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些被人遺忘的朝代有哪些
提起西漢與東漢過渡期的新朝,許多史學家不屑記載,說它不是中國的正統歷史,其實不然,何謂正統?秦朝兼並六國可謂正統嗎,況且新朝統治16年,比秦朝多一年。提起王莽,眾口皆罵此人是奸臣逆子,其實不然,何謂忠臣?劉邦是大秦朝的公務員——派出所所長,他乘天下大亂隨人造反,可謂忠臣嗎。所以,我認為中國朝代歷史與帝王個人是用以資鑒的,而非一句「非正統」或「篡逆者」那樣簡單。細細分析王莽能篡奪漢室權位並建立新朝而未做成一代明君聖主的諸種要素,是有參考作用的。
㈡ 歷史上有哪些被遺忘的人物
(抗日英雄,也是史上第一個收復台灣的人)
沈有容,字士弘,安徽宣城人。萬曆七年時考中武舉人。他小時就「走馬擊劍,好兵略」。他是一位被我們遺忘了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國史上真正第一個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復台灣的將領。
讀過明朝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明朝期間日本是明朝政府的一個主要對手,雙方曾交戰多次,鄧子龍和朝鮮的李瞬臣還在朝鮮戰場上雙雙犧牲。嘉靖年間,日本國內一些失去政治權力的人逃到了中日海峽之間,經常騷擾中國邊境,企圖以中國一些地區為根據地打回日本重奪政權,這是日本非政府勢力對我國的侵擾。倭寇可說是明朝最大的外患了。
到了嘉靖末年,倭寇終於被戚繼光、俞大酞等人趕出了中國大陸,可他們還佔領著中國台灣以及附近的海鳥,明朝的憂患可謂還沒有真正解除。
公元1601年,倭寇又向福建沿海一帶進攻了,這時候銅山把總張萬紀,還有我們題目里提到了福建地方長沈有容站了出來,堅決地抗擊並打敗了倭寇,倭寇於是退回了台灣島上。
沈有容擊退倭寇後,就計劃主動出擊收復台灣,他部署了一個策略:奇襲。這就意味著沈有容必須抓緊時間來達成這個目的。在那時那種情況下要渡過台灣海峽談何容易,但沈有容不畏艱險,他馬上親自率領了21艘戰船出海,打算強行渡海。
就在渡海的時候,惡運降臨到了明朝海軍身上,天氣突然變壞,颳起了一陣台風和海浪,頃刻間就有7艘戰船沉沒了。沈有容加緊航行,終於讓倖存的14艘戰船強渡了海峽,最終在台灣的西南海岸登陸。
鬼子們發現沈有容竟然在台灣島上登陸後,感到非常的害怕,於是匆忙應戰,明軍可以說是破釜沉舟,沒有退路了,他們個個作戰英勇,大敗日軍,擊沉對方6艘戰船,斬首15級,救回百姓370人。台灣就此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這場作戰中,沈有容表現出了堅定的決心和勇敢的鬥志
㈢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被遺忘的大一統王朝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隨後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並於大業二年(606年)頒布詔書遷都洛陽。 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朝滅亡,享國38年。
為了鞏固統治,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完善於唐朝,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為了溝通江南經濟地區、中原政治地區與燕、趙、遼東等軍事地區的運輸與經濟發展,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推動了隋唐大運河的建造,大運河帶來許多益處:將中國眾多水系連接起來,形成貫通南北的運輸網路;帶動沿岸城市的發展,興起了許多工商業城市,其中江都發展成為隋朝的經濟中心之一;促進各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與民族融合,這使得中華文明加速成為有機體的整體東方文明。
在政治制度上,隋煬帝改革官制與租調制度,並開始設進士科,最終形成科舉制,這些都屬創新的典章制度。隋煬帝大業前期是公認的隋朝全盛時期。
中國古代的大一統王朝包括秦朝、西漢、(新朝、玄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但是卻有兩個爭議出現。
根據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國版圖來論斷的話,北宋的面積是唯一一個大一統王朝里小於秦國的,而且因為北方擁有在軍事實力上超過自己、面積也兩倍於自己的契丹政權遼,契丹人當時占據了本屬於漢地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其後出現的西夏政權部分佔領了以前的漢地的西北地區,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漢族人口都在北宋的統治之下,造成了北宋作為大一統王朝的事實引發了史學界的爭議。
元朝作為蒙古族統一了華夏大地,但是這個原本不屬於中原漢地的少數民族奪取了政權使得一些人對這個政權的意義發生了爭議。蒙古高原地區在唐朝時曾歸屬安北都護府,但在唐朝滅亡以後的300多年以來由於契丹和女真的阻隔,造成漢族和蒙古人並沒有直接的聯系,漢化程度遠遠不及女真及契丹。所以西方史學家將元朝性質定義為中國歷史上的征服王朝,而元朝由於四處征伐,在華夏文明進入蒙古以前,蒙古首先接受了包括阿拉伯文明和東歐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所以終元統治的98年時間內也沒有完全被華夏文明融合(完成漢族文明滲透是明清兩代的事情了),但是忽必烈在1264年在大蒙古國分裂後在自己的統治地域頒布漢法,在定國號詔和即位詔書中言明自己是''繼承堯舜禹湯,秦漢隋唐''的中華正統(此言得到了後來朱元璋的承認)。承認漢族政權,積極在蒙古貴族中推行閱讀古籍經典。在元朝時期還專門依漢制修了前朝史書(遼宋金三史),一些皇帝在漢學方面有極高造詣。所以造成了爭議。
新朝是由西漢外戚王莽篡奪西漢政權所建立,政權承襲自西漢王朝,由於東漢王朝的存在,對於新朝存在的事實進行了否定,所以新朝在傳統史學家眼中不是正統王朝與武周一樣。
玄漢是由西漢宗室劉玄建立的政權,也是取得了當時大部分勢力承認的中央政權,劉秀原本就是玄漢的河北宣慰使,對於玄漢的存在一般史學家計入西漢王朝。
㈣ 有哪些歷史被遺忘了
(抗日英雄,也是史上第一個收復台灣的人)
沈有容,字士弘,安徽宣城人。萬曆七年時考中武舉人。他小時就「走馬擊劍,好兵略」。他是一位被我們遺忘了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國史上真正第一個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復台灣的將領。
讀過明朝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明朝期間日本是明朝政府的一個主要對手,雙方曾交戰多次,鄧子龍和朝鮮的李瞬臣還在朝鮮戰場上雙雙犧牲。嘉靖年間,日本國內一些失去政治權力的人逃到了中日海峽之間,經常騷擾中國邊境,企圖以中國一些地區為根據地打回日本重奪政權,這是日本非政府勢力對我國的侵擾。倭寇可說是明朝最大的外患了。
到了嘉靖末年,倭寇終於被戚繼光、俞大酞等人趕出了中國大陸,可他們還佔領著中國台灣以及附近的海鳥,明朝的憂患可謂還沒有真正解除。
公元1601年,倭寇又向福建沿海一帶進攻了,這時候銅山把總張萬紀,還有我們題目里提到了福建地方長沈有容站了出來,堅決地抗擊並打敗了倭寇,倭寇於是退回了台灣島上。
沈有容擊退倭寇後,就計劃主動出擊收復台灣,他部署了一個策略:奇襲。這就意味著沈有容必須抓緊時間來達成這個目的。在那時那種情況下要渡過台灣海峽談何容易,但沈有容不畏艱險,他馬上親自率領了21艘戰船出海,打算強行渡海。
就在渡海的時候,惡運降臨到了明朝海軍身上,天氣突然變壞,颳起了一陣台風和海浪,頃刻間就有7艘戰船沉沒了。沈有容加緊航行,終於讓倖存的14艘戰船強渡了海峽,最終在台灣的西南海岸登陸。
鬼子們發現沈有容竟然在台灣島上登陸後,感到非常的害怕,於是匆忙應戰,明軍可以說是破釜沉舟,沒有退路了,他們個個作戰英勇,大敗日軍,擊沉對方6艘戰船,斬首15級,救回百姓370人。台灣就此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在這場作戰中,沈有容表現出了堅定的決心和勇敢的鬥志。
㈤ 唐山除了大低地震,還有哪些被遺忘的歷史文化
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
唐山在我們的印象中最熟悉的就是唐山大地震了,但是其實我們不知道,他還有很多的文化。
比如說評劇。唐山的評劇多次獲國內外大獎,走出了國門, 走向了全國。 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唐山的評劇。但是近年來很少有人關注評劇,因此政府加大力度投資。被評劇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當地民眾對評劇進行翻新,以及根據生活進行創作。既保護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滿足了當地人民對於本土文化的一種敬畏之心。政府鼓勵當地推出了評劇藝術節。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演出100多場。鼓勵了評劇低迷的現象。為當地的評劇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除了這三樣之外,唐山還是李大釗的故居。我們都知道李大釗是非常著名的愛國人士。他給當時還很封建的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並通過《新青年》等發表文章。
㈥ 中國有什麼被人遺忘的歷史
有,五胡亂華(也就是南北朝十六國)時期有很多史料嚴重殘缺,也導致了隋唐兩朝到底是漢人或是鮮卑人王朝的爭議。
㈦ 長期以來遺忘了什麼古老的文明,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久的烙印呢
巴克特里亞、波斯:Bākhtar,大夏的:βαχλο,梵文:Bāhlika)之間的平原是阿姆河的上游,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脈。這里也是中亞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適合文明的發展。
在前雅利安時代的第二個三千年間,它成為了巴克特里亞-馬吉亞納文明的中心(大約與美索不達米亞的阿卡德文明同時)。雅利安人征服了巴克特里亞-瑪吉亞納文明,它成為原始雅利安人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印度人南下印度後,它落入伊朗人手中。Avista,巴克特里亞被稱為Bāxδī,第三天堂了。由此可見,「Bactria」一詞來源於早期的阿維斯托語。
公元前230年,塞琉西帝國的統治者奧西穆斯一世,反叛塞琉西帝國,以巴克特里亞為中心,建立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他的兒子德米特里一世(未被擊敗)是希臘-巴克特里王國最偉大的國王,征服了Sogdiana, Alahosia(阿富汗),犍陀羅,帕提亞,印度河流域和其他廣大地區。
在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時期,希臘文化對中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希臘宗教和希臘藝術風靡整個中亞地區。(我親自去中國南京參觀了阿富汗博物館的展覽,看到了希臘的小雕像、陶器和寺廟文物,我感到非常驚訝)
㈧ 歷史上被遺忘的最偉大的戰爭有哪些呢
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七世紀的羅馬-波斯戰爭就屬於這一類。今天它們只對戰爭玩家感興趣,但它們是古代世界四大帝國中的兩個之間的沖突。
雙方勢如破天,結果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只不過僵局並沒有持續五年,而是持續了五個世紀。一旦兩個帝國之間的前線被哈德良鞏固,它基本上是固定的。城市被圍困,被佔領,失去,又被佔領。一個羅馬皇帝甚至變成了戰俘,但雙方都沒有獲得任何顯著的優勢。這場沖突有時被認為是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因為這一小塊邊疆區吸收了羅馬最好的軍隊,而且往往沒有把他們碾成塵土。然後,經過五千年的僵持,薩珊人開始佔了上風。
如果歷史的結果稍有不同,赫拉克利烏斯可能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他贏得了古代最後一場偉大的戰爭,他拯救了帝國的失敗,打敗了羅馬人最不屈不撓的敵人。然而,赫拉克里烏斯的勝利不僅得不償失,而且毫無意義。帝國破產了,阿瓦爾人佔領了巴爾干半島,新佔領的領土對君士坦丁堡不忠,該地區被戰爭摧毀。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盟軍征服的「人類海嘯」即將吞噬這一地區,橫掃最後的薩珊人,擊退羅馬人。尼尼微戰役後十年,耶路撒冷被穆斯林佔領。不到一個世紀,他們就包圍了君士坦丁堡。
因此,赫拉克利烏斯不是被認為是自愷撒以來最偉大的羅馬將軍,而是被認為是古代史上最無意義的戰爭。對於學習軍事戰術的人來說,這場沖突是雙方在持續的軍備競賽中交換武器和戰術的一個有趣的例子,但對於研究羅馬帝國後期的歷史學家來說,整個事件大多是令人沮喪的,難以細想。
㈨ 哪些被遺忘的歷史故事
哪吒鬧海
㈩ 為什麼冉閔李農的歷史被遺忘
本身比較失敗吧,持續了沒多久,冉閔本人也缺乏穩定實在的政治方針。
另外就是動機,冉閔真的是全心全意為了漢人?
如果細究下去,他和李農之間到底又發生過什麼恩怨?五胡史太少,但的確有過記載冉閔先是改名李閔然後才叫冉閔的,李閔這個名字持續時間很短,得來原因和再度改名的原因都沒提,「李」姓跟冉閔似乎沒有任何關系。唯一的可能就是源自於李農,按我的理解,冉閔在滅了石家之後已經失去了胡人集團的支持,那麼他只好轉而尋求李農為代表的漢人集團支持,《殺胡令》也是這個時段頒布的。
而後冉閔殺李農,他的政策又改了,封兒子冉胤「大單於」,出兵襄國的部隊也主要由胡人構成。其實他在這一刻已經放棄殺胡立場了
攻克襄國之後的行動也證明了冉閔本人實際與石勒劉淵沒有本質區別,他下達的命令叫「游食」,說白了就是以戰養戰允許士兵劫掠百姓滿足補給,但這樣的政策真的是一支一心為了匡復漢人王朝的軍隊該做的嗎?
所以歷朝歷代對劉裕的評價遠比對冉閔高,盡管單就軍事天份冉閔未必輸給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