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歷史社會學

什麼是歷史社會學

發布時間:2022-05-14 04:03:36

Ⅰ 考研考社會學,社會學是個什麼樣的專業

社會學專業是比較新興的學科,主要注重社會整體的研究,其研究對象包括與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結構、人口變動、民族、城市、鄉村、社區、婚姻、家庭與性、信仰與宗教、現代化等領域,相對來說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專業。

社會學的出路非常窄。窄是因為對口點名要社會學的崗位屈指可數,窄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需求量小。畢業無非幾條大道:體制內(公務員、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或許對於社會學專業學子,媒體可以單列出來。

社會學分層方法

以三種二分法中的一種為基礎,依次排為若干層。孫本文的總體框架就屬此種。⒈純理社會學:研究社會學理。 ①普通社會學:Ⅰ、社會靜學,Ⅱ、社會動學。 ②特殊社會學:Ⅰ、地理社會學;Ⅱ、生物社會學;Ⅲ、心理社會學;Ⅳ、

文化社會學(文化社會學又包括:a、政治社會學;b、經濟社會學;c、宗教社會學;d、法理社會學;e、藝術社會學等)。

⒉應用社會學:研究社會學理應用於社會各部分,以期改進。①農村社會學; ②都市社會學; ③教育社會學; ④犯罪社會學; ⑤社會工作;等等。

⒊歷史社會學:研究過去社會生活的陳跡。

⒋社會學方法論:討論如何研究社會行為現象的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社會學

Ⅱ 歷史社會學和社會歷史學一樣嗎

看起來很相近的學科,都是社會學和歷史學,這二者學科交叉的產物~研究領域也有很多重合,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簡單的說,就是學科立足點不同。
歷史社會學是一門新興的社會學分支,其最終歸屬的一級學科是社會學。其主張者強調對社會現象的研究必須考量歷史因素,社會現象本質上就是歷史過程中社會互動的結果。
而社會歷史學其最終還是歸屬於歷史學的分支。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社會歷史學更多的是指以社會學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視角來做歷史研究的一種研究理路。
另外歷史社會學源於美國,而社會歷史學來自法國。

Ⅲ 歷史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視覺的異同之處

相同點:都是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

不同點:

一、起源時間不同

1、歷史學: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

2、社會學: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

二、性質不同

1、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

2、社會學: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一門現代學科。

三、特點不同

1、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2、社會學:主要涉及科學主義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共同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

Ⅳ 社會學有哪些分支

社會分層學(或分層社會學);社會學史;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社會思想史;社會學方法;社會調查方法、社會統計學;實驗社會學;數理社會學。

職業社會學、工業社會學、醫學社會學、城市社會學、鄉村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環境社會學、青年社會學、老年社會學、犯罪社會學、越軌社會學、婦女問題、種族問題、社會問題、社區、社會保障、社會工作、微觀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體育社會學、人口社會學。

比較社會學;社會地理學。

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知識社會學、道德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研究中國的歷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史、實驗社會心理學。

經濟社會學;軍事社會學;公共關系學;組織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福利社會學。

人口學:人口經濟學、人口社會學、人口學說史、人口史、人口地理學、人口生態學、區域人口學、人口系統工程、人口預測學、人口規劃學、人口政策學、計劃生育學。

(4)什麼是歷史社會學擴展閱讀:

人類對由自身活動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及其思考,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就曾論述過「人生不能無群」的思想,他認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於「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即「社會」。

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和A.奧古斯丁從宗教神學立場也曾對此做出過論證。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用人性反對神性、用個性解放取代封建專制、用快樂主義反對禁慾主義,在反對宗教神學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斗爭中形成了一整套市民階級的社會倫理觀。

從社會學的學科歷史上考察,這些理論觀點都屬於社會學史前階段。社會學產生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以後,它的產生有其直接的社會歷史背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學

Ⅳ 什麼是社會學

社會學

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學科。它以人類的社會生活及其發展為研究對象,它用科學的態度、實際社會調查的各種方法對社會現象、社會生活、社會關系和各種社會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從而揭示出人類各個歷史階段的各種社會形態、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的過程和規律,為人們積累認識社會和安排社會生活的科學知識,為有關社會部門正確處理社會問題提供參考資料和科學依據。概括地講,社會學是研究關於社會運行和協調發展的規律性的綜合性的社會科學。首先提出「社會學」這一學科名稱和創立這一學科的是19世紀的法國實證論者孔德,後又經英國學者斯賓塞把這一學科的理論進一步系統化,此後,社會學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西方獲得了發展。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誕生後,為研究人類社會生活、社會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根本觀點、原理和方法,從而也使社會學研究有了真正的科學基礎。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現並沒有也不可能代替社會學,社會學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學科,不少研究社會某一領域問題的學科,如經濟學、政治學等已成為了專門的獨立學科,另外對如人口、勞動、民族、宗教等社會現象問題的研究,也正在逐步發展為獨立的學科,最終將從社會學中分離出去。但這並不會影響社會學的存在和發展,因為這些專門學科之間總是留有許多空白點,社會生活的發展中又總是會出現許多新的社會問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必須進行綜合性的研究,這正是社會學研究的最大特點,所以社會學有著廣闊的發展領域。社會組織、社會結構、社會功能、社會變遷等是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社會學基礎理論和許多專門社會領域還可以構成社會學邊緣研究學科,如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問世以來才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的理論體系、研究領域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不斷地完善自己,以更好地為幫助人們正確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服務。

Ⅵ 什麼是社會學



1、社會學的由來。社會學一詞法國人奧古斯特·孔德首創發明,社會學這一學科也由他開創,故孔德被尊稱為「社會學之父」。當初他試圖使用一種物理學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人文學科——包括歷史、心理和經濟學,從而建立經得起科學規則考驗的學科。孔德不僅認為社會學是一門科學,而且認為是科學之首,是「科學的皇後」。

2、社會學的范疇。社會學是一門新的學術范疇。它橫跨經濟、政治、人類學、歷史及心理學。

3、社會學的意義。社會學的的意義在於尋找混合了人類知識及哲學的源頭。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的社會學的科學性,最根本的是能夠在把握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前提下,結合不同民族和地域在文化和歷史上的連續性和特殊性,用科學的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對象的特殊規律性。為了保證社會學的科學性,社會學者越來越認識到必須把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缺乏經驗研究的社會學是空洞、思辨的;而缺乏理論研究的社會學則是盲目、表面的。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社會學在科學性上,已取得了較大進展。如「概率模型」的運用大大增加了預測的精確度;「統計控製法」和「模擬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對所研究對象涉及的多個變項的控制等等。

4、社會學體系的結構。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

5、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6、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軍事或刑事制度、互聯網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社會科學方法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

7、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的定義,大體有以下幾種看法。

(1)、側重以作為有機整體的社會本身為研究對象(這里的社會既包括整體社會,也包括局部社會,即社會的某一方面、某個領域、某個層次);

(2)、認為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一樣是研究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

(3)、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整體及其規律性的。由費孝通主持和指導的、中國社會學重建後出版的第一本《社會學概論(試講本)》,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下定義:「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4)、側重以作為社會主體的個人及其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

Ⅶ 人類學和社會學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社會學:社會學是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

2、人類學:人類學是一門從生物學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

二、起源不同

1、社會學起源: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一門現代學科。

2、人類學起源:人類學起源於歐洲和美國學者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對現代西方技術文明以外的社會的研究,被稱為「野蠻」、「原始」、「部落」、「傳說的」、「有文字前的」社會。



三、研究方法不同

1、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研究主要有兩種類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實證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訪談、參與觀察和統計研究等方法。歷史社會學屬於定性的社會研究方法。

2、人類學研究方法:

(1)整體觀

從社會文化和人的行為的各個層面和層面,我們研究社會的文化因素和行為,把社會或文化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2)文化相對論

這是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態度和文化評價,要求研究者客觀看待研究對象。一般來說,文化主題研究的方法是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待研究者的文化。

(3)跨文化比較

對不同文化的廣泛比較研究。

Ⅷ 社會學類里邊,包括歷史嗎

不一樣,但是社會學和歷史緊密聯系,彼此密切相關。
不能脫離歷史和歷史社會學,不能從社會學隔離。
葛教授霍華德表示:「歷史是過去的社會學和社會學是目前史」。
約翰說:「沒有社會學沒有歷史沒有根無果,社會學史」。

Ⅸ 歷史社會學的學科發展

作為一門獨立的經驗科學的社會學在歐美等國發生、發展的歷史。西方社會學的發展大體上可以概括為三個相對獨立而又互有聯系的階段,即19世紀3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創立階段、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制度化發展階段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當代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社會學產生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歐洲,它是當時歐洲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長期發展的產物。
作為綜合研究人類共同生活的條件和社會運行機制的社會學的產生,是人類知識逐漸積累和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它繼承和發展了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成果,特別是18世紀至19世紀30年代的科學成果。多數社會學者傾向於認為社會學的創始人是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孔德。孔德在《實證哲學教程》(1830~1842)中最早使用「社會學」這一術語,認為它是系統表述社會秩序和社會進步的一門綜合性科學。社會學在孔德那裡,被看作是「社會物理學」,就其性質而言,和自然科學沒有區別,它可分為研究秩序結構的「社會靜力學」和研究進步過程的「社會動力學」;就其方法論而言,社會學又相當於生物學,二者的區別僅在於:生物學研究有機體的「組織和生命」,而社會學則研究社會的「秩序和進步」。孔德嘗試用實證方法對過去時代關於社會、人文、經濟和歷史的知識進行綜合。他反對一切空想的、批判的社會學說,而把重建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的希望寄託在工業社會自身的秩序上,並以此作為他的社會學所要完成的任務。
社會學創立時期的另一重要人物是比孔德稍後的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他所建立的社會學體系的兩個主要方面是普遍進化原理和社會有機體論,這也是後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理論基礎。斯賓塞在其三卷本的《社會學原理》(1876~1896)中,集中闡述了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或超有機的集合體思想。認為社會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由能量守恆定律來調適的;這種調適既表現在社會與其環境之間的生存斗爭中,也表現在不同類型的社會之間,以及構成某一社會的個體的人之間的生存斗爭之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由競爭、自然淘汰是有機界的普遍法則,也是推動社會進化和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因。
在社會學創立時期,還出現過不少以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實證主義社會學流派,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地理環境決定論、社會有機體論、人種中心論、社會進化論、機械論以及社會統計學派等。這一時期的社會學具有經驗主義色彩,拒斥抽象思辨,主張從整體角度研究社會。在方法論上,堅持統一的科學觀,反對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作明確的區分;主張社會學沿用自然科學方法並以自然科學研究模式為社會學研究的理想模式;強調社會學是一門純粹經驗的科學,應以實然存在為研究對象,而不涉及應然價值的問題,亦即主張在事實與價值之間作出明確劃分;在對社會結構的認識上,基本沿襲孔德的秩序——進步亦即結構——過程的二分法,以整體均衡和秩序為前提預設,強調社會學以調適人際關系、醫治社會弊病為目的,具有明顯的社會改良主義色彩;在對社會過程的解釋上,尤其是對社會變遷的原因和動力的認識,還帶有歷史唯心主義的因素。 社會學在初創階段,通過孔德和斯賓塞等人的努力,確立了社會學在一般科學分類中的地位,並且初步論述了它的研究對象、一般理論和方法論問題。但是,以「實證哲學」為基礎的孔德「社會學」,只是社會科學的統稱,其內容有許多含混不清和有待解決的問題。譬如,在研究對象上它與其他各門社會科學的關系並未明確,標志一門學科取得獨立地位的一般理論和方法論尚付闕如。在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的理論探索和經驗研究中,活躍於19世紀下半期和20世紀初的歐洲的一批社會學家,其中最重要的有迪爾凱姆和韋伯,以及帕雷托、滕尼斯、齊美爾等人,從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方面對社會學的學科化建設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迪爾凱姆繼承並發展了孔德的實證主義思想,他強調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事實」而不是作為社會原子的個人,並反對把社會現象化約為生物因素或心理因素的各種形式的還原主義。這種以社會為分析單位和從整體上研究社會現象的觀點被稱為「社會學主義」。迪爾凱姆重點關注與社會結構相關的社會秩序和進化問題,詳細論述了以社會分工形式為表現的人群組合的「機械團結」向「有機團結」的進化,以及使社會形成精神統合和團結協調一致的「集體意識」和「集體表象」問題,從維系社會整合角度闡明了從傳統社會向工業社會變遷過程的功能機制。他的社會學觀點及其整個研究取向,為西方社會學奠定了理論和方法論的基礎。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倡導一種「理解的社會學」觀點,他把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規定為社會行動者的「主觀意義」,即驅使人們作出社會行動的動機和價值取向,並認為個體行動者是社會學分析的最基本單位。他基於對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的區分,主張通過「理想類型」的純粹主觀思想建構,藉助價值關聯對行動者的主觀動機進行理解,同時排除價值干擾對社會行動的客觀可能性和適合的因果性做出解釋。韋伯的「理解」方法既是「理解性的解釋」,又是「解釋性的理解」。
義大利社會學家帕雷托把社會看作自身維系動態均衡的系統,社會變遷是原有平衡的破壞復又逐漸恢復平衡的過程。他強調社會精英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並率先從結構上研究上層人物和下層人物的社會流動。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開創了社會學理論中的意志說。他把人群組合的形式分為靠傳統習俗禮儀維系的「社區」(又譯共同體)和以理性、制度、規章維系的「社會」;前者是由人的本質意志創造的有機說,後者則是由人的選擇意志決定的契約說。「社區」表徵的是「文化」,與人的創造本能相聯系,決定於人的本質意志;「社會」代表的是「文明」,與工藝技術相聯系,起源於人的選擇意志。人類社會組織作為集體意志的表現,既有本質意志成分又有選擇意志成分。社會歷史發展則是由傳統性(本質意志)因素居多的「社區」向合理性(選擇意志)因素佔主導地位的「社會」的變遷過程,與這一過程同步發生的是由崇尚獨創性的「文化」向熱衷工藝技術的「文明」的變化過程。這種從「文化批判」的角度看待現代文明的立場以及由此得出的對社會結構和過程的獨特見解,成為後來各種社會批判理論的思想來源之一。齊美爾把社會學規定為研究人們相互交往行動的純粹形式,而不是交往行動的具體內容。認為社會只是進行交往行動的個人的名稱,而不是真正的實在,社會的實在是構成它的眾多個體的人。他把社會學視為社會科學中的一般學科或「幾何學」,並嘗試對構成多種復雜社會現象的人們相互交往行動進行形式分類。齊美爾的理論觀點被稱為社會唯名論,他的社會學被稱為形式社會學;他對交往行動中的沖突的論述,成為後來不同形式的沖突理論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他對社會學性質的看法,與迪爾凱姆的「社會學主義」大相徑庭,由此形成了一般理論中的社會唯名論和社會唯實論之爭。在這種關繫到社會學學科根本性質的兩種理論觀點的爭論中,社會學研究在關注整體社會論述的同時,開始重視對具體個人行動的分析,宏觀社會學和微觀社會學逐步成為整個社會學研究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美國早期社會學19世紀末,社會學傳播到美國,與美國本土的實用主義思潮相結合,逐漸轉向採用自然科學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力求對社會現象作出精確的計量研究,注重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應用研究方向。20世紀上半期,美國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社會學家,他們在社會學理論和應用研究上取得巨大進展,從而為社會學這門獨立學科的制度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892年,A.W.斯莫爾率先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第一個社會學系,1895年又創辦了《美國社會學雜志》。1905年,L.F.沃德和W.G.薩姆納組建了美國社會學會。美國早期幾位社會學家大多受過宗教教育,他們關注社會倫理道德和人的情操、精神生活問題,他們的社會學理論具有明顯的心理學色彩。20世紀20年代,以R.E.帕克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對美國的都市化、移民、種族沖突、貧民、犯罪等問題做了大量實證的經驗研究,使社會學在解決實際社會問題中顯出了實效,對美國社會學向著應用研究方向發展起了重要作用。W.I.托馬斯和F.W.茲納尼茨基兩人合作使用了一種與自然科學的實驗過程相類似的調查方法,研究了在歐洲和美國的波蘭農民狀況,這對社會學用科學方法搜集和分析資料起到了示範作用。
社會學在英、法、德等國的發展斯賓塞以後,英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家是L.T.霍布豪斯。他於1908年創辦《社會學評論》雜志,深受斯賓塞社會進化論的影響,但他不同意社會達爾文主義把生存競爭的生物性本能因素強調到絕對的地步,認為社會進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人的理性因素的作用。B.K.馬林諾夫斯基和A.R.拉德克利夫—布朗是英國社會人類學的代表。他們倡導功能方法,反對只對社會現象做經驗性描述,主張通過事實的功能來研究社會現象的發生、存在和消失的原因。
20世紀初,社會學在法國的發展也與人類學密切聯系在一起。迪爾凱姆領導的社會學年鑒派推動了20世紀上半期法國人類學的發展。他的學生M.莫斯用人類學材料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對「贈禮」的研究提出了贈禮和回贈的交換儀式理論。一些關注宗教活動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一起創建了法國的宗教社會學,它是法國社會學中具有特色的分支學科之一。
德國社會學具有注重歷史綜合和人文主義的特點。20世紀初,A.菲爾坎特繼承齊美爾的形式社會學思想,倡導「文化社會學」,主張對民族學、人類學和其他研究現代社會固有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各門學科的經驗資料進行理論分析,使社會學成為一門關於文化變遷的理論。 L.von維澤強調對德國的歷史社會學、社會地理學和民族社會學等進行「系統歸納」,目的是使社會學成為一門有別於歷史哲學和人類學的獨立學科。K.曼海姆的「知識社會學」觀點試圖從社會結構發展的規律和規范上研究人的思想、精神價值體系、政治觀點和群體組織的特點。30年代以前,德國的社會學有了很大發展,但A.希特勒上台後殘酷迫害猶太人和知識分子,致使大批社會學家被迫流亡國外,德國社會學一度陷於停頓狀態。 戰後西方社會學概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以此為契機,社會學的發展也進入一個新階段。戰後,世界各國相對平穩的社會發展,以當代科學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社會生產力的騰飛,一方面使人類的社會生活增添了更豐富的內容,要求人們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作出相應的調整,由此產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社會學研究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使人們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有可能進入更深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范圍,在解決實際社會問題上更精確、更有效。當代社會學從研究規模上看,除了具有社會學研究傳統的發達國家外,許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取得獨立後,也都陸續開展社會學研究,以解決自身在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在1982年第10屆世界社會學大會上,有150個國家和地區派出5200名代表參加會議的學術交流。從學科體系建設上看,無論是理論還是研究方法都日趨完備和嚴密,各分支學科以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邊緣交叉學科迅速發展、分化。
50~60年代的社會學主流由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T.帕森斯為代表的結構功能主義,在50~60年代曾是西方社會學中佔主導地位的理論和方法論。帕森斯著意對帕雷托、A.馬歇爾、迪爾凱姆和韋伯的不同理論觀點實行綜合,將英國的功利主義經濟學、法國的實證主義和德國的歷史主義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構築了一個以意志為起點的行動理論,用以取代美國盛行的實證主義變種──心理學主義的社會行為理論。按照帕森斯的理論,每個行動者對手段和目標的抉擇具有一定的選擇自由,這種選擇深受環境的制約和影響,並須受到人們共有的規范性標准和價值觀念的調節。帕森斯強調對共同價值的意見一致是社會秩序形成的基本因素,他深入地探討了由不同人的主觀取向所導致的個體行動如何結合在一起構成相互依存的社會行動。其中,他關於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成就表現與先賦性質、情感與非情感、專門性與擴散性、自我取向與集體取向 5種模式變項是對以社會行動為表現的人們需求滿足方式的論述,AGIL(適應、目標達成、整合、潛在模式維系)分析模式是對社會系統功能要求的強調;兩者相互關聯又相互交織,從而使結構功能主義以高度理論抽象的形式實現對早期行動理論和功能主義的綜合。
作為一種社會學理論,結構功能主義的一個基本假設認為,社會是由諸多相互依存的單元組成的統一系統,內部存在著結構上的分工,每個單元都各自發揮著特定的功能,它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維系著社會作為一個整合系統而存在。倘若一個部分發生變化,勢必影響到其他部分乃至整體發生變化。系統一般維持均衡狀態,當受到外部或內部因素刺激時,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系統內部開始進行調整,為適應變化了的新環境而出現結構分化,繼而吸收或同化干擾,爾後建立新的均衡。作為一種社會學分析方法,結構功能主義的基本戰略是,認清所研究系統的基本功能要求,分析滿足這些功能要求的特殊社會結構。
結構功能主義作為一種高度抽象綜合的巨型理論,是對西方社會歷史和現實發展的概括,它需要在非西方國家的研究中得到證實。然而,用結構功能主義指導下的現代化理論、工業主義等概念研究發展中國家的變遷,由於未考慮不同民族和地區作為歷史的個體在文化背景和傳統上的差異性、特殊性,出現了許多與發達國家發展模式完全不同的情況。結構功能主義從均衡出發強調社會是個自穩態系統,但現實社會中無處不見的諸多矛盾表明沖突比均衡更普遍存在。此外,這一理論忽視了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個人和小群體之間的互動,無法用它進行微觀社會研究,無法用經驗事實加以驗證。60年代以後,它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批評和修正。

Ⅹ 歷史社會學的簡介

從學術典範變遷的角度來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這門分支在美國社會學界的興起是對當時佔主流地位的結構功能論與抽象的量化研究法的一種反省與批判,為解決帕森斯主導的現代化理論對歷史不夠重視的困境,社會學家如西達·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主張返回到更重視歷史的歐陸古典傳統,但以韋伯跟馬克思的思想遺緒為主,比較下塗爾乾的傳統被忽視。從跨學科交流產生的影響來看,當時在歷史學界中新社會史跟新文化史的盛行也對社會學的歷史轉向有推波助瀾之效,在方法跟主題上豐富了社會學家的歷史想像。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社會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