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日本哥斯拉的分季問題
【初代《哥斯拉》——人類自以為聰明,破壞環境,最終造出了毀滅自己的……】
在太平洋上,貨物船榮光丸由於海面突如其來的白熱光線而著火沉沒;前往馳援的大戶島漁船也遭到同樣命運。隔日,事故現場附近的大戶島有一名生還者漂流上岸。一個台風的深夜,有股神秘力量在大戶島上陸,蹂躪村莊並破壞了以山根博士為中心的大戶島漁船事故調查團的直升機。因為房屋倒塌及直升機的變型方式不像是台風造成的,所以日本政府便又組織了官員及科學家的調查團搭乘渡輪前往大戶島調查。他們在那裡發現含有高輻射線的大腳印及三葉蟲並且再度見到了巨大生物咆哮的雄姿。
回到日本,山根博士在國會報告中指出這種生物經過其所夾帶的土壤測定生存年代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由於太平洋上的水爆試驗打幹擾了它的生活環境,所以上陸另謀出路。數天後,這頭大戶島傳說中名為「哥吉拉」的怪獸在品川登陸,將周邊破獲後揚長而去。為防止它再度上陸,自衛隊在東京灣四周架起高壓電,然而哥吉拉再度上陸,將高壓電防護網摧毀;於是它便長驅直入東京市區,東京在放射能火焰洗禮下變成一片火海。
山根博士的女兒-惠美子目賭慘狀於心不忍,乃毀壞與青年科學家芹澤的約定,勸他把他的發明-水中氧氣破壞劑公開。坳不過請求,芹澤終於答應了。他在東京灣海底親自使用水中氧氣破壞劑並用生命將其封印以免落入壞人手裡。破壞劑威力驚人,哥吉拉在一瞬間白骨化;就在軍艦上的眾人高聲歡呼同時,只留下山根博士怔怔地自言道:這是最後一隻哥斯拉嗎?
最後一句話給以後的哥斯拉做下了伏筆,萬惡之首皆人類本身,人類利用核爆實驗,來戰爭……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呢?是因核爆實驗製造出來的哥斯拉!人類也知道害怕拉?人類的愚蠢遠遠超過了天!
【哥斯拉的逆襲——人類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彌補已犯下的錯誤】
海洋漁業的月岡和小林駕駛追蹤鮪魚的飛機由於引擎故障迫降在岩戶島上;當他們將故障修復准備離開時,他們目擊到恐龍與一隻背上長有棘刺的巨獸的大戰斗,它們兇猛地互相攻擊,最後雙雙落入海中。 受到驚嚇的兩位職員回到大阪後將所見之事報告給山根博士知道,自衛隊官員招集來聽取證辭。根據兩人的描述,確認其中一隻是哥吉拉的一種,而另一頭應該是安魁拉。山根博士對如何打敗這兩只怪獸感到悲觀,因為唯一利器-水中氧氣破壞劑已被芹澤博士銷毀。
哥吉拉被城市的燈光吸引而由大阪灣上陸。其間,大阪實施嚴格的燈火管制,居民也徹退一空。本來自衛隊使用巨大響聲成功地使它轉移注意力並回到海里,但是有幾位囚犯趁疏散時逃獄,他們搶了部油罐車。為逃避警方追捕,他們瘋狂地駕車橫越大阪市區,由於車速過快,油罐車一時失控撞進煉油廠,引發大爆炸。
巨大的爆炸聲吸引了哥吉拉的注意,於是它又開始向城市前進。這場大爆炸同樣引起安魁拉的注意,朝著大阪方向前來,於是當兩頭巨獸相遇時,再度展開一場戰斗。它們互相抓咬穿刺,無疑地,它們的祖先在百萬年前也曾做過同樣的事吧!這時它們來到古大阪城下,哥吉拉把安魁拉用力一推,大阪城堡應聲倒塌。由於體力耗盡,安魁拉想逃跑,但是哥吉拉咬住它的脖子不放,於是安魁拉的屍體便路落入河中。哥吉拉贏了.....
哥吉拉回到海中失去蹤跡。日本軍民拚命地尋找它。最後月岡發現哥吉拉在北海道海面的神子島上陸,他經由小林的飛機向自衛隊發出哥吉拉的位置。為了使哥吉拉在軍隊到來之前翻落大海,小林用他的小飛機發出的嗡嗡聲引誘哥吉拉朝向死亡峽谷。但是引誘到一半時,哥吉拉放射熱線攻擊小飛機,著火的飛機墜落山腰引發雪崩,小林罹難。但是這場失敗的行動卻給月岡一個靈感,他告訴軍機要求他發射火箭引起雪崩。終於,哥吉拉被埋在積雪底下了。
一隻哥斯拉雖然死去,但是還有另一隻!人類的罪惡會一直延續下去嗎?
1962~1975——哥斯拉的大無畏精神!】
從這幾部看來,大家都以為哥斯拉是在為自己而戰,但是,你們錯了,哥斯拉也是這個星球的生物,他並不是X星人,想要統治地球,他是想毀壞文明,毀壞這個已經被污染的地球!殺死對於他來說像垃圾一般惡臭的人類!還告訴了我們友情!噴射傑格,一個哥斯拉的第一個朋友,幫助哥斯拉戰勝蓋剛,美加洛,最後噴射傑格指出了大拇指,我們都很感動,哥斯拉教會我們友情的珍貴……
【1984~1991——人類自己的戰斗】
雖然都出現了怪獸,但是等於是人類自己的戰斗:
1984:人類製造超級X和哥斯拉戰斗,無怪獸,再一次告訴我們人類做的事無法避免
1989:出現了碧奧蘭蒂,是哥斯拉細胞,花朵細胞,人類細胞組成的,等與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怪獸,和哥斯拉一樣,出來就註定要被拋棄,雙方交戰,哥斯拉最後還是勝利了……又一次告訴我們人類的愚蠢
1991:製造出了機械基多拉與哥斯拉戰斗,哥斯拉勝利,再次告訴我們,人類自己製造的無法避免
【1992《龍戰四海》——告訴我們友誼的珍貴】
巴特拉,一個黑暗的名字,大家剛看這個惡魔的時候,一定一致認為他是壞蛋,但是,錯了,在結尾的時候,他和魔斯拉聯手與哥斯拉戰斗,但是感動的並不是這里,最後的情節,巴特拉被哥斯拉給咬碎了要害,還一直把哥斯拉拖往大海,最後,他們兩個都沉入大海,魔斯拉有點猶豫,最後像含淚一樣封印了他們兩個……我哭了,連怪獸都可以有這種感情,但是我最後又一次想:人類呢?他們難道連怪獸也不如嗎?
【平成3部曲——告訴我們親情的永恆,小哥斯拉成長的證明】
1993:小哥斯拉出生,把人類當成媽媽,最後和人類分別,走向爸爸的懷抱,告訴我們小哥斯拉與人類的親情
1995:寶寶長大了,滑稽滑稽的說,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時期的他,胖嘟嘟的,被太空哥斯拉抓走,哥斯拉救了他,最後小哥斯拉練習招數,吐出泡泡來了,很好笑,告訴我們與爸爸的親情
1996:爸爸與兒子分離,各自變強,爸爸和帝斯特羅伊亞戰斗,為了報仇,帝斯特羅伊亞把小哥斯拉打殘了,紅蓮哥斯拉極度悲傷,將自己的哥斯拉氣息給了他,因為憤怒之火在心中燃燒,他暴烈的招數打敗了帝斯特羅伊亞,最後紅蓮哥斯拉因熱量過高,熔化了……,兩位人類媽媽正在為兩為英雄哭泣的時候,一個黑影,一聲咆哮震入他們心,小哥斯拉因爸爸的氣息復活了!
看到這里,我不禁流淚,也欣慰,哥斯拉是不滅的!
【1999~2004——覺醒的人類們】
這5部,說明了人類的覺醒,人類終於明白自己的不對了!
1999:外星生物歐入伽與哥斯拉戰斗,哥斯拉最後得到了勝利,哥斯拉一個光輻射掃平新宿,人類自此開始了自己的覺醒之旅……
2000:明明是個女孩子,卻也要戰斗,這是裡面最經典一句話了,是啊,連個女孩子都要戰斗,最後她把哥斯拉送入了黑洞,我看得真驚心啊!人類終於覺醒了!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為自己重要的人而戰!
2002:黑暗破壞神哥斯拉,他是二戰期間死去的亡靈的怨念集合的,現在的人們根本無法打敗他們,因為他們那顆純潔的心,召喚了古代3神獸!最強的基多拉打敗了他!人類啊,你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生物啊,一會兒愚蠢,一會兒覺醒!
2003:機龍並不是機龍,他曾經是哥斯拉,是1954年的哥斯拉的骸骨細胞移植進去機械的,被人類製造然後要與自己的同類戰斗!太悲哀了!但是,哥斯拉打敗了機龍,主角是個孤兒,所以在本劇控制機龍,是個鮮明的合並!都是命運悲慘的,最後雖然互相傳入力量,但還是輸了……
2004:機龍和義人的友誼是這個劇的關鍵,但是有個細節:就算再多災難降臨,也不能眼睜睜看著...為我們而戰的朋友死去!!最後才能出動機龍,因這話,推出了那句「再見了,機龍……」機械也是有生命的,義人對與機龍,有著深厚的友情!
【最終戰役——友情,寬容】
X星人來到地球,假以朋友的形式來到地球,真是卑鄙!最後他們出動怪獸,人類本來把哥斯拉封印起來了,但是現在只有他可以幫助人類,哥斯拉被解除了封印,和各個怪獸戰斗,魔斯拉也來幫忙了,他的對手是蓋剛,蓋剛以為自己把魔斯拉打死了,和X一起打哥斯拉,魔斯拉醒了過來,變成自殺模式,火焰狀態,和蓋剛同歸於盡,哥斯拉憤怒了,他打敗了X!能為他人而憤怒而戰斗,是他的友情!但是X因此變成了愷撒基多拉,在太空飛船里的兩位愷撒戰斗,邪惡的愷撒敗北了,他最後自殺了,愷撒基多拉在吸收哥斯拉的能量,愷撒傳給了哥斯拉能量,這是第2個友情,哥斯拉勝利了,但是他去打人類了,人類也起身拿起武器,要殺死哥斯拉!高潮結局出現了!迷你拉雙手擋住他爸爸,不讓爸爸攻擊,第2個主角,小孩子也雙手敞開擋住人們的槍炮,這一幕肯定感動不少人吧,哥斯拉最後寬恕了人類,和兒子回到怪獸島去了。
<美版哥斯拉>
美國大片《哥斯拉》是一部驚心動魄而又十分可悲的影片。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可能對它的印象還是那麼的深刻,一個巨大無比的大蜥蜴類怪物,外形跟恐龍相似,但它的體形可是恐龍的幾倍,哥斯拉是人類核武器試驗的最終產物。
在無人小島上,法國人為了能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而進行了多次核武器爆炸試驗。最終,核輻射導致生活在島上的巨蜥基因發生變異,一個新的物種就此降生。然而,它卻不遠萬里渡海來到紐約這個大城市來產卵卻另人費解。
影片導演羅蘭·艾莫里奇為了能使這部電影更具商業色彩,就讓哥斯拉扮演了既悲哀又偉大的雙重角色。但這些問題我們尚可不去談,電影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應該是哥斯拉那龐大而又可怕的身軀在紐約自由穿梭的片段和美國人的軍事力量,還有就是當「蚯蚓博士」和一些法國愛國者找到哥斯拉在紐約的巢穴——麥迪遜體育中心並最後在哥斯拉幼獸的追逐下用6分鍾就逃脫了被激光制導導彈消滅的命運。最終,體育中心被兩枚巨大的如流星般的激光制導導彈摧毀,變成了廢墟,怪獸的巢穴被炸得一片狼籍。然而,就當我們以為事情都已經結束了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那隻真趕來搶救幼獸的母哥斯拉看到自己的巢穴一片狼籍時,不由得用頭碰了碰已被燒死的幼獸時,不知道人類會有何感想。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憤怒的哥斯拉將報復目標索定為「蚯蚓博士」等人,就連人類的任何武器在體型巨大的哥斯拉麵前都顯得是那麼的軟弱無力,然而,人類是智慧的,最後,處於無奈,人類只好把這只體型巨大的怪獸引向格魯林大橋,想借用大橋上的繩索限制哥斯拉的行動。最後在人類的導彈攻擊下,體型巨大的哥斯拉還是倒下了。當全紐約市民正在歡呼時,攝影機的鏡頭轉向了倒下的哥斯拉,對著它的那雙可憐而又無奈的眼睛時,「蚯蚓博士」似乎在想著什麼。
㈡ 愷撒傳——什麼樣的人能改寫歷史pdf
愷撒大傳:十月馬[澳]考琳·麥卡洛.龍紅蓮、汪樹東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pdf
打包分享給你,滿意請採納,注意,手機用戶看不到附件,需要電腦登陸下載
㈢ 關於哥斯拉的問題
【初代《哥斯拉》——人類自以為聰明,破壞環境,最終造出了毀滅自己的……】
在太平洋上,貨物船榮光丸由於海面突如其來的白熱光線而著火沉沒;前往馳援的大戶島漁船也遭到同樣命運。隔日,事故現場附近的大戶島有一名生還者漂流上岸。一個台風的深夜,有股神秘力量在大戶島上陸,蹂躪村莊並破壞了以山根博士為中心的大戶島漁船事故調查團的直升機。因為房屋倒塌及直升機的變型方式不像是台風造成的,所以日本政府便又組織了官員及科學家的調查團搭乘渡輪前往大戶島調查。他們在那裡發現含有高輻射線的大腳印及三葉蟲並且再度見到了巨大生物咆哮的雄姿。
回到日本,山根博士在國會報告中指出這種生物經過其所夾帶的土壤測定生存年代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由於太平洋上的水爆試驗打幹擾了它的生活環境,所以上陸另謀出路。數天後,這頭大戶島傳說中名為「哥吉拉」的怪獸在品川登陸,將周邊破獲後揚長而去。為防止它再度上陸,自衛隊在東京灣四周架起高壓電,然而哥吉拉再度上陸,將高壓電防護網摧毀;於是它便長驅直入東京市區,東京在放射能火焰洗禮下變成一片火海。
山根博士的女兒-惠美子目賭慘狀於心不忍,乃毀壞與青年科學家芹澤的約定,勸他把他的發明-水中氧氣破壞劑公開。坳不過請求,芹澤終於答應了。他在東京灣海底親自使用水中氧氣破壞劑並用生命將其封印以免落入壞人手裡。破壞劑威力驚人,哥吉拉在一瞬間白骨化;就在軍艦上的眾人高聲歡呼同時,只留下山根博士怔怔地自言道:這是最後一隻哥吉拉嗎?
最後一句話給以後的哥斯拉做下了伏筆,萬惡之首皆人類本身,人類利用核爆實驗,來戰爭……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呢?是因核爆實驗製造出來的哥斯拉!人類也知道害怕拉?人類的愚蠢遠遠超過了天!
【哥斯拉的逆襲——人類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彌補已犯下的錯誤】
海洋漁業的月岡和小林駕駛追蹤鮪魚的飛機由於引擎故障迫降在岩戶島上;當他們將故障修復准備離開時,他們目擊到恐龍與一隻背上長有棘刺的巨獸的大戰斗,它們兇猛地互相攻擊,最後雙雙落入海中。 受到驚嚇的兩位職員回到大阪後將所見之事報告給山根博士知道,自衛隊官員招集來聽取證辭。根據兩人的描述,確認其中一隻是哥吉拉的一種,而另一頭應該是安魁拉。山根博士對如何打敗這兩只怪獸感到悲觀,因為唯一利器-水中氧氣破壞劑已被芹澤博士銷毀。
哥吉拉被城市的燈光吸引而由大阪灣上陸。其間,大阪實施嚴格的燈火管制,居民也徹退一空。本來自衛隊使用巨大響聲成功地使它轉移注意力並回到海里,但是有幾位囚犯趁疏散時逃獄,他們搶了部油罐車。為逃避警方追捕,他們瘋狂地駕車橫越大阪市區,由於車速過快,油罐車一時失控撞進煉油廠,引發大爆炸。
巨大的爆炸聲吸引了哥吉拉的注意,於是它又開始向城市前進。這場大爆炸同樣引起安魁拉的注意,朝著大阪方向前來,於是當兩頭巨獸相遇時,再度展開一場戰斗。它們互相抓咬穿刺,無疑地,它們的祖先在百萬年前也曾做過同樣的事吧!這時它們來到古大阪城下,哥吉拉把安魁拉用力一推,大阪城堡應聲倒塌。由於體力耗盡,安魁拉想逃跑,但是哥吉拉咬住它的脖子不放,於是安魁拉的屍體便路落入河中。哥吉拉贏了.....
哥吉拉回到海中失去蹤跡。日本軍民拚命地尋找它。最後月岡發現哥吉拉在北海道海面的神子島上陸,他經由小林的飛機向自衛隊發出哥吉拉的位置。為了使哥吉拉在軍隊到來之前翻落大海,小林用他的小飛機發出的嗡嗡聲引誘哥吉拉朝向死亡峽谷。但是引誘到一半時,哥吉拉放射熱線攻擊小飛機,著火的飛機墜落山腰引發雪崩,小林罹難。但是這場失敗的行動卻給月岡一個靈感,他告訴軍機要求他發射火箭引起雪崩。終於,哥吉拉被埋在積雪底下了。
一隻哥斯拉雖然死去,但是還有另一隻!人類的罪惡會一直延續下去嗎?
1962~1975——哥斯拉的大無畏精神!】
從這幾部看來,大家都以為哥斯拉是在為自己而戰,但是,你們錯了,哥斯拉也是這個星球的生物,他並不是X星人,想要統治地球,他是想毀壞文明,毀壞這個已經被污染的地球!殺死對於他來說像垃圾一般惡臭的人類!還告訴了我們友情!噴射傑格,一個哥斯拉的第一個朋友,幫助哥斯拉戰勝蓋剛,美加洛,最後噴射傑格指出了大拇指,我們都很感動,哥斯拉教會我們友情的珍貴……
【1984~1991——人類自己的戰斗】
雖然都出現了怪獸,但是等於是人類自己的戰斗:
1984:人類製造超級X和哥斯拉戰斗,無怪獸,再一次告訴我們人類做的事無法避免
1989:出現了碧奧蘭蒂,是哥斯拉細胞,花朵細胞,人類細胞組成的,等與是人類自己製造的怪獸,和哥斯拉一樣,出來就註定要被拋棄,雙方交戰,哥斯拉最後還是勝利了……又一次告訴我們人類的愚蠢
1991:製造出了機械基多拉與哥斯拉戰斗,哥斯拉勝利,再次告訴我們,人類自己製造的無法避免
【1992《龍戰四海》——告訴我們友誼的珍貴】
巴特拉,一個黑暗的名字,大家剛看這個惡魔的時候,一定一致認為他是壞蛋,但是,錯了,在結尾的時候,他和魔斯拉聯手與哥斯拉戰斗,但是感動的並不是這里,最後的情節,巴特拉被哥斯拉給咬碎了要害,還一直把哥斯拉拖往大海,最後,他們兩個都沉入大海,魔斯拉有點猶豫,最後像含淚一樣封印了他們兩個……我哭了,連怪獸都可以有這種感情,但是我最後又一次想:人類呢?他們難道連怪獸也不如嗎?
【平成3部曲——告訴我們親情的永恆,小哥斯拉成長的證明】
1993:小哥斯拉出生,把人類當成媽媽,最後和人類分別,走向爸爸的懷抱,告訴我們小哥斯拉與人類的親情
1995:寶寶長大了,滑稽滑稽的說,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時期的他,胖嘟嘟的,被太空哥斯拉抓走,哥斯拉救了他,最後小哥斯拉練習招數,吐出泡泡來了,很好笑,告訴我們與爸爸的親情
1996:爸爸與兒子分離,各自變強,爸爸和帝斯特羅伊亞戰斗,為了報仇,帝斯特羅伊亞把小哥斯拉打殘了,紅蓮哥斯拉極度悲傷,將自己的哥斯拉氣息給了他,因為憤怒之火在心中燃燒,他暴烈的招數打敗了帝斯特羅伊亞,最後紅蓮哥斯拉因熱量過高,熔化了……,兩位人類媽媽正在為兩為英雄哭泣的時候,一個黑影,一聲咆哮震入他們心,小哥斯拉因爸爸的氣息復活了!
看到這里,我不禁流淚,也欣慰,哥斯拉是不滅的!
【1999~2004——覺醒的人類們】
這5部,說明了人類的覺醒,人類終於明白自己的不對了!
1999:外星生物歐入伽與哥斯拉戰斗,哥斯拉最後得到了勝利,哥斯拉一個光輻射掃平新宿,人類自此開始了自己的覺醒之旅……
2000:明明是個女孩子,卻也要戰斗,這是裡面最經典一句話了,是啊,連個女孩子都要戰斗,最後她把哥斯拉送入了黑洞,我看得真驚心啊!人類終於覺醒了!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為自己重要的人而戰!
2002:黑暗破壞神哥斯拉,他是二戰期間死去的亡靈的怨念集合的,現在的人們根本無法打敗他們,因為他們那顆純潔的心,召喚了古代3神獸!最強的基多拉打敗了他!人類啊,你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生物啊,一會兒愚蠢,一會兒覺醒!
2003:機龍並不是機龍,他曾經是哥斯拉,是1954年的哥斯拉的骸骨細胞移植進去機械的,被人類製造然後要與自己的同類戰斗!太悲哀了!但是,哥斯拉打敗了機龍,主角是個孤兒,所以在本劇控制機龍,是個鮮明的合並!都是命運悲慘的,最後雖然互相傳入力量,但還是輸了……
2004:機龍和義人的友誼是這個劇的關鍵,但是有個細節:就算再多災難降臨,也不能眼睜睜看著...為我們而戰的朋友死去!!最後才能出動機龍,因這話,推出了那句「再見了,機龍……」機械也是有生命的,義人對與機龍,有著深厚的友情!
【最終戰役——友情,寬容】
X星人來到地球,假以朋友的形式來到地球,真是卑鄙!最後他們出動怪獸,人類本來把哥斯拉封印起來了,但是現在只有他可以幫助人類,哥斯拉被解除了封印,和各個怪獸戰斗,魔斯拉也來幫忙了,他的對手是蓋剛,蓋剛以為自己把魔斯拉打死了,和X一起打哥斯拉,魔斯拉醒了過來,變成自殺模式,火焰狀態,和蓋剛同歸於盡,哥斯拉憤怒了,他打敗了X!能為他人而憤怒而戰斗,是他的友情!但是X因此變成了愷撒基多拉,在太空飛船里的兩位愷撒戰斗,邪惡的愷撒敗北了,他最後自殺了,愷撒基多拉在吸收哥斯拉的能量,愷撒傳給了哥斯拉能量,這是第2個友情,哥斯拉勝利了,但是他去打人類了,人類也起身拿起武器,要殺死哥斯拉!高潮結局出現了!迷你拉雙手擋住他爸爸,不讓爸爸攻擊,第2個主角,小孩子也雙手敞開擋住人們的槍炮,這一幕肯定感動不少人吧,哥斯拉最後寬恕了人類,和兒子回到怪獸島去了。
㈣ 大航海時代我頭上為什麼有一個字母P
古代希臘的自然環境 古希臘史是西方文明史的開端,其創造者是居住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岸、黑海沿岸、南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古希臘人。希臘半島是古希臘人活動的中心舞台,對古希臘史具有決定的意義。
希臘半島的地理特點之一是靠近西亞和北非,這使希臘同小亞細亞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從而成為歐洲最早接受西亞農業與青銅文化的地區,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再一個地理特點是多山,耕地有限。整個半島山脈縱橫,百分之八十是山地,其間點綴著一些小平原。巴爾干山脈的支脈把全島分成北、中、南三部分。北希臘包括伊壁魯斯山區和帖撒利平原。中希臘和北希臘由一條險要的隘道溫泉關彼此相聯。阿提卡和彼奧提亞兩地區在中希臘最為有名。南希臘是半島中的小半島,稱伯羅奔尼撒半島,只有一狹窄地峽與中希臘連結,因而自成一體,較為封閉。
希臘半島沃土不多,這迫使古希臘人竭力利用每一塊可耕的河谷地、近海小平原和山坡地,種植地中海地區的主要作物,如大麥、小麥、橄欖、葡萄、蔬菜。因為地少人多,希臘半島的糧食自給常有困難,人們被迫很早就向島外殖民,開辟新的家園。
但希臘半島山中盛產大理石和高質量的陶土,有利於建築、造型藝術和制陶業的發展。山中還蘊藏著古人可利用的銅、鐵、金、銀礦,對冶金業和商業十分有利。此外,希臘半島三面環水,港灣眾多,特別是在通向西亞的航路上遍布島嶼,在愛琴海上航行,人們的視線一般不離海島和陸地。這些有利於古人的航海條件②促進了希臘以手工製品和原料為主的對外貿易,因此航海業與海軍在古希臘有特殊的意義。
居民 有關「希臘」和「希臘人」的概念出現較晚,源自後來的古羅馬人。羅馬人把希臘人在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殖民地統稱作「大希臘」(magna graecia),今人所用的「希臘」名稱便由此而來。古希臘人自稱「海倫人」(Hellenes),稱希臘半島為「海拉斯」(Hellas)。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就是海拉斯的土著居民。在他們看來,希臘最早的居民是勒勒吉人、德里奧人、皮拉斯吉人、卡里亞人。
據考古材料,早在舊石器時代,希臘半島就有人居住。1961年在希臘東北部曾出土了尼安德特人化石。至於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則在半島和愛琴海島嶼上多有發現。
公元前7000年,希臘進入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在希臘各地均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布局與房屋構造同西亞早期新石器時代村落相似,農業文化也雷同,顯示西亞文化的巨大影響。希臘人和後來的希臘人不是同族,屬於非印歐語系的人,因為希臘的一些古老地名,如科林斯(Corinth)、克諾索斯(Knossos)的詞尾nt和ss與印歐語言的習慣不符。
公元前3千年代末和2千年代初,希臘進入青銅時代。屬印歐語系的希臘人首次遷入希臘半島,人稱亞該亞人,後來以南希臘的邁錫尼為中心,發展出著名的邁錫尼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12—前11世紀,一支叫作多利安人的印歐人部落侵入希臘半島,佔領南希臘大部和克里特等海島,毀滅了邁錫尼文明。
多利安人入侵後,希臘居民的分布狀況基本固定下來,按方言與親緣關系可分成4類:亞該亞人居於南希臘北部(阿卡亞、阿卡狄亞地區),伊奧利亞人住在北希臘和中希臘大部分地區(帖撒利、彼奧提亞),愛奧尼亞人住在中希臘的阿提卡和隔海相望的優卑亞等愛琴海島嶼,多利安人分布於南希臘大部和克里特島。
史料古希臘的史料豐富,分為實物和文字兩大類。古希臘人留下的物質文化遺跡,如城市和鄉村廢墟、墓葬等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乃至近東和中亞。其中最著名的有雅典衛城、克里特和邁錫尼宮殿遺址等。此外,大量雕塑、繪畫、錢幣以及其它手工製品也傳了下來。它們是古希臘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狀況的實證,也對復原古希臘人的思想文化發展提供了證據。
文字史料包括銘文、紙草文獻和古代作家的作品。目前能夠釋讀的最古老的古希臘銘文是愛琴文明時期的泥版文書,年代屬公元前2000年代後半葉,所用文字為印歐語系的線形文字B,內容多系王室經濟表報。稍早些的克里特泥版文書也有所發現,人稱線形文字A,目前未能解讀。多利安人入侵之後,線形文字B隨邁錫尼文明一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元前8世紀出現的字母文字。此類銘文為數眾多,集中於古典時代和希臘化時代,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珍貴史料價值。
紙草文獻同銘文一樣是考古發掘出的文字史料,目前已收集到20萬件之多,包括經濟、政治,文學、科學作品,私人書信和兒童作業等等。
直接傳下來的古代作家的作品也非常豐富,神話、史詩描寫一些神靈和英雄,產生於原始時代末期,具有一定的史實內核。主要代表作是荷馬史詩。古風時代的希臘人還留下一些現實感很強、抒發個人情感的詩歌、散文。
古希臘人同古代中國人一樣,是古代少有的具有濃厚歷史意識並形成真正史學的民族,他們留下了許多史著,其中完整保存下來的首部巨著是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前425年)的《歷史》,主要記載希臘與波斯的戰爭,止於公元前478年,也涉及戰爭期間和戰前希臘的主要城邦及北非、西亞乃至印度的歷史,內容駁雜,信息量大。但其材料的選擇、利用還很幼稚,需小心鑒別真偽。
修昔底德(約公元前460—前396年)的名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公元前5世紀後半葉希臘城邦爭霸戰爭的記實,突然中止於公元前411年的事件,系古希臘史學的頂峰之作。全書秉持客觀態度,史料詳實,是一幅前5世紀希臘政治、軍事、社會史的瑰麗畫卷。
繼修昔底德之後,古希臘史家色諾芬(公元前430—前354年)著《希臘史》、《長征記》等書。《希臘史》續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結束於公元前362年,重點仍寫戰爭和邦際關系,作者的政治立場妨礙了他對史實的客觀描述和取捨。《長征記》是回憶錄題材的史著,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僱傭軍在波斯領土上艱苦的征戰歷程。
希羅多德、修昔底德、色諾芬三人的著作循序漸進地記述了希臘城邦由盛轉衰的歷史。同期的哲學家、政治家、戲劇家、修辭家的大量作品補充了他們的不足,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悲喜劇,德摩斯提尼等人的演講辭等。
對重構希臘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大作還應提到普魯塔克(約46—126年)的《希臘羅馬名人傳》,內含23位希臘著名人物的傳記,覆蓋了希臘城邦史的各個時期。書中人物形象刻畫得飽滿生動,但某些史實經不起推敲。除此之外,波里比阿(約公元前205—前120年)的《通史》,狄奧多洛斯(約公元前1世紀)的《歷史集成》,阿里安(約96—180年)的《亞歷山大遠征記》均保留了許多晚期希臘史的信息。
史學史 西羅馬帝國於476年在蠻族和內亂的雙重打擊下崩潰後,歐洲文化發生倒退,神本的、為宗教意識形態服務的基督教史學取代古希臘、羅馬人本的、求真求實的史學,希臘的歷史便逐漸被人遺忘,古希臘人的著作被塵封於私人收藏家、修道院的書庫中。雖然拜占庭帝國還保存著古典文化的部分氣息,但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的陷落毀滅了許多古典作家的珍品,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社會對古希臘的興趣索然。14世紀以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文藝復興即復興受到埋沒的希臘、羅馬文化,借古喻今,實際上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結果發掘、整理出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作品(包括史著),引起了人們對古希臘史的重新注意。自此之後,直到19世紀,史料的積累和在史料基礎上對希臘史的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成果,會古希臘文,懂古希臘史,讀古希臘典籍成為歐美知識分子學養的標志和時尚。英國史家格羅特的《希臘史》是各種版本的希臘史著述的代表作。德國考古家施里曼在特洛耶和邁錫尼的發現是19世紀考古學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進入20世紀,西方史家在材料的整理、考據、釋讀和考古發掘方面繼續前進,難以數計的通史、專史、專著、論文、古代原著、工具書出版發行。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在本世紀初發掘出克里特文明,把古希臘史又推前了約1000年。近年來,西方史學界不僅在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方面碩果累累,而且開拓了社會史領域,家庭史、婦女史等著作多有問世。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古希臘史的奠基人是馬克思、恩格斯。他們在自己的光輝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多處論述了古希臘史的一般和個別問題,得出的眾多結論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界解說的基礎。當然,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具體結論隨著史學的進步也得到了發展和揚棄。
全面系統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研究古希臘史的最初嘗試者是前蘇聯史家。本世紀20至30年代培養起一支研究隊伍。塞爾格葉夫在1934年出版的《古代希臘史》是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寫成的古希臘通史性著作。60至80年代,前蘇聯史家對以往的研究進行了反思,修正了許多過時的提法,在經濟史、社會史等方面有新的建樹。
第六章 上古羅馬
概 論
上古義大利
義大利的自然環境 義大利是古代羅馬國家的發祥地。它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對於古羅馬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義大利是深入地中海的一大半島,因亞平寧山脈縱貫全境而稱為亞平寧半島。半島三面臨海,東為亞德里亞海,南為愛奧尼亞海,西為第勒尼安海;北面高屹的阿爾卑斯山,成為它和中歐的天然屏障。義大利半島的氣候屬地中海型,冬雨夏旱,年平均氣溫較高,但少酷暑和嚴寒,境內河流縱橫,土地亦相當肥沃,有利於農牧業的發展。義大利的海岸線雖長,但缺少良港,所以它的航海業不如古希臘沿海諸國發達。
居民 義大利半島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居民居住。在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大概從非洲經過今西班牙和法國一帶到義大利。①公元前二千年代初葉,屬於印歐語系的部落從北方越過阿爾卑斯山陸續進入義大利,這就是義大利人的祖先。拉丁人就是這些部落中的一支。
古代義大利半島,除拉丁人以外,還有許多種族和部落,其中重要的有埃特魯里亞人和希臘人。
埃特魯里亞人一般認為來自小亞細亞的呂底亞。②他們是公元前8——6世紀義大利半島上的一股強大勢力,主要居住在第伯河與亞努斯河之間的中部義大利地區,其最強盛時期曾向北佔領了波河流域,在拉丁姆、坎佩尼亞和科西嘉等地也有其殖民地。王政後期的羅馬實際上也在其控制之下。
公元前8——6世紀,希臘人向南部義大利和西西里廣泛移民,並在這些地區建立了許多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有敘拉古、他林敦、圖里伊等。
另外,在波河流域還分布著一支高盧人(克爾特人)。他們大約從公元前5世紀末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流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對羅馬形成了威脅。但最後為羅馬所滅。
史料 與世界上古史的其他地區相比,羅馬史的史料就顯得豐富多了。
就種類而言,可以分為銘文、官方文件、錢幣、古物和文獻等數類。其中以古物和文獻材料最為重要。
在羅馬,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古物資料很多,其中著名的有:萬神殿、弗拉維競技場、提圖斯凱旋門、圖拉真紀念柱和羅馬引水道等較為完整。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則更多。聞名世界的龐培伊城就是典型的一例。我們從這些實物材料中不但可以看到羅馬人過去的生活和生產狀況,更能發現羅馬從興盛走向衰落的整個過程。
除了眾多的實物資料以外,文獻資料更是豐富多采。保存至今的既有拉丁作家的作品,也有希臘作家的評述;既有政治家間的書信,又有卷帙浩繁的歷史巨著。內容極其豐富、龐雜。
古代羅馬最早的文獻材料是年代記。這是古羅馬祭司長為編制歷法而作的。年代記以每年當選的首席長官或兩位執政官的名字紀年,主要記載當年發生的重要事件。古羅馬的年代記大約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文字簡短著稱。到公元前3世紀以後,祭司長才編制比較詳細的年代記。遺憾的是,這些材料只有部分間接地流傳至今。
公元前2世紀,羅馬世界出現了古代歐洲最傑出的歷史學家波里比烏斯(約公元前200——118年)。波里比烏斯出身於希臘中部麥加拉城的貴族家庭,公元前168年皮德納戰役後入質羅馬,後得西庇阿家族的資助,成為小西庇阿的教師和幕僚。在羅馬期間,他寫了一部40卷的《通史》,把公元前264——146年希臘、羅馬以及地中海東部各國的歷史加以綜合的敘述,但保存下來的只有前5卷,其餘35卷只有殘篇留傳到現在。
共和時代的另一位史學家是薩魯斯提烏斯(約公元前86——34年)。其主要著作有《喀提林陰謀》、《朱古達戰爭》,以及晚年所寫的《歷史》。《歷史》一書共五卷,主要記述公元前78——67年的史事,但只有少數片斷流傳下來。
在共和時期的羅馬史學作品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朱理亞·愷撒(公元前101——44年)留下的兩部著作——《高盧戰記》和《內戰記》。《高盧戰記》共有8卷,前7卷系出自愷撒的手筆,第八卷為歷史學家希爾提斯續寫。此書記述了愷撒經營高盧的始末,其中記載了他對高盧人、日耳曼人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以及他於公元前55年、54年兩次侵入不列顛島的經過,並且對高盧的山川形勢、物產狀況、民族分布、風俗民情等等,也有描述。《內戰記》分為3卷,系記述他戰勝龐培及其黨羽的經過。在這兩部著作中,雖有為自己辯護和誇大失實之處,但畢竟是當時人寫當時的歷史,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李維(公元前59——公元17年)是屋大維時代最著名的文人和史家,出生於北部義大利的帕多瓦城,與屋大維過往甚密,曾任屋大維的孫子克勞狄的教師。他以畢生之精力,苦心孤詣,寫成一部具有通史規模的《羅馬建城以來史》(簡稱《羅馬史》)。這部著作敘述從公元前754年——公元9年的羅馬歷史,全書共142卷,保存下來的只有35卷。李維的著作以追述羅馬建城以來的艱辛和光榮,激發羅馬人的愛國熱忱為主線,書中充滿了道德說教、復古主張、愛國思想和對共和制度的贊揚。李維在著作中引用了波里比烏斯和許多年代記作家的史料,對研究羅馬早期歷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稍晚於李維的另一著名史學家是塔西佗(約公元55——120年)。他的主要著作有:《編年史》、《歷史》、《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阿古利可拉傳》是塔西佗給他的岳父阿古利可拉寫的一部傳記。阿古利可拉是羅馬征服不列顛的一位將領,他的一生事跡和不列顛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塔西佗在這部著作中用很多筆墨記述不列顛的情形。它是研究不列顛早期歷史的一部不可或缺的文獻。《日耳曼尼亞志》主要記述了日耳曼部落在氏族公社晚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情況。它是最早一部全面記載古代日耳曼人的文獻,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編年史》,共18卷,所記載的是從奧古斯都之死(公元14年)至尼祿之死(公元68年)這54年的羅馬歷史。《歷史》共12卷,主要敘述從伽爾巴(公元68年)到圖密善統治時期(公元81——96年)的歷史。塔西佗的這兩部著作幾乎對公元1世紀的羅馬史進行了首尾一貫的敘述,是我們研究羅馬帝國初期歷史最珍貴的史料。
幾乎與塔西佗同時,在希臘和羅馬分別出現了兩位偉大的傳記史家——普魯塔克和蘇埃托尼烏斯。普魯塔克(約公元46——126年)生於中希臘的克羅尼亞。據說,他曾做過圖拉真和哈德良的教師。他的名著是《希臘羅馬名人傳》(又稱《傳記集》),現存50篇,大部分是兩人合傳(以事跡相似的希臘和羅馬名人各一個合傳,作比較敘述)。在《傳記集》中普魯塔克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資料,並提出了自己對人物的評價。因為普魯塔克記述了不少史實,保存了不少業已散失的史料,所以,他的著作仍具有重要的歷史學意義。
蘇埃托尼烏斯(公元75——160年)出身於軍人一官僚家庭,曾任哈德良皇帝的侍從秘書。由於職務上的方便,他得以批閱皇室以及國家檔案庫中的文獻資料,熟悉歷代掌故。蘇埃托尼烏斯著述豐富,但流傳下來的只有一部《十二愷撒傳》。這部書可以說是傳記匯編,從愷撒直到圖密善,每一帝王都有一篇傳記。蘇埃托尼烏斯的作品材料豐富,角度新穎,可以對塔西佗的作品作某些修正和補充。
阿庇安(約公元95——165年)是帝國早期傑出的歷史學家。他是希臘人,曾任皇帝金庫檢查官和埃及總督等要職。他所著的《羅馬史》共24卷,其中有11卷完整地保存下來,即西班牙戰爭、伊利里亞戰爭、漢尼拔戰爭、敘利亞戰爭和密特里達提戰爭等六卷和內戰史五卷。全書按地域、行省、民族、事件分卷敘述,對羅馬的歷次重大戰爭都有詳盡的記載。內戰史的五卷是現存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部分,它幾乎包括了羅馬內戰時期的全部基本史料。
繼阿庇安之後,另一位史學家是狄奧·卡西烏斯(公元155——235年),他也是希臘人,曾擔任過執政官、阿非利加總督等職,著有八十卷的《羅馬史》。《羅馬史》從伊尼阿開始一直寫到他自己的時代(公元229年)。完全流傳下來的有第36——60卷,其餘各卷僅有片斷保存。這一著作對共和末期和公元1至2世紀帝國的歷史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
羅馬最後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是阿米安努斯·馬塞林努斯(公元330——400年)。他出身於敘利亞安條克城的貴族家庭,是希臘人的後裔。早年從軍羅馬,退伍後隱居羅馬城研究歷史。他用拉丁文寫了一部《羅馬史》,始自公元96年圖密善皇帝之死,止於公元378年的阿德里亞堡之戰,可以說是塔西佗史著的續編。此書原有31卷,可惜前13卷已經散佚,現僅存後18卷,包括公元352年至378年這二十六年間的史事。他的著作不但保留了公元四世紀時羅馬帝國的大量材料,而且還保留了西方史學家對匈奴人的最早記載。
除了上述歷史文獻以外,還有許多作品值得我們注意。如西塞羅的演說集、通信錄;奧古斯都的自傳;赫羅狄安寫的《馬可·奧理略以後諸帝史》;狄奧尼修斯的《羅馬古事記》;瓦羅的《論拉丁語》等等。它們都為我們研究羅馬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是我們研究羅馬史所不能缺少的第一手資料。
史學史 對於羅馬史的研究早在文藝復興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的人文主義者為了尋找未來資產階級統治的原型,因而對古代羅馬國家和法權史特別感興趣。到17、18世紀,由於極權主義在歐洲的建立,所以學者們又特別注意羅馬帝國政治史的研究。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便是這一時代的產物。吉本的這部著作卷帙浩繁,體大思精,全書共分71章:頭三章作為開篇,簡單地概括了從奧古斯都時代直至公元2世紀80年代的史事。第四章始於公元180年,記載開始詳盡。接著便按時間順序一直敘述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並以16世紀的宗教改革作為結束。這一著作出版,立即轟動了英國文壇。「愛德華·吉本」這個名字也幾乎成了「史學」的同義詞。
幾乎與此同時,在西方歷史學上也開始形成了一種懷疑和批判古代傳統的新思潮。義大利人維柯和法國人標福便是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維柯在他的《新科學之基礎》(又譯《新科學》)中證明羅馬人在其歷史生活開始的時候,也有一個「宗教的」和「英雄的」時代,所以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的羅馬史也只是一部神話和傳說的歷史。法國人標福於1738年寫的題為:「《論最初5世紀羅馬史之不可信》」一文中,竭力證明上古羅馬史只是修辭學家們虛構出來的產物。這種史學上的批判傾向促進了歷史科學中科學批判方法的產生。
普魯士改革時代的著名政治家尼布爾第一個成功地運用了這個新的批判方法。他在柏林大學講授羅馬史的時候,都從批判前人的著作入手。他認為過去的歷史學家,其中包括聲名赫赫的大歷史學家,往往都是輾轉抄襲,而不去鑽研原始資料,因而錯誤極多。因此,他自己在編著《羅馬史》時,便堅決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依靠原始的史料證據。1811年,尼布爾的《羅馬史》出版。此書以批判古籍見長,觀點新穎,被認為是近代史學名著之一。
1854年至1856年間,狄奧多爾·蒙森的三卷集《羅馬史》問世,並且很快被譯成各種歐洲文字。在書中,蒙森以極其豐富的內容詳盡地描述了羅馬共和國的歷史。蒙森說他寫此書的目的在於「使更廣大的讀者能得到一些關於古羅馬的較為真實的知識」。他在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他的成就還遠不止此。實際上,他為羅馬史的研究開辟了新途徑,提供了新方法。他從大量的文物材料入手,因此常能發前人所未發,提出自己新的、獨到的見解。蒙森的《羅馬史》體現了19世紀西方史學專業化的成果,在羅馬史研究方面,幾乎影響了一個時代。
19世紀晚期以來,人們對於羅馬史上的經濟現象和社會關系日益重視,出現了許多研究羅馬經濟史方面的著作。其中著名的有:法蘭克的《羅馬經濟史》,《古代羅馬經濟研究》;羅斯托夫采夫的《羅馬帝國社會和經濟史》。但這些作品似乎都有將古史現代化的傾向。
進入20世紀以後,集體創作成了近代史學發展的重要特徵。12卷本《劍橋古代史》以及蘇聯的十卷本《世界通史》就是這一時期集體創作的結晶。《劍橋古代史》中有6卷包括羅馬史方面的內容,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羅馬史專家都參加了這一著作的撰寫工作。因此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世界通史》則從世界史的角度,對羅馬的興起、發展和滅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對我國的世界史和羅馬史研究影響很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以來,羅馬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些發展主要表現在:首先,人們日益重視考古學的重要成果,並使之與歷史學的研究緊密聯系起來,從而糾正了古典文獻中的一些錯誤,使羅馬史研究更具科學性。第二,研究的范圍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除了帝國中心義大利以外,幾乎所有行省都有人研究。第三,研究的視野越來越開闊,除了政治和經濟史外,還出現了社會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等,從而拓寬了羅馬史的研究領域。在這一時期對羅馬史研究影響最大的當推M.I.芬利、P.A.布朗特、R.色姆、A.摩米格利亞羅、H.拉斯特和K.D.瓦特等,他們都為羅馬史的研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㈤ 《哥斯拉》一共有幾部
哥斯拉是東寶公司旗下的怪獸,從1954到2004版東寶最後一部哥斯拉一共有28部作品(不包含1998和2014的美版)。
昭和系列
總計 15 部作品:
《原子恐龍》別名《大恐龍》《哥斯拉之誕生》1954年
《ゴジラの逆襲》1955年
《金剛斗恐龍》別名《金剛決戰哥斯拉》1962年
《魔斯拉斗恐龍》 別名《摩斯拉決戰哥斯拉》1964年
《四大怪獸地球大決戰》別名《戰龍哥斯拉之三大怪獸》1964年
《太空大戰爭》1965年
《南海怪獸大決斗》1966年
《怪獣島の決戦 ゴジラの息子》1967年
《戰龍哥斯拉之怪獸總進擊》1968年
《ゴジラ・ミニラ・ガバラ オール怪獣大進擊》1969年
《ゴジラ対ヘドラ》1971年
《戰龍哥斯拉之決戰宇宙魔龍》1972年
《哥吉拉決戰美甲龍》1973年
《鐵甲哥吉拉》1974年
《鐵甲哥吉拉的逆襲》1975年
經典電影哥斯拉劇照
平成系列
總計 7 部作品:
《戰龍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1984年
《戰龍哥斯拉之真假對決》1989年
《戰龍哥斯拉之魔龍復仇》1991年
《哥斯拉之龍戰四海》1992年
《哥斯拉大戰機械哥斯拉 世紀未霸王誕生》1993年
《哥斯拉決戰太空哥斯拉》1994年
《哥斯拉之世紀必殺陣》1995年
千禧年系列
總計 6 部作品:
《哥斯拉2000》1999年
《哥斯拉大戰超翔龍》2000年
《哥斯拉 大怪獸總攻擊》2001年
《哥斯拉再戰機械哥斯拉》2002年
《哥吉拉 東京SOS》2003年
《哥斯拉終極戰》別名《哥吉拉 最後戰役》2004年
非東寶作品
美版:
譯名:《哥斯拉》(香港)、《酷斯拉》(台灣)1998年
(5)愷撒傳什麼樣的人能改寫歷史擴展閱讀:
1954年的《哥斯拉》,將哥斯拉描述成身高50米、恐怖、巨大的破壞者,哥斯拉以其巨大身軀與熱線,彷彿只是為破壞而破壞般的蹂躪船隻與城市;再加上製作群刻意在電影前半段不公開哥斯拉的真面目,
僅以腳印、叫聲、腳部的特寫與受害者的慘叫聲營造其懸疑性與神秘感,以及與第五福龍丸事件,二戰原爆與冷戰核競賽等時事及歷史事件的切合,使《哥斯拉》得到極大的回響與票房成功、哥斯拉「人類之敵」的反派形象也就成為哥斯拉早期幾部作品的主要基調。
這樣的形象在哥斯拉問世十年左右時出現變化,作為系列性的娛樂電影,本片無可避免的開始導入社會上的流行與話題性事物,進而改變了哥斯拉銀幕上的性格與形象。
㈥ 愷撒傳 什麼樣的人能改變歷史 txt下載
愷撒傳
作者:雅各布·阿博特
簡介:《愷撒傳:我來,我見,我征服》主要內容包括:馬略和蘇拉;愷撒早年;晉升執政官;征服高盧;龐培;越過盧比孔河;內戰;龐培的逃亡與喪命等。
㈦ 愷撒傳(什麼樣的人能改寫歷史),請問這本書在哪買得到有沒有電子版的
羅輯思維 微信公眾號 有賣的 79一本
㈧ 凱撒為什麼要進元老院,刺他第一刀的人是誰
殺害他的是許多元老院中共和國的捍衛者,其中的代表是Brutus和Cassius
下面是Appian《羅馬史》中的有關記載:
陰謀者留下他們一個黨羽特累邦尼阿斯在門口和安敦尼談話。當愷撒坐在他的椅子上的時候,其他陰謀者暗藏短劍,好象朋友們一樣,站在他的周圍,於是其中一個,提利阿斯�6�1西姆柏,跑到他的前面,請求愷撒召回他一個被放逐的兄弟。當愷撒回答說,這件事情須要緩一下的時候,西姆柏抓著他的紫袍,好象還在懇求的樣子,扯開他的紫袍,讓他的脖子露出來,大聲喊道:「朋友們,你們還在等待什麼呢?」卡斯卡正站在愷撒的頭部的上面,於是他首先把短劍向他的喉部刺去,但沒有刺中,而刺傷了他的胸部。愷撒從西姆柏手中奪取他的紫袍,抓著卡斯卡的手,從椅子上跳起轉過身來把卡斯卡用力一推。當他正站在這個姿勢的時候,又有一個人用短劍從他的腰部刺去,因為他的用力的姿勢,他的腰部是伸張得很利害的。喀西約傷了他的面部,布魯圖擊傷他的大腿,巴科連那斯擊傷他的背部。愷撒在憤怒中大聲叫喊,好象野獸一樣,時而沖向這個人,時而沖向那個人,但是他受到布魯圖的刺傷之後,他終於失望了,他用他的紫袍蓋著他的臉,倒在龐培雕像的腳旁,安心准備死亡了。他倒下來了之後,他們還繼續刺殺,直到他受了23 處重傷才止。他們中間有好幾個人在刺劍的時候彼此受了傷。
Suetonius《愷撒傳》:
當他就坐時,陰謀者向他圍攏來,好像獻殷勤。擔任主要角色的提留斯�6�1辛布爾立即走到他身邊,好像要問什麼,愷撒做了個手勢讓他等一等。辛布爾抓住他的托迦雙肩,於是他喊道:「這是暴力!」這時,幾個名叫卡斯卡的人中的一個從背後刺中他的喉頭偏下部位。愷撒用鐵筆戳進被他抓住的卡斯卡的臂,想躍起身來時,又受了一處傷,跳不起來了。當他發現,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擊時,他用托迦蒙住自己的頭,左手把長袍下擺拉到腳上,以便把自己身體的下半部蓋好,倒下去時體面些。就這樣他被刺23處,沒有說出一句話,只在被刺中第一刀時哼了一聲,雖然有些人記載說,當馬爾庫斯�6�1布魯圖撲向他時,他用希臘語說了:「也有你,我的孩子?」當所有人逃之夭夭之後,氣絕身亡的愷撒在那裡躺了一段時間。最後,3個年輕的奴隸把他放在轎里,一隻胳膊搭拉在轎外抬回家中。據醫生安提斯提烏斯檢查的結論,在那麼多的傷口中,除胸部的第二處傷口外,沒有發現哪處傷是致命的。陰謀者本想把他殺死後拋屍第伯河,沒收他的財產,廢除他的法令,但是由於懼怕執政官馬爾庫斯�6�1安東尼和騎兵長官雷比達,他們沒有這么做。
㈨ 羅馬皇帝克勞狄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在羅馬歷史上,有一個以「愚鈍」聞名的皇帝,他就是克勞狄。被歷史銘記的皇帝多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天驕,而克勞狄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個傻里傻氣的皇帝能有什麼作為呢?但如果傻出了名,那也絕非等閑之輩。其實,關於克勞狄的智力問題一直都存在爭論,有人認為他是真傻,有人則認為他在裝瘋賣傻。那麼,真實的克勞狄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克勞狄在童年和少年時期確實常患疾病,對他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讓他備受嘲諷和輕視,但這些疾病是否影響了他的智力或者說對他的智力有多大的影響則不得而知。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眾人眼中的傻子,卻在51歲的時候成為羅馬皇帝。而在他統治期間,不僅發動了多次對外戰爭,擴張了領土,而且還奠定了羅馬帝國官僚機構的基礎。這樣的業績,是一個傻子能做得出來的嗎?於是,人們就克勞狄的愚和智展開了長期而激烈的爭論。
古代作家多傾向於認為克勞狄是個傻瓜,不過這些作家卻常常自相矛盾。如斯多葛派著名哲學家塞涅卡曾稱頌克勞狄是「愷撒之後最好心的人」,可在隨後的一篇諷刺文中,他又將克勞狄描繪成一個暴君和傻瓜。羅馬史學家塔西佗等人也是如此,一方面稱頌克勞狄統治初年的功績,另一方面則嘲笑他是個笨蛋,毫無主見與頭腦。不過,與克勞狄同時代的作家龐朴努斯·邁拉卻稱克勞狄為「眾皇帝中最偉大的」。
到了近代,情況則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大多數作家又轉而將克勞狄視為一個智者。1920年,在特傑亞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克勞狄的一封信,蘇聯史學家羅斯托夫采夫對此進行了評述:「在這封信中,涉及了亞歷山大里亞市政組織的一個復雜問題和亞歷山大里亞的猶太人同希臘人的微妙關系,克勞狄表現了驚人的知識。他不是從理論上著眼,而是從實際出發對現實情況有著全面的了解,表現出他具有非凡的才智。簡直不能理解像這樣一位人物怎麼會同時又是他的妻子和被釋奴隸們手下的奴隸。」
現在,學者多趨向於認為克勞狄在年少時患有小兒麻痹症,長大後繼續裝瘋賣傻,並常假其妻子和被釋奴之手實行專制統治。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克勞狄就不是真傻。不過真相究竟如何,尚待更多新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出現。
㈩ 古人對《孫子兵法》的評價
打得贏就打,那是擊虛;打不贏就跑,那是避實。毛主席在中國近代戰爭中對孫子兵法的運用堪稱是爐火純青,就連孫子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老毛也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曹操在《孫子略解》的自序中曾寫道:「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
--明代人茅元儀在評價《孫子》一書時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
--唐太宗李世民評論:"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孫中山先生說:「就中國歷史來考究,二千多年的兵法,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為中國的軍事哲學。」
歷代的孫子注釋本
--曹操的《孫子略解》為《孫子兵法》最早的注釋本。
--歐陽修曰:「世所傳孫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陳皞注,號三家。」
朝軍事家劉伯溫的《百戰奇略》包含孫子兵法。 孫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劉伯溫:「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敵則勝。……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
杜牧注孫子《用間篇》:「不知敵情,軍不可動;知敵之情,非間不可」:劉伯溫:「凡欲征戰,先用間諜,覘敵之眾寡、虛實、動靜,然後興師,則大功可立,戰無不勝。」
毛澤東軍事思想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融匯著孫子兵法。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僅是既存國家政權的保衛和維護需要兵,一個政權的推翻,一個國家的創立也需要兵;毛澤東的名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孫子這一條原理在奪取政權方面的演繹。