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出塞有對歷史的什麼

出塞有對歷史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5 00:02:40

1. 《出塞》這首詩有對歷史的___,有對現實的___,表達了作者的___激情,洋溢著___的願望

詩 戰爭 對戰爭 和平

2. 昭君出塞在中國歷史上起到了什麼作用

「昭君出塞」無疑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更密切了西漢王朝與匈奴之間的關系.作家王族說:「王昭君嫁給呼韓邪,讓匈奴和中原像握緊了的兩只手,從此再未分開,被排擠出局的郅支像另一隻孤獨的手,再也抓不住命運的稻草,在歲月的長河中幾經沉浮,便沒有了蹤跡」.他是用文學的語言道出了歷史的真實.
昭君出塞"圓滿完成了"胡漢和親"的偉大使命,對於促進當時中華民族的統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昭君做為"民族友好使者"出塞之後,胡漢之間50多年友好相處,北國邊疆出現了"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出塞、胡漢和親做為歷史上一種文化現象,創建了"華夏一統、胡漢一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變"血染沙場"為"交歡玉帛",實現民族之間"雙贏對話"的中國方式.這對於現代中國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具有借鑒和啟示的作用.

3. 出塞這首詩歷史的什麼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4. 出塞 王昌齡有對歷史的什麼描寫,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激情

描述了當年』飛將軍『 李廣為了守住一個城池,不允許敵人的騎兵過一座山。 表達了詩人覺得當時政府的無能,李將軍的神勇,使用了對比的手法,表達了愛國激情!!!

5. 出塞這首詩給了人們什麼樣的啟發

《出塞》這首詩的啟發:體現出了詩人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士兵們的信心。體會到詩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將,早日平息戰爭,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心願。

《出塞》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5)出塞有對歷史的什麼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詩從寫景入手。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

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萬里長徵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里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回歸的士卒。

「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這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後者是果。這是從秦到漢乃至於唐代,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於是在第三、四兩句,詩人給出了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抒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復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6. 王昌齡 出塞有對歷史的什麼描寫

出塞》應當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故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同時期杜甫的《兵車行》可以作為參考。
邊塞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詩評家常稱贊「盛唐之音」,邊塞詩正是構成 「盛唐之音」內容的一個基本方面。
邊塞詩題材的興起,是與詩人們的生活范圍有所擴展緊密關聯的。從邊塞詩中,我們看到詩人的眼界開闊了,詩歌的意境拓展了,詩歌的內容更顯得異彩紛呈。有對建工立業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有報效國家的激情:「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勛」(張說)。不少詩人在塞外軍營生活多年,如高適、岑參、李益等,他們的邊塞詩中的內容幾乎涉及到了邊塞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寫出徵士兵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和對將軍貪功起釁的怨恨;有陳述久戍邊關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有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我們在閱讀這些詩歌時,要能夠區別每首詩作思想內容上的細微差別。比如岑參的邊塞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其基本特徵,更多地描寫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他也寫過一些在邊塞懷土思親的詩歌,如為後人傳誦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事情雖小,情意深厚。同時,我們還要體會到,躍動於邊塞詩中的種種矛盾:慷慨從戎和久戍思鄉的矛盾;衛國激情和艱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 (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遊,「二人數年同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泗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湖南嶽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並於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的籍貫,有多種說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寧、京兆兩說。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說:「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7. 《出塞》一詩中有對歷史的( ),有對現實的(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 ).

《出塞》一詩中有對歷史的(回顧 ),有對現實的(不滿和同情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8. 昭君出塞有何歷史意義

基礎知識目標:冒頓單於統一蒙古草原;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呼韓邪歸漢;昭君出塞。
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觀察匈奴金屬製品的圖畫,培養觀察能力和歷史地看待歷史事物的能力。通過記者采訪的活動,培養通過歷史活動創意和交流的能力。通過閱讀有關材料,培養闡釋能力。
態度價值觀:體驗匈奴的興起對我國多民族國家歷史的貢獻。
體驗張鴦通西域的艱辛及勇於開拓、不畏艱險的精神;認識絲綢之路開辟的重要價值。正確評價昭君出塞的歷史作用。
昭君出塞和張騫通西域
兩漢時匈奴與漢朝的關系較復雜,有戰有和,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民族關系,是教學重點
講述法
多媒體課件
一、匈奴的強大
這一目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匈奴的發展、漢初的「和親政策」和漢武帝反擊匈奴。教學內容主要是:探究冒頓單於統一蒙古草原的原因;在了解漢初漢與匈奴關系的基礎上,理解漢朝採取和親政策的原因及作用。
可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匈奴的牛形銅飾》圖,提出問題:匈奴的金屬製品多以動物為圖案,如牛、羊、鹿、馬等,這說明了什麼?以此問題引出匈奴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然後再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秦朝同匈奴關系中的有關事件: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奪取河套一帶,修築長城等,說明秦末漢初,中原內亂,北方匈奴強大起來。
在處理和親政策時,建議從「是什麼?」「為什麼?」和「怎樣看?」三個方面考慮:
「是什麼」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本,得出答案。
「為什麼」;可以引導學生聯系雙方漢初的政治、經濟等情況,說明「和親」是在漢朝政局不穩、國力空虛、匈奴強漢朝弱的特殊情況下所採取的政策。
「怎樣看」漢朝以有限的犧牲來換取整頓內政、休養生自、、發展經濟、積蓄力量的時間。和親暫時緩和了匈奴與漢朝間的矛盾,減少了匈奴野蠻的軍事掠奪,避免了漢、匈兩方大規模的戰爭,但匈奴對漢朝沿邊的襲擾、攻掠從未停止過,只是規模較小、范圍不大。「和親」促進了中原與匈奴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使雙方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關於漢武帝時反擊匈奴的三次大規模戰爭,主要的是使學生對漢武帝時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及其結果有所了解,歷史地看待這時漢與匈奴的「戰」。
教學的邏輯順序可以安排為:為什麼在漢武帝時開始對匈奴的反擊漢與匈奴是怎麼激戰的、結果如何你怎樣看待漢與匈奴的「戰」。當然,教師也可以按照別的思路展開教學,如先引導學生觀察《漠北之戰繪畫》,教師描述激戰,然後再追因
關於為什麼在漢武帝時開始對匈奴的反擊,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內容,並加以歸納概括,如經濟上漢武帝

閱讀全文

與出塞有對歷史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