終於出現了一種爆炸性增長。1999年末,軟體研發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薦Edit This Page網站,Jeff A. Campbell發布了Velocinews網站。所有的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讓更多的人成為博客,來網上發表意見和見解。

博客帶來了什麼

現在,全世界每天傳播的媒體內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體巨頭所控制。其利益驅動、意識形態以及傳統的審查制度,使得這些經過嚴重加工處理的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媒體的工業化,內容出口的工廠化,都在嚴重影響其發展。

比如,以美聯社為例,有近4000人專業記者,每天「製造並出廠」2000萬字的內容,每天發布在8500多種報紙、雜志和廣播中,把讀者當作「信息動物」一樣。這種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導了整個媒體世界。這時,以個人為中心的博客潮流卻開始有力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對新聞界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范。

博客是一種滿足「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實現的「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從媒體價值鏈最重要的三個環節:作者、內容和讀者三大層次,實現了「源代碼的開放」。並同時在道德規范、運作機制和經濟規律等層次,將逐步完成體制層面的真正開放,使未來媒體世界完成從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轉變。

博客的出現集中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媒體界所體現的商業化壟斷與非商業化自由,大眾化傳播與個性化(分眾化,小眾化)表達,單向傳播與雙向傳播3個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動。這幾個矛盾因為博客引發的開放源代碼運動,至少在技術層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決。

博客的崛起

這幾年,對於所有新聞媒體來說,都品嘗到了技術變革的滋味。如今,再沒有任何人會否認互聯網對媒體帶來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沒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聯網的神奇:顛覆性的力量似乎並沒有來到人間。

所有的核心在於時間。對於性急的人來說,時間如同緩慢的河流,對於從容的人來說,時間又是急流。互聯網的力量的確還沒有充分施展,因為互聯網的商業化起始,到今天僅僅才10年;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方式,從嘗試到今天,也剛剛跨過10年。

對於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來說,10年實在過於短暫。但是,10年也足以讓人們感受到勢不可擋的力量,以及依然靜靜潛伏著的沖擊力。而今,隨著博客的嶄露頭角,網路媒體異常的力量開始展現了,聲勢逐漸發大。雖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數人的視野之外,但是,他們改變歷史的征程已經啟動。

1998年,個人博客網站「德拉吉報道」率先捅出柯林頓萊溫斯基緋聞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為重要的新聞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數黨領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網站盯住,而丟掉了烏紗帽;

2003年,圍繞新聞報道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上的伊拉克戰爭也同時開打,美國傳統媒體公信力遭遇空前質疑,博客大獲全勝;

2003年6月,《紐約時報》執行主編和總編輯也被「博客」揭開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丑聞之一;

2004年4月,轟動一時的Gmail測試者大部分從bloggers中產生;

……

這一系列發源於博客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不但塑造著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變著媒體的傳統和未來走向。

博客今後的發展預測

博客秉承了個人網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綜合了激發創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開放和建設性。要在網路世界體現個人的存在,張揚個人的社會價值,拓展個人的知識視野,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流溝通的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將會變得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國」網站的開通,標志著「博客」(Blog)現象在中國互聯網界的顯露;11月18日,新聞傳播學術網站「紫金網」在改版之際,推出「博客擂台」新欄目。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博客網站、頻道的出現對於博客個體而言,意味著將信息採集與發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簡單化與快捷化。也許你現在還不相信,但是想一想,為什麼在互聯網的最低潮時期,在個人網站大蕭條時刻,在商業網站最凄慘之際,沒有一分投資,沒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卻開始如火如荼?「當然,一切還都需要時間。博客剛剛開始發展,尤其是中國,目前僅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階段。不能完全依據現在的狀況判斷未來,而要看1~2年後,3~5年後的發展步伐。當然,第一步,你自己應該首先去實踐一下。」

博客作為一種新表達的方式,它的傳播不僅情緒,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見和思想。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博客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現網路的知識價值,標志著互聯網發展開始步入更高的階段

3. 大家有什麼好的歷史方面的網站!!

一、中學教育教學類:

1.新思考網:http://www.cersp.com/,中國教育資源服務平台:是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指導,具有權威性,學術性和前衛性,實力強大,主要有語文、數學等學科、課堂教學、教師閱讀、學業成績評價、學校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教育敘事研究及《基礎教育課程研究》雜志等欄目,且定期組織全國新課程教育培訓。

2.教育在線:http//www.eol..com.cn,由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主辦,朱永新倡導」新教育」的主要平台,有熱點新聞、教育書坊、資源中心、課件下載、教育博客、教育論壇(包括教育在線周刊、新教育實驗、班主任論壇、文學與讀書、心靈港灣、新教師教育、新公民教育等)及教育名家、教育時評、成長日記等,集中了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李鎮西、盧志文等人的教育教學論文,觀點前衛、內容豐富。

3.中學教研網:http://www.jyw.cn/,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與人力資源研究部主辦,主要有新聞廣角、課題研究、教學研究、課改沙龍、精品教案、精品課件、精品課堂、被資料、觀點爭鳴、教育網路、教育論壇等欄目;

4.中國教育資源網:http://www.learnningchina.com,有教育新聞、學科教育、圖書館、交流中心、個性教師等;

5.中國基礎教育網:http://www.cbe21.com.cn,歷史教師可以瀏覽「課程改革」、「交流討論(BBS)」,「歷史」等欄目內容;相關的鏈接有:www.sxj21.com,以介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及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歷史教科書為主要特色的教育網站,並設有歷史論壇。

6.人教社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http://www.pep.com.cn,特色欄目為「歷史天地」(包括教學園地、教材與大綱、學生之友、學術動態、萬花筒、圖說歷史)、「歷史論壇」、「課程研究」;最值得關注的是其「課程研究」欄目,該欄目貼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布了大量國內外課程改革的有價值論文,值得一讀;

7.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http://www.cfe21.com,由陝西師范大學雜志社主辦,包括與個中學主要學科的教學參考雜志,該網站有「教育論壇」,供網友交流,近年來刊發的「史學研究」以及「歷史教學」論文和文章;

8.中國教師資源網:http://www.jszyw.cn/Index.html,主要有教案下載、課件下載、試題下載、名師講座、高考試題、課件素材、教師論文、教師培訓等;

9.K12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http://www.k12.com,歷史學科資源精選、歷史教師個人專輯、個人主頁等欄目;

10.中華讀書網:http://www.booktide.com,主要攔目有:資訊播報、書評天下、讀書時間、圖像事業、出版社區等;

11.中學教研網:http://www.jyw.cn/,主要有新聞廣角、課題研究、教學研究、觀點爭鳴、課改沙龍等欄目。

二、史學專業類網站:

1、中國史學網:http://www.chinahis.com,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主辦,http://www.chinahis.com,有歷史教學(含歷史教學法研究、名師名課);歷史研究(包括史學論著與教材評介、史學思潮與流派、史學理論與方法、歷史學信息、考古學信息);歷史素材(分為學科素材庫、史學參考論著目錄);

2.學術批評網:http://critieism.tongtu.net,由北師大歷史系楊玉聖副教授創辦,http://criticism.tongtu.net。主要欄目有:學術批評、史學評論、讀書時空、學術信息、學友論壇;

3.學術交流網:http://www.annian.net,由北師大歷史系黃安年教授創辦,主要欄目有:美國問題研究、世界歷史研究、學術評論、中學歷史教材等;

4..史學評論網:http://historicalreview.jianwangzhan.com由《史學月刊》周祥森副編審創辦,欄目有「史學評論」、「學術批評」、「史學爭鳴」、「史學信息」等,值得關注;

5.史學研究網:http://sw08133.chinaw3.com/,介紹史學理論、史學史、海外中國學史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的前沿學術成果和最新學術信息的專題網站,還有專家網頁、機構與刊物、網路資源等,並特設資料搜索擎。

6.近代中國研究網:http://www.modernchina.org.cn/,由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所創辦,主要欄目有:最新資訊、專業研究、學人之窗、專業期刊、文獻資源等。還有國內相關鏈接等。

7.中國學術聯盟網:http://www.chinaau.com,主要欄目有學術信息、學術評述、敘述檔案、敘述書架等。

8.近代中國網:http://www.china1840-1949.com,由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馬曉泉教授創辦,發布與相關的學術論文和學術信息,同時介紹相關學術機構、學術期刊和專業學者的新近信息。包括「學術研究」、「學術評論」、「學術動態」、「學科資訊」等;

9.血鑄中華網: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由團中央和中國社科院主辦。欄目有民族英烈、歷史資料、歷史照片、歷史遺跡、歷史研究,侵華戰事、海外評述等;

10.國學網:http://www.guoxue.com,「國學論壇」、「國學新聞」、「學術論文」等內容;

11.學說連線網:http://www.xslx.com,主要有時政熱評、思想趕潮、國際戰略、學術視野、連線學術、史海鉤沉(史學縱橫、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文史資料)等,此外還有作者專集欄目。

12.故鄉網:www.guxiang.com,其中的「歷史」(包括史界動態、歷史之謎、風雲人物、文物寶庫、千秋史話等)和「學術」欄目內容非常豐富,值得瀏覽和參考;

13.中國文化信息網:http://www.chc.net.cn/,主要攔目有:中國歷史文化論壇、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國歷史文化名地、中國歷史文化名作、中外文化交流、外國文化鑒賞等;

14.中華一家人網:http://www.prc.net.cn,有中華姓氏、中華人物、尋根問`祖等

15.國史探微網:http://xianyata.net;其中設有動態綜述、書評書訊、專題研究等欄目。

另外,還如高中教育網:http://www.cn369.info/,學科教育資源網:http://www.topcai.com/home/down/index.asp;中國教育交流網:http://www.910cn.com/main.asp;中國高中網:http://www.gzs.cn/;文科綜合資源網:http://www.ra5ms.net/ywl/main.asp;綜合教育資源網:http://www.hnfms.com.cn/hxzj/zhxk/,高中試卷網:http://gzsj.fjsm.net/;高校招生網:http://www.baokao.net/;高考168網:http://www.gaokao168.net/;時事中國:http://www.sszg.com/等。

三、中學歷史教學專業類網站:

1.中學歷史在線:由湖北宜昌歷史教師方明等人主辦,每天都有新內容 。設有高考頻道、中考頻道、歷史教研、中央博客等。

2.中學歷史教學園地:/index.html,設有圖說歷史、教研論文、、名題精解、歷史呀等欄目。該網站中學歷史教學資料豐富,是中學歷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教研網站。

3.銅雀台夕照網:http://syswxx.com,有中國通史、歷代帝王、各朝疆域、歷代名人、歷史長河社區,尤其是民族邊疆史內容最佳,界面精美,資源相對比較豐富;

4.歷史風雲網:http://www.lsfyw.com,主要欄目有歷史奧秘、經濟史、文化史、政治史、高考等。

5.歷史的星空:http://www.lishidexingkong .2008red.com/,主要欄目有歷史回憶、鄉土教材、歷史教案、歷史論文等。

6.中學歷史教學在線:http://www.lsll.com\lndex.html,欄目有歷史天地、歷史教研、備課頻道、歷史詞典等。

7.中學歷史教學教研網:http://www.hnedlwd.com,主要欄目有歷史之謎、歷史講壇、課程改革、教學教研、校本教研等。

8.中學歷史教學世界:http://www.lsjxsj.com,,主要有學科信息、教學探索、學史一得、他山之石等欄目。

另外K12網上就有歷史風雲、歷史家園、跨越時空—雲峰歷史在線、史海聆潮、史苑學林、今古論壇、靜苑網、古韻悠悠、野草趣園等中學歷史教學網站。

4. 中國最權威的歷史論壇是什麼

1.網站 歷史千年 http://www.lsqn.cn/

2.論壇 軒轅春秋 http://www.xycq.net/forum/

國學論壇 http://www.guoxue.com/

3.歷史研究 中國最早、最權威的歷史研究類刊物,創刊於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最早的一本綜合性史學期刊。它一直是全國歷史類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1995年獲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提名獎,1996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

《歷史研究》是中共中央「中國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倡議創辦的歷史學專業刊物。毛澤東同志就創辦《歷史研究》提出以「百家爭鳴」為方針研究歷史。郭沫若先生是《歷史研究》編委會的召集人,他撰寫的發刊詞論述了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必要性,同時認為「認真能夠實事求是的人,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必然會逐漸地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接近而終於合轍。」

百家爭鳴、實事求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是《歷史研究》編輯部同仁始終堅持不懈的辦刊方針和不斷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

本刊主要發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史學理論、史學史、各種專業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還刊登史學研究動態、讀史札記和史學著作評論等。

《歷史研究》主要欄目:專題研究、史家與史學、學術述評、讀史札記、討論與評議、 書評、海外新書評介、讀者來信等!

5. 論壇能看自己的歷史瀏覽記錄么

1、地址欄下拉 可以看到最近瀏覽網頁的地址 選中即可訪問,前提是你沒有清空。 2、歷史記錄功能 快捷鍵 CTRL+h 可以看到之前的歷史記錄。前提也是沒有清空 3、本地網頁 還可以在 開始-〉文檔 查看到最近記錄 其他產品瀏覽器 如 騰訊TT 除上述基本外 直接點 最近瀏覽 功能鍵 即可 很多瀏覽器可以設置了關閉時自動清除上網記錄,如果被刪除了,就不能在看歷史記錄了。 如果是喜歡的網頁 就保留到收藏夾中吧 採納喲

6. 瀏覽論壇的時候如何記錄下目前位置,以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不知道你說的大論壇是那個,我以discuz搭建的論壇為例:

到達你說看的樓層,然後看該樓層的右上角(或其他什麼地方),有個類似於「17#」這樣的(也就是17層),點擊它,然後復制該鏈接,最後就收藏復制到的這個鏈接就可以了。下次你直接用該鏈接就可以到達那個樓層了。

7. 什麼是百家論壇

你說的應該是「百家講壇」吧!這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個評論性的欄目!「百家」就是很多名家(教授等)!「百家講壇」就是這些名家對歷史人物、事件等的評說、講解!

8. 什麼是博客.他和論壇有什麼區別呢

「博客」(Blog或Weblog)一詞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化個人信息發布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費電子郵件的注冊、寫作和發送一樣,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如果把論壇(BBS)比喻為開放的廣場,那麼博客就是你的開放的私人房間。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鏈接、網路互動、動態更新的特點,在你「不停息的網上航行」中,精選並鏈接全球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知識與資源;也可以將你個人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閃現的靈感等及時記錄和發布,發揮您個人無限的表達力;更可以以文會友,結識和匯聚朋友,進行深度交流與溝通。

何為博客?定義與解釋

「博客」當然是個大家都陌生的名詞,因為這個中文名字還是博客中國的王俊秀靈機一動的產物。博客的英文名詞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時對應於Blogger),又一個典型的網路新事物,你查閱最新的英文詞典也不可能查到。該詞來源於「Web Log(網路日誌)」的縮寫,特指一種特別的網路個人出版形式,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

但是,正因為簡單,要解釋清楚,反而十分復雜。定義五花八門,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觀點。至今缺乏嚴謹的定義,也還沒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詞典之中。因此,還是集思廣益,讓我們先從各個角度來看看這個概念的含義: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詞解釋

博客(Blog,weblog的縮略詞,由Peter Merholz發明)

1、 名詞,有時為了區分也稱博客網站(網頁)。指網上寫作的一種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時間倒序排列的文檔組成的欄目,兩側通常還可以有補充材料,頻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鏈接。

一般有戰爭博客(Warblog,Matt Welch發明)、日記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識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聞博客(News blogs)、專家博客(Pundit blog)、技術博客(Tech blog)、群體博客(Group blog)、移動博客(Moblog)、視頻博客(Videoblog)、音頻博客(Audioblog)、圖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還衍生出大量新詞彙,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鏈接(Blogroll)、法語博客(Froglogs)、語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貓博客(Kittyblogger,指寫些日常瑣碎內容的博客)等。

2、 動詞,在blog上寫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詞,擁有blog網站或者在blog上寫作的人。

對於博客的嚴謹定義舉例

《市場術語》中對Blog這樣描述:「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由個人喜歡。可從有關公司、個人、新聞,或是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也有非個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網路翻譯家》對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釋為:

網路出版(Web 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Post——這個字當名詞用時就是指張貼的文章)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路活動,現在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路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網路上發表Blog的構想使於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開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將其每天瀏覽網站的心得和意見記錄下來,並予以公開,來給其它人參考和遵循。但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目前有很多網站可以讓網友設立帳號及發表Blogs。

閱讀全文

與瀏覽歷史與我的論壇之間的欄目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