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洛陽古代叫什麼
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
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宅茲中國」,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1)洛陽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的洛陽,一直都是國家的文化、政治、科技中心,古代四大發明中,就有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誕生在洛陽,當時洛陽的河圖洛書更是文明全國。十三朝古都洛陽在建都期間,一共105位皇帝稱帝洛陽,才走了洛陽今天厚重的歷史。
洛陽不僅歷史豐富,文化遺產更是數不勝數,洛陽還有多項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⑵ 洛陽的歷史是什麼
洛陽的歷史是: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
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黃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作為隋朝都城。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以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
區劃撤銷
1955年11月,為支援洛陽工業建設,發展洛陽市,國務院決定,撤銷洛陽縣。建置撤銷後,所轄之地分割給洛陽市、偃師縣、孟津縣、宜陽縣。
⑶ 洛陽古時候叫什麼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1個洛陽新區、1個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洛陽經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總人口680萬,其中市區人口191.5萬。
洛陽市
地址:洛陽開元大道228號。
洛陽市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411.htm。
⑷ 洛陽以前叫什麼名字
河南省以前叫:中原、中州、中土、豫州
河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河南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
河南省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4)洛陽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州是河南的古稱,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萬里母親河黃河中下游,千里太行山脈、伏牛山脈、桐柏山脈、大別山脈東麓,山水河嶽壯美、綿長相連,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
中土指漢地中部或中原王朝,也叫中原、中華、中夏、華夏、諸華。古指中原地區,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ㄧ,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地域概念,意為國之中,天地之中。
華夏民族的祖先根據天文、地理、和風水學的概念,認為位於中嶽嵩山山麓的中原河南登封,位居天下居中的位置。
豫州,中國古代地理區域名,指的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於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
⑸ 洛陽的別稱是什麼
洛陽古稱豫州,洛陽的別名還有「鳳凰城」「九都」。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位處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
(5)洛陽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遺址。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70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28處 。洛陽市有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等節日活動。
洛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洛陽市地下資源儲藏豐富,有煤、鐵、鉛、金、銀、鋁、鉬、銅、鎢、鋅、錳、鑽、鎳、鉀、鈾、鈦、家、石英石、石棉、石膏、金剛石、梅花玉、硫磺、磷礦、雲母、耐火鉛土、耐火材料石、大理石、浮石、鑄石、青石、白雲岩、花剛岩、鉀長石等40餘種。
⑹ 洛陽古代建立時叫什麼名字
洛陽古代建立時最早有記載的叫做豫州,成周,神都,雒陽。
1、豫州。夏代為古九州之一,
2,成周。西周時期為陪都。
3、神都。武周都城神都。
4、雒陽。東漢時期的都城。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6)洛陽歷史叫什麼擴展閱讀: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河南省西部,是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洛神居住於此。同時,洛陽也是中國30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華夏,中華,中土,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
⑺ 洛陽在歷史上的名稱
洛陽在歷史上的名稱有: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
1、斟鄩
斟鄩(zhēn xún),為史籍記載中夏朝的都城。據《竹書紀年》記載,從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開始,到夏桀皆以斟鄩為都 。根據文獻記載夏後氏活動的中心區域。斟鄩位置在洛陽盆地故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處。
2、西亳(bó)
據說是偃師在商代的地名,其位置在豫州的河、洛之間,今河南偃師城西二十里[1],西距漢魏洛陽城約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頭遺址。商代洛陽在帝乙、帝辛時的甲骨卜辭中存在著一座商王居住的城邑,稱為「洛」或者「洛師」,可能為商代的西亳城。
3、洛邑
是周朝都城洛陽的古稱,洛陽「八方之廣,周洛為中,謂之洛邑」,為最早的「中國」所在地,是當時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尚書》稱「土中」、「洛師」 、「洛邑」 、「新邑洛」、「東國洛」。何尊銘文稱「成周」、「中國」、「王城」等。洛邑瀍水兩岸分布有周朝成周城和王城兩座都城。
4、雒陽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5、洛京
有兩種釋義,一為唐朝的東京洛陽,時人又稱洛京。二為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定都洛陽,因當時另有東京興唐府,故稱洛陽為洛京。三年,改興唐府為鄴都,洛京復唐號稱東都。
⑻ 洛陽古代叫什麼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神都,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1],是中國建城最早,建都積年最長的城市。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2]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⑼ 洛陽在唐朝時到底叫什麼
洛陽在唐朝時叫東都、神都或東京。
隋唐洛陽城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繼沿用530餘年。
隋唐洛陽城遺址佔地47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宮城以及東城、含嘉倉城、圓璧城和曜儀城等小城構成。城西還有西苑,洛陽全城共有109個坊里和三個市場。
隋唐洛陽城遺址是中國現存隋唐時期保留較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隋唐洛陽城作為帝國東都(東京),與隋大興城、唐長安城並列為隋唐時期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
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洛陽市共有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
洛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⑽ 古代洛陽叫什麼
洛陽古稱豫州,因居於洛河之陽而得名洛陽,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史長達1529年,現在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