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泉州有什麼歷史

泉州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14 05:33:52

『壹』 泉州的歷史資料

泉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至遠古閩越族文化。周秦以後,特別是西晉和唐 朝年間,中原漢族大規模南渡入閩,中原文化開始的泉州大地紮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漸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經濟崛起,逐漸成為閩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於世,與泉州通商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00多個,呈現出「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中原文化蔚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過化之區」。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礎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猶太教等,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紛擁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這些外來文化特別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響。

經過長期的交流、碰撞、整合,到了明代,泉州文化更顯示出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地方戲曲由成熟,而趨向鼎盛。明未清初,泉州出現了諸如鄭成功等許多吒風雲的時代英雄人物,促進了泉州文化向海外尤其是對台灣的傳播和影響,同時期封建 政權實施的「海禁」政策,泉州文化更多地體現出本土特色,地方戲曲等又有了新的發展。

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無數英才俊傑,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從唐至清一千多年間,見載史書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們中有才華橫溢的文學家歐陽詹、王慎中,學識淵博的思想家李贄蔡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俞大猷,政績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雙全的軍事家施琅等等。

在近代史上,泉州文化出現了新的景象。「五四」運動後,群眾性文化迅猛發展,首先是學校,而後走向社會。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開展,泉州文化界有識之士紛紛起而應之,掀起了群眾性的文化運動。特別是「9.18」事變後,泉州人民同仇敵愾,進步團體不斷舉辦各種活動,舊劇改革尉為風氣,救亡戲劇不斷上演,抗戰歌曲響徹名山秀水,的近代史上譜寫了革命文化光輝篇章。

『貳』 泉州的歷史沿革

泉州是閩南文化源頭,周秦開始經濟開發,於260年(三國時期)始置東安縣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歷史。
先秦
夏、商兩代,泉州地屬揚州。
西周時,為七閩地。
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屬閩越地。
秦漢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立閩中郡,泉地歸之,閩越族酋長無諸所領。
漢高祖五年(前202),無諸因助漢滅秦、楚之功,被封閩越王,領閩中故地,泉地屬閩越國。
始元二年(前85),因遁逃山谷未遷的閩越民繁衍,設冶縣,在今福州,隸屬會稽郡。泉地屬之。
三國
吳永安三年(260),會稽南部都尉改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縣地置東安縣,縣治在今南安豐州,為本地設縣置治之始。 轄今泉州(今德化縣屬侯官縣)、莆田、廈門及漳州部分地區。
兩晉
西晉·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晉安郡。改東安縣為晉安縣,管轄莆田、泉州、廈門、漳州四市地,縣治在今豐州鎮。
西晉·永嘉五年(311),中原戰亂,衣冠士族南渡入閩,沿古南安江兩岸聚居,改南安江為晉江。
南北朝
梁·天監間(502~519),析晉安郡置南安郡,下領三縣:晉安、龍溪、蘭水;郡治設於晉安(今南安豐州)。泉地屬南安郡晉安縣。
陳·永定元年(557),在晉安郡置閩州(今福州),轄晉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閩州罷,仍隸東揚州。
陳·光大二年(568),於晉安郡置豐州(今福州),南安郡屬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縣,屬豐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轄。

開皇九年(589), 改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 改豐州為泉州(今福州),南安郡撤銷,晉安縣改為南安縣,歸其管轄。福建歷史上首次出現「泉州」之名。
大業二年(606),復改泉州為閩州,南安縣改屬閩州。
大業三年(607),廢除州治,改閩州為建安郡,今泉州(德化縣廢歸屬閩縣外)屬南安縣。

太宗繼位後,對州、縣大加並省,並依據山河形勢、地理區域分全國為十道。福建屬嶺南道,下轄豐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甌)。
武德五年(622),於南安故郡地置豐州,州治在今南安豐州;分南安地復置莆田縣,屬豐州。 豐州下領南安、莆田、龍溪三縣。
貞觀元年(627),豐州撤消,南安、莆田、龍溪三縣並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聖元年(684),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州治在今南安豐州。不久,武榮州廢,三縣仍屬泉州。699年,劃莆田縣西部設清源縣(今仙游縣)。
久視元年(700),又於今泉州鯉城置武榮州,轄南安、莆田、龍溪、清源四縣。 衙前辟南大街為市,並開始在治地建城,是為唐城。
景雲二年(711),武榮州改稱泉州,隸屬閩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開始。 莆田、清源二縣屬泉州所轄。
開元六年(718),泉州刺史馮仁智以州治無縣,請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至此,泉州轄南安、莆田、龍溪、清源、晉江五縣。
天寶元年(742),唐廷下詔改州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屬嶺南道,領南安、莆田、仙游(因郡、縣同名,清源縣改名為仙游縣)、晉江四縣,清源郡有23806戶,160295人,為中州。
乾元元年(758),清源郡復為泉州。
貞元十九年(803)、長慶二年(822)、咸通五年(864),先後析南安縣地立大同場(今同安縣)、小溪場(今安溪縣)。
貞元間(785~804),析永泰縣之歸義鄉置歸德場(今德化)。
元和年間(806~820),泉州有35571戶,238400人,由中州升為上州。
大中十一年(857),設嘉禾里(今廈門)屬泉州。
五代
後晉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場為同安縣,至此,泉州計領六縣。
開運二年(945)正月,大殷改國號閩,泉州隸之;九月,泉州歸屬南唐。南唐封留從效為晉江王。
後漢乾祐二年(949),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兼領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劃歸清源軍,增領原屬尤溪的常平、進城二鄉。
後周顯德二年(955),升小溪場為清溪縣(今安溪)。
北宋
北宋時,福建稱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和邵武、興化二軍。南渡後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軍,共計八個同級行政機構,故號稱為「八閩」,共轄42縣。
太平興國三年(978),宋復滅吳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順歸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納入宋朝版圖。
太平興國六年(981):析晉江縣東北部16里置惠安縣。至此,泉州領七縣:南安、晉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割所屬莆田縣、仙游縣別為興化軍。(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
太平興國八年(983):閩地從兩浙西南路分出,獨設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泉州改隸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清溪縣改稱安溪縣。至此,泉州轄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縣。 宋代澎湖已正式劃歸泉州,隸屬晉江縣管轄。
南宋
建炎元年(1127)七月,福建(泉州)提舉市舶司並歸轉運使。
建炎二年(1128)五月,復置福建(泉州)提舉市舶司。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鎮江遷置泉州。
紹興二年(1132),福建提舉茶鹽官兼領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1171),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間,派水軍長期駐守,並編管台灣戶籍。
乾道八年(1172),毗舍耶人再犯晉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稱永寧寨),駐扎水軍60名,以為防禦。嘉定年間,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駐水軍50名,並於永寧石湖新造軍房50所,額定兵員325人。
淳熙十三年(1186),泉州城南置寶林寨,城東置法石寨,分兵守衛。
嘉定十一年(1218),在晉江縣圍頭澳置寶蓋寨,由寶林移120名士兵來此守衛,節制建平、清石諸屯,加強海防。
淳祐間(1241~1252),泉州戶口增至255758戶、1,329940人,為歷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為望州。
元朝
至元十四年(1277),元廷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兼領行征南元帥府事。
至元十四年(1277) ,元廷在泉州設置市舶提舉司。
至元十五年(1278),福建全境入元版圖。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領南安、晉江、同安、安溪、德化、永春、惠安七縣,泉州屬福建行省,省治設福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二月,再設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並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復設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七年前後,開始在澎湖設立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等島嶼,隸屬泉州路同安縣。當時澎湖列島有居民1600餘人,貿易至者歲常數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稱。
大德元年(1297),為圖琉求(今台灣),改福建行省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遂徙治泉州,轄諸州。大德三年二月罷,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帥府,移治福州。
延祐七年(1320),泉州設都轉運鹽分司,直屬戶部,專掌場灶榷辦鹽貨及批驗鹽商引目等事。
至正十六年(1356),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為福建設省的開始。

洪武元年(1368),泉州置衛指揮使司,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隸福建都指揮使司。這是明朝在泉州設置的第一批海防軍衛所。
洪武二年(1369), 福建全省八路先後改為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隸福建行中書省;泉州府仍領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縣。
洪武三年(1370年) ,明廷在泉州設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對琉球(今台灣)的貿易。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罷福建(泉州)市舶司,嚴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貿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廢除行中書省機構,各省分別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軍政大權,並直屬中央。布政使司下領府、州、縣。改福建行中書省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隸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廷實行防倭封海,廢澎湖巡檢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興到福建沿海福、興、漳、泉四府經略海防。改永寧寨為永寧衛,於浯洲置金門守御千戶所,另築峰上、田浦、官澳、陳坑、烈嶼、祥芝等處巡檢司,屯兵駐守,以備倭寇。祥芝巡檢司並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鋪六,有南北二門。始築廈門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後增設:永寧衛,福全、崇武、中左、金門、高浦5個守御千戶所,巡檢司45個,築衛所司城16座,以加強海防。

清承明制,泉州府為閩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歸其所轄。泉州府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縣。清設興泉永道,轄泉州府、興化府之莆田縣、仙游縣、永春直隸州和廈門。
民國
民國元年(1912),廢州府,復縣設道。泉州初歸廈門道,後屬南路道。
民國3年(1914),廢除清制,置興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興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隸州、興化府所轄各縣隸之。思明府改名廈門道,廈門成立思明縣,金門隸屬思明縣,派分治員駐金門。
民國十六年(1927),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泉州劃為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晉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門八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3),閩變後成立興泉省,轄莆田泉州,設省政府於泉州,不久即廢,後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但轄縣不變,直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
泉州於1949年9月解放(金門除外),並於9月9日設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轄晉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門(待統一)。同年12月,德化縣歸之。
1950年3月,改稱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德化劃歸永安專區;9月改為晉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政區依舊,10月德化復歸。
1951年1月,劃晉江縣城關和近郊設泉州市。
1955年3月,改為晉江專區專員公署。
1956年5月,劃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到晉江專區。
1958年,析同安縣劃歸廈門市。
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泰歸福州。
1963年4月,析大田歸三明。
1968年9月,撤銷晉江專區專員公署,成立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歸莆田專區,同時劃同安縣歸晉江專區。
1971年6月,改稱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3年6月,析同安縣歸廈門市。
1983年4月,撤銷莆田地區,將莆田、仙游2縣劃回晉江地區,9月劃莆田、仙游從晉江地區出成立莆田市。
1985年5月,撤銷晉江地區,原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轄縣體制。

『叄』 泉州有怎麼的歷史文化

泉州於唐嗣聖元年(公元684年),開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榮州。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並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於隆興。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國共內戰期間,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於今日的海外僑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國家主要投資都在內地,故經濟發展緩慢。1977年改革開放開始,泉州被定為沿海開放城市,從此進入高速發展期,現在,泉州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花園城市。
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三教並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624萬人,港澳同胞70萬人。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歷史悠久、史跡豐富,在海內外有很大影響。

『肆』 泉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福建的真泉州(福州)和假泉州(閩南)的歷史。真泉州(福州)因溫泉遍地,故名泉州。為什麼閩南泉州縣無半滴溫泉也名泉州?究其因,閩南泉州是海水沖積地無名,因屬泉州(福州),就叫泉州地,再經千年海水沖積,擴大陸地而成縣,因無名叫自己泉州縣。當時泉州(福州)直轄閩南,閩南晉江和南安當時叫泉州府(福州)晉江縣和泉州府(福州)南安縣,千年不變。一個海水沖積地的泉州縣,一張白紙,無歷史文化底蘊,因其名可以,以假亂真,終於變成閩南之首泉州,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南安縣和晉江縣能忍,不外乎利字當頭和本身原屬泉州府(福州)的歷史。希望閩南人不要忘了真正泉州是福州。
泉州縣故意漏掉縣字。從唐朝到清朝只有泉州縣史志,從來就沒有州府史志。閩南泉州縣到現在仍然只是縣級市,不是州。從古代到現代泉州只有一個,那就是福州。關於古代泉州縣歷史,古代史書只提泉州,沒有隻言片語提剄過泉州縣,說明泉州縣全都是冒名頂替真泉州(福州),當然到現代仍然在冒充。

『伍』 泉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泉州傳統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個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其宗教傳播歷史悠久、史跡豐富。

(5)泉州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主要特產

蘿卜飯,芥菜飯,花菜飯,鹵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 魚仔粥,鴨仔粥,鹵面,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面,浮粿。

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梗,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卜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干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陸』 泉州的歷史

唐嗣聖元年(公元684年),開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榮州。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在宋朝及元朝時泉州是「東方第一大港」,極為繁榮。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設立宣慰司兼領征南元帥府,十五年改宣慰司為行中書省,升為泉州路總管府,轄南安、晉江、永春、同安、德化、安溪、惠安以及南北二錄事司。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並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於隆興。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國共內戰期間,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於今日的海外僑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國家主要投資都在內地,故經濟發展緩慢。1977年改革開放開始,泉州被定為沿海開放城市,從此進入高速發展期,現在,泉州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花園城市。

『柒』 泉州有哪些歷史名跡呢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里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珍貴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泉州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有「中國宮廷音樂活化石」之美譽的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

『捌』 泉州的名稱由來

泉州,歷史上是整個閩南地區,含今莆田、泉州、廈門、漳州、龍岩等地級市的衍生地。然而,泉州的地名,卻不是開始就擁有的。

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時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時的泉州,卻是今天的泉州,卻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來,永遠成了現在泉州的名字。而其附廊晉江,則是南遷的晉朝遺民,為了紀念中原舊地,把流徑的河流,命名晉江。

然而,泉州平原的全部土地,與福州平原、莆田平原及漳州平原一樣,均是海平面上升、大陸架上升而形成的,只是一樣年代不詳而已。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這些平原,除了極小部份是河流沖積形成,大部份卻是海平面升降所致的。

(8)泉州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泉州位於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離台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千米,南北長157千米,陸域面積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門島),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9.08%。

泉州市大地構造位於華南褶皺系的東南部,閩東火山斷拗帶的中南段。構造帶均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分布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兩者出露面積約各佔一半,從西北往東南侵入岩分布面積增多成為主體。

閩中大山帶中段戴雲山脈主幹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橫卧西北部德化境內,規模龐大,主峰海拔1856米,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脈和余脈向東南、南部綿延,地勢西北高,往東南呈階梯狀下降,構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遞變的多層狀地形地貌景觀。

『玖』 泉州有什麼歷史文化

福建成型於唐代,而唐代福建成型開始閩南泉州就是福建文化的核心代表。

唐書,宋史,元史這些官方正史記載的泉州州府路的等級都是當時福建最高的級別。
唐代泉州為上州級別,宋代為望州級別,元代為上等州路級別,明清正史無州府的等級劃分。
古城泉州發展大歷程
唐朝,全國四大海港城之一(廣州、明州、泉州、揚州)
宋朝,全國第一大商港,全國八大州府之一
元朝,東方第一大商港,國際商貿都市
明朝,泉州安平港,以泉州安平港為基地在閩南控制經營著明朝對外貿易中心,明末安平港為全國最大私商港。
清朝,泉州蚶江港,泉州蚶江港為大陸對台貿易中心,福建龍頭商幫泉州郊商海外貿易的總口。
民國,泉州僑商,中國海外華僑勢力最龐大的群體,愛拼敢嬴愛國愛鄉的華僑僑商典範。
現今,泉州作為一個非省會、非特區的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自身深厚實力強勢崛起。
唐宋交接,閩國以泉州為大本營起家,將福建發展推至歷史巔峰,開閩三王中有王潮、王審邽為泉州刺史,並葬於泉州;閩國後福建唯一僅有晉江王留從效的清源軍獨立割據泛閩南區域(包括今莆田,廈門,泉州,漳州區域),達數十年,《宋史.世家篇》記載福建僅有留從效跟陳洪進這兩個清源軍的地方諸侯代表。
宋元交接,泉州蒲壽庚獨攬福建軍政商大權;宋元交接的福建領袖。
元明交接,「亦思巴奚兵亂」福建地域混戰由泉州以及泉州地方鄉紳土豪的代表柳伯順、陳同家族主導(當時軍事代表為三明陳友定,但因兵敗被殺)。
明清交接,泉州鄭氏集團扶持南明政權,掌控福建命運,鄭成功收台,施琅納台,進一步改變福建歷史走向。
清民當代交接,推翻清朝統治的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槍由泉州華僑陳清機在安海打響;泉州華僑開國上將葉飛創建並領導閩東革命根據地,解放福建,並成為新中國福建地區軍政最高領導。

泉州人能文:福建歷史上第一個一甲進士歐陽詹就是來自泉州,被譽為閩文宗,閩文祖,泉州才子陳三與潮州五娘的才子佳人故事廣為流傳,泉州出了歐陽詹、劉昌言、呂夏卿、呂惠卿、梁克家、黃宗旦、盧琦、蔡清、王慎中、張瑞圖、李贄、李光地、林嗣環、辜鴻銘等等一大批才子,歷代文風鼎盛,是中國古代十大才子之鄉之一。
泉州人能武:福建七大拳種中排名前兩大的拳種五祖拳和永春白鶴拳都是起源於泉州,第七大拳種福州鶴拳源自永春白鶴拳。泉州「宋江陣」深入民間群眾,歷代尚武風氣重。(有意思的是泉州人黃培松是清代福建最後一位武狀元,吳魯是清代福建最後一位文狀元均來自泉州。福建歷史上第一個一甲進士歐陽詹來自泉州、福建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居住於泉州晉江的徐晦,福建科舉從開頭到結尾的狀元都是來自泉州)。
泉州人能官:泉州歷代三品(含從三品)以上高官達262名以上,泉州歷代文武方面均高官輩出,涌現出許多在歷代變革以及交接之際關鍵性的高官人物。
泉州人能商:未有泉州城就已有商業土豪黃守恭,福建人最早開拓海外貿易維持霸主地位的留從效,出資修護安平橋的巨商黃護,跨省貿易富甲一方的李五,日本僑商領袖李旦,壟斷東南沿海貿易的鄭氏集團,東南亞各國首富等等,歷史上泉州人中從來不缺善於經商的大富豪。
泉州人出為將:泉州武將驍勇善戰,留從效割據稱霸一方,鄭成功敢向東南爭半壁,擊潰海上霸主荷蘭,「俞龍戚虎」抗倭名將俞大猷,「海霹靂」收復台灣施琅,吊打沙俄毛子的福建藤牌兵領袖林興珠,開國上將葉飛等等,歷代泉州武將能征善戰,威震四方,是福建最能打的。
泉州人入為相:泉州歷史上的頂級高官數量在福建首屈一指,歷代宰相數量更是福建第一,「一門四相」曾公亮,人稱曾半朝,「狀元宰相」梁克家等等,泉州人為官總能位極人臣。
泉州人經商做首富:清朝十三行的世界首富伍秉鑒就是祖籍泉州,泉州涌現出全球華人首富黃奕住,李光前,鄭周敏等等,東南亞各國首富最多的就是泉州人,泉州人經商總是善於成為行業老大,首富。
上述內容來自福建歷史最全巨著-泉州與福州四季歷史文化比較的網路全書(擴充精華版)

『拾』 泉州22個遺產點的歷史有哪些

部分遺產點歷史簡介

1、九日山祈風石刻

九日山祈風石刻是一組記載了宋代在泉州負責海外貿易管理的國家專員、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員等為海外貿易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的摩崖石刻,它與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等共同體現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國家力量對海洋貿易的倡導和管控。

這些珍貴的石刻歷史檔案真實記錄了宋代海洋貿易與季風密切關聯的運行周期等歷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對貿易活動的精神促進。九日山上現存宋代以來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風的石刻共計10方,分布於九日山東、西兩峰的崖壁上,東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為1174年,最晚的為1266年。

其中記載冬季啟航祈風的石刻有6方,記載夏季回航祈風的有3方,還有1方同時記載了一年兩季的祈風。10方碑文中記載的歷次參與祈風活動的市舶司官員共9人,泉州地方軍政要員共58 人,有18人為皇族。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泉州22個申遺遺產點簡介出爐

閱讀全文

與泉州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