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戰爭歷史教訓是什麼

戰爭歷史教訓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5 07:33:50

❶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簡單的說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復雜的說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中國在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的失敗,根本原因並不在於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在於統治集團的反動腐朽.對「和」、「戰」問題,應當具體分析.但在外國已經大舉入侵的情況下,「主和」實際上就是投降賣國.把「主和」說成「明智」、「愛國」是對歷史的曲解.近代中國農民的自發反帝斗爭是以籠統排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帶有原始、落後的色彩,但它本質上是愛國的、正義的、進步的,把他們的排外與封建頑固派的排外混為一談是錯誤的.同樣,對「反排外」也應具體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積極學習西方,謀求救國自強的先進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強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絕不應一概予以肯定.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的.
中國從清朝嘉慶皇帝就開始閉關鎖國,導致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
落後必然要挨打,動亂必然導致落後,只有強國才能避免外國的侵略. 統治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統治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第二,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

❷ 甲午中日戰爭的史實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教訓與啟示

一、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從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來沒有停止過,但1884年中法戰爭後,由於列強之間忙於爭斗,相對平靜了大約10年,中國政治家的神經鬆弛了一些,在人們對西方列強的「友善」感到慶幸的時候,東邊的一個鄰國正在虎視眈眈。 二、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是戰爭失敗的外部原因 朝鮮戰場的失利,雖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動,但還沒有影響全局。這時候,清政府如果能認清形勢,堅定地投入反侵略戰爭,並採取正確的戰略,一定能夠挫敗敵人的進攻。可惜中國最高統治者中掌實權的慈禧太後、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鴻章也堅決主張「羈糜為上,力保和局」。從戰爭開始到失敗投降,他們一直致力於爭取英俄德法美等國家的調停,以達到求和目的。 三、信奉「武器決定論」是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近代戰爭中,武器裝備的作用遠比古代更為重要。在晚清的政治家、軍事家中,李鴻章特別重視武器裝備。由於他的大力倡導和運籌,推動了洋務運動,組建起北洋海軍和新式陸軍,有利於提升軍事實力。但因為李鴻章把武器作用極端化、絕對化,由「武器決定論」導致悲觀情緒和失敗主義。

❸ 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失敗的教訓

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失敗的教訓:

1、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2、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拓展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參考資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豐碑_中國經濟網

中國近代史_網路

❹ 中國近代史屢次反侵略戰爭失敗根本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原因】

1、社會制度腐敗

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2、科學技術落後

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教訓】

1、改革發展生產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不被侵略,不被奴役,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跟上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使自己強大起來。

2、國家制度與時俱進

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4)戰爭歷史教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本質

1、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中國也在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屈辱中開啟了現代化之門。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現代化的起點。

2、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漸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並最終贏得民族解放的歷史。

3、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是世界走向中國、中國被迫走向世界的歷史,也是中國艱難走向現代化的歷史。

4、中國近代史,是中國社會發生大變動的歷史,無論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生活到國際關系,變化的廣度和深度,都是過去所有王朝無法比擬的。

❺ 鴉片戰爭歷史教訓主要有哪些

作為戰敗的一方,鴉片戰爭歷史教訓主要有:
首先,清朝封建統治階級上至皇帝下到貴權大都昏庸腐敗,驕傲自大又不了解世界局勢,只知道一味地守舊和維護自己階級的利益,造成當時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技術等方面落後與西方國家。
其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朝官員不懂得抵禦敵國的方法,指揮不當。有些官員還貪墨軍餉大發國難財,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投敵叛國。統治者一會戰一會和,舉棋不定,影響了士兵的積極性,使得整個戰爭節節失利,慘遭敗退。另外,英法等國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革命的看展使得經濟和技術的到迅猛發展,實力遠超中國。
最後,也是最主要原因,腐朽沒落的舊體制不能與新體制相對抗。
通過以上原因,可以得出鴉片戰爭歷史教訓主要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腐朽和西方資本主義飛速發展。在兩次鴉片戰,西方資本主義從最初對中國的商品傾銷轉變為了資本傾銷,使得中國的經濟體制進一步解體,無法支持中國的發展,甚至是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用以抵禦外來侵略。
由此,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求富國強兵的方法,以改變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由此中國的封建統治中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有了百日維新、洋務運動以及北洋水師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發展。這些都對鴉片戰爭失敗的經驗總結,即鴉片戰爭歷史教訓落後就要挨打。

❻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30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腐敗,才使得中國經濟技術落後的現狀長期得不到改變。
第一,清朝後期,封建政治集團閉關自鎖、閉目塞聽,愚昧無知。清朝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腐敗已成不可挽回之勢。
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社會開始了屈辱史-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造成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後。戰爭爆發後,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協「主和」,終於導致戰爭的節節失利。腐朽的統治階級甚至於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慶典,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雖然也有部分開明官員「主戰」,也有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但主要都是為了自身的封建統治。所以當時的中國政府不能很好地組織反侵略戰爭,不能有效地發動和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甚至壓制人民群眾的反侵略斗爭。面對列強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賣國,輸了割地賠款,贏了還是割地賠款簽約,清政府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傀儡。
第二,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的資本主義。
由於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並率先實行工業革命,實力雄厚,武器先進。應著政治的腐敗是經濟的落後,中國幾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經濟為主導,小農經濟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狹隘、保守、落後。它不能為反抗列強侵略提供合格的經濟基礎。經濟技術的落後直接造成軍事裝備的落後,以及反抗侵略者的軍事科學技術和戰略戰術思想的滯後。
所以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第二,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的。

❼ 從抗日勝利中吸取什麼教訓

1、侵略者必須受到嚴厲懲罰,在一定時期內,有受到應有懲罰,以致經常在日本社會興風作浪,企圖東山再起,為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留下隱患。

美國的企圖是把日本牢牢地捆綁在它的戰車上。日本右翼又在充當美國圍堵中國的馬前卒。國際法應為被侵略國家,民族和人民伸張公平與正義。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少數國家對國際法的操控與壟斷。

2、落後就要挨打。如果要防止侵略,關鍵是自身要強大,自身有強大實力,一則可以有效威懾敵人,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二則可以有力反擊侵略,最後戰勝侵略。

(7)戰爭歷史教訓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場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❽ 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教訓是什麼

災難是使上億軍民死傷,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教訓是要珍愛和平,遠離戰爭。戰爭不是不可避免,只是有人只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而不是愛與智慧。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經濟危機,他們選擇了暴力,美國選擇了新政,結果迥然不同。

閱讀全文

與戰爭歷史教訓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