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者對歷史的定義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
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1)歷史的定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和故事的聯系與區別:」歷史「的意思:」歷「就是經歷的意思,」史「就是過去的事情。歷史一詞,說白了就是」經歷的過去的事情「。故事的意思:』『故』『就是過去,」事「就是事情。故事是」過去的事情「。
從這兩個詞語的意義上來看,它們的聯系就是都是以往的、過去的事情。它們的區別就是」歷史「是」經歷過的事情「,所以歷史要求必須真實。而故事可以分為很多個種類,如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等。從這可以看出,有些故事是可以虛構的,或者是根據人的想像力編造出來的。所以,故事不一定真實。
B. 歷史的概念與含義
歷史學: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人類史、鳥類歷史等等。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
共11張
歷史文物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於歷史題材創作,而且也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學不能「虛無」歷史。[2]
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樂,所以說,所看到的歷史文字,是夾雜著人的情感的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引證解釋
1.過去事實的記載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吳書》:「﹝ 吳王 ﹞志存經略,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2.經歷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這便是野雞道台的歷史了。」
清 黃人《序》:「其文乃雄奇變化,隨其一生之歷史而自為風氣。」
老舍《駱駝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會留著個知道她的歷史的僕人。」
3.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金一《文學觀》:「從古帝王之業,真能赤手開創而無所憑藉者,歷史上,多不過三四人。」
菡子《源遠流長》:「歷史在發展著,豐富著。」
4.指歷史學科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多,即如歷史,就該另編一部。」[1]
探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我國的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是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目」,綱舉則目張,時索則事敘。紀年術語採用一套古老的「閼逄攝提格之歲」時間術語,「閼逄」相當於「甲」,「攝提格」相當於「寅」。至於為何要用一套多音節語言的干支體系,司馬光沒有交代。在《史記》的《歷書》裡面也用到了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司馬遷也沒有交代其來源。經史學家考證,司馬遷和司馬光所使用的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是我國最早的官方時間術語,屬於「皇綱」性質,故而被採用為歷史的紀年詞語,以表示歷史的正統。[3]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1]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C. 歷史的含義是什麼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3)歷史的定義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
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D. 歷史的定義及詞源是什麼
歷史的定義及詞源
定義
歷史: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范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
「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征問」、「問而知之」。
釋義:
(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指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或個人的經歷。
(二)過去的事實,過時的事物。例:這件事早已成為歷史。
(三)對過去事件的記載,
沿革,
來歷;
大事記。
(四)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五)書名。即《希臘波斯戰爭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著。全書共九卷,前四卷主要追述埃及、巴比倫、波斯、呂底亞、西徐亞及希臘本土的歷史,後五卷敘述希臘與波斯戰爭的起因和經過,止於公元前479年。書上雜有許多神話傳說,不盡可信。但此書為歐洲第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
(六)個人的履歷;經歷
(七)對形成未來的進程有影響的事件
(八)歷史記載,征服者美化自己的工具。
(九)歷史的真實,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演變。
E. 歷史是什麼意思
1. 過去事實的記載。2. 指已過去的事實3. 經歷4. 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5. 指歷史學科。
史學評價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F. 歷史概念是什麼意思
概念是人們用於認識和掌握自然現象之網的紐結(網路)
你把學過的歷史知識點的所有相關列出來就好了。這么說吧,如果說到一個東西,你能想到與之相關(課本上學到)的其它事物。。把這些其他的事物按點列出來——這就是作業要求
===舉個例子===
概念:中國古代土地所有制
(注意:以下是對該概念的列舉)
分類:土地國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地主私有、自耕農私有)
特點:土地私有,准許買賣。
影響:造成土地兼並→貧富分化→激化矛盾→危機統治。
==(該例子所列項目不是每個概念都必須寫到的,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
一般列舉概念有
人名:要列出其基本事跡,影響
地名:知道在地圖上的位置
事件:時間、地點、哪些人、過程、原因、影響
基本上就是這些,詳略自己根據考點重要性把握
G. 什麼是歷史的定義
歷:過去。
史:事實的記載。
過去事實的記載是歷史的書面定義。
引申1:指已過去的事實。
引申2、經歷,底細。
引申3、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 。
引申4、歷史學科。 即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學科。
引申5、以過去的經歷和事跡的痕跡。
詞語意義
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H. 歷史的意思是什麼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I. 什麼是歷史,歷史對於當代的意義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對當代的意義:
①以史為鑒,古為今用。這是史家治史的一條基本原則的根本目的。
②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設計發展社會的理想藍圖。
③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研究歷史的目的更重要是在於揭示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預見未來,為人類設計發展社會的理想方案。
④增強參與意識,參加社會決策。
⑤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及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