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什麼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2-05-15 01:08:54

①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負荊請罪、黃袍加身;神話故事有女媧造人、神農嘗百草、誇父逐日。

1、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損兵40萬。

2、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負荊請罪的圖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3、黃袍加身

宋太祖趙匡胤原為周世宗手下的都點檢,周世宗死後,周恭帝即位,趙匡胤掌握兵權。960年,北漢和契丹侵略中原,趙匡胤率軍還擊,駐軍陳橋時,將士將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建立宋朝。

4、女媧造人

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5、神農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6、誇父逐日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誇父)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②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歷史故事如下: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5、《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③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1、《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2、《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3、《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4、《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5、《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④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1、聞雞起舞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准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一定空虛。

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⑤ 中國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經典的歷史故事有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嘗膽、完璧歸趙、竊符救趙、望梅止渴、遠交近攻、高山流水、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梅妻鶴子、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等。

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讓荊軻去刺殺秦國國君,獻上地圖以後,圖窮而匕首現,最終卻沒能刺殺成功,荊軻被殺,但這種英雄形象卻深深刻在了我們腦海之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也成為千古絕唱。

四面楚歌:劉邦把項羽圍在垓下,並且夜裡四周包圍的軍隊唱的都是楚地民歌,可見戰事形勢並不樂觀,最後項羽帶八百騎兵突圍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結局還是悲涼的。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兵敗,到吳王夫差馬鵬處幹活,但每天睡柴草、舔苦膽提醒自己復仇。久而久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諫,不殺反而放了勾踐,勾踐最終滅了吳國。告誡我們要學會忍辱負重、勵精圖治。

完璧歸趙:秦國想要趙國的和氏璧,趙國藺相如智斗秦王,最終完好無損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大,雖然表面上是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但實際上想巧取豪奪,藺相如就趁秦國齋戒之日,讓隨從從小路逃回趙國,保住了和氏璧。

信陵君竊符救趙:長平之戰後,秦昭王繼續進攻邯鄲,趙國想請楚、魏出救兵援助,可魏國懼怕秦國強勢不敢出兵,魏信陵君就幫如姬報仇,如姬替他偷了兵符,最後楚春申、趙平原、魏信陵三支軍隊把秦軍趕回河西。

⑥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好多有名的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葉公好龍、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掩耳盜鈴、塞翁失馬等等。

我今天重點和大家講中國東漢末年神童、曹操之子,曹沖的故事。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我今天就說一個曹沖稱象的故事吧!

三天以後,庫吏提心吊膽地把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情,去向曹操匯報了。曹操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都被老鼠咬破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一點也沒責備庫吏。由於曹沖心地善良,聰明機智地救了庫吏,讓他免於被殺。

曹沖年少有為,可惜天妒英才。曹沖十三歲時,就生重病過逝了。曹操非常的傷心。

⑦ 中國有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大國,所以有很多歷史故事,我就在這里說一個歷史故事。

盤庚遷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乾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為廢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裡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從殷墟發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治階級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和現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像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掘了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里,一面堆著許多無頭屍骨,一面排列著許多頭顱。據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最後我推薦你去看《中國歷史故事》。中國歷史故事》,是由汪小川所著,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書籍。裡面有春秋故事、戰國故事、晉和南北朝故事、五代十國故事、宋與遼、夏、金、蒙故事、附錄:九篇歷史小故事

⑧ 中國最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
春秋故事: 齊桓公重用管仲首霸諸侯、齊桓公之死及齊國亂與衰、管仲向齊桓公進霸術、重耳入齊與出齊、晉文公安定晉國、城濮大敗楚軍、晉文託孤秦晉分手、臣能君昏權力下滑、宋襄公假「仁義」爭當霸主、泓地一仗喪盡「仁義師」、盡不起「東道主」情誼的鄭國、陳夏姬為楚稱霸幫忙、秦霸西戎繞道向東、楚國霸業的起伏、楚禍頻繁、吳夫差勉強稱霸主、晉與齊鞍之戰、崔杼弒君及齊國換姓等。
2.
戰國故事:

⑨ 歷史故事都有哪些

歷史故事有桃園三結義、烽火戲諸侯、紙上談兵、荊軻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嘗膽、負荊請罪、完璧歸趙、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顧茅廬、梅妻鶴子、背水一戰、程門立雪等。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還有溫酒斬華雄、遠交近攻、高山流水、蕭何月下追韓信、退避三舍、指鹿為馬、霸王別姬、圖窮匕見。



秦王滅六國、屈原沉江、李斯諫逐客 、信陵君救趙、背水一戰、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大義滅親、破天荒、王侯將相。

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於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於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斗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於,把郅支單於殺了。

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征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於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音ào)即位,就是漢成帝。


⑩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