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從多角度對語言學進行分類
編輯 | 考文學
排版 | 考文學
一、什麼是語言學
語言學是以語言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或者可以說專門研究人類語言的學科就叫語言學。研究和探討語言的性質、結構規律和發展演變規律。
一般說來,大學中文系的語言課程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現代漢語課程主要研究中國「五四」以來的語言;古代漢語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語言,包括上古、中古、近代等階段;語言學概論有很強的交叉性,不但涉及以上兩門課程的內容,還涉及到大量的外語知識。我們要學習的普通語言學概要就是普通語言學的入門課。它主要介紹有關語言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
二、語言學的分類
語言學研究從不同的目的出發,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范圍和方法,因此,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又有著不同的分支。這里介紹幾種常見的分類。
(一)個別語言學和普通語言學
從研究對象的范圍著眼,語言學可分為個別語言學和普通語言學。
個別語言學(具體語言學)指專門研究一種具體的語言或者幾種有親屬關系的語言,對沒有親屬關系的語言進行類型對比研究等。任務是對具體語言體系及其特點進行描寫、比較,找出其共時和歷時的規律。如,漢語語言學、印歐語言學、漢英對比語言學等等。
普通語言學(一般語言學)是以人類所有語言為研究對象,探討人類語言的普遍性質和一般規律。其研究的目的在於建立有關語言學的一般性理論。奠基人是德國的洪堡德和瑞士的索緒爾。如,轉換生成語法等。我們現在講的概要是普通語言學的入門課。個別語言學與普通語言學是兩個相對立,又彼此不能分離的研究領域。一方面,個別語言學為普通語言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材料,它的研究越豐富,越深入,普通語言學的內容就越全面,越可靠。另一方面,普通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又會有效的指導人們進行具體語言的研究。
比如,普通語言學中有一條規律為「語言成分的排列一般有一定的規律」。這條規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個別語言的研究之上的。如日期的排列:漢語為年月日;英語為月日年。地址的排列:漢語為從大到小;英語為從小到大。漢語中表方位的東、南、西、北也有一定的排列次序。一般說東南西北,不說西北南東等;說東南角,東北角,不說南東角,北東角。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不管怎樣排列,總有一定的規律。這一普通語言學的規律又可用來解釋或深入研究個別語言學。漢語學界已有人探討:多項定語的排列次序,多項狀語的排列次序,連動句中動詞的排列次序等。
(二)描寫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
從研究方法上劃分,語言學又可分為描寫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描寫語言學指主要利用靜態描寫的方法,描寫和分析某種語言在特定時期所呈現的具體狀態和特點。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當代英語等。歷史語言學指主要利用動態的、歷史的方法揭示某一種語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變化和規律。如:漢語史、《漢語史稿》(王力)、俄語史等。
描寫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也是既相互對立,又彼此作用的兩個研究領域。歷史語言學研究某種語言的歷史演變的規律,可以為描寫語言學中的語言現象和規律提供一定的解釋。反過來,描寫語言學又為歷史語言學提供了充分的前提。如漢語中的離合詞:洗澡、游泳、散步、睡覺、考試、登記等。從現代共時的角度講,它們是動賓結構,但從古代共時的角度講,它們並非都是動賓結構,像「洗澡」、「睡覺」在古代漢語中是並列結構。結合古代現代進行歷史考察,為什麼這些在古代漢語中不是動賓結構的詞語到了現代漢語中成了動賓結構呢?可以認為這是動賓結構的類化作用。因為在各種結構中動賓結構的詞語很多,有很強的同化、類化力量,把這些不是動賓結構的詞語類化成了動賓結構。而且這些結構還可以用來解釋當今現代漢語中出現的語言現象。比如漢語中的音譯詞「幽默(hummor)」,只是個單純詞。但我們常見到有人用「幽他一默」,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不符合語法規范的句子,到底和不合規范,要看大多數人是否認可和接受。其實它也是被類化的結果。就像「洗澡」「睡覺」一樣。所以共時的描寫和歷時的考察是相互作用的。
(三)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
從研究的時間跨度上看,可把語言學分為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共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情況。如上述的描寫語言學、現代漢英對比語言學等。歷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變化。
(四)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從研究的側面看,可分為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理論語言學專門研究人類語言的一般性理論,包括語言的本質、構造、機制、變異、演變等,狹義的理論語言學指普通語言學,廣義的理論語言學包括個別語言學的理論部分。應用語言學也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應用語言學指把語言學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各個語言學分支。如,詞典編纂、文字制定、語言教學、機器翻譯、人工智慧、失語症的治療等都要應用語言學知識。狹義的應用語言學則指語言教學的研究,即語言理論在語言教學中的運用(語言習得心理等)。以上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給語言學進行了分類,這些語言學類別並非完全獨立,而且常有交叉。同一個研究對象也可以分屬不同的類別。如現代漢語既屬於個別語言學,又屬於描寫語言學,也屬於共時語言學。
㈡ 歷史語言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 是一回事嗎
描寫語言學是和歷史語言學相對,即截取某一歷史階段的語言,對其語音、詞彙、語法等結構要素進行觀察、描寫、分析、研究。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最初的歷史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中文習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它所關心的主要是對語言譜系的梳理和對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語言的測擬。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研究語言變化對於理解人類語言和人類的語言能力極其重要。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揭示語言變化的史前發展和同一語言早期和後期變體自己的聯系,為不同語言的親緣關系提供線索。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還可以使我們對非語言的因素,如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語言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普通語言學概念 普通語言學又稱做「一般語言學」,「語言哲學」或「理論語言學」。是對人類語言的看法和研究結果的理論概括,是研究語言的本質、發展和起源以及語言的類型和分類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㈢ 歷史語言學的簡介
歷史語言學所關心的主要是對語言譜系的梳理和對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語言的測擬。
㈣ 歷史語言學的任務是什麼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
語言變遷(民族遷徙)
語言之間的關系(民族和民族歷史關系)
歷史比較的方法(地緣政治的沉澱)
誕生,經過,發展,現今。
㈤ 應用語言學 歷史語言學分別研究什麼
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鑒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㈥ 什麼是共時語言學,歷時語言學,名詞解釋
1、共時語言學
從某一個歷史時段靜態的觀察和研究語言系統,又稱斷代語言學。
共時語言學又稱靜態語言學,是由索緒爾創立的一門語言學,為用交叉方法,區別兩種語言或語音是否相同,或同語言兩種詞是否完全相同。此學科的特色,在於堅持在兩同階段語言中,要獨立分析,以解決或了解兩語言間的同性與差別問題。
該學科於20世紀啟蒙,其研究遍及各主要語言,主要學派有:描寫語言學派、轉換生成學派和層次語言學派等等。並為美國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流派」和「行為主義」的產生完成了理論的鋪墊。
2、歷時語言學
歷時語言學是語言研究的一個分支,是從縱向發展的角度研究某種語言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發展變化的語言學分支。
歷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 又稱演化語言學或歷史語言學,是由索緒爾創立的一個語言學分類,指在現代語言學出現之前,大部份語言學者所進行的一種語言的歷史性演化的研究,主要研究語言在一定的時間跨度內所經歷的種種變化。
採用正視法(以文獻考證為基礎按時間順序來敘述一種語言的歷史)和回顧法(通過比較來重建一種語言)來研究問題。
(6)什麼是歷史語言學擴展閱讀:
語言學作用:
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語言事實。不管是現代的語言還是古代的語言,都是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
盡管不同話語表達的意義是帶有主觀性的和千差萬別的,但是傳遞出來的語言信息卻是能被別人共同理解的,語言學被普遍定義為對語言的一種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研究。並且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㈦ 「描寫語言學,歷史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普通語言學」分別是什麼
描寫語言學是和歷史語言學相對,即截取某一歷史階段的語言,對其語音、詞彙、語法等結構要素進行觀察、描寫、分析、研究。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最初的歷史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中文習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它所關心的主要是對語言譜系的梳理和對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語言的測擬。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研究語言變化對於理解人類語言和人類的語言能力極其重要。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揭示語言變化的史前發展和同一語言早期和後期變體自己的聯系,為不同語言的親緣關系提供線索。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還可以使我們對非語言的因素,如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語言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普通語言學概念 普通語言學又稱做「一般語言學」,「語言哲學」或「理論語言學」。是對人類語言的看法和研究結果的理論概括,是研究語言的本質、發展和起源以及語言的類型和分類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普通語言學以人類所有語言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類語言的性質、結構特徵和發展規律。著重從理論上探討人類各種語言所共有的規律以及各種語言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也叫「一般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是以人類一般語言的共同性問題為中心,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語言的本質、語言的結構、語言的起源、語言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語言研究的特殊方法、語言學的各個部門及其相互間的關系、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
㈧ 歷史比較語言學在語言學史上有什麼重要地
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部門,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歷史比較語言學是歷史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現代語言學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
㈨ desctiptive linguistics 和 historical linguistics 分別是什麼 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一個應該是descriptive linguistics吧?
descriptive linguistics就是描寫語言學
historical linguistics就是歷史語言學
描寫語言學,又稱美國描寫語言學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20世紀20年代美國學者在調查美洲印第安語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語言學流派。以注重對語言結構形式的描寫而著稱。美國結構主義跟歐洲結構主義都強調語言結構的系統性,但又各有自己的特色。布拉格學派注重對語言結構的功能進行研究,哥本哈根學派重視結構間的關系,美國結構主義則著重結構形式的描寫。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㈩ 歷史語言學特點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研究語言變化對於理解人類語言和人類的語言能力極其重要。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揭示語言變化的史前發展和同一語言早期和後期變體自己的聯系,為不同語言的親緣關系提供線索。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還可以使我們對非語言的因素,如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語言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現狀
1786年,威廉·瓊斯宣讀了他關於梵語、希臘文、拉丁語同源的論文。19世紀的語言學家在此基礎上,在歷史語言學領域作出了傑出的工作,被恩格斯稱為「19世紀三大成就」。220年過去了,歷史語言學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除了印歐語系的親屬關系研究很確定以外,其他語系還是沒有形成定論。各種新的方法提出來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沒有文獻資料的支持還是不能形成大家都公認的結論。萊曼的《歷史語言學導論》,裡面舉了一堆印歐語系的例子,什麼 「strong verbs」「weak verbs」「preterite」。
在中國國內,目前所說的「歷史語言學」其實質上就是「漢語史」。不過,也有與「漢語史」有區別的地方,就是體現在「比較」上面,體現在更注重「語音史」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