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福州有什麼歷史

福州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13 23:38:01

㈠ 誰知道福州的歷史文化

讓他在自己身後不斷的收拾爛攤子,清冷一片,朱唇微啟,一邊說道:快試試這個,一看這顏色就非常不錯,這個……這個……服務員,這個叫什麼名字?」

㈡ 福州的歷史文化

福州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當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為了閩越國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由此開始。從晉朝的八姓入閩到晚唐的王潮、王審知兄弟開閩,福州在中原漢人移民潮的長期推動下逐漸繁榮起來,福州民系也逐漸形成。「福州」之名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國時期,福州成為了閩國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進入了一個經濟文化的黃金時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舉文教的重地、儒學重鎮,而福州的別稱「榕城」就來源於宋代福州城內遍植榕樹的景象。1276年南宋滅亡前夕,福州一度成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貿易復甦,福州作為重要海港,迎來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傳教士,也曾經歷嚴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為了南明隆武政權的首都。清末,福州進入了又一個黃金時期,隨著1844年福州開埠,以及之後洋務運動時期福建船政學堂等機構在此設立,福州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東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傳教的重要地點。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變時期,福州又成為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城,福州繼續任福建省省會至今。改革開放以後,福州經濟發展迅速,同時福州也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華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㈢ 福州有何重要的歷史地位

福州又名榕城,從漢朝開始,福州先後建成了冶城和子城等6個城垣,並由北向南逐漸擴展。

自唐以後,福州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展起來,唐昭宗李曄命王審知字福州建造了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分段圍牆,同時強調中軸對稱。整體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和烏山兩山相互對峙,以南後街為中軸,兩側對稱成坊成巷,逐步演變成三坊和七巷組成一條街的格局。

三坊七巷人傑地靈,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等都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從坊名和巷名就可看出他們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㈣ 福州的歷史有多少年

福州,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陸、空交通樞紐。三山傲首挺立,閩江穿流城區,白塔、烏塔,兩塔對峙,構成榕城獨特的「三山兩塔一條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設、山水靈秀、氣勢非凡,素有「東南都會」」福地寶城」之美譽。 福州,現轄五區二市六縣(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個區,福清、長樂兩市,閩候、羅源、連江、平潭、閩清、永泰六個縣)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萬,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萬。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後裔無諸(受封為閩越王)在此築城建都,稱為「冶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稱「福州」。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夾城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石山、屏山圍在城中,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別名。因王審知受封閩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閩國」,定都於福州,從此,福州便有了「閩都」之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發動市民廣植榕樹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又得「榕城」之美稱。 福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著歷代英才。他們中有五代開閩的王審知,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等等,

㈤ 福州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福州歷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詞是由唐代開元年間始用,並延用至今。 戰國秦漢時期,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漢時期名為「冶」,而後因為境內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㈥ 福州有過哪些輝煌的歷史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城市,福建省第一大城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建城已有兩千兩百餘年,長期以來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秦時稱福州為閩中(此時泉州廈門還不見蹤影),宋元明時期福州位列十大城市,清朝時福州曾是閩浙總督府駐地,此時福州管轄福建、浙江以及後期加入的台灣,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東南沿海門戶城市,近代以來,五口通商、福州船政、馬尾造船廠、福建水師、閩系海軍更是讓福州名聞中外,林則徐、冰心、林徽因、沈葆楨等名人更是與福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經濟發展迅猛,曾經一度追平南京,九十年代的台海危機,福建被當做備戰一線,除了特區廈門之外,整個福建的發展陷入低迷,直到今天福州還沒有重現輝煌。

㈦ 福州的歷史簡介

福州市簡稱榕,因市區內有許多古榕樹,也稱榕城,郵政編碼: 350000,電話區號: 0591。為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7′。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政府駐地鼓樓區烏山路。現轄五區、六縣、兩個縣級市和一個經濟區,即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5個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6個縣,福清、長樂2個市和琅岐經濟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區面積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為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3萬人,全市戶籍人口609.3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70.85萬人。全市設3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鎮,48個鄉(含2個民族鄉和馬祖鄉),2795個村(居)委會、社區居委會。 福州歷史悠久,夏代屬揚州地域,殷商為七閩之地,戰國時歸越國,秦時為閩中郡,漢高祖封閩越王,唐玄宗是設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地藏寺、萬福寺、雪峰寺),為全國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氣候宜人,地理環境優越,有榕城、溫泉城之雅稱,還有「江南勝地」之美譽。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遊季節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

㈧ 福州的歷史沿革

福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曇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時期的黃土侖類型,表明閩族先民們已在此以漁獵、採集,或從事原始農耕,使用磨製石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紡織、制陶等生產技術和相應的裝飾藝術。戰國秦漢,福州閩族先民與越王勾踐後裔融合形成閩越族地方政權。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別在鼓屏路錢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場基建工地、歐冶池畔省財政廳基建工地,發現漢代文化堆積層,出土有漢代龍鳳紋瓦當、萬歲紋瓦當、布紋磚、筒瓦、板瓦堆積和建築基址等;與此同時,在新店古城村發現漢代城址遺跡等,都為《史記》有關閩越國都冶城的記載提供新的實物佐證。
自從漢武帝平定閩越,遷民於江淮之間後,福州這一繁榮的地方王國曾一度凋零衰落。晉太康三年(282年),太守嚴高築子城,鑿西湖、東湖灌溉農田;東晉衣冠士族與百姓南渡,許多姓氏舉族入閩,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福州經濟、文化的復甦與發展。福州城郊就發現眾多的晉代與南朝的墓葬;1982年,福州懷安窯址發掘,出土3000多件器物,發現有南朝款識的窯具。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為都督府,府治設在州城內(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審知主閩,建閩國,在子城外築羅城和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即屏山),並將南面九仙山(即於山)、烏石山圍入城中,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宋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使「榕城」福州聲名遠播。其後,蔡襄、程師孟、曾鞏、趙汝愚、梁克家、辛棄疾等諸多名人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宋末、明末福州兩度成為臨時國都。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洋務運動興起,福州船政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又是中國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搖籃。 從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先進。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開始遷居琉球,而鄭和艦隊選擇長樂縣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采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很多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的寶船即是福州製造的福船(古代木質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練的福州籍水手則活躍在鄭和艦隊中。此後福州海外貿易逐漸復甦,1474年成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還是中國和琉球交往的樞紐,福州柔遠驛專門用於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間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繼光曾兩度入閩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義大利等國同福州的接觸漸趨頻繁,1624年底,艾儒略將天主教傳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都稱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軍擊潰隆武政權後攻佔福州。
清初,清軍與鄭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進行拉鋸戰,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據福州反清。動盪的局勢導致清政府施行海禁、遷界政策,強迫福州沿海居民內遷,重創福州沿海的社會經濟,直到1684年遷界政策取消。明清兩代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使福州城大規模發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國重要的海洋貿易中心,其主要貿易對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經濟的繁榮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紀道光年間,有歐洲人估計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經達到50萬。
鴉片戰爭之後,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之一正式開埠。自1845年南台島的英國領事館建立起,先後有17個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台江地區沿江和上、下杭一帶成為進出口貿易中心,而福州的茶葉出口更佔到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35%。外資、民營與官營的銀行、企業、商號等相繼在福州開辦。1847年,基督教新教開始在福州傳播,並在此後創立了許多教會學校和福州最早的報紙和期刊。洋務運動興起後,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馬尾設立了福建船政局(後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現代艦船,並開設福建船政學堂培養相關人才。隨後福建水師成立。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在馬尾港發生的馬江海戰導致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晚清的福州是中國較為現代化的城市。清朝立憲運動後,福建省咨議局於1909年在福州開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會擊敗清軍,佔領福州,成立了福建軍政府。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敗後,福州軍閥爭權、政局動盪,各派系軍閥先後進駐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權,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軍佔領福州並結束了福州的軍閥統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和國民黨內部分反蔣中正的勢力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於福州,蔣中正隨即率軍進攻福建,於1934年1月16日佔領福州,閩變失敗。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於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間兩度佔領福州。1946年,福州設市。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8月17日後進入福州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福州市人民政府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社會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學校和教會學校被撤銷,許多教會組織也被取締,私營企業逐步國有化,還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開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開始對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進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國務院批准福州成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馬尾興辦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世紀90年代,福州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到了2009年5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議。 2013年7月25日,原屬福州的平潭綜合實驗區改由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轄。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福州片區共31.26平方公里。

㈨ 請問福州的歷史簡介是什麼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秦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閩越王無諸都此,稱東冶,武帝後為冶縣,屬會稽郡。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晉安郡,為郡治,屬揚州,元康元年(291)屬江州。

南朝宋初領侯官、原豐、晉安、羅江、溫麻5縣,泰始四年(465)改晉平郡,齊建元二年(480)復稱晉安郡,梁天監(502-519)中分設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屬東揚州,陳永定元年(557)屬閩州,為州治。

隋開皇九年(589)改為泉州,大業三年(607)州廢,改為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4縣,閩縣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為建州,六年(623)復稱泉州,八年(625)又改名豐州,置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又稱泉州,屬嶺南道,景雲二年(711)改為閩州,唐開元十三年(725)始稱福州,治福州,天寶元年(742)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 (758)復稱福州,領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尤溪8縣。唐末,地為閩王氏所有。

五代梁開平三年(909)王審知為閩王。閩長興四年(933)閩王王延鈞稱帝,改福州為長樂府,領14縣,閩天德二年(944)號為東都,析出順昌,三年(945)閩亡,屬南唐,五代漢乾佑元年(948),地為吳越所有,稱福州威武軍,分出尤溪、德化2縣,五代周廣順元年(951)改彰武軍。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復稱福州威武軍,屬兩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閩縣分立懷安縣,雍熙二年(985)屬福建路,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於此,改福安府。

元稱福州路,領閩、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9縣及福清、福寧2州,屬福建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為福州府,屬福建 布政使司,領閩、侯官

㈩ 福州有什麼歷史故事

故事一:「三山」由來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無諸定冶城、閩國定都福州、南宋趙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臨時王都、中華共和國臨時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故事三:六次建城---無諸建冶城、嚴高建子城、唐建羅城、梁建夾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歷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已寓居於今平潭縣殼丘頭。隨後,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和青銅時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閩江下游沿岸的曇石山、黃土侖等地長期定居。其土著居民為「閩人」。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國所敗,王族南奔,進入福建與閩族人結合,史稱「閩越人」。又傳七代至無諸,自立為閩越王;秦時將其降為君長。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無諸助漢滅楚有功,復封為閩越王,建立閩越國,都東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帶創「冶城」,至今2200周年。經過晉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唐末五代「十八姓從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與閩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經濟、文化日益發展,城池不斷擴大。晉代修「子城」,唐末五代連續築「羅城」和「夾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這前後6城,奠定了福州城區「三山鼎立、兩塔對峙」的傳統格局。其次,福州從秦代設閩中郡,而後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晉代起屢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確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別是先後5度建過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閩越國都,閩王王審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兩次臨時京都;1933年「福建事變」中,又定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國都。第三,福州從漢代起即有海外貿易。三國吳開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這里與泉州並成為國際貿易港。宋代為全國造船中心。明朝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這里候風、補給、增員,然後揚帆遠航。戚繼光抗倭,在這里創下光輝業跡。近代辟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為中國東南的重要港口

閱讀全文

與福州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