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4 05:25:48

❶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進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後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
第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
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第四,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第五,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❷ 社會主義制度探索的歷史意義是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

第一,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其建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和積極性。但由於我國人口多、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艱巨繁重。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敵視政策,並進行封鎖和遏制,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面對著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始了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讓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得到了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經歷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些都是黨和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獲得和發生的。

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誤的教訓,正確地加以總結,都是黨的寶貴財富,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確地和比較正確的思想觀點,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尤其是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大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為開啟新時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這一時期的建設成就為開啟新時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第三,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 其艱巨性、復雜性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既不同於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也不同於在資本主義有一定發展基礎上開始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汲取了蘇聯模式的經驗教訓,根據自己的實踐形成許多獨創性成果,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探索的成就表明,社會主義建設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各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獨立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不僅豐富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也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為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總之,以毛 澤 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關於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得出的一些理論和實踐經驗,不僅是我們黨的一筆寶貴歷史財富,而且對於我們黨在新時期探索和完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理論也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❸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政權後,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徹底的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謂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當然,由於社會主義目前還處於實踐階段,我們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上述認識,還是十分傳統的,是不全面的、膚淺的。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對其優越性必將會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想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正視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基於以下前提:

1、由於社會主義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因此,對其優越性的理解我們不可能是「先知先覺」,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對其進行全面的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體驗、去總結。

2、衡量和比較哪一個社會制度優越,決不能離開具體國家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片面地從現有的經濟發展程度來看,而應當主要看它是不是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產關系是否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這些方面是資本主義制度遠遠無法比擬的。雖然目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會主義國家要高,這是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各自發展的基礎和起點不同所造成的,決不是有的人所說的是由於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所決定的。

3、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相比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暫,還處於實踐和發展的初期。資本主義制度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社會主義制度自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幾十年的歷史。所以,相比資本主義來說,社會主義的發展目前還不完善,還不充分,還處於初級階段,其應有的優越性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我們不能拿擁有幾百年歷史發展經驗的東西,來比擬和衡量只有幾十年歷史發展經驗的東西。

4、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新社會制度代替舊社會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種社會制度,從來不會是歷史的瞬間,它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其前進途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和想像的困難與風險,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鄧小平同志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我們要充分估計到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只要基於上述前提,我們對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誤乃至挫折就會有客觀、公正地認識,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及其優越性就不會產生信仰危機。

❹ 簡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如下:

1.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3.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4.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佔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5.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系統回答和正確解決。

6.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進一步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增強了社會主義的力量,對維護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7.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的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成果。

(4)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時代條件:

1956年在中國大陸,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農民、手工業者勞動群眾個體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轉變成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公有制。

伴隨著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新的經濟基礎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科學文化體制基本形成,經濟建設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都適應和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而得到發展和改善。

在政治上,中國共產黨發揮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作用。工人階級在整個國家的領導地位不斷加強,工農聯盟以及工人階級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在新的社會主義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以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為特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生活中正式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繼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逐步完善,體現了幾年來國家制度建設取得的豐富成果,構築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體系,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在思想文化和社會進步方面,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全國的指導思想地位進一步加強。在批判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同時,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提倡用現代科學方法來整理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同時注意吸收外國的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建設工作。人民群眾逐漸樹立起明確的社會主義意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人民服務等共同價值觀在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中得到崇尚。在全國范圍內,社會主義新型的社會關系及與此相適應的良好社會風氣、社會道德規范正在形成。這是在舊中國不曾有過的。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些本來就是上層建築中保障我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強大的政治因素,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已經建立,它們就擔負起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任務。

依據這一客觀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在1956年9月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認:「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

❺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意義:

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

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

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

4、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佔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5、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實踐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5)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三個代表」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優越性。

2、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顯著標志。

3、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最終體現。

❻ 論述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是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它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以及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中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伴隨著市場經濟改革後確立的政治經濟制度。這一制度在歷代領導人任期內被不斷地塑造著。有別於西方國家建立在社會契約上的理論為先制度為後的制度發展傳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一邊實踐一邊發展理論。它有幾大特點:
一是政府能夠統籌的資源多,傾向於」家政府「,因此容易集中力量辦大事;
二是市場制度仍然不夠成熟,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發展不太平衡;
三是意識形態高度統一;
四是公民社會發展不夠成熟,民眾自治意識仍較為薄弱。
在21世紀,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能靠統籌安排的優勢較快的實現經濟增長,基本目標是讓人民生活能普遍富裕。但是,政治制度發展與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社會矛盾不能妥善解決,尚未在經濟,政治,公民素養等方面齊頭並進地發展現代國家。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界定有三個基本要素:公有制;計劃經濟;民主。(但實際上社會主義也可以實行市場經濟)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❼ 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的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社會主義改造過程

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邁開了步伐。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逐步克服農業同工商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中共中央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的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此同時,90%以上的手工業者也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在農業合作化高潮的推動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展開。在這個改造過程中,我國實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從以加工訂貨為主逐步向公私合營過渡。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浪潮,並迅速席捲整個中國。

❽ 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有什麼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

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而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8)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條件

當時中國之所以要著力進行和可能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因為

1、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基礎。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2、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3、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4、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後,長期受到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上、外交上和軍事上的嚴密封鎖和遏制,只有社會主義蘇聯援助中國。

❾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有什麼歷史意義

一、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的歷史意義:

1、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開創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新時代,蘇聯成立結束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譜寫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2、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使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史開始發生了質的飛躍。

3、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4、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改變了世界格局和歷史進程,蘇聯的建議贏得了反法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成立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有近100個原屬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取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二、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或指實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國家,西方則稱之為 「共產國家」 。

西方學者一般認為社會主義只能用來形容經濟或社會,而不能形容國家,因此不存在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於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西方學者認為它們雖然自稱「社會主義國家」,但它們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甚至不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西方一般以北歐等高福利的發達國家為達到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國家。

中國馬列主義學者認為「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社會主義」通常指「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

按照中國的觀點,當今的社會主義國家只剩下五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

❿ 請您談談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有什麼歷史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徹底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使我國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保證了國家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為中國以後的一切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中國社會變革和歷史進步的巨大飛躍,也極大地支持和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

閱讀全文

與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